国母(拼音:guómǔ),古称帝王之母为国母。孙中山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后被尊称为国父;因其夫人宋庆龄享有的崇高声誉和威望,亦被民间尊称为国母。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孙中山先生尊称为国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据传统习惯,宋庆龄女士亦被尊称为“国母”。很多人误以为元首夫人都可称为国母,实际上国母是特指,尤其适用帝制时期,现已不可滥用,现在国家元首的夫人都叫第一夫人。
中文名国母
释义尊称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女性
古称太子的嫡母
特指帝制时期
来源少女裙装的两姐妹——国母宋庆龄(左)、宋美龄(右)《魏书·张普惠传》:“何为命之为国母,而不听子服其亲乎?” [2]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徐后事》:“后主性多狂率,不守宗祧,频岁省方,政归国母。”
《宋史·西蜀孟氏世家》:“昶与母至襄汉,复遣使齎诏赐茶药,所赐诏不名,仍呼昶母为国母。”
《三国演义》第三回:“让(张让)厉声责进(何进)曰:‘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二宰久知太叔为国母爱子,有嗣位之望,今日见他丰采昂昂,人才出众,不敢违抗,且自应承。”
古代国母中国在古代的皇室中,通常现任君主的母亲(不论亲生与否),都能够得到皇太后的封号,但皇太后未必是国母,国母也不一定能够成为皇太后,如中国清朝同治、光绪两帝在位期间和前半,就出现过两位皇太后并尊的情形,即著名的慈安与慈禧两太后。
慈禧太后以同治帝生母的身份成为皇太后,而慈安太后则是以先帝(咸丰帝)皇后和同治帝嫡母的身分而成为皇太后,因此实质上的国母是慈禧而非正宫皇后的慈安。
日本明治维新以前,今上天皇的生母能够被称为国母,至于天皇的养母或嫡母,则是被称做准母。
平安时代的一条天皇生母藤原诠子,在出家后失去太后身份,但身为国母的藤原诠子获得了与太上天皇相当的地位,称女院。而至藤原诠子之后的历代国母,几乎都能够得到女院的地位,但该女性则不一定是太后,甚至曾出现过非国母、准母,亦非皇族却成为女院的破例出现。
明治维新后,女院制度废止,国母、准母等称号也一并取消。
日本主要的国母、准母一览
藤原高子(二条后):阳成天皇国母[1]
藤原稳子(大后):朱雀天皇、村上天皇国母
藤原安子(中后):冷泉天皇、圆融天皇国母
东三条院(藤原诠子):一条天皇国母(藤原道长之姐)
上东门院(藤原彰子):后一条天皇、后朱雀天皇国母(藤原道长长女)
阳明门院(祯子内亲王):后三条天皇国母(三条天皇皇女)
待贤门院(藤原璋子):崇德天皇、后白河天皇国母
美福门院(藤原得子):近卫天皇国母
八条院(暲子内亲王):二条天皇准母(鸟羽天皇皇女)
建春门院(平滋子):高仓天皇国母(平时忠之妹)
建礼门院(平德子):安德天皇国母(平清盛之女)
西园寺姞子(西园寺姞子):后深草天皇、龟山天皇国母
广义门院(西园寺宁子):光严天皇、光明天皇国母(曾代替太上天皇实行院政,称治天之君)
新待贤门院(阿野廉子):后村上天皇国母
北山院(日野康子):后小松天皇准母(足利义满之妻。破格的女院)
新上东门院(劝修寺晴子):后阳成天皇国母
东福门院(德川和子):明正天皇国母(德川秀忠之女)后樱町天皇:因长期辅佐光格天皇而有国母之称。
越南越南的国母是尊封非君主配偶但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皇族女性,如灵慈国母。
琉球琉球国的国母是指君主嫡母。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6:3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36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国母(第一夫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国母(第一夫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