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鳍鲨(真鲨科三齿鲨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5-04-09 11:48:59 阅读: 评论:0

白鳍鲨(真鲨科三齿鲨属动物

白鳍鲨 (真鲨科三齿鲨属动物) 次浏览 | 2022.06.28 10:13:39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白鳍鲨真鲨科三齿鲨属动物

白鳍鲨(学名:Triaenodon obesus)又名三齿鲨,因鳍尖是白色而得名。背鳍顶端与尾鳍处常有白色斑点。生长缓慢,每年才长2厘米-4厘米,最长可达210厘米。它们以鱼类和乌贼为食,成群地栖息在热带水域的珊瑚礁的洞穴和缝隙中白天休息夜晚活动。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区海域。

中文名

白鳍鲨

拉丁学名

Triaenodon obes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软骨鱼纲

真鲨目

真鲨科

三齿鲨属

白鳍鲨

中文学名

白鳍鲨

别称

灰三齿鲨、鲎鲛

命名者及时间

Poey, 1861

形态特征

测量标本2尾;全长780-1020mm;采自南海。

体纺锤形。头颇宽扁,自第一鳃孔上方至吻端直线斜下;头长为全长的1/5。尾比头和躯干稍长,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吻短而平扁,背视圆形。眼小,近圆形,瞬膜发达;上侧位,近吻端,眼径约为第三鳃孔之半。鼻孔斜列,外侧位,鼻间隔比鼻孔长约大2.5倍,前鼻瓣后部具一对褶形突出,与中鼻瓣共同形成一小管道,约为鼻孔长度的1/2。

口宽而弧形,为口前吻长的2.7倍;口闭时不露齿,唇褶很短,仅上唇褶见于口隅处。齿上下颌同型,基底膨大,三峰状,具一中齿头,每侧1小齿头;每侧22-23齿,多行在使用。无喷水孔或颇微小。鳃孔5个,约等大,最后1个稍大,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盾鳞棘突不明显,前缘波曲;5纵嵴较粗。

第一背鳍中大,距腹鳍比距胸鳍为近,上角钝尖,后缘深凹,下角延长尖突,伸越腹鳍起点上方;第二背鳍大,鳍高约为第一背鳍高的2/3,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与臀鳍等大或稍大,上角钝尖,下角延长尖突,后缘深凹。尾鳍宽而延长,略大于头长或两背鳍间距,上叶位于尾端近处,下叶前部狭长三角形,中部低平延长,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连续,尾端钝尖,后缘凹入。

臀鳍距尾鳍与距腹鳍几相等,外角钝尖,后缘深凹,里角延长尖突。腹鳍稍大于第二背鳍,外角近直角,里角钝尖微突。胸鳍较大,稍呈镰形,外角和里角均钝圆微突,后缘微凹,鳍端接近第一背鳍起点。

体灰褐色,腹面白色;各鳍颜色较深,第一背鳍和尾鳍上叶尖端白色。幼体第二背鳍、腹鳍和臀鳍等各鳍边缘暗色。[1]

生物学

热带沿举近底栖息常见鲨。白天成群栖息在珊瑚礁洞穴中,夜晚活泼游动。胎生,每产1-5仔,刚产仔鲨长52-60cm。雄成鱼长104-168cm,雌成鱼长105-158cm,最长达213cm。[1]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6:30: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36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鳍鲨(真鲨科三齿鲨属动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鳍鲨(真鲨科三齿鲨属动物).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