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福龙(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更新时间:2025-02-24 15:46:55 阅读: 评论:0

曹福龙(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曹福龙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次浏览 | 2022.10.03 15:04:58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曹福龙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曹福龙,男,汉族,1956年8月生,江苏张家港人,1980年7月入党,1982年12月参加工作,党校研究生学历,经济师。2008年1月在苏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是全国十届人大代表,江苏省九届人大代表,苏州市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共苏州市九次党代会代表。

中文名

曹福龙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性别

出生年月

1942年10月

政党

中国共产党

履历

1973年沙洲县西张公社农机厂当工人,后任技术员、副厂长;

1978年任沙洲县第二塑料机械厂副厂长;

1982年任沙洲县西张公社工业公司副经理;

1983年入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

1985年后任沙洲县西张乡经联会副主任,乡党委委员、经联会主任,镇党委副书记、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

1990年任张家港市西张镇党委书记;

1992年任张家港市副市长;(其间:1992年5月至1994年4月挂职任丰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1994年任张家港市副市长兼牡丹汽车集团党委书记;

1995年任张家港市副市长兼兆丰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江苏友谊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1996年任张家港市副市长;(其间:1997年9月至1999年7月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1998—2001.6中共张家港市委常委、副市长;(其间:1997年9月至1999年7月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2001.6—2001.12中共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1.12—2002.6中共张家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其间: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学习);

2002.6—2003.5中共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5—2003.12中共张家港市委书记,市委书记兼张家港保税区党工委副书记;

2003.12—2005.12中共张家港市委书记、张家港保税区党工委书记(副市级);

2005.12—2006.1中共苏州市委常委;

2006.1至今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

曹福龙是中共苏州市九次、十次党代会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九届人大代表,苏州市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

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分管市政府办公室、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国土资源、国有资产监管、监察、信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物价、统计、对口支援、经济协作、机关事务、行政服务方面工作。协助分管财政、机构编制、审计、金融、税务方面工作。

观点

8月20日,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福龙接受了“创新型经济在江苏”网络媒体的集中采访,向采访团详细介绍了苏州创新型经济的情况。

曹福龙表示,目前苏州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2000美元,属于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原来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走创新驱动的道路,创新已经是苏州内生的自我要求。

曹福龙说,苏州发展创新型经济有着雄厚的基础,2009年,全市研发投入153亿元,占GDP比重为2%,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921.5亿,并拥有5个国家级、12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5个国家创新科技园区,1个国家环保产业园区、20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13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5个国际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33个创新创业园孵化器,46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有19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86人入选省“双创人才计划”。同时,苏州已经聚集了各类创投机构160余家,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19家,本地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比例达55.6%、省级外资研发机构达114家。

曹福龙说,苏州创新型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争取到2015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超过16000亿元,新增省级以上高薪技术企业750家,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达3.5%左右,并争取每年引进10个“国家千人计划”、10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万人拥有人才2500名以上,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0名和团队600个。

要实现这个,曹福龙认为要实施10大工程,这10大工程分别是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现代服务业跨越工程、重点产业提升工程、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创新主体强化工程、创新载体建设工程、城市功能完善工程、城乡一体统筹工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程、社会事业发展工程。这10大工程的实现,苏州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居于首位的便是考核体系的转变,曹福龙表示,现在苏州对于领导干部要考核区内有多少国家级科技园区、有多少科技研发机构、有多少创新创意企业等等,通过考核导向,引导各地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其他的保障措施还包括,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环境营造、开放联动等。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6:3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36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曹福龙(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曹福龙(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