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忠(1896—1947),物理学家、教育家。曾对高压下液体的介电常数作了深入研究。回国后毕生献身于我国教育事业。1915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为南京大学),1919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一年。创建了浙江大学物理系,为该校开展物理学实验和研究奠定了基础。协助竺可桢校长率领全校师生员工“西迁”,为倡导和发扬“求是”校风,将浙江大学发展成为国内著名大学之一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国物理学会早期领导人之一。
中文名张绍忠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职业物理学家,教育家
籍贯浙江省嘉兴县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96年11月18日
去世年月1947年7月28日
生平概况嘉兴县张绍忠,字荩谋。1896年11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以教书为生。9岁丧父,12岁丧母。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15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一年。他自幼目睹贫穷落后的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内心十分愤慨,渴望国家富强。临毕业前,他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坚定了他走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的道路。1920年,他考取留美公费生。192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24年在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之后继续在哈佛大学从事高压物理研究。在哈佛大学期间,他被选为哈佛大学中国学生会主席,组织了不少爱国活动。1927年回国,先后任厦门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和浙江大学教授、系主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教务长等职,并曾代理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先后兼任浙江大学特种教育委员会副主席、主席,协助竺可桢校长,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迁校任务。抗战胜利后,浙江大学迁回杭州。[1]张绍忠因积劳成疾,于1947年7月28日病逝于杭州。
杰出教育家张绍忠铜像1944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来浙江大学参观,他对浙江大学的办学精神、浓厚的学术气氛和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印象很深。回去以后,他还亲自向英国《自然》 、 《哲学杂志》等刊物推荐发表了一批浙江大学教授的科学论文。从那以后,牛津、剑桥等世界著名大学正式同意浙江大学毕业的优秀学生可免试进入他们的研究生院攻读学位。抗战胜利后,浙江大学已成为国内的知名学府之一。张绍忠抗战初期即任教务长,主持全校教学工作,迁校时主持整个搬迁工作。他为协助竺可桢校长办好浙江大学,贡献卓著。张绍忠主张民主办学和学术研究自由,强调治学严谨,提倡求是精神,使年轻师生在严格训练下具有真才实学。他身体力行,刚直不阿,无私奉献。他去世后,浙江大学公告称:“张教务长自二十六年接长教务以来,苦心擘划,备极辛勤,得以奠定本校优良学风之基础。……”。张绍忠认为,教师对学校的校风起决定作用,教师不仅须有真才实学,还要能为人师表,教学上能高标准严要求,否则纵有“名师”也出不了高徒。所以竺可桢和他都十分重视师资的聘请考核。他是浙江大学升等委员会的主席,规定教师升等要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教学上使学生敬服。故浙江大学教师重视科学研究、钻研教学蔚然成风。张绍忠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学风。他认为勤奋出真知,学习必须刻苦踏实,没有严格的训练是培养不出栋梁之材的。学校必须制定严格的教学制度和纪律,并切实执行之。首先录取新生从严毋滥,确保质量。一次,有三四十个青年军企图不通过入学考试直接进入浙江大学,气势汹汹地堵住张绍忠的家门,气氛很紧张,大有一触即发、大打出手之势。但张绍忠不畏蛮横和暴力,对他们进行了教育,坚持了原则。为了树立起严谨好学的学风,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和升留级制度以及各种纪律。他执行规章制度一向铁面无私。他认为严是爱、宽是害,为了国家,为了学生本人,他必须这样做,并深信学生以后会理解他。期终考试时,他常约院长们一起去各考场监察考试情况,如发现作弊,他就毫不客气地立即出布告开除或记过。他还亲自去教室听课,了解教学质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他经常找学生谈话,对成绩突出、为人正直、要求上进的学生,采用因材施教,勇当伯乐。他曾鼓励胡济民、邹国兴等转学物理,后来都成了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由于严格的制度,每年被淘汰者确有不少,但跋山涉水前来贵州浙江大学求学的有志者却年年增加。因此,浙江大学毕业生不乏真才实学之士,有几十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由杭州辗转迁徙,到达贵州遵义和湄潭,前后4次大搬迁,历时两年半,像一支坚强的打不烂的军队辗转数千里,一面行军,一面教学,发扬光大了“求是”校风,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张绍忠身为主持搬迁的特种教育委员会主席和教务长,为了迁校和教学工作,只身奔波于师生迁徙途中,出没于紧急危难之处。每到一处,他总是不顾疲劳,首先考虑安置教室和实验场所,力争尽早开学,他和胡刚复院长犹如竺可桢的左膀右臂。竺可桢校长对他一心为公深表敬佩和感激。在《竺可桢日记》中记有:“对于内迁事,荩谋之功尤大,因其任特种教育委员会主席也。”张绍忠去世后,竺可桢悲痛地说,他是“以身殉学”,并写下挽联:“十余年得助最多获益最多况离乱同舟瘴雨蛮烟当日梦,二三子成德以教达材以教叹须臾返驾只鸡斗酒故人情”。浙江大学因为张绍忠贡献卓著,在图书馆悬挂了他的遗像,以资永久的纪念。
人物品德张绍忠是一位主张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爱国者。他为民族的强盛可以吃苦耐劳、献身科学,而对落后反动的东西则疾恶如仇,坚决反对。早在美国求学期间,他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祖国人民。20年代初,中国北方发生水灾,作为哈佛大学中国学生会主席的他,积极组织救灾募捐活动,并将募集的15000多美元转到国内。后这笔巨款下落不明,负责财务的丁绪宝尽力查找,无人理睬。1923年10月,在波士顿召开的由张绍忠主持的“双十节”庆祝会上,丁绪宝发出要求彻底查清此款的书面呼吁。此呼吁得到了张绍忠的全力支持,他亲自奔走,多方交涉,终于将此事查了个水落石出,揪出了贪污犯罪分子。1935年,新任浙江大学校长郭任远独断专横,擅自将中华文化基金会拨给物理系购置仪器设备的外汇挪作他用,引起了物理系全体师生的愤慨。为抗议此事,张绍忠率先提出了辞呈,全系教授们也都相约不再接受续聘。暑假后,全系教职员工愤然离校。张绍忠去南开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兼系主任。在张绍忠带领下的物理系起来反郭任远之后,“驱郭学潮”在浙江大学愈演愈烈, “一二九”运动中郭任远被赶下台,由竺可桢接任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素闻张绍忠在浙江大学时期的工作和为人,上任前就力邀他回浙江大学任教和主持物理系。原离去的教职员工也由他和竺可桢一一聘请回来,还新聘了王淦昌教授。浙江大学物理系经过了斗争的洗礼,又有了新的发展。张绍忠不仅重视大学教育,也十分关心初等教育。他深知中国初等教育之落后,农村求学之困难和提高国民素质之重要。抗日战争前,他为了发展家乡教育,倡导办学,自己首先捐助多年积蓄的近3000银元,创办了家乡第一所完全小学,而本人和家庭生活却一直十分俭朴。张绍忠正当壮年,理应为国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但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于1947年7月28日过早地逝世。病逝后,家属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全部藏书捐赠浙江大学,作为他对教育事业的最后奉献。他对我国物理学事业的拓荒工作、为教育事业忘我的献身精神及他的赤诚爱国之心,永远值得人们怀念和学习。
人物简历1896年11月18日 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2]。1915—1919年 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本科学习,毕业。1919—1920年 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助教。1920—1924年 公费留学美国。1922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4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24—1927年 在哈佛大学从事高压物理研究工作,并担任哈佛大学中国学生会主席。1927—1928年 任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1928—1935年 任浙江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后又兼任文理学院副院长。1935—1936年 任南开大学教授兼物理系主任。1936—1939年 任浙江大学教授兼物理系主任;特种教育委员会副主席、主席(1937年起)。1939—1947年 任浙江大学教务长。1947年7月28日 逝世于杭州。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5:3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32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绍忠(中国物理学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绍忠(中国物理学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