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四川省成都市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5-02-25 02:08:11 阅读: 评论:0

新津县(四川省成都市下辖县)

新津县 (四川省成都市下辖县) 次浏览 | 2022.09.07 13:44:37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新津县四川省成都市下辖县

成都市新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形似“超级绿叶”,古有“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之誉,今有“成都南大门”之称。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辖4镇4街道,常住人口36.36万。当前,新津正加快建设“成南新中心、创新公园城”。

中文名称

新津区

外文名称

Xinjin District

别 名

“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地区

下辖地区

4街道、4镇(其中1个镇增挂街道牌子)

政府驻地

五津街道模范街56号

地理位置

成都平原

面 积

330平方公里

人 口

37万(2019年常住人口)

方 言

灌赤片-岷江小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花舞人间、宝墩古城遗址、观音寺、纯阳观、老君山

机 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火车站

新津站、新津南站、普兴站

建制沿革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秋,秦灭蜀,新津为秦国领地。周赧王三十年(公元前285年),新津属蜀郡。秦灭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蜀郡是其一,新津仍属蜀郡。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置犍为郡,新津地属犍为郡。元鼎二年(前115年),置武阳县,属犍为郡,新津地属武阳县。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犍为郡守李严凿天社山,开辟了沟通成都平原与眉嘉平原的新渡口,代替了汉安桥的旧渡口,故皂里江、文井江、布濮水(即蒲水,今南河)三渡合称新津。此后新津日益繁荣,为建县创造了条件。

东汉、三国、晋、刘宋,近五百年间,犍为郡缩小,郡治在武阳县未变,新津属武阳,隶益州。

萧齐高帝时(479~482年),犍为郡治复移僰道,新津仍是武阳县地。萧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改犍为郡(南部)为戎州,改武阳县为犍为县,并在当时的犍为郡北部置江州,领犍为一县。新津为犍为县地,属江州,隶于益州。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析隆山县北部置新津县。县亦因“新渡口”而名“新津县”。县治六门水(今邓公场附近)。犍为郡治(侨置)亦迁泊于此。犍为郡原只领僰道(西魏侨置于江原郡晋原县南三十里的僰道县)一县。此时领新津、僰道两县,隶益州总管府。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悉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犍为郡废,蜀郡改为益州,治成都。新津和僰道两县改属益州。大业三年(一说大业二年),又废置诸州,改州为郡。益州复为蜀郡。废僰道县入新津(僰道虽系侨置,实领有以晋原县南三十里为中心及其附近二三十里地)。新津隶蜀郡,县治由六门水迁至皂里江(今金马河)东岸的坝上,即今五津镇机场内。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天下为十道,道下置州、县。四川西部为剑南道,改蜀郡为益州。新津属益州,隶剑南道。

唐垂拱二年(686年),分益州,置蜀、彭、汉三州。新津属蜀州(州治在今崇州市治地),隶剑南道。县治由皂里江东岸坝上移至南河北岸即今武阳镇。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蜀州曰唐安郡。新津属唐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道为东、西川节度,改唐安郡为蜀州,新津属蜀州,隶西川节度。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改道为路,“于蜀置西川路”。新津属蜀州,隶西川路。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四川分为益、利、梓、夔四路。新津属蜀州,隶益州路。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又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新津属蜀州,隶成都府路。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升蜀州为崇庆府,属成都府路。新津属崇庆府,隶成都府路。

元朝实行“行省制”,世宗中统元年(1260年),于大都(北京)建中书省,于各地方设行中书省,以代行中枢职权。其制,大率以省统路,以路统府、统州,以府、州统县。中统三年(1262年),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省四川,始改宋成都府路为成都路。新津属崇庆府,隶成都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崇庆府为崇庆州,新津属崇庆州,隶成都路。至元二十三年,特置四川行中书省,新津隶属未变。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仍置四川等行中书省,废路存府以统州、县。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由是四川布政使司领成都等府十三、直隶州六、府属州十五、县一百一十一,新津县属崇庆州,隶成都府,统于四川布政使司。

清初,仍置四川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三级,州或县有直隶于府或省的。雍正三年(1725),降崇庆州为散(单)州,新津直隶于成都府。

清康熙六年(1667年),以双流土旷人稀,并入新津。”“雍正八年(1730年),复置双流,新津地如故。”

嘉庆七年(1802年),于四川省布政使司下设五道,分统府、州(厅)、县。新津仍直属成都府而隶于龙绵龙茂道,至清末改名川西道。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清道制,置府、州(厅)以统县,隶于省。新津属成都府而隶于四川省。民国2年,废府、州(厅)设置。复置道,分四川为川西等七道。民国3年,更川西等七道为西川等五道,以道领县。新津均属西川道。民国18年(1929年),复废道,实行省县制。民国24年(1935年),又分四川省为十八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行政督察区(简称“专区”),县受专区督察而隶于省。新津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即温江专区)督察,隶于四川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25日,新津解放。四川分川西、川东、川南、川北四个行政区公署(简称“行署”),原专区未变,分隶四个行署。新津县仍属温江专区,1950年5月改属眉山专区,均隶川西行署区。

1953年初,复置四川省,撤销四个行署,省下仍设专区,1953年3月眉山专区被撤销,从3月10月起,新津改属温江专区。同年,彭山青龙乡属董河坝至叶店子部分地区调整给新津县。

1960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津县建制,并入大邑县(新津县在1959年6月即与大邑县合署办公)。原县治城关镇改称新津镇。1962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恢复新津县建制(1962年4月,新津已与大邑县正式分开办公)。新津镇复名城关镇(1980年更名为武阳镇,1992年又更名为五津镇),仍为县治所在地。

1983年3月3日,实行市管县,撤销温江专区建制,新津县划归成都市管辖。

2020年6月19日,四川省政府官网公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的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以原新津县的行政区域为成都市新津区的行政区域,新津区人民政府驻五津街道模范街56号。6月30日,成都市新津区正式挂牌。

行政区划区划沿革

1997年,新津县面积331平方千米,人口28.2万,辖5镇2乡。县政府驻五津镇。

1999年,新津县辖10个镇、4个乡:五津镇、花桥镇、金华镇、兴义镇、安西镇、新平镇、永商镇、邓双镇、普兴镇、花源镇、兴乐乡、龙马乡、黄渡乡、文井乡。

2000年,新津县辖11个镇、5个乡。

2002年,新津县辖12个镇、4个乡。

2004年9月8日,撤销黄渡、兴乐、龙马、万和4个乡。将原黄渡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普兴镇。普兴镇政府驻普兴场。将原兴乐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花源镇。花源镇政府驻花源场。将原龙马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新平镇。新平镇政府驻太平场。将原万和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兴义镇。兴义镇政府驻兴义场。

2004年,新津县辖11个镇(五津、花桥、金华、兴义、安西、新平、永商、邓双、普兴、花源、方兴)、1个乡(文井),42个社区委员会、61个村委会;面积33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35人/km2。

2009年,新津县花源镇、新平镇、邓双镇、花桥镇、永商镇增设街道办事处。分别设立:花源街道办事处、新平街道办事处、邓双街道办事处、花桥街道办事处和永商街道办事处。增设街道办事处后,镇政府与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实行“两个牌子,一套班子”,行政管辖区域和镇政府驻地不变。

2014年2月12日,撤销五津镇,设立五津街道。

2019年12月24日,撤销普兴镇、金华镇,设立普兴街道;撤销花桥镇,设立花桥街道;撤销花源镇,设立花源街道;撤销文井乡、新平镇,设立宝墩镇;撤销方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安西镇管辖;撤销邓双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商镇管辖。

2020年6月19日,新津县撤县设区。6月30日,成都市新津区正式挂牌。

区划详情

新津区辖4个街道(五津街道、普兴街道、花桥街道、花源街道),4个镇(宝墩镇、安西镇、永商镇、兴义镇),新津区人民政府驻五津街道。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普兴街道位于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内。

2016年3月14日,成都高新区启动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其中,新津区域约5.3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新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东接双流区,西临邛崃市,南濒彭山区,是成都市的南大门。新津县行政区域面积330平方公里,距成都市区30公里,距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20公里。

地形

新津区位于狭义成都平原南部,狭义的成都平原仅指都江堰市、绵竹市、罗江区、金堂县、新津县、邛崃市为边界地岷江、沱江冲积平原,长约210千米,宽约50~70千米,是构成川西平原的主体部分。

新津区地势平坦,面积方圆。主要为河流,漫滩和阶地构成地平原地貌。由76.6%的平坝和14.1%的丘陵和9.3%的水面构成,海拔高度442~673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成都新生代断陷,其东南和西南的牧马山和长秋山为浅丘与台地,属龙泉山褶断束。

水文

新津境内诸河属岷江水系,可分岷江正流及其支流。支流中有的是常年性自然河如西河、南河,有的是岷江的分支河如羊马河、杨柳河,以及季节性自然河——龙溪河。以上诸河除季节性自然河外,在新津均属过境河道,都在新津五津镇东南汇合。

岷江自都江堰市至新津武阳镇段,称外江。古名“皂江,一名皂里江,又曰寿阝江”。(《寰宇记》)这段河道流经平原,分支较多,成一网篼状,在新津武阳镇东南汇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流迁徙不定,干流也因时而易名:近至清朝,黑石河为岷江干流时有“黑石大江”之称;清末,岷江干流又转走羊马河,有“羊马之河”之称;民国22年(1933),叠溪大水后,金马河变成了岷江干流。此后,金马河一直是都江堰的主要排洪河道,是一条基本定型的岷江正流。1953年羊马河口被封以后,羊马口以上至渠道河段仍为金马河河段,故有“金马河渠首段”之称。

气候

新津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等因素,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多变,秋多绵雨”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6.4℃,年降雨量987mm。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7℃,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5.5℃,其14时平均气温为28.0℃。极端最低气温为-4.7℃;极端最高气温为36.6℃。无霜期年平均为297天,日平均气温<5℃的年平均天数为103天。新津县夏季低层逆温不明显,气流扩散情况良好。

人口

2019年,户籍人口31.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35万人,乡村人口16.53万人;男性人口15.67万人,女性人口16.21万人。全县出生人口3439人,人口出生率10.68‰;死亡2335人,死亡率7.25‰,人口自然增长率3.43‰。

经济综述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8.6%。其中:一产业增加值21.48亿元,增长3.0%;二产业增加值159.19亿元,增长7.6%;三产业增加值194.05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重5.7:42.5:51.8,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0%、46.6%、51.4%。

2019年累计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243.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4.9%。其中: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3.2亿元,增长0.9%;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23.13亿元,增长8.2%,其中民营工业经济增加值107.26亿元,占全口径工业增加值的79.9%,增长9.2%;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16.77亿元,增长9.7%。

第一产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农业产值14.86亿元,增长5.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760.53公顷,油料面积3998.33公顷,蔬菜面积4154.8公顷。全年粮食产量6.19万吨,下降4.4%;油料产量1.06万吨,增长2.0%;蔬菜产量21.35万吨,增长11.0%;水果产量5.06万吨,增长2.7%。2019年全县畜牧业实现产值18.5亿元,下降0.9%,实现增加值8.38亿元,下降1.3%。全年出栏生猪12.6万头,比上年下降52.9%,出栏家禽1051.57万只,增长5.3%,肉类总产量2.94万吨,下降23.4%;全年水产品产量1.65万吨,增长0.6%。全年新增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160人,乡村振兴专题培训30人,中国农科院专家培训20人,青年农场主培训10人,部级示范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66人。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家庭农场29家,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59家,家庭农场276家。成功争创“美丽蓉城·宜居乡村”示范村18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46个。

第二产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4.19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18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4.2%,增加值增长10.5%;主导产业中,食品饮料业总产值下降7.5%,交通装备业总产值增长5.6%。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3.5%,资产负债率68.1%。实现利润8.06亿元,利税11.14亿元。全县有经营活动的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3个,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1.01亿元,建筑业竣工产值27.54亿元,施工面积183.46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工业投资(新口径)增长6.7%,农业投资增长12.5%,三产业投资增长18.0%,民间投资增长6.3%。全年新增固定资产增长32.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55.7%。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19.6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49.2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48.67亿元。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77.57亿元,增长11.7%;乡村零售额16.64亿元,增长12.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72.07亿元,增长8.6%;餐饮收入22.14亿元,增长24.3%。2019年,全县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3个。全年实际到位内资216.66亿元,比上年增长6.1%;实际利用外资30085万美元,增长6.8%。实现外贸进出总额32.3亿元。

全年接待游客17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入境旅游游客1.98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收入49.7亿元,增长31.8%。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4:5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30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津县(四川省成都市下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津县(四川省成都市下辖县).pdf

标签:新津县   成都市   下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