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战争遗迹)

更新时间:2025-01-11 03:35:32 阅读: 评论:0

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战争遗迹)

鸭绿江断桥 (抗美援朝战争遗迹) 次浏览 | 2022.08.12 16:02:09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战争遗迹

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上。鸭绿江断桥原为中朝界河鸭绿江上第一座大桥。始建于1909年。桥长944.2米,宽11米,十二孔,其中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便利船舶航行。抗美援朝期间大桥被美军炸毁。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

开放时间

1909年

名称

鸭绿江断桥

所在地

丹东

门票

65元

长度

944.2米

宽度

11米

票价

65元

类别

旅游景点

气候类型

中温带和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建造时期

1909年

简介鸭绿江断桥

位于鸭绿江大桥南侧,鸭绿江断桥位于丹东市鸭绿江畔,是日本殖民统治的遗迹,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炸断,是鸭绿江第一座大铁桥所残留在中国丹东一侧的“断桥”。

鸭绿江断桥原是鸭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1909年8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殖民机构——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承建,始为铁路桥,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以平行旋转90度,便于大型船舶通行。1943年4月又在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了第二座铁路大桥(即今天的中朝友谊桥)遂将第一桥改为公路桥。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将军率师从此桥过江。1950年11月8日第一桥被美机多次轰炸成为残桥保留至今,习惯称“断桥”。[1]

断桥历史

鸭绿江上本无桥,1905年,日本人确定在江上架设大桥,1909年5月,在朝鲜新义州一侧开始了基础施工,同时采取了边施工边与中国清政府交涉的办法,迫使中方同意建桥,次年4月,在朝方工程过半的情况下,迫于日本人的压力,腐败的清政府不得不同意日本人在中国一侧建桥,同年5月在安东(今丹东)进行施工,次年10月大桥竣工通车。大桥总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为便于船舶航行,中方第四孔架设旋转式“开闭梁”,这便是鸭绿江上第一桥。第二桥建于1937年4月,在第一桥上游,与第一桥相距不足百米,即现在的“中朝友谊大桥”,与第一桥并称鸭绿江上的“姐妹桥”。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美国即派兵入侵朝鲜,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英明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0月19日,彭德怀临危受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鸭绿江大桥则成了抗美援朝、支援前线的交通大动脉。由于大桥在援朝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美方便千方百计对其进行破坏,1950年11月8日,美空军首次派出百余架B—29型轰炸机,对大桥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同年11月14日,美军又派出军用轰炸机34架,再次轰炸大桥,朝方三座桥墩被炸塌,至此大桥瘫痪,中方一侧残存四孔。被人们称为鸭绿江断桥,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

第一座大桥被炸断的同时,与其相邻的第二桥也遭受了严重的创伤,为保卫大桥的安全畅通,安东铁路分局职工和驻军部队冒着敌机不断骚扰、随时轰炸扫射的危险,全力以赴抢修大桥,使鸭绿江大桥成为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同时,由安东军区防空司令部所属高炮17团,503团和13团第3营担负起守卫任务,组成完整的防空体系,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8月,敌机来袭鸭绿江大桥共5391架次,多则每天3次以上,大都每批20至90架,大机群就达10多次。防空部队保卫大桥对空作战219次,击落敌机22架,击伤75架。敌机对江投弹虽逐次增多,但命中率却由10%降至7%以下,有力地保卫了鸭绿江大桥的安全。

1953年7月27日,美国侵略者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从此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全部撤出,从鸭绿江大桥凯旋回国,大桥头的“凯旋门”前,安东人民热烈欢迎光荣的志愿军。战争胜利后,朝鲜将第一大桥所属6孔残骸拆除,而我方所属4孔残桥带着累累伤痕,傲然屹立江上,供人凭吊,抚今追昔。

断桥原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始建于1909年,长944.2米,宽11米,十二孔,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便于船舶航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炸毁。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可登桥凭吊游觅。是鸭绿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桥景区主要景点。

1993年6月,断桥被开辟为旅游景点。桥上现有原桥旋转及炸断处观赏台各一处,炮楼一个,桥史话展板30块。游客参观断桥,不仅能了解断桥历史,观看中朝两岸风光,更能激发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2001年6月,鸭绿江断桥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8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两座鸭绿江大桥成为我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侵朝美军多次对大桥狂轰乱炸,1950年11月,第一座桥被炸毁。中方所剩四孔惨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短桥上的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成为抗美援朝的见证。

断桥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历史老人,凭吊和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迹。现在,鸭绿江断桥是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到丹东不可不看断桥。我们现在在鸭绿江边看到的断桥被改称“端桥”。7年来,由桥名带来的争议一直在进行着。6月8日,记者从丹东市有关部门获悉,“端”将恢复历史本来面目,恢复“断桥”之名。

丹东市旅游事业管理局负责人说:“这座大桥中国的一侧完好保留下来,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他说,朝鲜战争时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是美国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他在战争初期,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把中国和朝鲜放在眼里,狂妄地要在感恩节前把战线推到鸭绿江边。而美国政府注意到中国政府的一再抗议和严重警告,担心如果继续空袭中国,将会迫使中国卷入这场战争。因此,美国国会通过决议,严格控制麦克阿瑟的军事行动,不许惹翻中国,以免招来更大的“麻烦”。据此,美国空军在轰炸鸭绿江上的大桥时,不得不严格把握中朝界线,只能轰炸朝鲜一侧,而不敢轰炸中国一侧。这位负责人表示,鸭绿江“断桥”的存在,生动地展示了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断桥”就成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见证。

抗美援朝胜利之后,朝鲜将此桥所属的6孔及中方的两孔铁桥残骸拆除,而中方所属的4孔残桥,带着累累伤痕,完整地保存下来。1988年,“断桥”成为丹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又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断桥被改名

80年代末,丹东市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发展城市。1988年,丹东市政府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开发“断桥”的方案。

整修之后是否还叫“断桥”?社会各界人士均提出不同的意见,有关部门在商榷之后肯定了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李静生的提议。李教授建议:将“断桥”改为“端桥”。

李教授认为,“断桥”是一个历史产物,“断”字又给人以破碎之感,缺乏美感。而改用“端”字,不仅谐音相近,而且蕴意深刻。“端”是尽头之意,亦即中国最边缘的一桥;“端”是正,亦即镇立江中之意。

此项提议,经有关部门讨论,并经丹东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1992年正式将鸭绿江“断桥”改名为“端桥”,丹东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阳题写了桥名。而“鸭绿江断桥”则作为丹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留。

为开发旅游事业,促进经济发展,1993年4月,有关部门投资300多万元,对“断桥”进行整修,将其刷成天蓝色,并改名“端桥”。断桥的旅游经营,则由“鸭绿江端桥联营公司”负责。

断桥争议鸭绿江断桥

断桥的改名和涂改,7年前就引来社会各界不小的争议。事隔7年,余波未平。有人困惑:断桥叫了40多年,现在改称端桥有什么道理?有人指责:断桥是历史的见证,历史不能更改,文物岂能粉饰?而旅游公司也觉得委屈:鸭绿江断桥风剥雨蚀40多年,过去没人去管去问,我们投入数百万元对文物进行整修,难道还错了吗?

记者在鸭绿江边看到,桥身涂上了漂亮的天蓝色,镶嵌着“鸭绿江端桥”5个金色的大字,两排五颜六色的彩旗在桥上迎风招展。

记者看到几个小学生正在桥上参观,其中一个小学生直言说:“这是个错别字,把‘断’写成‘端’了。”而几个从南方来的游客参观完端桥后,感触很深:“挺有意思的‘断桥’,为什么要改成难以理解的‘端桥’?原来老桥的颜色本来很能体现历史,却要涂上蓝色是为什么?”

丹东师专中文系的一名学生赞同现在的名字,他说:“断桥”记载的是历史,“端桥”象征的是未来。使桥的名字和颜色恢复原样是不现实的,遗憾引起的思索比遗憾本身重要。

这位同学的话引起几位旁观者的共识。一位自称是退休的李老师认为,这座桥曾被侵略者的飞机投掷的炸弹炸毁,应该叫“断桥”。但在和平年代,它仅剩下在中国的一端,还是叫“端桥”好。

尽管有人认同了“端桥”这个名字,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一位老干部告诉记者,“断桥”就是断了的桥,是好端端一座大桥被美机炸断的历史见证,叫“断桥”是有其历史意义的。

中国人民银行东港市支行的刘春说,无论从字义本身和历史的事实来看,此桥应称“断桥”。作为爱国主义基地,不应该忘记“断桥”在战争年代留下的累累伤痕,应该让人们在“断桥”上回味历史、热爱和平。

改回“断桥”

鸭绿江端桥联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端桥”的经营管理单位,是以经营为目的的纯企业,对于“端桥”却是按文物管理的。“端桥”是独一无二的。这位负责人表示,如果“端桥”申请国家级文物也是有资格的。

对于“端桥”--“断桥”的种种争议,有关部门表示社会各界人士更倾向于“断桥”,政府也打算对于“端桥”恢复历史本来面目。6月8日,据丹东市旅游局负责人透露,改名“断桥”的意向已经达成共识。后经多方提议,将桥名恢复为“鸭绿江断桥”,桥身恢复为钢铁灰色。由前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桥名“鸭绿江断桥”,意在保留历史原貌。

意义

“断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鸭绿江断桥是1993年修复开发的战争遗迹型旅游景点,命名为“鸭绿江断桥”,桥身漆为浅蓝色,意不忘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祈盼和维护世界和平。桥头上方曲弦式钢梁正中悬挂的紫铜巨扁上的“鸭绿江断桥”五个金色大字,为迟浩田题写。断桥上的成千上 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成为抗美援朝的见证。断桥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历史老人,凭吊和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迹。现在,鸭绿江断桥是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2]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4:5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30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战争遗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战争遗迹).pdf

标签:鸭绿江   断桥   遗迹   战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