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县是举世闻名的“柳江人”遗址所在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面积2504平方公里,辖八镇五乡,总人口50多万,少数民族占77.6%。县城于1950年3月迁至拉堡镇,1983年柳江县划为柳州市辖县,是柳州市的“菜篮子工程”基地,广西主要商品粮和蔗糖生产基地,中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之一。是广西唯一获得外贸出口权的县,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初具卫星城的规模。
中文名柳江县
面积2504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柳东公园
人口54.1724万人(2004年)
行政类别市辖县
电话区码0772
邮编区码545100
地方特产甘蔗
地理位置卫星图柳江县位于桂中盆地东南部,地处北纬23°54’30”~24°29’00”、东经108°54’40”~109°44’45”之间。北面紧连柳州市,柳城县马山乡、社冲乡;东北隔柳江与鹿寨县江口乡、导江乡相望;东及东南部与象州运江镇、马坪乡相邻,南面与来宾市兴宾区大湾乡、凤凰镇、北五乡、七洞乡接壤;西南及西北部背靠忻城县安东乡、大塘镇、欧洞乡、宜州市屏南乡、三岔镇。地势西部高,东部次高,中部低平。总面积2539.16平方公里。
概况柳江县位于广西中部,湘桂、黔桂、枝柳铁路及332、209国道过境。辖11个镇和1个乡和1个开发管委会,县人民政府驻拉堡镇,距柳州市商业中心仅10公里,有10、71、81、43、40路公交车往返市内,交通便利,各类专业市场密集于市县结合部,市县已融为一体。县城距市中心10公里,柳州白莲机场在柳江县境内,距县城仅7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539.16平方公里,总人口54.17万。
柳江自然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0.4摄氏度,光照充足,年平均无霜期为331天,盛产糖蔗、优质米、无公害蔬菜、双季莲藕、葡萄、青花梨、生姜、桑蚕、花卉苗木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是柳州市“菜篮子工程”基地、广西主要商品粮和蔗糖生产基地,也是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
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柳江县委、县政府根据自治区作出的“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大战略决策,紧紧围绕柳州市委提出的“工业强市,富民兴柳””和“再造一个新柳州”的总体发展思路,抓住我国三大汽车集团把柳州作为其南方重要生产基地的历史机遇,明确提出了“和谐创业、富民强县”的发展思路,把发展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抓,目前已引进462家企业在柳江立足并逐步形成以为柳州市工业配套为主的汽车配件、机械制造、材料包装等工业体系。在柳州汽车产业的强劲辐射带动下,柳江县汽配企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到2007年,全县汽车配件和机械制造企业已发展到150多家,产值超亿元8家;汽车配件和机械制造产业链初具雏形。2007年,汽配和机械制造业产值达47亿元,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21%。2002年至2007年,柳江县财政收入平均以每年22%的速度递增。
柳江商贸街“十五”期以来,该县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为22.1%,高于广西和全国发展水平;2005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三次产业比重由“九五”期末的33.8:29.1:37.1调整为2007年31.8:43.4:24.8,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过渡的历史性转变。2007年柳江县在广西各县中率先实现“双过百”(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工业经济对全县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70%左右。2003年至2006年,该县先后三次跻身西部百强县,两次荣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
建置沿革秦,今柳江县属桂林郡,尚未建县。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县地划入潭中县(柳江古名潭水,以县地居潭水之中,故名),属郁林郡,为本县建县之始。
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潭中县为桂林县;旋又析桂林县置马平县。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到民国前期,一直沿用此县名,县境大体即今柳州市区、柳江县地。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撤销马平县,由柳州府的行政长官直接处理县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撤销柳州府,复置马平县,直属广西省;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马平县改为柳州县,县治在柳州;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柳州县改为柳江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县治在柳州。
1949年11月25日,柳江县城柳州解放。解放后,即改设市:将柳江县城内3镇划为柳州市,城外的18个乡划为柳江县,属柳州专区。同年12月中旬,柳州市和柳江县从行政区划上正式分开。1950年3月19日,柳江县治从柳州市迁往拉堡圩,至此,市、县分治;1952年柳州专区并入宜山专区,柳江县随属宜山专区。1958年恢复柳州专区,1970年柳州专区改为柳州地区,柳江县均属之。1983年10月,柳江县经国务院批准划为柳州市辖县;柳州市于1984年1月10日正式接管柳江县工作。
1984年10月4日至14日,撤销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全县设1镇9乡;1987年9月,新建白沙、流山、里雍3个乡,1996年始,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柳江县先后有10个乡镇撤乡建镇。2005年9月,撤销福圹乡,至2006年底,全县辖11个镇1乡。
行政区划地图柳江县辖进德、百朋、三都、里高、土博、洛满、成团、里雍、穿山、流山、拉堡11个镇和白沙1个乡及1个开发区管委会,127个村民委员会,17个居民委员会(其中经济开发区居委会3个),1203个自然屯,行政区域面积2539.16平方公里。2006年耕地面积8.53万公顷,林地面积9.5万公顷,森林面积(含灌木林)7.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33%,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粮料、油料作物,蔬果、畜禽水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2006年全县总人口数为541724人,农业人口为465552人,非农业人口7617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9‰。
2003年12月16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桂政函[2003]240号文),柳江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调整拉堡镇与进德镇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决定(江政发[2003]95号)。决定具体对拉堡镇与进德镇部分行政区域界线进行调整:将隶属于进德镇政府管辖的黄岭、木罗、思贤、塘头、基隆五个村委(含相关村委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一、二、三工业开发区、建都开发区和基隆开发区),面积40.68平方公里,户数9333户,人口44838人的行政管辖区域范围整体划拨归拉堡镇政府管辖。
拉堡镇政府的辖区面积由原来的5.1平方公里增加到45.78平方公里,户数由原来的13247户增加到22580户,人口由原来的36214人增加到81052人,社区居委会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7个,村民委员会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6个;进德镇政府的辖区面积、户数、人口、村委会及居委会个数相应由原来的160平方公里、21773户、96686人、16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居民委员会分别调整为119.32平方公里、12440户、51848人、11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
柳江县人口民族据2000年柳江县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普查登记人口为52.83万人。其中,男性为28.12万人,占53.23%;女性为24.71万人,占46.77%。性别比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3.80:100。全县总户数13.14万户,居住在城镇(含县城开发区、基隆开发区)的人口7.75万人,占全县普查登记人口的14.67%;居住在乡村(含乡镇所在地居民)的人口为45.08万人,占全县普查登记人口的85.33%。
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数为535781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5580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8‰。
2006年全县总人口541724人,比上年增加4269人;总户数155697户,比上年增加766户;户均人口3人;农业人口465552人,非农业人口76172人;男性人口281265人,女性人口260459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107.99:100;全年出生人口3093人,死亡人口56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9‰全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3人。
柳江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全县有24个民族,除汉族外,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其中壮族占总人口的70%以上,分布于各乡镇。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少数民族人口39.58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74.92%。
2006年全县汉族人口119630人,占总人口22.08%;壮族人口416126人,占76.82%;仫佬族3236人,占0.59%;瑶族1128人,占0.21%;其他民族1604人,占0.3%。
民风·民俗风俗:柳江县各民族饮食一般一日三餐,汉族以干饭为主,壮族则粥饭结合。主食以大米为主,传统节日食品有粽粑、发糕、芭蕉叶糍粑等。在婚嫁、乔迁新居、小孩满月酒摆筵席,赴宴者均备封包或礼物恭贺。
语言:柳江县通用语言有壮话、柳州话、客家话、福建话、白话五种。群众在交际中主要以壮话为主。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师生一般讲柳州话。80年代后,提倡讲普通话。但在壮族聚居的广大农村仍主要使用壮话。
姓氏:柳江县的大姓是韦覃二姓,次大姓有梁、蓝、刘、熊、叶、邓、张、李、曾、罗、谭、周、陈、姚、杨、钟、龙、潘等30多个姓,另外还有150多个散姓居住在全县各地,其中以居住地圩镇为多。
历代名人计宗道(1461—1519年)字惟中,壮族。马平县五都都亳(今柳江县福塘乡寨上)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举人第一,是马平县历史上第一位解元。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任常熟知县,衡州知府等职。英果有为,阔达持大体,为民请命,力争减免赋税。在常熟知县任上时,与诗文名流酬唱于虞山尚湖,筑雅集亭,建览翠楼。正德元年(1506年),主持重刻天文图、地理图碑。今存的《天文图碑》被称为“在我国古代天文历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还收藏“铜铸字”(铜活字),并亲自设计自动吸水机械桌,又校订宋人著作《诸史偶论》。
王拯(1815—1876年) 初名锡振,字少鹤,一字定甫,清马平县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王拯随大学士赛尚阿到广西督师,条奏《团练十则》。咸丰年间,升任大理寺少卿。同治三年(1864年)迁太常寺卿,署左副都御史,擢通政使。曾多次上疏议政,以直言见忌被降职,告老还乡,主讲于桂林榕湖经舍、秀峰讲舍。王拯为桐城派古文广西五家之一。著有《龙壁山诗集》、《茂陵秋雨词》、《归方评点史记合笔》等。
刘古香(1869—1913年)名起今,清马平县人。广西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革命烈士。清举人,肄业于广州广雅书院和广东将弁学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加入中国同盟会。受该会香港分会派遣,回广西发动革命。参与创办柳郡中学堂、柳郡师范学堂、马邑两等小学堂,发展革命分子,建立柳州同盟会组织。宣统元年(1909年)举行柳城太平起义,事泄失败,刘出走香港。1911年参加“三·二九”广州起义,失败后再走香港,在同盟会南方支部工作,辛亥革命广东独立,任军政府秘书长,后应柳州革命党人要求,回柳州任军政分府府长。1912年,撤销军政分府之后改任第五军统领。1913年“二次革命”,柳州革命党人酝酿起兵讨袁,王狮灵向省方告密,内部兵变,陆荣廷军临城下,刘古香被沈鸿英诱擒,10月14日遇害。
覃连芳(1894—1958年)字武德,壮族,马平县四都金陵村(今柳江县百朋镇琴屯村金陵屯)人。1910年,考入桂林陆军小学,参加武昌起义,后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骑科学习。毕业后曾任南宁讲武堂见习教官、广西省防军连长、营长、纵队司令。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留学法国,1931年任第十五军二十四师师长。1935年任广西全边对汛督办,1937年任三十一军中将副军长,1938年任八十四军军长,先后率部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作战勇猛,重创日军。1940年因指挥作战失误,被撤职。1941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区军风纪第五巡察团主任委员,后因打击蒋介石嫡系将领被群起攻击,蒋介石以“滥用权力罪”将其撤职,并通报全国,永不录用。1949年5月,覃连芳经广州去香港。1958年,覃连芳老死在香港。
刘震寰(1890—1972年),原名瑞廷,字显臣,民国柳江县一都基隆村(今柳江县进德镇基隆村)人。在广州读书时由刘古香绍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被派回柳州工作。柳州独立后任民军第一支队司令。1913年3月刘古香任广西第五军统领时,任帮统。9月13日宣布柳州独立,任护国讨袁司令,兵败后逃往香港。1917年被陈炳焜收用,率巡防营驻平乐,升为团长。1921年粤、桂两军在梧州交战时反戈,粤军得以直入广西驱逐陆荣延。事后任广西陆军第一师师长兼广西绥靖督办。1923年受孙中山密约,任西路讨贼军桂军总司令,与滇军总司令杨希闵挥军东下,驱逐陈炯明出广州,孙中山因此得以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1925年受云南军阀唐继尧策动,5月与杨希闵在广州兴兵叛变,失败后移居香港。
陈汉英(1930—1950年)革命烈士,女,原籍融县游华区双善村人,后迁柳城县沙塘街(今属柳州市柳北区)居住。1947年由沙塘小学考入柳城县中学。1年半后因家庭困难休学。1949年入昌潍中学读书。1949年12月陈汉英在柳江县干部训练班学习结束后,分配到柳江县第二区工作。1950年7月27日在剿匪斗争中被土匪杀害,牺牲时年仅20岁。
熊秀明(1898—1927年)革命烈士,原名朝栋,又名占忠,中共党员。柳江县成团镇六偶屯人。1917年考入柳州省立第四中学。1922年,他到马平县百朋小学任教。1925年12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进入国民党梧州宣传员养成班学习。后被派回柳州四中任教。在校寒暑假期间,回到家乡,与村民好友讲述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主张,启发民众的革命觉悟。“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发生后,国民党进行清党,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这时,熊秀明遵照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六偶村)隐蔽。在民众中积极宣传革命主张。1927年8月受党的派遣,到宜山县进行革命活动,建立农民讲习所,培养革命骨干,组织妇女上街宣传、唤醒民众起来斗争。同年10月,不幸被国民党柳州清党委员会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英勇就义,年仅26岁。
国民经济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9.42亿元增加到43.62亿元,年均增长11.65%;人均生产总值由2002年5560元提高到8129元,突破1000美元大关;财政收入由2002年2.68亿元增加到4.13亿元,年均增长15.5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8.94%提高到9.11%;农民人均纯收入2844元,比2002年增加577元,年均增长7.85%。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31.26∶31.29∶37.45调整为31.84∶40.40∶27.7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实现了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柳江县先后获得“西部百强县”、“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等荣誉。
2006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9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50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5.52%;工业总产值48.83亿元,增长39.87%;财政收入3.05亿元,增长2.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2亿元,增长80.04%。预计今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将突破6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亿元。
工业经济柳江县抓住柳州工业加快发展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抓好新兴、穿山工业园区建设,注重培育壮大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汽配、制糖、机械制造、制药为支柱产业,以化工、农产品加工、水力发电等为新兴产业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41家发展到76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9家,利税超千万元的8家。2005年,工业产值达51.38亿元,比2002年的27.61亿元增长86.10%,年均增长17.46%;工业增加值16.84亿元,比2002年的8.68亿元增长94.04%,年均增长24.73%;工业利税5.26亿元,比2002年的2.47亿元增长112.96%,年均增长28.66%。
规模以上工业迅猛发展。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家,比2002年41家增加35家,逐步形成了汽配、制糖、制药、机械制造、农产品收购加工、水力发电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并且在规模和经济总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5年,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就有9家,5千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企业有7家,3千万元以上5千万元以下的企业有8家。
获利能力和盈利水平逐年提高。从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主要财务指标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11亿元,比2002年20.95亿元增长48.5%,年均增长14.09%;实现利税总额4.54亿元,比2002年2.47亿元增长83.81%,年均增长22.5%。工业生产呈现出向管理要效益,保质量求发展的良好格局。
柳江一直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柳州菱特V6发动机项目等8个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富英华汽车内饰件项目(洛满生产基地)等7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9月1日,康明斯实现年内第1万台发动机顺利下线,预计全年实现产值6亿元;双飞公司的安全气囊线束及新能源车高压线项目如期完成,新产品已进入主机厂区进行样机适配;威鹏公司四方基地二期新厂区主体建设基本完工、重汽运力多功能除雪车合资项目推向市场。“柳江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提出了‘打造柳江工业升级版,再造一个新兴工业园’,到2020年末,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实现3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该区主要负责人说。[2]
科技工作科技下乡柳江县科技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调整结构、科技兴农、招商引资、工业强县"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兴农、科技兴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及科技培训活动,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柳江县通过了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并获得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称号,柳江县科技局被评为2005年度广西市县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科技"创先"工作:在巩固深化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和广西科技进步先进镇(乡)基础上,继续开展创建区级科技工作先进镇(乡)活动,2006年7月,柳江县拉堡、穿山等8个镇已经通过了2004-2005年度广西镇(乡)科技进步考核。
科技示范工作:柳江县科技局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至2006年,已建立科技示范基地6个,其中种植示范面积达25600亩。先后引进黑色甘薯新品种济薯18号,夏白一号、热抗45号、40号3个反季节大白菜新品种,黄豆新品种桂春1号、桂春2号和桂春6号,农业新品种引进示范共取得新增农业产值57.29万元,农民收入44.02万元。
科技培训与科普宣传:县科技局积极开展以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村专业户科技素质为目的的农村科技培训活动。
一、聘请专家、组织科技人员在新品种示范种植区、科技示范村给群众授种养技术课,举办培训班53期,培训了示范干部、党员、专业户、群众4190人次,内容包括砂糖桔综合栽培技术、青花梨种植技术、种桑养蚕技术等14种种养技术。
二、建立科普服务站。2005年,县科技局在五个镇建立了科普服务站,每个站均配备有彩电、vcd机和实用技术光碟,利用科普服务站开展科技宣传、培训、咨询活动,举办了3期大型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干部、农民共276人次,举办各类短训班182期,参加培训1.316万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35万份,光碟350张。
三、以"六六文明工程"活动为载体,在科技活动月、活动周、十月科普大行动等大型活动中,组织专家、科技人员深入到乡镇村屯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
科技计划项目:2005年、2006年柳江县在建项目分别是31个、25个,县科技局抓紧对区级科技项目《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和市级科技项目《省力化养蚕技术示范及高效率蚕茧烘烤技术示范》、《桑树速成丰产栽培示范》等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促进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
开展产学研活动:县科技局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加大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2005年来,先后促成科研院所与技术协会、企业结对子6个,其中开发新产品4个,已形成批量生产,形成年产值4589万元,新增税利606.74万元。
教育工作标准田径场和足球场柳江县现有公办学校184所,幼儿园2所(小学附设学前班176个),小学149所,初中29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学生74014人,其中在园(班)幼儿5981人,小学35023人,初中28188人,普通高中4822人。全县民办教育机构67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882人;初中3所,在校生946人;小学17所,在校生4739人;幼儿园46所,在园幼儿3071人。全县公办学校在职教职工5449人,其中公办教师4367人,占80.2%;工人427人,占7.8%;代课教师655人,占12%;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为100%,初中98.2%,高中98%。"十五"期间,柳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柳江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学生公寓楼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五"间共投入危房改造资金约1333.77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22900多平方米;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0多个,逐步为学校建设和修缮教学楼、实验楼、学生食堂等;主动寻求外援,引进资金42.6万建成7所希望小学;并从2005年开始有计划建设边远学校教师住房。教学仪器设备更齐全,2002年中小学全面"普及实验教学",中小学实验室等功能室、装备用房及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配备和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2004年作为全区项目试点县实施"广西乡镇现代教育资源中心工程",投入332.4万为全县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远程教育设备和光盘播放器,成为柳州市率先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县,使柳江的农村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享受现代优质教育资源。
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普九"水平提高:5年来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办学质量等情况,撤并10所中小学和65个教学点,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扩大校均规模,"普九"水平进一步提高。普高规模扩大:为适应生源变化,2001年,县委、县政府兴办柳江县实验高中;2004、2005两年,先后征用和划拨70多亩土地用于柳江中学和实验高中扩大办学规模,并拨专款鼓励支持民办新世纪高中招收公费班,2006年全县初中升普高比率达30%,2004年柳江中学被确认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成职教在改革中寻求突破:"九五"末全部扫除青壮年文盲,"十五"间又利用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中小学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成人教育,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和精神文明培训班7089期,培训农民497500多人次,对初中在校生开展"绿色证书"1385期,培训14600多人次。中等职业教育走出低谷。200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县职校搬迁到原进德二中,并无偿划拨35亩土地扩大校园规模,着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办大办强职业教育。目前,搬迁工作已全面完成,基础建设基本完成,近千名学生报读职校,2006年秋学期将迎来搬迁后的第一批学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农村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由2000年的87%上升到2005年的96.7%,城镇3-6周岁儿童入园率由2000年的95.1%上升到2005年的97.1%。
通过乡镇示范性中心幼儿园创建活动,扩大幼儿园优势资源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全县幼儿园办学条件的改善和保教质量的提高。特殊教育有保障:采取随班就读为主、送上级特教学校就读为辅的形式接收残疾儿童入学。2001-2005年全县"盲、聋哑、弱智"三类参加儿童入学率均达到80%以上,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60%的标准。民办教育在规范中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2005年12月,我县组织民办教育机构筹建了民办教育协会,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全县所有民办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在招生、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待遇,促使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通过"三讲"教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和先进性教育等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优秀教师讲师团巡回报告、"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师德教育征文、"我为柳江谋发展"金点子征集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加强党性教育、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同时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定下发《柳江县教职工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学校领导干部任用、考核、公示、培训等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十五"间面向全区公开招聘100多名优秀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积极稳妥地做好代课教师清退和公开考录工作,共辞退代课教师493名,通过考试择优录用200名为公办教师。系统开展教师全员培训,鼓励支持在职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十五"间共培训教师24650多人次,有1500多名教师通过继续教育获得本科、大专学历,7名教师获得研究生学历,全县有"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培养对象5名、B类4名、C类100名,自治区特级教师2名。
创新载体加强学生德育:
一是把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作为班集体建设的深化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载体,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于2002年率先在全国以一县规模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受到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专家的关注并获肯定。2004年5月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同年7月教育部核心杂志《人民教育》设专栏发表我县《创新机制,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等经验文章。
二是组织构建学校"一点三线"德育工作网,"一点"即校长总策划和分管副校长执行策划,"三线"分别强调管理渗透、课堂渗透和规范行为渗透,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是建立中小学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有关部门和各方力量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大网络。德育载体的创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两年间全县有406名班主任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开办的班主任研修班结业证书、32名教师获得班主任专业资格等级,5年来全县有149个班级被评为柳州市文明班级。我县各学校还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德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其中拉堡小学开展的"小主人乡村体验周"活动,被中央文明办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科研主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以教育科研为主导,增强教育教学的理论支撑力。目前全县共有67个科研课题立项研究。 "十五"间,我县组织开展研究的国家级、市级课题都顺利通过结题鉴定,其中《不同民族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和《激发潜能改善学法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优秀论文一等奖,县教研室获全国"目标教学研究先进集体"、全区教科所(教研室)建设评估先进单位、广西"字理教学研究先进单位",市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其中柳江中学有20多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全县教师教育科研论文有543篇在全国、全区获奖。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教学参考》第七期专辑刊发我县教师48篇优秀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声有色,有力推动教学教研工作开展。2002年5月我县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为了更好地推动新课改的实施,我县着力健全教研网络,提出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强化校本教研,全面推进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一体化工作,力争课改工作取得新突破"的工作思路,以13所中小学基地学校为试点,进行素质教育整体改革实施。
通过成立县乡校三级课改中心组,加强城乡联动;启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诱思探究教学论",开展"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策略、方法的研究",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一课二上三讨论"课例教学研究,制定《柳江县中小学教学工作管理常规(试行)》《柳江县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工作方案》在全县实施。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柳江课改有声有色,多次受到自治区课改专家的好评,2005年,我县被确定为柳州市六县区中唯一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2006年我县在全市六县率先进行中考改革,对考生分数的评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使新课改的理念更深入。
教育质量攀升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使中小学生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攀升。继2005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继续攀升,全县本科上线率达48%,柳江中学和柳江实验高中高考上线率均处于柳州市乃至全区同类学校前列。全县累计有47个学校获得柳州市素质教育工作奖。中小学生在体育、文艺、科技等各类竞赛中有880多人次获得国家奖项,1440多人次获得自治区级奖项,3140多人次获得市级奖项。
如2004年,柳江二中8名学生主动请战,代表广西参加"希望杯"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比赛和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6人获奖,其中一名选手获得初中女子组第二名;柳江中学男女篮球队在全市中学生篮球赛上取得六连冠优异成绩。
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教育公平:重视贫困生扶持工作,积极落实"两免一补"、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等政策。“十五”期间,县财政补贴为24669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减免课本费、学杂费及生活补助费等共计1528.41万元。同时,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认助贫困学子活动,县领导带头认助贫困生,带动起全县捐资助学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共捐资10多万元,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捐资助学30多万元认助贫困学子。
重视支教扶持薄弱学校,5年来从县直学校、乡镇中学、中心小学选派210多名骨干教师到县内薄弱学校及新疆福海、广西凤山县支教,并从2005年开始开展小学教育城乡联动活动,县城的每一所小学都与乡镇的一所中心小学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共向受援学校捐款捐物110多万元,资助贫困生近1000人,为受援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献课评课、业务指导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培训学校领导、教师20000多人次,送示范课300多节,将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带到薄弱学校,帮助受援学校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我县多次被评为柳州市支教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支教工作现场会多次在柳江召开。
着力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确定县城及其附近3所公办初中、5所公办小学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指定就读学校,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
名乡名镇土博镇:
土博镇位于柳江县西北部,距柳州市50公里。全镇总面积416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174个自然屯。2005年年末总人口4.335万人。土博镇地属山区,境内石山连绵,森林覆盖率为47%,平均气温为18.8℃,年平均降雨量为1518.3毫米。全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豆类为主,经济作物有糖蔗、桑、三华李、桃子、大果枇杷、大蒜、生姜、辣椒等。
近年来,桑蚕业逐渐成为土博镇的一个支柱产业,至2006年上半年,全镇桑园面积已达到1.6万多亩。年养蚕2万多张,产值1600多万元。作为附属产业链的桑苗生产也发展迅速,今年全镇育苗面积已突破1000亩大关,预计产值将达300多万元。
里雍镇:里雍镇位于柳江县东部41公里处,与象州县、鹿县、穿山镇、柳兴公司和柳州市相邻。距离柳州市35公里,柳江河流经里雍境内。全镇共辖立冲、广实、红花、长沙、里雍、基田、龙团、龙江、富龙、红赖10个村委和里雍社区,105个自然屯,总人口320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4人,居住着壮、汉、仫佬、侗、瑶、水等民族。全镇总面积2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039亩,其中水田21846亩,旱地48192亩。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甘蔗为主,兼种玉米、木薯、花生、红瓜子、黄豆、头菜等。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48万吨,糖蔗种植面积3.1万亩,总产量11.4万吨。林业以杉、松、尾叶桉为主,经济林有沙田柚、板栗、柿子、油茶、砂糖蜜橘、杂交竹等。里雍头菜、沙田柚是里雍镇的特色产品。全镇有普通中学2所,小学12所。有投资20个亿的红花水利枢纽工程,有自治区级文明村——广实村岩冲屯,目前正在开发河表工业园区。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09亿元,工业总产值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20.2元。
里雍头菜主要产于立冲、长沙、红花和里雍村,种植面积1081亩,产量21148百公斤,该头菜制作工艺讲究,用洒、盐淹制,历经几晒几淹方可制成,以黄、软、脆而著称,素有"坛盖一打开,香满一条街"的美誉,远销区内外,深受商家欢迎,群众喜爱,是送礼佳品。里雍沙田柚主要产于基田、长沙等地。以基田村红壤开发区沙田柚基地为主,种植面积1732亩,年产果1639百公斤。沙田柚果黄、皮薄、肉质甜纯,深得人们喜爱,客户纷纷上门求购。
百朋镇:位于柳江县南部,东临穿山镇,西接三都镇,南靠来宾市北伍乡,北接成团镇。湘桂铁路、柳来公路贯穿境内,公路322国道擦边而过,全镇行政区域面积335.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万亩,宜林地10.3万亩,其中水田3.8万亩,畲地7.8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城效型农业乡镇。。辖有百朋、五九、里团、怀洪、琴屯、恭桐、官塘、小山、根林、白诺、分龙、鱼龙、尧治、龙泉、镇西15个村委会和百朋社区居委会,147个自然屯。全镇总人口6.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3万人。农业生产主要是以种植水稻、莲藕、生姜、甘蔗、黄豆、花生等经济作物。
近年来,在镇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下,充分发挥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土地细腻肥沃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双季莲藕种植规模,现每年全镇都种有双季莲藕3.2万亩以上,并全部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一年三季万亩莲藕碧波荡漾,十里之外飘荷香,真是一副美不胜收的好景象;而且所产的莲藕不仅个大皮白、节粗肉嫩、清香脆口,还具有松、粉、甜的特点,每年都远销广东、湖北、香港及日本、美国、加拿大等东南亚国家,在国内外赢得了"玉藕"品牌之美称。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结合实际,全面实施我镇"发展高效现代生态型经济,构建稳定文明富裕新百朋"的工作思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下伦屯前风景独特的万亩莲藕和周围奇山秀水为依托,通过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论证和整体规划设计,力争把下伦屯打造成一个集观光旅游、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区,然后扩展向闻名遐迩的酒壶山、幽静清雅里团水库等,以逐步建立起一个新型的社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新的经济来源,来增加农民收入。
成团镇:位于柳江县城西面8公里,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行政区域面积达1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75.7公顷,其中水田2588.9公顷,旱地988公顷,人口5.57万人,2005年总产值达5亿元。境内有枝柳铁路、柳洛公路、国道322线和宜柳高速公路纵横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农业以水稻、蔗糖、葡萄、蔬菜、水果、渔业为主,是柳州市的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葡萄生产基地、无公害罗非鱼养殖基地,是柳江县的"鱼米之乡"。工业以建材(水泥、石灰)、矿石加工、造纸、机件加工、米粉加工为主,正在筹建的都龙工业园占地3800亩。
第三产业有运输、餐饮和商业贸易等。近年来,该镇水果种植迅猛发展,主要有葡萄、柑橙、草莓、大果枇杷、网纹瓜等品种,面积14600多亩(其中葡萄10000亩),产量30000多吨,该镇注册商标的"鲁比葡萄"在区内外享有盛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3.8万亩,总产量5万多吨,主要品种有大白菜、莲藕、芥菜、食用仙人掌、芦荟、黄瓜、圣女番茄、韭黄等。白露滚水坝流域建池养鱼、网箱养鱼和配套养鸭形成立体养殖效益显著,年产鲜鱼1450吨,产鸭蛋750万枚,是柳州优质种鸭蛋生产基地之一。国道322线六道路两旁约3公里长的奇石花卉市场初具规模,招来香港、深圳、台湾等地客商。
旅游景点有都龙山庄、昆仑山革命旧址、北弓水库(柳州市北弓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白露滚水坝、鲁比葡萄园、平头山游乐岩等。成团镇领导班子按照"依托工业园区带动,打造城郊园艺农业"的工作思路,以"保姆式"的服务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到这片热土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明天。
洛满镇:位于柳江县西北部,东接柳州市,西界流山镇、土博镇,北连柳城县,南邻三都镇、成团镇,距柳州市中心30公里,距县城32公里。全镇辖12个村委和1个居委会,102个自然屯,辖区内驻有柳州监狱、龙汉岭林场等单位,总面积21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572亩。2005年末,辖区总人口36967人(不含露塘农场10446人),其中农业人口33181人,城镇人口3786人。
洛满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是柳州市十一五规划中"柳州-太阳村-洛满-六塘"工业带的组成部分,且临近柳州监狱,拥有大量国有土地和廉价劳动力资源,比较适合仓储、物流企业发展。现有黔桂、枝柳铁路穿越,并设有洛满、福塘两个火车站,东边有柳江河穿越,设有露塘码头。洛满火车站是枝柳、黔桂两条铁路的交汇站;黔桂铁路正在扩能改造,工作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宜柳高速公路横穿境内,进出口处距集镇中心仅8公里;正在施工的洛雒高速公路在洛满与宜柳高速公路交汇,设洛满进出口,同时进出口至集镇区的平三级道路(路面宽8.5米,长4.6公里)也正在修建当中,预计今年9月完工;洛满集镇距柳江河露塘码头10公里。
随着洛满火车站的扩建和红花电站、柳州市柳太路的开工建设,洛满镇的水陆运输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2003-2005年,洛满小城镇先后完成了日产1700M3的自来水厂建设,生活和生产用水用电均可满足需求。修建了农业服务中心至屠宰场排水沟,硬化了古洲村委至龙潭道路,兴建了灯光球场等小城镇配套设施,未来我镇将可能成为县继新兴工业园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土。
三都镇:位于柳江县西南部,东接成团镇,南邻百朋镇,北连土博镇、福塘乡,西与里高镇交界。距柳江县城19公里,距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29公里,国道322线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境,距宜柳高速公路入口15公里,与开发中的岭排工业园区毗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镇面积127.5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29万亩,下辖板江、白见、三都、觉山、里贡、龙兴、工农、博艾、三加9个行政村和三都社区居民委员会,93个村民小组,人口3.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5.2%,以壮、汉两个民族为主杂居。三都是革命老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风光秀丽,人民勤劳。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无核黄皮果三都老区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引导推广下,农业生产由种植传统的粮食等高耗低效作物向生姜、花草苗木、无公害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转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此外,以干米粉、奇石、彩石、石米、石粉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其所创造的效益在全镇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增长。
三都镇正在建设以柳邕路322国道沿边为中心的万亩花草苗木基地。如今国道两旁的花草苗木种植规模已达到4000多亩,三都镇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到处绿树成荫,花香四溢,鸟语可闻。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利用外资加快以白见村板朝屯为中心的农家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住行购物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很受游客的欢迎,每年都有一大批游客到三都游览观光,享受农家生活,体味农村气息。
旅游资源山青水秀、幽雅宜人的龙怀风景区:位于福塘乡境内,离乡政府3.5公里,有柏油路直达,是柳江县最大的水库,也是柳江县的主要景点。黄金周期开设钓鱼、烧烤等旅游项目。
里滩瀑布奇观:位于福塘乡高兴村境内,瀑布泉洞深莫测,常年流水不断,泉洞在半山腰,离地面高度约十余米。每年夏季至秋初为泉水量充足季节,泉水日日夜夜向山下倾泻,形成大面积的水帘,人们称之为里滩瀑布。
龙栖洞:又称乾王洞,位于福塘乡境内,是传说中中古时代,计氏豢龙公养的真龙曾栖息的地方。此洞高大宽敞,洞长数里,可容纳上千人观光。有一条小河流经此洞,常年流水潺潺,需泛舟而入。洞顶有天窗照亮洞中,可供观景游乐。洞内冬暖夏凉,水陆杂存,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石花等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北弓水库:位于成团镇境内,距市中心27公里,素有“南国天池”之称的柳州市北弓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内。基地已建成的项目可接待800多人的公寓、招待所、会议室、生态种养园、游泳池、高尔夫练习场、烧烤场、射击场、迷你蹦极、卡拉OK厅、竹艺茶亭等等。
地处柳江县国营新兴农场209国道(二级)、南柳高速公路出口和白莲机场旁,规划面积4500亩,距柳州14公里、穿山工业园13公里、都乐岩风景区6公里、县城9公里,市区有3条公交线到达,交通优势相当突出。园区与国家第一批糖料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广西五十强优秀企业柳兴制糖有限责任公司联为一体,供电、供水纳入柳州水电供给网,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新兴工业园重点发展精制糖生产、汽车配件、机械通用零部件制造、电子、服装、包装等产业。目前已有柳州华侨紧固件厂、双飞电器有限公司、汽车座椅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约落户园区。由于地处柳州市南郊,烟尘、废水等污染大的企业不宜进入。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4:5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30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柳江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市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柳江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市辖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