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区(河北省承德市辖县)

更新时间:2025-02-23 13:34:02 阅读: 评论:0

双桥区(河北省承德市辖县)

双桥区 (河北省承德市辖县) 次浏览 | 2022.07.09 15:48:2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双桥区河北省承德市辖县

双桥区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承德市中心区。

双桥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北、东、南同承德县接壤,西部与双滦区毗邻。

地处冀北燕山东段,位于燕山沉陷带与高原后背斜过度带,经长期地质变化形成独特的承德丹霞地貌特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构成低山环绕的山间盆地,海拔高度在313-1074米之间,属于低山丘陵区。

管辖区内下辖5个镇、7个街道,53个行政村、65个社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为35.84万(第七次人口普查)。

2020年,双桥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到157.7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增长到27亿元。

中文名

双桥区

外文名

Shuangqiao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

130802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河北省承德市

地理位置

河北省东北部

面积

133k㎡

下辖地区

7街道、7镇(含承德高新区代管2镇)

政府驻地

承德市常王府胡同45号

电话区号

023

邮政区码

067000

气候条件

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

著名景点

承德避暑山庄、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僧冠峰、外八庙、佟山公园

火车站

承德站﹑承德南站﹑承德东站

车牌代码

冀H

地区生产总值

121.3亿元(2014年)

人口

35.84万(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不含承德高新区)

人口数量

35.84 万(2020年末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157.7 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

双桥区因地处塞外,位于北部“蛮夷之地”和南部中原地区的交界处,自古就是北部游牧民族出没的地方。

据考证,这里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

战国时代,燕国在这一地区设置过郡一级的地方政府。

秦以后历代也曾设置过地方政府。

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

清朝初年,今承德市区所在地仍只是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叫热河上营。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作为夏季临朝理政的场所,这里逐渐发展成为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一些满族、蒙古族贵族也都纷至沓来,使这里更成为满族、蒙古族比较集中的地方。

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

辛亥革命后取消府制,民国三年(1914年)成立热河特别区。

民国十七年(1929年)成立热河省,承德为热河省会。

1955年热河省建制撤销,1956年承德市划归河北省。

1960年3月,承德地、市合并,合并后今双桥区所在地为承德市所辖的市区。

1961年5月,承德地、市分设,分设后的承德市设翠桥区、虹桥区、双塔山区、红石峦工委、双峰寺工委。[4]

1984年1月,承德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翠桥区、虹桥区合并设立双桥区。

1993年7月,承德地、市再次合并,双桥区成为新建制承德市的市辖区。[5]

行政区划区划沿革

1991年,承德县冯营子乡整建制划归双桥区。

2007年,承德县双峰寺镇整建制和上板城镇东营、西营2个村划归双桥区。

2010年,承德县上板城镇整建制划归双桥区。同年,上板城镇整建制和大石庙镇雹神庙、闫营子、东营、西营4个村交由承德高新区托管。

2013年,冯营子镇整建制和大石庙镇秋窝村划归承德高新区托管。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双桥区下辖7个街道、7个镇,共计78个社区、91个行政村。其中冯营子镇、上板城镇由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双桥区实际管辖7个街道、5个镇,共计65个社区、53个行政村。区政府驻中华路街道中华路6号。[6]

双桥区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双桥区位于承德市中心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7°48′-118°03′,北纬40°57′-41°05′之间,距首都北京市221公里。

北、东、南同承德县接壤,西部与双滦区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628平方公里,在部分划归承德高新区托管后,实际管辖区域面积为372.0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双桥区地处冀北燕山东段,位于燕山沉陷带与高原后背斜过渡带,经长期地质变化形成独特的承德丹霞地貌特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构成低山环绕的山间盆地,海拔高度在313~1074米之间,属于山地丘陵区。

气候特征

双桥区处于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地带,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时间长;春季多风干燥,历时短;夏季清凉多雨,适宜避暑消夏;秋季天高气爽,昼夜温差大,降水年、季变化大。

多年平均气温8.9℃,年极端最低气温-24.2℃(出现于1月份),极端最高气温41.5℃(出现于7月份),全年无霜期157天。年累积日照时数为2903小时。

区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51.4毫米,时最大降水量52毫米,年内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份。

自然资源

双桥区土壤以褐土为主,其中褐土为762303公顷,潮土为41820公顷,新积土占95551公顷。粗骨土及棕壤共87936公顷。土壤PH值为7.34。

双桥区矿产资源有21个矿种,产地40多处,其中铁、锰、铜、金、石灰石、芒硝,镜铁山矿铁矿石总储量为4.83亿吨。

双桥区内武烈河纵贯南北,与横贯南部的滦河交汇,区内有十条大的流域形成的旱河季节性洪水汇入武烈河。水资源总量0.3965亿立方米。

人口民族人口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双桥区(不含承德高新区代管部分)常住人口为358431人。

共有家庭户136289户,集体户7014户,家庭户人口为328481人,集体户人口为2995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1人。

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8068人,占49.68%;女性人口为180363人,占50.3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8.73。

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5314人,占15.43%;15-59岁人口为227294人,占63.41%;60岁及以上人口为75823人,占21.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9091人,占13.70%。

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42396人,占95.5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6035人,占4.47%。

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163690人,流动人口为84520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8109人,省内流动人口为66411人。

民族

双桥区内有满族、蒙古族、回族、壮族、朝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朝鲜族经济综述

2011年,双桥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7.9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0.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3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1.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4.4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9.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9.1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9.2%。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4.5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7.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91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3.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426元,同比2010年增长12.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48元,同比2010年增长10.5%,高出承德市平均水平近1213元,比河北省平均少972元。

2017年,双桥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9.4亿元,增长6.8%;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8.2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9亿元,增长9.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6.9亿元,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亿元,增长5.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0845元和11553元,增长9.5%和10.2%。

2018年,双桥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4亿元,增长6.8%;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2.6亿元,增长15.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8亿元,增长2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7.8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5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3621元和12708元,增长9%和10%。

第一产业

双桥区由于农业人口少、土地面积少,且多为山地、坡地,再加上城市扩张,耕地面积很少,因此农业是该区的弱势产业。双桥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谷子,高粱、薯类、豆类、蔬菜等。

2017年,双桥区新增油葵种植面积21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900亩,设施农业面积600亩,花卉种植面积100亩,全年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3700亩。

全年共完成猪出栏1万头;牛出栏0.03万头;羊出栏0.53万只;禽出栏4万只;禽蛋总产量0.17万吨;肉总产量0.09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68吨。

第二产业

工业是双桥区的立区产业,以医药、饮料、电力、建材、化工等为主导产业。2011年,双桥区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2.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4%。

截至2012年末,双桥区各类工业企业近38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市属企业13家,开发区19家,区属企业13家)。

区属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重点企业包括北辰集团、正兴彩钢、筑友混凝土等企业。市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是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柱,如露露集团、华北电网、四海集团、热力集团、颈复康药业等。

第三产业

以旅游及其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双桥区的强区产业,也是优势主导产业,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区服务业主要涉及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住宿、金融、房地产、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14个行业,全区服务业企业近3000家,1.6万家个体工商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保持在55.2%左右,提供财政收入的65%以上。

截至2011年末,双桥区批发和零售业企业1120余家,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近200家,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企业300余家,这些传统产业发展较快,占GDP的比重在10%左右。

农业交通

双桥区是承德连接京津、东北和内蒙古三大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重要出海走廊。双桥区已纳入京津1小时交通圈,高速公路、铁路等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社会事业教育

截至2017年末,双桥区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1所。小学33所,其中市直小学2所(承德市实验小学、承德市桥东小学),区直小学26所,农村小学5所。

小学共有493个教学班,24532名学生,教职工1376人,专任教师1359人。初中8所,其中:市直初中2所(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承德市第十六中学),区属初中5所,乡(镇)级初中1所。

初中共有183个教学班,在校生8463人,教职工963人,专任教师897人。

文化

双桥区形成了以区文体协会为中心,以文化站为纽带,以基层为阵地的三级文化网络服务格局,有德汇广场、热河大厦广场、云山樱花园广场、北兴隆街广场、桥东铁路广场、帝景园广场、避暑山庄文化广场等活动场地。

避暑山庄广场又有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武术、羽毛球、毽球、健身操、戏曲、秧歌、摄影等各具特色的社会文化队伍。

医疗卫生

承德市双桥区境内分布有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承德市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等四所三级甲等医院,还有承德市第三医院、承德市口腔医院、承德市妇幼保健院、承德美天医疗美容医院[8]等其他等级医院多所。

大树风景名胜

截至2020年末,双桥区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个、A级景区1个。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避暑山庄占地面积584公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迄今全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皇室园林。

外八庙

外八庙是指环绕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的一组规模宏伟的皇家寺庙群。这些建筑群陆续建于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是清代喇嘛教的中心之一。

当年有八座寺庙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于北京喇嘛印务处注册,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的“办事处”,又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久而久之,“外八庙”便成为这十二座寺庙的代称。

承德魁星楼

承德魁星楼位于承德市中心半壁山之巅,始建于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是由当时承德知府海中为佑一方文化昌盛而建,因主奉道教中主管人间文化命运之神“魁星”而得名,是中国最大的供奉“魁星”神的道观。

魁星楼占地80余亩,主体建筑依山就势,龙门、中斗宫、荣仕殿、乐真殿、宏文殿、元辰殿、魁星阁状元碑等楼廊殿宇,供有寿、喜、乐、和、福、禄、财、安、文武二圣、60甲子太岁。承德魁星楼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风景荣誉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9]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22。[10]

2021年5月27日,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11]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4:38: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29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双桥区(河北省承德市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双桥区(河北省承德市辖县).pdf

标签:双桥区   承德市   河北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