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湖北省武汉市辖区)

更新时间:2025-02-24 01:37:58 阅读: 评论:0

汉阳(湖北省武汉市辖区)

汉阳 (湖北省武汉市辖区) 次浏览 | 2022.08.27 14:43:48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汉阳湖北省武汉市辖区

汉阳,湖北省武汉市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东北边沿,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为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东南邻长江,与武昌区、洪山区隔江相望;西南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西接蔡甸区;北依汉水,与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相邻。

汉阳是江汉地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4亿年前,汉阳境域属扬子海,考古发掘有距今4亿年至2亿年前的“汉阳鱼”化石。属古云梦泽时,有距今3.55亿年前泥盆纪的植物化石,境域陆地已形成。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的更新世末期,“汉阳人”由蒙昧走向文明。自尧时起,汉阳属古荆州之地,为江汉地区主体民族南蛮三苗的故乡。

中文名

汉阳

外文名

Hanyang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湖北省武汉市

地理位置

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东北边沿,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

面积

111.54

下辖地区

11个街道

政府驻地

芳草路特1号

电话区号

027

邮政区码

43005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83.73

著名景点

晴川阁、古琴台、归元寺、龟山电视塔、汉阳江滩、武汉长江大桥等

火车站

汉阳站

车牌代码

鄂A

方 言

西南官话-武天片-武汉话

汉阳基本概况

汉阳历史悠久,在武汉三镇城邑建制中名位最早,自汉末以来就是历代风景胜地。区内有著称于佛教丛林的归元禅寺、楚天名楼晴川阁、高山流水古琴台、汉阳古树、石榴花塔等。1985年,经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风景旅游城区,1998年又被批准为山水园林城试验区。

汉阳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全区沿江岸线32公里,拥有大小码头42个。杨泗港吊装码头可常年停靠5000吨级货轮。从汉阳中心区到武汉最大的铁路客运、货运站仅5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王家墩机场仅28公里和10公里。

区内318国道、汉阳大道、鹦鹉大道、琴台路和正在动工兴建的墨水湖北路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19万门程控交换电话,可直拨国内外。琴断口水厂等一批大型水电设施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汉阳经济实力雄厚。武汉健民制药厂、武烟集团、百威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等130余家大中型企业坐落区内。区属工业迅速发展,共有机械、电子、建材、化工、纺织、轻工、汽车改装、生物工程等十多个门类,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汉阳以城带郊,农业基础坚实,物产丰富。

全区现有耕地1300公顷,渔池水面600公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以蔬菜、水产品生产为主,禽、蛋、奶、林、果生产基地齐全,是武汉市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之一。

汉阳商业繁荣兴旺。钟家村商业一条街是武汉市最繁荣的中心区之一。跻身于上市公司,全国零售百强的汉商集团股份(集团)公司和设施先进、豪华舒适的晴川饭店,日照酒楼错落其间;二桥汽车贸易十里长廊商贾云集,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汽车配件贸易市场;随着汉福超市、华联超市等一批大型商业购物中心相继开业,二桥、五里、七里三个新的商业中心区正在迅速崛起。

汉阳科教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全区有科研机构53家,科技人员630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535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172人,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3598人。区内共有中小学校84所,幼儿园75所,职业中专、职业高中3所。有医院18所,防疫保健机构5家,形成了完善的医疗卫生网络。

历史沿革

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前,汉阳区境域就有古人类活动。

夏代,境域原住民三苗部族被禹征服。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郧国,后入楚国。

秦时,汉阳境域属南郡。

西汉时,属江夏郡沙羡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年),首置沌阳县,为武汉三镇最早县级独立建制。东汉年间,筑郤月城和江夏城(鲁山城),为武汉市中心城区最早的军事城堡。

东汉末、三国至南北朝时期,郤月城曾为江夏郡治、石阳县治、曲阳县治、曲陵县治、沙羡县治。鲁山城曾为江夏郡治和鲁山县治,长期发挥军事城堡和行政治所作用。

隋代战乱平息后,改革行政建制。

隋开皇九年(589年),复置沌阳县。

开皇十七年(597年),改沌阳县为汉津县,县治迁至鲁山(又称大别山,今龟山)。

大业二年(606年),因汉津县位于鲁山(古时龟山、凤凰山统称鲁山)之南、汉水(古汉水改道前)之北,依“山南水北为阳”之意,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为县之名始于此(明成化初汉水改道后,汉阳城虽处汉水以南,但仍沿用汉阳名)。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鲁山城(后称汉阳城)设置沔州(汉阳郡)、汉阳县治所;沔州下辖汉阳县、㲼川县(后改汉川县),在地处中原水陆要冲的今武汉周边地区设鄂州和沔州,初步确立武昌、汉阳双城并立的城市建制。自此直至清代,州(郡、军、府)、县两级行政治所均设在汉阳城内。

宋代,设汉阳军及所属汉阳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汉阳军为汉阳府,境域属汉阳府汉阳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汉阳府,降为州,汉阳州属武昌府。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州,复设汉阳府。

清末汉阳府下辖汉阳县、汉川县、黄陂县、孝感县、沔阳州、夏口厅。

民国初年,废汉阳府,汉阳县属湖北省江汉道。不久,废江汉道,境域属湖北省汉阳县。

清末及民国时期,汉阳县治所设于汉阳城。

1927年,汉阳县城区(今汉阳区部分地域)与汉口市和武昌市合并成立武汉市,为国民政府京兆区(首都)。

1930年4月,汉阳城区回归汉阳县。

1937年,武昌(省会区)与汉阳城区合并为武昌市,区境属湖北省武昌市。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武汉后,成立日伪武汉市政府,先后在汉阳城设伪武汉市政府汉阳办事处、伪汉阳县政府。

1945年日军投降,9月,汉阳城区与省会区武昌再次合并,成立武昌市。

1946年7月,汉阳城区再次回归汉阳县。

1949年5月17日,汉阳县解放。5月24日,汉阳城区划归武汉市,汉阳县农村设汉阳县(今蔡甸区)。6月1日,成立武汉市汉阳中心区。

1950年1月25日,改汉阳中心区为汉阳城区,设区公所,为武汉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11月21日,改汉阳城区为武汉市第六区,撤销汉阳城区区公所,改设武汉市第六区人民政府。

1952年8月,武汉市第六区改称汉阳区,第六区人民政府改称汉阳区人民政府。

1954年,汉阳区人民政府改称汉阳区人民政府委员会。

1955年2月,汉阳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改称汉阳区人民委员会。

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夺权,汉阳区人民委员会机构陷于瘫痪。

1968年4月,成立汉阳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2月,撤销汉阳区革命委员会,恢复汉阳区人民政府至今。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

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东北边沿,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为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东南邻长江,与武昌区、洪山区隔江相望;西南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西接蔡甸区;北依汉水,与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相邻。东西最大横距17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4千米。

2019年末,汉阳区土地总面积为11154.3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64.66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0.6%;耕地面积314.19公顷,占2.8%;园地面积0.13公顷,占0.001%;林地面积116.45公顷,占1.04%;草地面积62.78公顷,占0.7%;城镇及工矿用地5537.81公顷,占49.7%;交通运输用地1524.25公顷,占13.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826公顷,占25.3%;其他土地708.05公顷,占6.4%。

地势地貌

汉阳区境域平原、丘陵、湖泊、河流相间;水系丰富、山水相连。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汉阳区境边沿,汉水经汉阳区境边沿蜿蜒流入长江。境内有龟山、凤凰山、梅子山、锅顶山、仙女山、米粮山、碎琴山、扁担山、磨子山、汤家山、赫山、细石山等低山,有月湖、莲花湖、墨水湖、南太子湖、龙阳湖、三角湖(部分)等湖泊。

地势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除龟山及西部的剥蚀丘陵外,其余大部分为河湖阶地,平均海拔24米左右。全区最高点在锅顶山山顶,海拔为112.6米。

气候

汉阳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

年平均气温15.8~17.5℃,极端最高气温为41.3℃,极端最低气温为-18.1℃。年无霜期一般为211~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2100小时,年总辐射104~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植被动物

汉阳区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区典型的植被类型。

汉阳区境内动物有家禽和野生,包括水产类和畜禽类。水产类有青鱼、鲩鱼、鲤鱼、鲫鱼、鳊鱼、鲢鱼、鳙鱼、鲇鱼、鳜鱼、黄颡鱼、鲦鱼、翘嘴白、财鱼、鳝鱼、泥鳅、甲鱼等,畜禽类有生猪、奶牛、水牛、肉鸡、肉鸭、蛋鸡、蛋鸭、肉鸽等。

相关文化

步出南门(南纪门),踏上今天的拦江路,这条路沿长江边划出一个大弧线,一直到白沙洲大桥的西桥头。它本来就是古时长江的夹河道,将东面的鹦鹉洲隔开。由于河床的不断摆动,凸凹岸也不断变化,今天的鹦鹉洲已不是古时的鹦鹉洲。

三国时击鼓骂曹、作《鹦鹉赋》的祢衡,遇害之鹦鹉洲已不知所踪;唐朝崔颢写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里的鹦鹉洲也沉入江底几百年了。如今隔开鹦鹉洲的夹河水路被填平,鹦鹉洲与河岸相连,洲不成其为洲,仅剩地名,只有拦江路的形状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沙洲的范围。

因为李白留诗而闻名地郎官湖,在汉阳的历史上写下最浪漫地一章。

当年李白在汉阳遇故人张谓,便约上当地太守县令一并泛舟湖上饮酒作乐。张谓当时任尚书郎,李白举杯说,此湖就叫"郎官湖"吧。还作《泛郎官湖》诗一首:"张公多逸兴,共泛城南隅。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座醉清光,为喜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风流若未泯,名与此山俱。"

但这个郎官湖的遗迹一直是个迷,历史记载郎官湖在汉阳城南,旧称南湖。但到明朝时已经湮没,今天的太平巷(旧称郎官巷)、太白巷一带大约就是湖址所在。

风景名胜概况

汉阳自古即是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

名气和规模较大的风景名胜有月湖、龟山、晴川阁、古琴台、归元禅寺、武汉动物园、汉阳江滩公园、南岸嘴景观、武汉中华奇石馆、汉阳树、汉阳公园、墨水湖公园、汉水公园、莲花湖公园、新区公园、琴台文化艺术中心、“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高龙博古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传承园、黄鹤楼酒文化博览园、叶开泰中医药文化街区、琴台绿化广场等。

月湖

月湖位于汉阳区北部,东抵龟山西北隅,南傍古琴台与梅子山相邻,西抵江城大道,北依汉水,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湖泊水域保护面积67.64公顷,湖水深2米左右,为淡水湖。

月湖与龟山、梅子山、古琴台浑然一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优美传说,又使月湖景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自古以来,月湖就以“真山,真水,风景如画”闻名于世。2007年在月湖畔建成开园的琴台文化艺术中心,是武汉市重要文化活动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古琴台

古琴台位于龟山之西,月湖东南畔,是中国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武汉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观之一,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相传春秋琴师伯牙曾在汉水南岸边鼓琴,遇钟子期,钟子期能辨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二人遂结为知己。后钟子期病故,次年伯牙应约至而知音已失,伯牙碎琴不复弹。后人感其事,筑台纪念。

古琴台始建于南北朝,北宋亦有之,历代毁建多次,清嘉庆年间重建于现址。古琴台现有建筑群为1949年后重修,占地面积1公顷,布局精巧雅致。主体建筑是一栋单檐歇山式前加抱厦的殿堂,堂前为汉白玉方形石台,象征伯牙抚琴处。“琴台”二字为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手迹,碑廊及屋额尚有“印心石屋”“琴台题诗”“高山流水”等题字,皆为名家手笔。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东至江汉一桥,西至月湖桥,南至琴台路,北至月湖大道,面积共2.15平方千米,景区建设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是武汉市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该中心整体环月湖而修建,傍汉江、枕月湖、背靠梅子山,被誉为“武汉最美的客厅”。

月湖南岸为文化广场,含有凤凰广场、万人露天剧院、月影舞台;东侧为知音岛,绿意葱茏;东南侧为音乐森林,流水潺潺;西南边为莲花湿地,栈桥曲折相连,沿湖边延伸。月湖北岸有琴台大剧院和琴台音乐厅及附属设施。

琴台大剧院建筑面积6565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一个1802座的综合大剧院、一个400座的多功能厅和其他辅助设施组成,以演出国内外各类大型歌剧、舞剧、交响乐、音乐剧、话剧、戏曲等为主。

琴台音乐厅总建筑面积36858平方米,由1600座的交响音乐厅及一系列排练厅和其他辅助设施组成,以交响乐、管弦乐等自然声演出为主。琴台大剧院设计创意为“高山放歌”,犹如一架古琴,线条笔直,充满刚性之美;琴台音乐厅设计创意为“流水知音”,宛如一座编磬,自然流畅,充满柔美之韵。两大建筑一刚一柔,象征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构成完美和谐的整体。

高山流水、凤凰广场、莲花湿地是琴台文化艺术中心的三大绿色景区,沿着月湖湖畔蜿蜒,长1.2千米,总绿化面积达60余万平方米,与琴台大剧院隔湖而对。三大景区内所有水道与月湖相通,植物品种多达300余种。

龟山

龟山位于武汉市城区中心、汉阳区的东北部,海拔90.02米,总面积29.5公顷,东西长1730米,南北宽200~260米。龟山处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临长江,北带汉水,西对月湖,南望凤凰山,与武昌蛇山隔江对峙,形成“龟蛇锁大江”的奇特景象。

龟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是武汉市山水园林建设的重点。山上有大别山摩崖、祢衡墓、鲁肃墓、黄兴铜像、向警予烈士墓、红色战士公墓、鼎园、三国赤壁大战全景画馆、湖北广播电视塔、汉阳铁厂凝铁等名胜景点。遍山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有“城市中心一堵绿色浮雕”之称。

晴川阁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望汉水入江口,东濒长江,与武昌黄鹤楼夹江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有“三楚胜景”之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晴川阁始建于明初,取唐代崔颢诗《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明清时为冠盖必至之地,有“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美誉。现存建筑为1983年至1991年依据清末晴川阁的历史照片及遗址范围复建的建筑群,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禹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附属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

归元禅寺

归元禅寺坐落于归元寺路(原名翠微横路)5号,为国家重点佛教寺院、湖北省四大佛教禅寺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后又多次修建。现归元禅寺由大雄宝殿、罗汉堂、韦驮殿、大士阁、藏经阁、圆通阁、双面观音、念佛堂、碑廊等20余个主要建筑组成,巍峨错落,疏密相间,自成一格。寺内除收藏有佛教藏经7000余卷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帖等,以建筑完美、雕塑绝妙、珍藏丰富而闻名。

古琴台汉阳树

汉阳树位于汉阳区建桥街汉阳树巷的一个小院内,是一棵古银杏树,树龄530余年,高28米,胸径1.5米,冠幅达21.8米。它是武汉市城区最古老的树,因坐落在汉阳,而被俗称为“汉阳树”。

武汉动物园

武汉动物园坐落在墨水湖畔,是集野生动物保护、科学研究、动物科普教育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动物园,为全国八大城市动物园之一。

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全园占地面积达64万平方米,园区三面环水,景色宜人。该园以观赏动物为基础,以神农架金丝猴、长江水生动物和湿地鸟类为特色,辟有动物展馆、武汉园林野生动物园、陆生动物技能展示馆、海狮技能展示馆、郢趣园(金鱼锦鲤园)、湿地鸟区等。

动物展馆包括熊山、品种猴馆、金丝猴馆、猩猩馆、狮虎山、中型猛兽馆、雉鸡馆、大熊猫馆、小熊猫馆、孔雀园、斑马馆、长颈鹿馆、袋鼠馆、鹿苑、两栖爬行动物馆、大象馆、河马馆、犀牛馆、火烈鸟馆、鹦鹉馆等40余座动物苑舍,2019年7月11日,大熊猫春俏、胖妞来园定居。园内饲养各种异兽珍禽近100种近1000头(只)。

园内植物以湖北常绿树为骨干,以樟树、茶花、竹为特色,另有大面积的草坪,设有集奇石、植物盆景、树木根雕于一体的武汉盆景园,绿化覆盖率达81.3%。该园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基地、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学校(基地)。2019年客流量达200余万人次。

武汉中华奇石馆

武汉中华奇石馆位于汉阳区翠微路61号,西邻归元寺。1993年建成,后扩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明清建筑风格,为集奇石、化石、矿物晶体、盆景、根雕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展馆。

设展厅8处,藏有象形石、抽象石、纹理石、画面石、文字石、天外石、园林石、古生物化石、矿物晶体等国内外奇石10余类、数万件,常年展出3000余件。该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涉外旅游景点。

南岸嘴景观

南岸嘴景观位于长江、汉江交汇处,有“中国角”之称,总面积10万平方米。2002年由武汉市政府、汉阳区政府投资建为具有滨江特色的亲水型多功能森林绿化景观区。区内树木繁茂、曲径通幽,布局美观、健身设施齐备,是观景、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漫步其间,可观赏长江、汉水交汇泾渭分明独特景观,可眺望武汉三镇都市风貌。

汉阳江滩公园

汉阳江滩公园位于晴川阁至杨泗港的长江江滩上,全长3.69千米,总面积35公顷,整个园区绿化率达到74%。

该公园以水文化为主题,分布有大禹神话园、水生植物园、文化长廊、忆源广场、地书广场、鲜花广场、朝宗广场、葡萄架、儿童乐园、健身步道、高架景观廊、彩虹广场、旱溪湿地、树阵广场、桥梁主题公园等景点,有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极限运动区等运动场所。

其中,大禹神话园有玉面人像、商代双龙门、应龙画河海、大禹降生、鲧治水、搏杀相柳、三过家门、南方治水神话传说、镇江柱等12组展示大禹文化的景观雕塑。鹦鹉洲长江大桥下汉阳江滩桥梁主题公园,展示出桥梁建筑艺术与结构之美。

莲花湖公园

莲花湖公园位于汉阳大道10号,东临长江,北靠龟山,与武汉长江大桥相邻。1958年汉阳区政府组织群众在莲花湖清淤排污,并修建莲花湖公园,后多次修整。因邻近唐代诗人李白赐名的郎官湖(已不存),公园内建有李白塑像及太白楼。园内有清光舫、三联亭、瀑布亭、盆景园、奇石大观园、沿湖石林等10余个景点,廊榭亭阁,参差错落,倒影碧波,风光宜人。

汉阳公园

汉阳公园北靠龟山,南对凤凰山,总面积2.6万平方米。在元朝末年曾是天完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的王府所在地;清康熙年间,江繁在此造私园,名“江园”;道光年间为同善堂址。1957年建成汉阳公园。

汉阳公园是一座借苏州园林风格,结合地方特点而建造的园林,采用借景、框景、障景、衬景等手法将园林布置得小巧玲珑。园内建筑大部分采用古典建筑的形式,有文汇堂、语香楼等建筑,有风翼亭、虚心亭、丛笑亭、送暖亭和眺虹轩等景点。有市级保护文物石榴花塔,古树名木——国槐。公园内山、水、桥、廊相映生辉,树、木、花、草、竹景色秀丽。

墨水湖公园

墨水湖位于芳草路以东、墨水湖北路以南、马沧湖路以西围合区域,地处汉阳老城与四新生态新城之间。相传是南朝昭明太子在湖内洗笔,笔墨将湖水染黑而得名。墨水湖公园环绕墨水湖而建,规划用地范围东起国博大道、南至杨泗港快速通道、西至龙阳大道、北至墨水湖北路和马鹦路;总面积411.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30公顷、陆地面积81.2公顷;环湖绿道长24.8千米,总绿化量101万平方米;是武汉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湖泊公园。2007年10月建成通车的墨水湖大桥位于公园内。

墨水湖公园于2014年7月开始动工修建,通过清淤截污、湖岸整治、生物处理,实现生态修复和水质提升。2015年公园北岸完成绿化建设。9月都市沙龙园全面建成开放。2016年底环湖绿道基本建成,并根据地理条件建有市政绿道、人行步道、公园园道和停车泊位,沿线配置座椅,设有驿站等服务站点;城市湖泊景观与现代都市风貌有机融合。

汉阳公园行政区划

截止2020年底,汉阳区下辖晴川街、建桥街、鹦鹉街、洲头街、五里墩街、琴断口街、江汉二桥街、永丰街、江堤街、龙阳街、四新街11个街道,共有1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人口

截止2020年底,汉阳区有常住人口83.73万人。有户籍人口54.22万人,比上年增加2.07万人,其中,男性27.27万人,女性26.95万人。全年共出生6520人,人口出生率为12.3‰;死亡共4578人,人口死亡率为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

社会事业

汉阳因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山水资源、鲜明的产业特色、便捷的水陆交通和巨大的开发潜力等有利条件,现已成为武汉新区的核心开发区,以都市工业、房地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为发展重点。

汉阳有有医院18所,防疫保健机构5家,形成了完善的医疗卫生网络。

汉阳科教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截止2010年1月,汉阳区有科研机构53家,科技人员6305人,现有江汉大学、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商学院等大专院校及武汉三中、翠微路中学、钟家村小学等中小学。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535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172人,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3598人。区内共有中小学校84所,幼儿园75所,职业中专、职业高中3所。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3:0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23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汉阳(湖北省武汉市辖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汉阳(湖北省武汉市辖区).pdf

标签:湖北省   市辖区   武汉   汉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