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偶蹄目猪科猪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12-24 01:20:37 阅读: 评论:0

生猪(偶蹄目猪科猪属动物)

生猪 (偶蹄目猪科猪属动物) 次浏览 | 2022.11.03 15:22:49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生猪偶蹄目猪科猪属动物

生猪,即生活着的猪,对未宰杀的除种猪以外的家猪的统称。猪,杂食类哺乳动物,身体肥壮,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较长。

猪一般多指家畜。猪是十二生肖之末,也称之为亥。

生猪肉可食用,皮可制革,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易饲养,繁殖快,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猪出生后5-12个月可以配种,妊娠期约为4个月。猪的平均寿命为20年。

中文名

生猪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偶蹄目

猪科

猪属

猪种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简介

中国养猪至少也有5600-6080年的历史。猪的脖子很短。猪智商很高,看似憨厚,其实很有点小脾气。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

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体形与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哺乳纲偶蹄目猪科猪属杂食性肉用家畜。家猪由野猪驯化而来。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食性广等特点。猪肉细嫩味美,营养丰富,是人类主要肉食品之一。

除以鲜肉供食用外,还适于加工成火腿、腌肉、香肠和肉松等制品。猪皮、猪鬃和猪肠衣可作工业原料。猪血和猪骨可分别制成血粉和骨粉作饲料用。猪的内脏和腺体可以提制多种医疗药品。

猪本身还是很好的实验动物。中国农民素有养猪积肥、以猪粪肥田的习惯,养猪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家猪的驯化并非集中于某一个地区,而是各地居民分别驯化了当地野猪的结果。

家猪的体躯丰满,四肢短小,鼻面短凹或平直,耳下垂或竖立,被毛较粗,有黑、白、棕、红、黑白花等色。猪的鼻吻灵活,有用鼻端拱土觅食地下草根、块茎和其他食物的本能。足有四趾,但仅第3、4趾着地。

成年猪有44颗牙齿,獠牙尖短而弯曲,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视觉和触觉迟钝,而听觉和嗅觉敏锐。杂食,能利用各种动、植物性饲料。

但有择食性,消化粗纤维的能力不及草食动物。汗腺机能不发达,皮下脂肪层厚,在高温时散热困难,故耐热性较差。

在炎热环境中,喜在水塘里打滚以助散热。爱清洁,不在采食和睡卧的地方排便。性成熟较早,妊娠期短,产仔数多,因此世代间隔短,周转快,增殖容易。

生长迅速。寿命约20年。猪的类型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通常是根据体型结构和主要用途分为脂肪型、腌肉型、鲜肉型或瘦肉型。

猪的品种全世界约有300多个。其中中国约占1/3,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地方猪种根据其来源、分布、体质、外形和生产性能可划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6个类型。

免疫接种

为了保证接种质量,在猪免疫接种猪瘟冻干疫苗和猪三联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四种猪暂不接种

①正在患病的猪。

②刚阉割伤口未愈合的猪。

③没断奶的仔猪。

④临产母猪(一般是产前产后一个月)。

2、防止接种过度

反复多次接种,反而会导致免疫麻痹,免疫猪变成易感染猪。

3、防止人为传播

注意消毒,包括防疫人员、机械等。免疫接种用注射器和针头与治疗用注射器和针头要分开,稀释用的与免疫注射用的器械要分开,每注射1头猪换一次针头。

4、注意疫苗的保存、使用,防止过期变质

①注意瓶上的标签说明。

②无冰箱等保存设备的,未稀释的疫苗在气温25℃以下必须5天内用完,在25℃以上应2天用完。

③猪三联苗稀释后4小时注射完毕,猪瘟冻干苗应当天用完。

5、防漏打、不打飞针,以防疫苗外溢,注意分清同一圈内的已接种和未接种的猪。同时避免注射针头过短过粗。

手方法

同组猪只上市体重不均匀造成下列问题:

1.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某些猪必须饲养更长的时间。

2.胴体体重变异大,给屠宰加工带来不便。

由养猪生产发展委员会和农业与乡村发展部联合资助,在Hillsborough的ARINI开展了一项研究,以期验证能否通过分组策略降低猪群屠宰体重的变异程度。

研究

试验采用了1200头猪,一部分按体重的轻、中、重分成三个等级的均匀体重组,其中一部分分组在4周龄进行,另一部分在10周龄进行。

一部分为混合体重组,同组内包括各种体重的猪只。这部分猪的分组也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所有猪只均为公/母混群饲养,每组10头,从分组直到21周龄屠宰为止不再改变分组方式。

断奶时按体重分组有没有好处?

断奶时按体重分组对降低屠宰体重的变异程度没有作用(体重变异范围在分体重小组中为35kg,在混合体重小组中为33kg)。这种变异是由于生长期间增重速度的巨大差异造成的。

举例说明,同组内体重变异范围在生长阶段(4-10周龄)会增加6倍,而此后的肥育阶段(10-21周龄)仅增加3倍。

肥育阶段按体重分组对降低屠宰体重的变异程度没有作用?

肥育阶段开始时按体重将生长猪分组后,小组内屠宰体重的变异范围比混合体重分组小7kg(分体重小组的变异范围为26kg,混合体重小组的变异范围为33kg)。

假设增重速度为1kg/天,那么通过这种方式,全部猪只达到上市体重的时间可提前1周。

正如预期情况,分体重饲养的不同体重组达到屠宰体重的日龄不同。重体重组20周龄达到屠宰体重,中体重组21周龄,轻体重组22周龄。而混合体重组平均在21周龄到达上市体重。

结论

肥育期开始时按体重对生长猪进行分组可提高肥育设施的使用效率。

将来的研究应集中于如何降低生长阶段的变异程度,这样的话,在断奶时按体重分组,屠宰时也可获得均匀的组内体重。

行业发展

从七月上旬开始,因肉猪长速持续偏低,出栏节奏放缓,猪源骤然紧张,猪价顺势上升。再加上许多散户因为猪价持续上涨。

受终端消费不利影响,致生猪市场流通有所放缓。

进入八月份,适重生猪的出栏量会有增加,再加上7月份养猪户压栏,八月份养至户很有可能集中出栏,生猪供应有所缓解,预计生猪市场可能会出现涨幅趋缓的态势,由此可见,高温天气对生猪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

因此惜售不出栏,到了八月的时候,适量生猪出栏量增多,市场上的猪源也就相对宽松了,猪源宽松现象也会对生猪价格造成一定波动,造成猪价增长趋势放缓。

每年暑假时期,被民间所好看的升学宴,谢师宴等猪肉高需求时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市场。

再加上进入八月,中国各地都会庆祝节日,而喜庆的节日氛围也能够促进猪肉市场消费,七夕节和月饼制作会带动的一部分的猪肉消费,以此猪价增长趋势也将放缓。

生猪自繁自养处于微利状态,育肥猪养殖亏损幅度不大,大规模淘汰母猪的现象并未出现,行业去产能化进程缓慢。

截至2012年9月,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5063万头,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4.7%。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处在较高水平,同时随着规模化养殖比例的提高,大规模养殖场特别是大型养殖企业仍在积极建设生猪养殖基地,预计2013年中国生猪市场供应依然较为充足。

2013年正处于新旧周期交替的阶段,预计上半年中国生猪价格将呈现整体下行走势,下半年中国生猪价格逐步实现触底并小幅上涨。

受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春节是猪肉的大量消费期。因此猪肉价格在每年的1~2月都有非常强的支撑。受猪肉价格高企支撑,每年1~2月,中国生猪价格也同样迎来一波上涨走势。

从目前中国生猪均价15.0元/kg以上的价格来看,2013年2月中国生猪均价有望冲击16.0元/kg的短期高位。

由于中国能繁母猪及生猪库存依旧高企,且下游需求量持续低迷,因此在经过春节需求刺激之后,中国生猪均价将调头下行。

考虑到全球经济环境较差,结合前几个生猪价格周期,预计此轮价格下跌将持续19~20个月,2013年的价格低点将出现在4月或者5月。

结合历年的高低点下跌幅度以及存栏高峰来看,预计2013年中国生猪价格最低将在12~15元/kg之间。

受价格不断下跌的影响,预计中国生猪存栏量或将逐步减少,同时生猪价格也将进入下一个轮回。预计生猪价格经过夏季的暂稳走势,2013年8月以后有望逐步进入上行通道。

2014年中国生猪产业的主要特点

(1)受供应充足的影响,1-4月份生猪价格持续下降,最严重时生猪养殖亏损超过200元/头。

受2013年年底和2014年年初仔猪存活率降低的影响,下半年生猪市场供应逐渐减少,再加上国家收储的刺激和节日效应需求的增加,5-9月份生猪价格稳中小幅上涨,生猪养殖效益提高至近200元/头。

第四季度虽然猪肉需求增加,但供应也较为充足,生猪价格基本维持稳定。

(2)环境污染成为生猪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国东部和南方部分地区陆续出台一些限制和禁止生猪养殖的政策。

大型企业在中国布局新的养殖基地的时候,较多的选择了黑龙江、内蒙古等省,生猪养殖逐渐向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

(3)2008年和2009年在中国生猪市场高利润的刺激下,外资企业纷纷投资中国生猪养殖业。但近两年受中国生猪养殖效益下降及生产、管理不适应中国市场环境的影响,外资企业逐渐退出中国生猪养殖业。

(4)虽然中国生猪市场供应充足,但因进口猪肉及杂碎具有价格优势,进口量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5)中国中小型生猪屠宰企业众多,且产能严重过剩,大型屠宰企业放慢了新建屠宰基地的步伐,采取了与中小企业合作的方式实现整合。

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中国的生猪产业由追求量的增加到追求质的提高发展,产业处于转型、整合和升级期,一体化的程度逐渐提高。

提高生产

当前,一些地方存栏能繁母猪30~50头或年出栏商品肥猪500头以下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在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生产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养殖效益差。

为充分发挥生猪遗传潜力,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养殖场户增收,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建议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提高生猪生产水平。

品种选择

母猪是商品猪生产的基础,购买前选好母猪至关重要。建议中小规模养殖户不要在育肥猪群中自留母猪。

(一)根据市场需求,结合饲养管理水平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母猪品种。

如育肥猪拟运往大中城市销售,或与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合作,对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要求高,就要选瘦肉率较高的引进品种杂交母猪,如长大二元母猪或者大长二元母猪,也可饲养培育品种母猪。

如果对瘦肉率要求不高,可以选择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的杂交母猪。养猪技术缺乏、经验少的养殖户,宜选择适应性好、抗病抗逆性能强且生长育肥性能较高的培育猪种及其配套杂交组合。

具备一定生猪养殖经验,有技术积累的专业化养殖户,建议选择长大或大长杂交母猪。

(二)要了解不同品种猪的繁殖性能特点。

相比而言,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繁殖性能优势较引进品种明显。地方猪种性成熟早,排卵数多、产仔多,乳头数多、泌乳力强,发情症状明显,繁殖力高。

引进品种猪发情症状不明显,配种时间不易掌握,因不发情、屡配不孕、产仔少或头胎猪断奶后不发情等原因引起的淘汰率高,泌乳力、护仔性等方面不如中国地方猪种。

(三)注重后备母猪的个体选择。

后备母猪适宜选择4~5月龄,体重50~75公斤的个体。此阶段的猪生长发育、体型外貌、生殖器官及乳头状况等基本定型,易于外观选择。

选择后备母猪的主要外貌特征要求是:品种特征明显(毛色、头型、耳型等),体型良好、面目清秀、头颈较轻、体格健壮、背线平直

乳头排列均匀整齐,有一定间距,没有瞎乳头、副乳头,有效乳头6对以上;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外阴较大且下垂;肢蹄结实,无明显跛行和蹄裂。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所选母猪的健康状况。最好对已选好的母猪进行血样采集,送具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后,再根据结果进行取舍。一般应从防疫制度完善且执行严格的种猪场引进种猪,种猪来源于非疫区。

仔猪选择

(一)向种猪场咨询,了解仔猪是何种杂交组合,疫苗免疫情况。

(二)注重体型外貌选择。凡身腰较长,腹部上收和呈扁圆状而不下垂,臀部突出而丰满,背较平而稍宽以及皮薄毛稀的幼猪,一般都是瘦肉猪的杂交后代。这种猪育肥时生长快,饲料报酬高。

(三)选购健康无病的仔猪。凡眼神好,清亮,鼻头湿润,被毛光泽,精神旺盛活泼,并常摇头摆尾,尾尖能卷,叫声清脆,不拉稀,粪成团,说明是健康无病的小猪。

(四)就近购买,避开疫区。一般不宜到较远的仔猪交易市场上去选购仔猪,宜就近购买,便于了解杂交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

(五)选购体大强壮的仔猪。体重大,活力强的仔猪,育肥期增重快、省饲料,发病率和死亡率低。大家的经验是“初生多一两,断奶多一斤;入栏多一斤,出栏多十斤”。

50~60日龄的仔猪,体重不能低于11kg~15kg。只图省本钱而购买生长落后的弱小仔猪育肥,往往得不偿失。

饲养管理

提高母猪繁殖力,除科学选择好后备母猪外,适时配种与淘汰、实现各阶段精细化饲养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

对于中小规模养殖户,建议就近购买精液开展人工授精,不宜饲养种公猪,尤其在夏季,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精液质量,提高受胎率。

(一)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科学配制饲粮。

注意饲粮中能量浓度和蛋白质水平,特别是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的补充,促进后备母猪健康发育,在第2次或第3次发情时配种。

2.合理饲养。

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切忌饲喂生长育肥猪料。后备母猪需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一般90公斤前实行自由采食,90公斤后至配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

日饲喂2.5公斤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防止后备母猪过度肥胖,推迟发情。在配种前2周结束限量饲喂,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2.5~3公斤,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公斤左右。

3.合理分群。

后备母猪一般为群养,每栏5~6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1.5平方米。

4.适当运动。

每天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

5.促进后备母猪适时发情。

采用每天2次运动,增加光照时间,用成年公猪刺激法刺激后备母猪发情。适时淘汰不发情母猪。

(二)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空怀母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是保持母猪正常的种用体况,使母猪能正常发情、排卵,及时配种受孕,技术要点如下:

1.供给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保持适度膘情。母猪太瘦或太肥会出现不发情、排卵少、卵子活力弱、受精能力低,并易造成母猪空怀。

2.使用短期优饲技术,促进发情、排卵。在配种前10~14天,后备母猪在原日喂料量基础上,增加料量0.5公斤左右,配种结束后停止加料;经产母猪在原日喂料量基础上增加料量0.4公斤,并视体况增减料量。

3.分群饲养,适当运动,公猪诱情。一般每群4~5头,互相刺激,有利于尽早发情、配种。后备母猪可每天自由运动2~3小时。用试情公猪追逐不发情的母猪,或将公母猪同圈混养,可促进不发情母猪发情排卵。

4.做好空怀母猪的发情鉴定,以免漏情而造成失配。发情鉴定方法主要有依据发情征状鉴别和公猪试情法两种。

一般母猪发情前期表现出趴跨其它母猪,外阴部膨大,阴道粘膜呈大红色,有粘液,但不接受公猪趴跨(持续12~36小时)。

发情中期,母猪压背时静立不动,耳竖立,外阴部肿大,阴道粘膜呈浅红色,粘液稀薄透明,嘴里没有任何声音(对人静立)。此时为输精的最佳时期。

发情后期,母猪趋于稳定,外阴部开始收缩,阴道粘膜呈淡紫色,粘液浓稠,不愿接受公猪趴跨。

5.适时配种。

对于后备母猪,地方品种杂交母猪的初配年龄和体重一般是7~7.5月龄、体重80-90公斤,引进品种适配年龄和体重一般在8~10月龄、体重110~120公斤。

发情母猪的最佳配种时间是发情中期。配种公猪精液经镜检,精子活力在0.7以上才能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

6.治疗生殖道疾病。

母猪患有生殖道疾病时,尤其是高产母猪,应及时诊断治疗。正常生产状态下,有个别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频繁返情,用药物催情和改善饲养管理无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应及时淘汰。

母猪一般3~4胎仔数最高,到6胎降低,且产仔性能偏差,这种母猪应淘汰。

(三)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做好妊娠母猪两个关键时期的饲养管理。第一个时期是在母猪妊娠后第1个月,胚胎容易受环境和不合理的营养刺激而导致脱落死亡,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保持怀孕母猪安静,尽量少受应激,防止死胎和流产。

第二个时期是在怀孕母猪分娩前一个月里,所需营养物质显著增加,此时要注意加强营养,保证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喂量。

2.保持妊娠母猪适当膘情。

主要是通过改变饲料量来控制妊娠母猪膘情,防止过肥或过瘦。体况较好的母猪,妊娠前、中期给予2~2.5公斤的饲粮便可,到妊娠后期(84天至产前1周)进行短期优饲。

短期优饲是根据母猪体况每日增加1公斤的全价混合料。

3.做好妊娠诊断。

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做好妊娠超声诊断,及时检测出再次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四)母猪分娩及哺乳期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做好产前准备工作。

包括准确计算预产期(猪的妊娠期为114天),准备好干布、丝线、剪刀、消毒液以及仔猪产箱、保温灯等接产用品和设备。接产人员应先消毒手臂和接产用具。

2.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

要特别注意临产前5~7天母猪的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保证母猪消化道正常,防止便秘、体温升高。

分娩当天母猪可喂1~1.5公斤日粮,并喂2~3次麸皮盐水汤(麸皮20克、食盐25克、水2公斤),产后2~3天的饲喂量为正常饲喂量的1/3~1/2,以后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3.母猪分娩前后的管理。

临产前5~7天将母猪迁入产房,注意观察母猪,加强护理,防止早产。进

入产房前给母猪洗澡,产前将母猪乳房、阴部清洗,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消毒,保持母猪乳房和乳头的清洁卫生,减少仔猪吃奶时的污染。

4.母猪接产要点。

要昼夜值班轮流看护临产母猪,随时准备接产。待仔猪出生后,立即用布擦干口鼻及全身的粘液,使仔猪呼吸畅通,在距仔猪腹部3厘米左右处接结剪断脐带,并用2%的碘酊消毒断头处。

5.母猪难产的处理。

药物助产:催产素用量为每100公斤体重注射2毫升,注射后20~30分钟可以产出小猪,如果无效要采用人工助产。

人工助产:助产人员剪手指甲,用肥皂水洗手,再用消毒液消毒手及手臂,涂上润滑剂,同时将母猪产门洗净。手并成锥形,手心向上,待母猪努责时,缓缓伸入产道握住仔猪,顺势将仔猪拉出,拉出1头后,如转为顺产就不必再行人工助产了。

术后给母猪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

6.固定奶头,保证仔猪吃到初乳。

把仔猪放入保育箱,保证仔猪温暖,出生30分钟后,帮助仔猪吃上初乳。

7.做好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主要是严格按饲养标准和需要量饲喂哺乳母猪;一般日喂3次,夏季炎热天气可以在晚上增加一次。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泌乳期母猪饲料结构要相对稳定,不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

8.根据仔猪的体重决定断奶时间。

条件好的猪场,如果保育舍的温度可以保证,而且有比较好的仔猪料,可以选择在28天左右断奶,不主张在中小规模猪场实施早期断奶,断奶仔猪的体重不小于7公斤。在炎热的夏季或寒冷的冬季,可以晚断奶几天。

9.提供良好猪舍环境。

猪舍内和猪床上要保持温暖、干燥、卫生、空气新鲜,每天清扫猪栏,坚持每2~3天用对猪无副作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猪栏和走道。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保持环境安静。

(五)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做好防冻保温工作。

对刚生下来的小猪,挤压和低温是主要的不利因素。应保证产房舍温在20℃左右,舍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吊250瓦的红外线灯,灯距箱底面40厘米,或在箱内铺电热板或热水保温板。

在分娩后的头3天内,仔猪的适宜温度是32~28℃;生后4~7天,适宜温度为28~25℃;第8~30天,适宜温度为25~22℃。

2.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减少仔猪死亡。

3.保证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弱猪一定要采取人工辅助哺乳,直到仔猪能自己站立吃乳。在3日内做到每只仔猪都固定乳头吃奶。

4.固定奶头。

注意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

5.选择性寄养技术。

在母猪产仔过多而无力全部哺育时,应将多余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哺育。寄养的办法是让被寄养仔猪身上带有接受母猪的气味,以减少被寄养仔猪咬伤情况的发生。

6.补铁、补料。

在仔猪生后2-3天,给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150毫克,预防缺铁性贫血,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仔猪生后7天左右,可采用自由采食法补料,提高仔猪断奶重。

7.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

一是通过补料,做好饲料与饲喂方法的过渡。仔猪7~10日龄时可开始诱食,每天投料5~6次,少喂勤添,及时清除剩余料,自由采食和饮用清洁水。

二是做好环境条件过渡和合理转群。断奶时可赶走母猪,在原栏留下小猪进行保育;断奶仔猪转群时尽量减少合群。

三是调节畜舍温、湿度。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温。在夏季,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四是调教仔猪定点排便,减少疾病传播。

8.做好去势和早期补料工作。健康小公猪在7~10日龄阉割。

(六)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保育期是猪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饲养管理最困难的时期。断奶后7~10天的生长速度会影响仔猪以后的生长速度和全期的饲料利用率。

因而,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确保尽可能高的生长速度,以及良好的健康状况。

1.搞好栏舍消毒。

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舍后,及时清理粪污。

2.合理分群与调教。

分群按照尽量维持原窝同圈、大小体重相近的原则进行,个体太小和太弱的单独分群饲养,以减少因相互咬斗而造成的伤害。调教仔猪定点休息和排泄。对不同群的仔猪并栏后喷洒低浓度的农福,以防打架。

3.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

保育舍每圈饲养仔猪15~20头,最多不超过25头,每头仔猪占圈舍面积为0.3~0.5平方米。

4.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刚断奶仔猪一般要求舍内温度30℃,以后每星期降3-4℃,直至降到22-24℃。相对湿度为65%-75%。

5.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在断奶后7~10天内的饮水中加入葡萄糖、钾盐、钠盐等电解质或维生素,可提高仔猪的抵抗力,防止腹泻。

6.仔猪自由采食,加强饲养管理。

断奶后5~6天内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喂6~8次)。断奶后1~2周内继续喂饲仔猪前期料,待仔猪适应环境后逐渐改为仔猪后期料,过渡时按饲喂量1/3逐步替换,每次替换2天,一周换完。

7.加强观察。

包括观察仔猪的生长、活动、采食和粪便,发现病、弱、僵猪后,并入另栏,及时治疗。

(一)控制好传染源。

主要是严格引种质量,从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种猪场引种,并隔离观察半个月。病死猪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或深埋)。

(二)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猪场办公区及生产区必须严格分开,猪场大门、生产区入口均应设立消毒池及相应消毒装置,定期更换消毒药物。提倡轮流使用不同的消毒剂。

来访人员应用消毒液洗手,使用猪场的鞋类和场区的工作服,才能进场。养殖场工作人员进出场,应更换固定工作服、鞋、帽,定时将工作服、鞋、帽等清洗并熏蒸消毒。

定时清除舍内粪便,保持舍内干净。猪舍消毒要不留死角。先冲干净猪舍,干燥后加消毒液,消毒液干燥后再冲洗干净,并空栏1周再进猪。

加强对公猪精液中病原的检测,防止携带病原;做好卫生、杀虫、灭鼠工作,加强对猫、犬及鸟类在场区活动的控制,减少传染病侵入风险。

(三)科学合理进行免疫防控。

切实做好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疫苗、喘气病疫苗的免疫接种。科学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实施强化免疫。按照说明书使用足够的剂量,规范操作。禁止在接种疫苗期间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

(四)加强疫病的检测与免疫评估。

与有资质的检验单位合作,做好猪场疫病的定期诊断与检测,定期监测猪群常用疫苗的免疫效果,重点保证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效果。

(五)强化猪群药物预防与保健。

药物保健是对疫苗预防的补充和应急措施。

秋季气候变冷时,在猪饲料中添加抗呼吸道病药物,冬季寒冷、猪舍潮湿时添加抗腹泻药物,母猪分娩前后使用抗产褥热和乳腺炎药物,新生仔猪、断奶仔猪和转群分栏猪使用药物防病。

用药要注意配伍禁忌和遵守停药期规定。无论用药物饮水或拌料,要求浓度均匀一致,饮水用药前应停水2~4小时。

用药剂量要足够,但是不要盲目加量,注意保证疗程,一般预防用药3~5天,用药期间应注意猪的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六)定期驱虫。

育肥猪群在断奶后7天、60日龄和120日龄时各驱虫一次。母猪群一年3~4次,在驱虫期间每天必须对猪群粪便消毒,杀死虫卵和成虫,增强驱虫效果。

防暑降温

夏季高温使生长育肥猪的采食减少、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也使母猪配种率降低、窝产仔数减少和死胎增加。应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缓解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不利影响。建议中小规模猪场的夏季防暑降温措施如下:

(一)猪舍防辐射降温措施

由于畜禽舍的热负荷约75%来自屋顶,因此通过对猪舍屋顶进行防辐射和隔热处理,可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将猪舍顶部覆盖约10厘米厚的茅草,并于其上支起遮阳网,二者相结合可减少猪舍的辐射热,使猪舍内温度降低。

(二)冷风机降温措施

猪舍采用冷风机降温,冷风机在送风的同时喷出细雾,高速风使雾粒在落地之前蒸发,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实现降温。

冷风机雾粒覆盖范围内均有很好的降温效果,猪场可根据冷风机的降温长度(约15米)和宽度(8~10米),并结合猪舍的实际尺寸确定冷风机的数量。

(三)水帘降温

通过猪舍安装水帘进行降温,效果最好。

检疫要点宰前检疫

1)宰前车间检疫。

被宰猪进入待宰车间后,必须按照群体和个体检疫的流程依次进行。群体检疫主要包括静态检查和动态检查,静态检查即在安静的状态下检疫员进入到圈养的地方通过看、听等方式进行检查。

另外,检疫人员通过驱赶生猪等方式,观察生猪的走跑状态,是否存在屈背弓腰、掉离群体等情况。最后是查看生猪的食欲及饮水情况,是否存在不吃食物、吃喝困难情况。

动态检查指生猪自身行动情况,注意其起立、走跑和排便是否存在异常状况,例如四肢移动迟缓、掉离群体、排便异常现象。

个体检疫主要是对个体生猪的可视黏膜、呼吸、体温、叫声、皮毛、粪食等状况进行检查。

2)巡查及送宰检疫。

指的是检疫在夜间巡查过程中对生猪进行的进一步检疫。对病猪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最后在送检阶段也要做最后一步的检疫,防止以上过程中出现遗漏病猪的情况。

宰后检疫

1)内脏检疫。

内脏检疫主要包括对生猪肺、心、肠、胃及膀胱、脾、肝脏等部位的检查。肺脏主要检查其大小、光泽、弹力,情况需要时检测左右气管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等部位,确保不存在突发疾病隐患。

心脏主要检测心肌、心包是否有病变和寄生病菌,观察左、右心房有无菜花样增生病变。肠胃与膀胱主要检查胃及肠膜淋巴结。

肝脏主要检查生猪肝脏的颜色、弹性和大小以及肝部淋巴结,确认有无寄生虫以及病变。脾脏主要检查脾脏部位的色泽、弹性和大小。

2)头蹄检疫。

包括检查嘴唇、舌苔、蹄冠蹄叉、鼻盘以及蹄底是否存在水疱和破烂后的水泡生成的糜烂斑点等。注重检测的是生猪的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检测生猪颌下的淋巴结是否出现咽性炭疽与猪囊虫等。

3)胴体检疫。

第一是检查生猪的皮肤状况,比如有无溃烂、疹块等。患急性传染病的生猪在屠宰后其肌肉与脂肪的血色不正常,比如出现各类的斑块或放血量不足现象等,当猪患有猪肺疫、猪瘟、猪丹毒等疾病时其皮肤上会出现出血或斑点。

第二是检测生猪的骼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是否存在病变,并尽快切除病变的淋巴结。第三是检测生猪的腰肌部位是否存在肌肉性寄生病菌,通过小片的肌膜查看是否存在住肉孢子虫钙化灶等。

检疫后处理

将检疫后的生猪肉进行再次的全面检查,进一步排除病变的猪肉,剔除不合格或漏掉的病变猪肉,将这次检疫过关猪肉盖上合格检疫章并签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将最后检疫不合格猪肉采取高温消毒、销毁等办法解决,最后强调保存好相关的资料证明。此外,要做好屠宰车间的消毒清洗工作。

每天检疫结束之后要对存放生猪场进行彻底地清洗杀菌,消毒药物保证交替更换,在该流程工作结束之后关闭待宰、屠宰间,禁止在第2天之前生猪进入待宰、屠宰间。

生猪入场管理

生猪入场检查主要包括入场检查、杀菌消毒以及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抽样检测。入场检查主要是需要运猪商出具相关的检疫证明,同时检查生猪在运输过程中的病变和死亡等情况。

杀菌消毒过程主要是指对屠宰场进出口消毒池、装车前后的灭菌等。进出口消毒池消毒能保证运送车辆不带传染疾病病菌。

装载前后消毒主要是尽可能减少其表面携带的病原体,在卸车后要进行空车消毒工作,并出具《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盐酸克伦特罗抽样检测指的是根据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进入屠宰场的生猪必须进行相关样品检测,比如“瘦肉精”方面的检测。主要检测的是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等,检验没问题之后才能进入待宰间。

小结

生猪屠宰检疫对有效保障生猪及其产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及时发现动物疫病,避免患病动物进场,造成疫病污染和传播;保证猪肉在进入百姓菜篮子之前的卫生健康。作为动检工作者,必须要重视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工作。

管理意见

2019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9〕44号。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2:32: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2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生猪(偶蹄目猪科猪属动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生猪(偶蹄目猪科猪属动物).pdf

标签:偶蹄目   生猪   动物   猪科猪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