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是明代安遇时创作的公案小说,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也称《龙图神断公案》。
《包公案》讲述了包拯破案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秉公执法、清正廉明、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全书十卷。
《包公案》为官员的审案理刑提供参考,从中受到启示,为疑狱的决断获益匪浅,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小说之一。
作品名称包公案
作品别名龙图公案
作者安遇时
创作年代明代
作品出处百家公案
文学体裁公案小说
内容简介《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其内容虽不连贯,但包公形象却贯穿全书。与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包公案》的成书,也是源自民间故事的流传。宋元时代,商业、手工业的发达造成了都市的高度繁荣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在工商荟萃、人稠物穰的都市中,为适应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一种适合市井平民的"说话"艺术诞生于"瓦肆勾栏"之中。说话艺人敷演的故事被称为"话本",后经文人整理,这种话本便成为最初的通俗短篇小说了。
像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包公案》中也夹杂了一些因果报应、鬼神梦兆等宿命论和封建迷信的内容。另外,作品中极力宣扬的忠君思想显然是对封建皇权的"愚忠",这是不足取的。希望读者朋友们在阅读这本小说时加以甄别。
本书的版本分繁简两种,繁本十卷一百则。主要有清初刊本、四美堂刊本及乾隆丙申重刊本。[2]
创作背景《包公案》的题材,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包公故事,也有部分采录自史书、杂记和笔记小说中的有关材料而加以编排敷演成篇的。包拯,历史上实有其人,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宋仁宗时,曾官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史等。《宋史·包拯传》称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公在开封府尹任上,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深得百姓爱戴。有关包公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宋元以来以包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包公形象不断被丰富、被理想化,成为封建社会中最著名的清官形象。
这种现象是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的。在漫长的封建专制重压下生活的民众百姓苦不堪言,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明君"和"贤臣"身上。帝王的生活对百姓来说是既陌生又遥远的,因此,清官、贤臣便成为百姓理想的寄托,并在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成为主角。
人物介绍小说的基本内容是歌颂包公的秉公执法,清正廉明。通过审理的一系列有关“人命”、“奸情”、“盗贼”、“争占”等类案件,作者塑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其中有些故事判斩了皇亲国戚,如《黄叶菜》、《狮儿巷》;有的故事揭露了土豪劣绅的狠毒凶残,如《栽赃》、《鬼推磨》;而《屈杀英才》、《久鳏》则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作品鉴赏《包公案》中的许多故事情节,为后来的《龙图耳录》、《三侠五义》等侠义公案小说所汲取。书中有的故事写得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全书文意较差,思想性、艺术性两皆平平。但就是这些在当时社会上被认定的“非主流”作品,却得以广泛的流行。这并不奇怪,宋元时期市民阶层的崛起和市民文化的兴盛是侠义公案小说流行的根本原因。百姓的文化程度、文化心态和文化口味决定着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作品的公众认知度。时至今日,以包公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影视剧目仍然多达几十种。包公的故事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在反腐倡廉、民众呼唤司法公正的今天,包公形象仍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品目录百家公案引子 包待制出身源流 | 第034回 断瀛州监酒之赃 | 第068回 决客商而开张狱 |
第001回 判焚永州之野庙 | 第035回 鹊鸟亦知诉其冤 | 第069回 旋风鬼来证冤枉 |
第002回 判革猴节妇坊牌 | 第036回 孙宽谋杀董顺妇 | 第070回 枷判官监令证冤 |
第003回 访察除妖狐之怪 | 第037回 阿柳打死前妻子 | 第071回 证儿童捉谋人贼 |
第004回 止狄青家之花妖 | 第038回 王万谋并客人财 | 第072回 除黄郎兄弟刁恶 |
第005回 辨心如金石之冤 | 第039回 晏实许氏谋杀夫 | 第073回 包拯断斩赵皇亲 |
第006回 判妒妇杀子之冤 | 第040回 斩石鬼盗瓶之怪 | 第074回 断斩王御史之赃 |
第007回 行香请天诛妖妇 | 第041回 妖僧感摄善王钱 | 第075回 仁宗皇帝认亲母 |
第008回 判奸夫误杀其妇 | 第042回 屠夫谋黄妇首饰 | 第076回 阿吴夫死不分明 |
第009回 判奸夫窃盗银两 | 第043回 雪廨后池蛙之冤 | 第077回 判阿杨谋杀前夫 |
第010回 判贞妇被污之冤 | 第044回 金鲤鱼迷人之异 | 第078回 两家愿指腹为婚 |
第011回 判石牌以追客布 | 第045回 除恶僧理索氏冤 | 第079回 勘判李吉之死罪 |
第012回 辨树叶判还银两 | 第046回 断谋劫布商之冤 | 第080回 断濠州急脚王真 |
第013回 为众伸冤刺狐狸 | 第047回 笞孙仰雪张虚冤 | 第081回 断劾张转运之罪 |
第014回 获妖蛇除百谷灾 | 第048回 东京判斩赵皇亲 | 第082回 劾儿子为官之虐 |
第015回 出兴福罪捉黄洪 | 第049回 当场判放曹国舅 | 第083回 判张妃国法失仪 |
第016回 密捉孙赵放龚人 | 第050回 琴童代主人伸冤 | 第084回 判赵省沧州之军 |
第017回 伸黄仁冤斩白犬 | 第051回 包公智捉白猴精 | 第085回 决秦衙内之斩罪 |
第018回 神判八旬通奸事 | 第052回 重义气代友伸冤 | 第086回 石哑子献棒分财 |
第019回 还蒋钦谷捉王虚 | 第053回 义妇为前夫报仇 | 第087回 瓦盆子叫屈之异 |
第020回 女婴媸冤捉和尚 | 第054回 潘用中奇遇成姻 | 第088回 老犬变夫主之怪 |
第021回 灭苦株贼伸客冤 | 第055回 断江侩而释鲍仆 | 第089回 刘婆子诉论猛虎 |
第022回 钟馗证元弼绞罪 | 第056回 杖奸僧决配远方 | 第090回 柳芳冤魂抱虎头 |
第023回 获学吏开国材狱 | 第057回 续姻缘而盟旧约 | 第091回 卜安割牛舌之异 |
第024回 判停妻再娶充军 | 第058回 决戮五鼠闹东京 | 第092回 断鲁郎势焰之害 |
第025回 配弘禹决王婆死 | 第059回 东京决判刘驸马 | 第093回 潘秀误了花羞女 |
第026回 秦氏还魂配世美 | 第060回 究巨蛙井得死尸 | 第094回 花羞还魂累李辛 |
第027回 拯判明合同文字 | 第061回 证盗而释谢翁冤 | 第095回 包公花园救月蚀 |
第028回 判中立谋夫占妻 | 第062回 汴京判就胭脂记 | 第096回 赌钱论注禄判官 |
第029回 判刘花园除三怪 | 第063回 判僧行明前世 | 第097回 陈长者误失银盆 |
第030回 贵善冤魂明出现 | 第064回 决淫妇谋害亲夫 | 第098回 白禽飞来报冤枉 |
第031回 锁大王小儿还魂 | 第065回 决狐精而开何达 | 第099回 一捻金赠太平钱 |
第032回 失银子论五里牌 | 第066回 决李宾而开念六 | 第100回 劝戒买纸钱之客 |
第033回 枷城隍拿捉妖精 | 第067回 决袁仆而释杨 |
第一则 阿弥陀佛讲和 | 第三十五则 辽东军 | 第六十九则 三娘子 |
第二则 观音菩萨托梦 | 第三十六则 岳州屠 | 第七十则 贼总甲 |
第三则 嚼舌吐血 | 第三十七则 久鳏 | 第七十一则 江岸黑龙 |
第四则 咬舌扣喉 | 第三十八则 绝嗣 | 第七十二则 牌下土地 |
第五则 锁匙 | 第三十九则 耳畔有声 | 第七十三则 木印 |
第六则 包袱 | 第四十则 手牵二子 | 第七十四则 石碑 |
第七则 葛叶飘来 | 第四十一则 窗外黑猿 | 第七十五则 屈杀英才 |
第八则 招帖收去 | 第四十二则 港口渔翁 | 第七十六则 侵冒大功 |
第九则 夹底船 | 第四十三则 红衣妇 | 第七十七则 扯画轴 |
第十则 接迹渡 | 第四十四则 乌盆子 | 第七十八则 审遗嘱 |
第十一则 黄菜叶 | 第四十五则 牙簪插地 | 第七十九则 箕帚带入 |
第十二则 石狮子 | 第四十六则 绣鞋埋泥 | 第八十则 房门谁开 |
第十三则 偷鞋 | 第四十七则 虫蛀叶 | 第八十一则 兔戴帽 |
第十四则 烘衣 | 第四十八则 哑子棒 | 第八十二则 鹿随獐 |
第十五则 龟入废井 | 第四十九则 割牛舌 | 第八十三则 遗帕 |
第十六则 鸟唤孤客 | 第五十则 骗马 | 第八十四则 借衣 |
第十七则 临江亭 | 第五十一则 金鲤 | 第八十五则 壁隙窥光 |
第十八则 白塔巷 | 第五十二则 玉面猫 | 第八十六则 桷上得穴 |
第十九则 血衫叫街 | 第五十三则 移椅倚桐同玩月 | 第八十七则 黑痣 |
第二十则 青靛记谷 | 第五十四则 龙骑龙背试梅花 | 第八十八则 青粪 |
第二十一则 裁缝选官 | 第五十五则 夺伞破伞 | 第八十九则 和尚皱眉 |
第二十二则 厨子做酒 | 第五十六则 瞒刀还刀 | 第九十则 西瓜开花 |
第二十三则 杀假僧 | 第五十七则 红牙球 | 第九十一则 铜钱插壁 |
第二十四则 卖皂靴 | 第五十八则 废花园 | 第九十二则 蜘蛛食卷 |
第二十五则 忠节隐匿 | 第五十九则 恶师误徒 | 第九十三则 尸数椽 |
第二十六则 巧拙颠倒 | 第六十则 兽公私媳 | 第九十四则 鬼推磨 |
第二十七则 试假反试真 | 第六十一则 狮儿巷 | 第九十五则 栽赃 |
第二十八则 死酒实死色 | 第六十二则 桑林镇 | 第九十六则 扮戏 |
第二十九则 毡套客 | 第六十三则 斗粟三升米 | 第九十七则 瓦器灯盏 |
第三十则 阴沟贼 | 第六十四则 聿姓走东边 | 第九十八则 床被什物 |
第三十一则 三宝殿 | 第六十五则 地窨 | 第九十九则 玉枢经 |
第三十二则 二阴签 | 第六十六则 龙窟 | 第一百则 三宫经[3] |
第三十三则 乳臭不雕 | 第六十七则 善恶罔报 |
|
第三十四则 妓饰无异 | 第六十八则 寿夭不均 |
|
引子 |
第一回 郑达教施俊读书 |
第二回 五鼠精下凡作怪 |
第三回 施俊途中遇妖精 |
第四回 施俊争妻讦告妖 |
第五回 真假施俊争妻告状 |
第六回 包文拯天庭见玉帝 |
《包公案》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反映冤狱为其主要情节。在史书中可以频繁地看到百姓对于“清廉”、“清介”、“清尚”、“清高”、“清白”、“清淳”、“清明”等政治品格和理想人格的赞颂,小说中公案常有对“清官”的颂扬和美誉,历史上著名的两大清官包拯、海瑞,成为公案小说主人公的主要创作原型,进而被“神话化”,在民众中流传开来,产生了广泛的积极的影响。
明清小说创作受到理学思想影响深刻,公案小说中的清官不仅清廉不苟,而且能持法平慎、秉公执法,崇“法”是清官文化的代表,清官一定意义上成为了“理”的代表,替天行道。公案小说的创作素材,许多袭自前代的法律文书、案例汇编,而这些小说很多成为封建官吏案头阅读之物,许多还明确表明是为官员审案理刑而编写的,供他们参考,并且有许多官员能够从中受到启示,为疑狱的决断获益匪浅。这一类小说主要有《包公案》、《施公案》、《狄公案》、《海公案》等,小说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艺术技巧圆熟,代表了明清公案小说的最高成就。
作者简介安遇时,生活于明朝中期,松江华亭人,早年中过武举,三代将门后裔,后迁居云南昆明府。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1:45: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18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包公案(明代安遇时创作的公案小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包公案(明代安遇时创作的公案小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