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中国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人物。姓姒,字熙。是黄帝的曾孙、昌意的孙子、颛顼的儿子、大禹之父、夏启的祖父。被尧封于崇地(当在今河南省登封嵩山附近),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约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之位。鲧禹治水是中国最着名的洪水神话。后因治水失败,被刑罚致死。总之,鲧葬身于羽山,是一个悲剧色彩浓厚的治水英雄。
本名鲧
别名天鼋氏
所处时代五帝时代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日期公元前22世纪
主要成就有崇部落的首领,治理洪水
性别男
儿子禹
妻子士敬
人物简介鲧一称崇伯鲧,男。相传尧将鲧封于崇地,崇指崇山而言。崇山即嵩山,故崇地当在今河南省登封嵩山附近。这是传说中夏人活动的地区之一,很多历史事件与传说都和这个地区有关。尧时,洪水为害,尧命鲧去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治水失败,被“殛之于羽山”。
在上古神话传说中,有一段著名的故事,那就是鲧禹父子治水的神话,这段故事在神话传说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山海经的神谱中,鲧是黄帝的孙子之一,那也可算是名门之后了。所以在尧舜时代,大贵族鲧应当是朝廷中的一位大臣了。
个人事迹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其所隐含的史实对我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很可能就是由于这场洪水,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
在那个时候,地上突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洪水,关于这次洪水的起因,各书的记载不尽相同,总的一点是与天上的神主有关,可能是共工和他的手下干的好事,也可能是天帝故意发下洪水来惩戒地上的人们,前者的说法和女娲时代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重合,太阳就是天帝的儿子们,也因为这个原因,射日的后羿被剥夺了返回天上的权利。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古代希伯莱神话中,上帝因为要惩罚地上的人类而发下大洪水的故事。这段故事后来转化在基督教的圣经中,成了挪亚方舟的著名传说。其实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远古神话中,都有着关于上古大洪水的传说。除了中国和古代希伯莱以外,伊朗(也就是古代的波斯文明)琐罗亚斯特教也有这种传说,另外,在古代印度的神话中,也有大洪水的故事,正是在这次大洪水中,著名的湿婆大神大显神威,他脸上的那道标志性的兰色闪电伤疤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不禁如此,在中国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诸如藏族、回族、傣族、苗族等等,在他们的创世神化中也都有着类似的故事。在上古时代的地球上,极有可能出现过一次全球性的大洪水的。
由于洪水的泛滥,地上的人们生活极为艰难,连当时的皇帝尧舜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鲧出现了。在史记的记载中,鲧是被尧的几个大臣名字叫五岳的推荐的,当时的尧对鲧好象不太放心,但是由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最终,尧还是起用了鲧,颇有一些死马当活马医的味道。但是在其他的神化传说中,鲧就不是尧的臣下了,就象后羿一样,是天上的神主。他下界是为了帮助地上的人们的。但是与后羿不同,他的下界是不在天帝的准许下的,也就是私自下界。不仅如此,在他下界的时候,他还偷了天帝的一件宝贝,这件宝贝的名字叫息壤,据说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的神土,鲧大概就是想利用他来治理洪水的。洪水治理的结果如何,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总是他方法不对而终于失败被杀,其实从屈原的天问中,可以了解到,鲧治理洪水几乎就要成功了,只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天帝发现了鲧的行为,大为震怒,派了著名的脍子手火神祝融下界将鲧杀死在羽山。又收回了息壤,终于使鲧的治水失败了,可以看出来,这个天帝是多么的无情和自私。也可以看出来鲧的伟大,在某种程度上,鲧就类似于古希腊神化中的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但是在伟大之处,鲧实在是不输于他的,因为鲧在死后也没有放弃帮助人类的志愿,他留下了一个伟大的继承人,他就是中国上古著名的英雄人物大禹。
传说中,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后来不知道是谁,有说就是祝融,用吴刀剖开了他的尸体,这时禹就出来了,而鲧的尸体则化为黄龙,一说黄能,飞走了。所谓黄能是一种已经绝迹的动物,类似于熊,但是有三只脚,在山海经中有记载。我个人是倾向于黄能的,原因在后面就会解释的。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开始治水,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的治水非常的成功,天帝不仅没有从中捣乱,还派了大神应龙襄助。这位应龙也是非常著名的龙神,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代表了雨神的意思。传说只要在地上画上应龙的样子,就可以招来雨水。这时他则帮助大禹挖河开山,在治理的过程中,伏羲、河伯也纷纷襄助大禹,后来在东汉几乎成为国学的谶纬学鼻祖的河图洛书,传说也是在这个时候由神龟所献的。终于依靠疏导和围堵两个方法的结合,洪水终于被制服了,人们拥戴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了他们的王。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一些与他的家庭有关的事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表现了大禹的公而忘私精神,可是他的妻子的结局却不好,传说中,大禹经常叫他的妻子涂山氏在中午去送饭,有一次她去的早了,却发现一头巨大的熊在用爪子开山,原来这就是他的丈夫,涂山氏大惊之下,往回逃去,大禹发现后紧紧追赶,涂山氏却变成了一块山石,不愿在与大禹生活,当时她已经怀孕了,大禹无奈之下叫道:“归我子。”石头裂开,大禹的儿子从石头中蹦了出来。于是他的父亲便为他取名为启,就是开启而生的意思,这个启后来就是传说中中国上古第一个王朝夏的开国之君。传说他喜好音乐,曾上天偷取了天帝的音乐,这就是后来的九辩、九歌等等,后来楚国的诗人屈原就是用他们创作出了许多的优美诗篇。
家族世系华胥氏生伏羲、女娲。
伏羲配女娲,生少典。
少典生二子:长子炎帝、次子黄帝。
黄帝生二子:长子少昊又名玄嚣、次子昌意。
少昊生九子:蟜极、重又名句芒、该又名蓐收、穷奇、般、倍伐、昧祖、穷申、瞽目。
昌意生一子:颛顼又名乾荒。
颛顼生六子:鲧曾、古蜀王、称、魍魉、穷蝉、梼杌。
鲧曾生鲧祖。鲧祖生鲧父。鲧父生鲧。鲧生禹,即姒文命。禹生姒启。
姒启生五子:姒太康、姒元康、姒伯康、姒仲康、姒武观。仲康生相。相生少康。少康生杼也作予。杼生槐。槐生芒。芒生泄。泄生不降、扃。不降生孔甲。孔甲生皋。皋生发。发生桀。扃生廑。
文献记载从文献上看,最早记载鲧禹治水神话的莫过于《尚书·洪范》:其云: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同是《尚书》,《尧典》是这样记载此事的: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於!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另外《山海经·海内经》对此也有记载,其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可以看出,同是《尚书》,对此事的记载已经开始发生分化。根据《洪范》中箕子的话推测,鲧治洪水没有得到“帝”的批准,而根据《尧典》,鲧治洪水是得到了四岳的推荐,尧帝曾提出异议,最后还是批准了鲧去治水。第一种说法与《山海经》的记载比较接近,显然是较为原始的说法,第二种说法很明显已经带有后世国家制度的痕迹,应该是较为后起的说法。
鲧与共工是同名异记,鲧在上古音中属于见母文部,共属见母,工属东部,两者是非常接近的。急读则为鲧,缓读则为共工。两者的读音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域差异引起的。这虽然是一个新观点,但我自信也并不牵强。因为并不仅仅是由于“鲧”与“共工”在读音上相近,更是由于他们两人的事迹惊人的一致,在此,有必要作较为详细的论证。
在历史记载中,共工和鲧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共工也同样用堙堵洪水的方法使天下受害。《国语·周语下》记载:“昔共工……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汩九川……合通四海……皇天嘉之,祚以天下。”《淮南子·本经》篇云:“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遍流,四海溟涬。民皆上邱陵,赴树木。”徐旭生说,有关共工氏的传说几乎全和水有关,此说极是。即便是最为人熟知的《淮南子·天文篇》中的记载:“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照样是对水流东南的神话性解释。
鲧是为祝融所杀的,上引《山海经·海内经》就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而共工也曾与祝融发生过战争且不胜。《史记会注考证》引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云:“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当然,文献中记载的更多的是共工与颛顼的争斗,如《淮南子·天文篇》云:“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兵略篇》又云:“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史记·律书》亦云:“颛顼有共工之阵以平水害。”但这与和祝融战并不矛盾,因为祝融本是颛顼之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山海经·大荒西经》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颛顼之都在今濮阳。《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甫谧说:“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又引《皇览》说:“颛顼冢在东郡濮阳顿丘顿门外广阳里中”,《山海经·海外北经》郭璞注云:“颛顼号为高阳冢,今在濮阳,故帝丘也。”而祝融的后裔,己姓之昆吾,彭姓之豕韦,都在或曾在濮阳住过。据此,与共工作战的主力应该是处于濮阳的昆吾与豕韦部落,他们声称自己是颛顼之后也没有错。
他们的结局相同。鲧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已是为各种文献所记载的。《国语·晋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左传》昭公七年也云:“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而共工也有入渊之传说,《淮南子·原道》篇载:“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
两人都有一个平治九州的儿子。禹是鲧的儿子是大家所熟知的,《国语·鲁语》“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这里的九有、九土都是九州的意思。虽然名字与大禹不一样,但其事迹是一模一样的。不能想象在同一时代有两个人都平治了九州。显然,他俩实际上是一个人。
综上所述,共工与鲧的事迹实际上只是同一史实的分化。洪水神话在不同的氏族、部落、地域中传播,当地民众对主人公有不同的态度。在“鲧”系统的传说中,对“鲧”抱有同情态度,将他描述为一个治水不成的英雄,如《离骚》中就有“鲧婞直以亡身”这样的说法;而在共工系统的传说中,则将它描述为一个引发洪水的祸首。
故里考证鲧的封地在崇,这是古代文献中较为一致的记载,只不过这个崇倒底在什么地方,却有如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是较为普遍的说法,即认为这个“崇”是崇山,今名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县境内。第二种是崇侯虎之崇国,在今陕西鄠县东,此崇为商之属国,与鲧并无关系,已是定论,可置不论。第三是赵穿所侵之崇。《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帝王世纪》云:“夏鲧封崇伯。故《春秋传》曰谓之‘有崇伯鲧’,国在秦晋之间。《左氏传》曰:‘赵穿侵崇是也。’”此地虽说不能确指,但王夫之《稗疏》云:“此崇国必在渭北河湄,虽与秦,而地则近晋。”这种说法是非常可信的。渭北之晋地为什么会有“崇“这一地名,大概是鲧部落的的迁居有关。虽说鲧是禹的父亲有些可疑,但鲧与夏族必然有某种密切的关系。据考古发掘业已证实,山西省西南部应该是夏人活动的重要区域。大夏故墟约在今山西省西南部地区,亦即夏初禹都故地,故有夏虚之名。所以,一般认为在鲧与禹之时,夏人有过一次迁徙,从河南的伊洛地区迁居到了山西的西南部。据此,鲧部落之聚居地以与芮城境内之共工为是。
孙长同认为:鲧部落应是西夷人。西夷乃是鲁西平原一带,以山东丘岭为界划分东西夷。禹城市就应是大禹的老家。现仍有临邑德平鲧堤刘的鲧堤遗址。这段鲧堤在禹城的南面,在此筑堤是可以挡住大河的水漫淹禹城的。从此地再往西到河北清河县的鲧堤遗址应是在当时连接在一起的。再从清河县往南临西县的鲧堤金堤遗址。再往南山东冠县的鲧堤遗址。和河南省内黄县的鲧堤遗址。这些鲧堤的存在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而被命名的。这应该是鲧治水的第一阶段的工程。
然而更重要的是现存最大的金堤河[鲧堤]这段大堤是从山东丘岭的西南边叫鱼山(应是羽山的错读,此地有曹埴墓,是陈王曹植的封地)的地方开始,向西稍偏南一点点的方向当时一准是到内黄的鲧堤连起来。从而使大河的水从鱼山的东面的谷地一泻千里入了海。因为这个大堤一筑成,堵住了直泄北流的去路,拐弯向东,就使得东夷部落的地方水位提高淹没了一些地方,尤其是濮阳以东的菏泽梁山东平平阴一带成了泽国。从而开罪了东夷的舜部落。济南仍有舜井街,舜耕山庄遗址,也更使得和舜部落搭界的祝融部落。也就是现在的济南西边齐河县的祝阿镇一带。东夷的舜部落联合了西夷的祝融部落向鲧部落兴师问罪开了战。鲧败在了联军的手下。被殛于羽山。鲧的新家应在有莘氏部落,禹的家也应在有莘氏部落。
三过家门而不入,应是大禹在领导着治理挖掘疏浚徒骇河的时候。大禹为了不再开罪舜部落和祝融部落。所以治水就采取了顺流治理的措施。徒骇河就在莘县城路过并灌穿莘县全境。此河就是因为用的人徒众多,徒夫震骇,所以才起名曰徒骇河。
人物评价石峁古城出土大量的高品级玉璋,甚至海外的精美的大尺寸玉璋都是出自石峁,本身就说明石峁是当时贵族的聚居之地,国家或部落联盟统治的中心。《国语·晋语》中有一段关于玉璋的话,“二年春,公以二军下,次于阳樊。右师取昭叔于温,杀之于隰城。左师迎王于郑。王入于成周,遂定之于郏。王飨礼,命公胙侑。公请隧,弗许。曰:“王,章也,不可以二王,无若政何。”赐公南阳阳樊、温、原、州、陉、絺、组、攒茅之田。”
这段文献是说晋文公重耳救了周天子,想要周天子答应其死后用天子的礼仪埋葬,但是周天子不同意。周天子说“王,章也,不可以二王,无若政何?”意思就是:“天子,就是天下的章,不能有两个天子,要不政事如何处置?”可以看出,章(璋)代表着国家最高权力。周天子一向视自己为夏朝王族夏后氏苗裔,周天子在春秋末还有夏代祭祀的典籍,所以周天子的这句话,说明章(璋)代表着国家最高权力。
清雷学淇在《竹书纪年义证》中“鲧之治水为尧巨卿也”。鲧封崇地,《史记夏本纪索引》引《连山易》:“鲧封于崇”,《国语周语》称鲧为“崇伯鲧”。
鲧不但善于治水,而且还是城郭的创始人。根据专家考证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就是夏鲧的封地古崇国。文献记载,鲧是中国历史上始造城郭的第一人。《世本》载:“鲧作城。”《吕氏春秋·君守篇》也有:“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另《吴越春秋》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原道训》更是给出鲧作城池的高度:“昔夏鲧作三仞之城。”
屈原曾在《离骚》中咏道:“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1]
鲧的失败,并非是他本人的无能,而是那个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真实写照。更为重要的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鲧“堵”的失败教训,也就没有后来大禹“疏”的成功。
鲧虽然是个失败的英雄,但他为民造福不惜牺牲生命的壮烈之举,堪与古希腊神话中盗天火给人类的大神普罗米修斯媲美。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1:4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18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鲧(中国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人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鲧(中国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人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