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蒂巴是巴西南部城市,巴拉那州首府。地处圣保罗西南部约330千米处的马尔山脉高原上,东南距海港巴拉那瓜仅百余公里,有铁路相连。库里蒂巴市政府还资助了“垃圾购买项目”,市民可用垃圾交换食物。库里蒂巴市一体化公交系统拥有1877辆公交车,每天行驶里程累计31.6万公里,输送旅客190万人次,满足了乘客89%的需要。库里蒂巴的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人建设城市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尽量保护自然,让人们的活动融于自然,回归自然,这样我们才不至于把城市变成人和自然隔绝的堡垒。
中文名称库里蒂巴
外文名称Curitiba
所属地区巴拉那州
建立时间1854年
电话区号+5541
邮政区码80000-000至82999-999
地方特产茶叶、咖啡、烟草、玉米、小麦、大豆、甘蔗、棉花
面积434967平方千米
人口184万(2013年)
机场库里蒂巴机场
概况库里蒂巴位于巴西东南部,海拔3000英尺,濒临大西洋,系巴西巴拉那州首府。库里蒂巴城市面积431平方公里,人口130万。主要制造工艺有家具、纸张、汽车、水泥、卷烟和纺织品,也是茶叶、啤酒、果汁等软饮料、木材和牛肉的重要加工中心。库里蒂巴市还辟有面积为43平方公里的新工业城,吸引国外企业来此投资办厂。
历史1654年兴建,原为采金区。
1854年成为州府。
19世纪末期由于大量殖民涌入,遂发展为内地茶叶、咖啡、烟草、玉米、小麦、大豆、甘蔗、棉花和牛等农牧产品的贸易和加工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化城市。
库里蒂巴之所以在20世纪90年之后闻名于世,源于曾3次担任市长(1971~1975,1979~1984,1989~1992)、被誉为“既有治国的雄才大略,又有诗人般的智慧和心灵”的贾米•勒讷(JaimeLerner,1937.12.17~)。他既富有世界眼光、公益情怀、崇高理想以及责任感、同情心、公益心和想象力又能务实高效的他,是库里奇巴市传奇般地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人物.20世纪70年代前的库里提巴和巴西大多数城市一样,面临严重的人口拥挤、贫穷、失业、环境污染等社会及环境问题.他出任市长后,秉承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辅以少量政府投资,通过浅显而具体的愿景描绘及贯彻“跨部门整合”、“创意而有效率”、“以人为本”、“尊重公民,视公民为所有公共资产和服务的所有者与参与者”、“绿色城市”等系统化发展策略,激发了公众的想象力和参与热情,仅用一代人的时间,便在保护并发展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本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并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获得了民众及后续历任市长的共识与支持,使库里奇巴不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990年,库里提巴成为第1批被联合国命名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中惟一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其他4城市为温哥华、巴黎、罗马、悉尼).它还是世界上绿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被誉为巴西的生态之都.经过30多年的奇迹般的持续发展,库里提巴的市民普遍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之中,这使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也相形见绌.在面对重重困难创造出库里提巴市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奇迹的过程中,他展现了卓越的系统思维,他总是强调:“我们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引发更多的问题,要努力把所有问题联接成一个问题,用系统的眼光去对待,用综合规划的办法去解决.”其名言“城市不是难题,城市是解决方案.”(“cityisnotaproblem,cityissolution”)传遍了世界。
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库里蒂巴(Curitiba)地处圣保罗西南部约330千米处的马尔山脉高原上,东南距海港巴拉那瓜仅百余公里,海拔高900米。
气候特征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1412毫米。
人口状况截止2012年库里蒂巴的人口约为128万。
经济状况主要有食品、制茶、纺织、造纸、木材加工、金属加工、化学和水泥工业等部门。
交通状况有铁路、公路与大西洋岸海港巴拉那瓜相连。有飞机场,并设有空军基地。
库里蒂巴是巴西除首都巴西利亚之外人均小汽车占有量最高的城市,平均2.6人一辆小汽车。然而,库里蒂巴公共交通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许多有小汽车的人纷纷改乘安全、快捷、便宜的公共汽车出行。
库里蒂巴的公共汽车是巴西最密集繁忙的交通系统,日平均输送190万人次,在繁忙的上下班时间,人们只需等45秒钟就可以乘上公共汽车。现在市内75%的上班族都利用公共交通。这个比率在全世界所有的城市中是最高的。库里蒂巴成了巴西小汽车使用率最低的城市。与巴西其他城市相比全市一年可节约700万加仑燃油,从而使城市空气更加清新。
民族文化库里蒂巴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城市,有许多意大利、德国、波兰、叙利亚和日本移民。库里蒂巴是巴西教育、文化和现代化商业中心,市内有巴拉那公教大学(1959年建立),巴拉那联邦大学(1912年建立),巴拉那博物馆及巴卡谢里湖畔的一座埃及风格的寺庙。库里蒂巴也是巴西一主教区的中心,市内有著名的巴拉那大教堂(1892年建立)。
市内设有剧院、博物馆、公园、3所大学及现代化商业区。有伊瓜苏宫等著名建筑、水族馆等。
主要问题城市贫困和交通拥塞捆绑在一起处理
30多年前,库里蒂巴同样被许多问题所困扰:街道拥挤不堪、城市空气污浊、社区一片衰败景象。1971年被推选为市长的盖莫·勒那是位建筑师。他将库里蒂巴作为城市改革的实验室,用全新的理念进行大胆的革新。勒那首先将城市贫困和交通拥塞问题捆绑在一起处理。他认为城市交通不仅是一种运载人的方式,还是指导土地使用和调整经济增长的因素。故他一反常规的做法,不是大规模征用土地去修路,而是改修现有路面,建立起高速运转的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的发展决定城市的发展。勒那抢在土地开发商前面,让政府购置了一些交通即将方便的黄金地段,发展经济,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就业问题。1975年政府购置了西部距市中心6英里的一块16平方英里的土地,作为库里蒂巴的工业区。随后征招了500多家无污染的工业企业,同时,市政府又在工业区附近给低收入者建了住房、学校、医院、购物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工人居住区靠近工厂,与圣保罗的工人相比,这里的工人每周可节约20个小时上下班往返时间。
城市球队名字:库里蒂巴
英文名:Coritiba Foot Ball Club Parana
国语译名:库里蒂巴
所属国家:巴西
联赛级别:巴西甲
交通运输库里蒂巴对外交通便利,有公路、铁路和航空线与巴西其他主要城市连接。
库里蒂巴早在70年代就开始建立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并在整个交通系统中贯彻公交优先的原则。库里蒂巴的公交被称之为“地面地铁”,是巴西效率最高的公交系统之一。这里的公交采取统一票价制,只要上了公交车,无论去哪里,票价都一样,换乘也无需重新购票。这样,乘坐公交车线路越长的人享受的优惠越多。居估计,80%的人都是这种一体化公交系统的受益者。库里蒂巴市一体化公交系统拥有1877辆公交车,每天行驶里程累计31.6万公里,输送旅客190万人次,满足了乘客89%的需要。此外,这里的公交车也很特别,主干线有一种沃尔沃公司生产的25米长三节车厢的“大通道”,四轴、五个双门,一次可载260人,大大提高了运输量,而站台则呈管道型,两头进出,进入站台即可买票,换乘也在站台内完成,从而节约了大量时间。因此,私家车人均拥有量巴西第二的库里蒂巴(1.8人一辆),其私人汽车的使用率是很低的,大部分人选择坐公交上下班。
社会公益库里蒂巴非常关注社会公益项目。目前库里蒂巴有几百个社会公益项目,从建设新的图书馆系统,到帮助无家可归的人,在最贫穷的邻里小区,城市开始了“LinetoWork”的项目,目的是进行各种实用技能的培训。4年来,该项目培训了10万人。库里蒂巴还开始了救助街道儿童的项目,把露天市场组织起来,以满足街道小贩们的非正式经济要求。公园和绿地建设项目使得人均公共空间从.5平方米增加到52平方米,这在任何城市都是最高的。此外已经增加植树150万棵。公园和绿地网络受到专职人员和志愿者的保护与维修。
社会评论库里蒂巴的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人建设城市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尽量保护自然,让人们的活动融于自然,回归自然,这样我们才不至于把城市变成人和自然隔绝的堡垒。
城市荣誉享有“世界生态之都”美誉的库里蒂巴位于巴西南部,是巴拉那州首府。1990年,库里蒂巴和温哥华、巴黎、罗马、悉尼成为首批联合国评选出的“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2001年,库里蒂巴又被联合国评为"巴西生活水平指数最高的城市"。这些荣誉来自于合理全面的综合性城市规划,针对垃圾回收的“绿色交换项目”就是其中一项有代表性的实现环境和社会效益共赢的措施。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1:40: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18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库里蒂巴(巴拉那州首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库里蒂巴(巴拉那州首府).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