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鲸(须鲸科)

更新时间:2025-01-12 02:24:16 阅读: 评论:0

布氏鲸(须鲸科)

布氏鲸 (须鲸科) 次浏览 | 2022.07.20 17:00:03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布氏鲸须鲸科

布氏鲸,又称热带鲸,属须鲸科。是一种不经常浮在水面上的鲸鱼,它的体表常附着一些浮游生物,也是一种具有掠夺性的鲸鱼。布氏鲸的名字由挪威捕鲸企业家约翰·布莱德(Johan Bryde)首次命名。有关其活动细节、交配习惯等方面还没有较准确的研究成果,其无疑是蔚蓝大海中相当神秘的一种鲸鱼,甚至有"最不为人知而最与众不同的鲸"的说法。

中文名

布氏鲸

拉丁学名

Balaenoptera brydei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鲸目

亚目

须鲸亚目

须鲸科

须鲸属

布氏鲸

分布区域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热带、亚热带、部分的温带水域

中文学名

布氏鲸

中文别名

鳀鲸、拟大须鲸、热带鲸

英文名

Balaenoptera Edeni

二名法

Balaenoptera brydei

基本内容

布氏鲸布氏鲸(Bryde's Whale)

学名:Balaenoptera Edeni

体型:初生3.4~4公尺,成年11.5~14.5公尺

体重:初生重量900公斤,成年重量12~20公吨

寿命:不详

形态特征

成熟体长在雄性至少达112米,雌性至少达11.7米。雄性最大体长14.6米,雌性15.6米。

布氏鲸的外形与小布氏鲸相似。头部背面有3条隆起的脊,自吻端向后至呼吸孔,中央1条,每侧各1条。侧脊位于头背面中线与侧缘之间,高约1~2cm,其后端变成浅沟。每条脊上有几根毛,下颌前端有2列毛。体背面通常蓝黑色,腹面白色或淡黄色。喉部附近有一暗蓝灰色区域向侧面,向后伸展至鳍肢。

许多个体在腹部有1条灰色条带横过脐的正前方。在有些种群,身上有许多约3x7cm的白灰色椭圆形斑。背鳍高,呈镰刀形,通常成陡角从背部升起。鳍肢窄而略尖,背面和腹面均暗蓝灰色。腹褶40~70条,达到脐或脐后。上颌每侧有鲸须板285~350块。鲸须板大多暗灰色,宽约19cm,长约40cm。须毛粗、硬,浅灰色或褐色。[1]

布氏鲸行为及自然史

所知不多,偶尔会好奇地接近船只,绕着船只打转或跟在一旁游行。有时会跃身击浪。摄食时,不论在水中或海面,曾经有改变方向的典型行为。终年进行摄食,在摄食时,不论在水中或海面,常会突然的改变方向。呼吸程序少有规,平均是在4至7次的喷气后,就会进行约2分钟的潜水,最长潜水时间不超过8分钟。

通常在高速游泳后常会进行跃身击浪的动作,平均2至3次,但也有连续十数次的记录。布氏鲸通常会以70至90度角跃离水面,在空中拱背后再落入海中。其鲸须的形状非常独特,既短且宽,颜色多呈黑色或蓝黑色。

分布及现存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部分的温带水域;现存数量约90000。

生长繁殖

母鲸的怀孕期一般约为12个月。幼鲸出生时约为4米长,重1000公斤左右。

震撼镜头

2012年7月4日,45岁的加拿大温哥华岛摄影师Andy Murch在拉巴斯海岸附近的科尔特斯海域乘船观光时,抓拍到了布氏鲸跃出水面的震撼镜头。就在跃起的那一瞬间,布氏鲸看似一只巨大的鳗鱼漫游在空中,在空中拱背后落入海中。据悉,布氏鲸主要以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及成群的小鱼为食,它们通常会不定期地浮出水面,而且会突然无故改变方向。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1:3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17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布氏鲸(须鲸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布氏鲸(须鲸科).pdf

标签:布氏鲸   须鲸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