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公办医药类本科高校)

更新时间:2025-01-09 20:43:53 阅读: 评论:0

江西中医药大学(公办医药类本科高校)

江西中医药大学 (公办医药类本科高校) 次浏览 | 2022.08.25 10:11:4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江西中医药大学公办医药类本科高校

江西中医药大学是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发展、产学研结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资格,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中文名

江西中医药大学

外文名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 Medicine

简称

江中、江中医(JXUCM)

创办时间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医药类

学校特色

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主管部门

江西省人民政府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徐兰宾

本科专业

27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博士后

科研工作站1个、

院系设置

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

校训

惟学、惟人,求强、求精

校歌

《江中行舟》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梅岭大道1688号

院校代码

10412

知名校友

吕爱平、黄璐琦、钟赣生、陶晓华、喻晓春、易敏之、任用镥、卢小青等

知名教师

刘红宁、陈明人、朱卫丰、韩平畴、陈日新、刘良徛、刘英锋等

办学历史前身史略
  • 江西中医专科学校

1953年,中共江西省委、省人委批准创办江西中医进修学校,校址设在南昌市应天寺,这是江西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开办的中医学校,使江西中医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学校大门

1958年7月,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江西中医专科学校,校址设在章江路45号。

江西中医学院旧址(最早期)
  • 江西中医学院

1959年5月19日,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江西中医学院正式宣告成立,招收中医本、专科生,学制为五年、三年。 此后,中医学院在重点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先后举办过中医专科班、中医进修班、师资培训班、西中班、中医函授和夜大,并开展科学研究。

1960年3月,学院中医进修函授部改为中医函授大学。

原江西中医学院大门
  • 江西医科大学

1969年5月,根据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的要求,江西中医学院与江西医学院合并为江西医科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教职工和全部资产一并划入江西医科大学,校址在原江西医学院内。

1970年2月,江西医科大学搬迁至江西吉安地区青原山办学。

分设复办

1972年2月,迁回南昌市,在江西医学院原校址继续办学。

  • 江西中医学院(恢复)

197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同意在江西药科学校基础上恢复江西中医学院,属江西省人民政府领导,校址设在南昌市阳明路校区。恢复后,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开设了中医、药学和中草药三个专业,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学员,还不定期的举办了一些培训班、进修班和短训班。

改革开放

1974年7月,正式恢复函授教育。

1978年2月,江西中医学院恢复招生,开设了中医、中药和药学三个专业。

1983年4月,经卫生部科教司批准该校具有授予学士学位权。

1986年12月,学院增设中医骨伤专业和针灸专业,与此同时,不断发展多层次教育,提高函授办学水平,承担了基层医药单位培训各种人才的教学任务。

1983年,学院获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1984年9月,中药专业招收首届硕士学位研究生。

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3年,获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资格。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09年3月,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01年8月,省发改委、省教育厅同意学院成立“三独立”二级学院“抚生学院”。

2002年6月,更名为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招收本科学生,校址设地南昌市抚生路。

2003年4月,经省政府同意,将“江西中医药高级技术学校”并入江西中医学院。同时,学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教学、科研、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江西中医学院制药厂就是该校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

在此基础上组建的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列全国中药企业销售收入50强,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授予单位验收
  •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复函江西省人民政府(教发函[2013]60号),同意江西中医学院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赣府字[2013]50号),同意江西中医学院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3年8月8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批准,江西中医药大学被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1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获批第3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5年,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6年5月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协议,列入江西省重点支持高校,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将江西中医药大学列为重点支持高校。

2017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医学2个学科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

2019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8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意见》(赣府发[2020]14号),标志着江西中医药大学正式成为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方共建的教育部非直属高等中医药院校。

办学条件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拥有“国医大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全国名中医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国家中医药领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3人次,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5人次,省院士后备人选1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5人,江西“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4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9人。[3]

“国医大师”:伍炳彩

“国家百千万人才”:冯育林

全国名中医:皮持衡、张小萍、范崔生

全国模范教师:王万春

全国优秀教师(名单不全):范崔生、陈日新、龚千锋、罗永明、蒋小敏、陈奇、黄丽萍

“岐黄学者”:刘红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杨明、朱卫丰、刘端勇、郑琴、付勇[2]

实验楼院系专业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

中医学院

中医学

医学

中医学(5+3)

医学

本科

中医养生学

医学

本科

临床医学院

中西医临床医学

医学

中医骨伤科学

医学

本科

医学检验技术

理学

本科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

医学

康复治疗学

理学

本科

护理学院

护理学

理学

药学院

药学

理学

中药学

理学

本科

中药资源与开发

理学

本科

药物制剂

理学

本科

中药制药

工学

本科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本科

经济与管理学院

保险学(健康保险)

经济学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本科

市场营销

管理学

本科

市场营销(中外合作)

管理学

本科

健康服务与管理

管理学

本科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医学信息工程

工学

本科

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

本科

医学影像技术

理学

本科

人文学院

英语

文学

应用心理学

理学

本科

音乐学

艺术学

本科

体育健康学院

运动康复学

理学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二级教学院(部)15个,设有本科专业27个,涵盖医、理、工、文、经、管、艺等学科门类。

附属单位

类别

名称

直属附属医院(3所)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骨伤医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

南昌市生殖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医院)

丰城市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丰城中医院)

赣州市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赣州中医院)

鹰潭市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宜春市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九江市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玉山县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七附属医院)

新余市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八附属医院)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

直属附属医院

江西省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江西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开放病床1745张。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被获批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拥有编制床位400多张。

创办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江西热敏灸医院,组建了江西省中医康复(热敏灸)联盟。与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在抗疫期间,牵头制定了江西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建立了除湖北武汉以外首个中西医结合定点救治医院,组织中医药专家援助乌兹别克斯坦抗疫,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

江西省中医院

附属企业

华润江中(原江中集团):江西中医药大学原校资企业,前身是江西中医学院的校办企业——江中制药厂,创建于1969年10月。1998年重组东风制药,组建江中集团。

2019年2月江中集团被华润医药战略重组,正式更名为华润江中,成为华润集团的一级利润中心。学校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鲜明,创建并发展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中(制药)集团。

累计为全国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00余项,研发中药及相关产品70余个,先后有16个产品实现了单品种年销售额超亿元。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颁发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江西江中医药包装厂: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校资企业,成立于1995年,是江西省生产药用聚氯乙烯硬片厂家。

江西江中安可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校资企业,于2006年由江西江中饮料厂(成立于1991年)改制而成。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工作站1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4个,省级示范性硕士点2个;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病)7个;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江西省一流专业7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

  • 博士点建设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中医学、中药学; 博士后工作站(1个):江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中医学、中药学。

  • 硕士点建设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类别(4个):临床医学硕士、中医学硕士、中药学硕士、药学硕士; 省级示范性硕士学科点(2个);中医学、中药学。

  • 重点学科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2个):伤寒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心病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医学、中医全科医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心理学; 江西省一流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学科(2个):中医学、中药学; 江西省重点学科(3个):药学、中西医结合、公共管理。

  • 重点专业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中药学、药学、针灸推拿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药学; 省级一流专业(7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制药、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7个):中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制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保险学、公共事业管理、音乐学;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物制剂、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

战略性新型产业相关专业(1个):中药制药。

  • “双一流专业”建设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中医学、中药学、药学; 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制药、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保险学、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音乐学。

勤学楼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分别于2001年、2009年获得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学校刘红宁教授牵头主持的“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率先在江西省高等院校中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药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类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药产业链关键环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江西中医药大学—九江市中医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药炮制学》、《药,为什么这样用?》、《中药药剂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中医诊断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学术研究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4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有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际工程研究中心、中蒙药丸剂关键技术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现代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医病因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药防治血管重塑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女性生殖健康中医研究重点实验;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制药设备协同创新中心、江西民族传统药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灸疗研究与临床转化协同创新中心、江西中医药文化旅游协同创新中心。

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比赛现场

学术交流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有资格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招收留学生博士研究生,在韩国建设了世明大学孔子学院。创办中国首家为外国政要提供中医药体验服务的高端平台——岐黄国医外国政要江中体验中心。

与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中集团共同创立中国首家“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南昌)试验区”。

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共建“中乌传统医学中心”,将推进其打造成为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工程。

在葡萄牙、瑞典和突尼斯等国建立了中医中心,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中外高校组建了“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9年5月,几经迁址,于2004年9月在湾里新校区建成新图书馆大楼并投入使用。新馆内部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雅,是一座具有现代化管理手段、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支撑的标志性建筑。

图书馆内设机构有:资源建设部、技术部、读者服务部、阅读推广部、文献检索学科组、医药信息研究中心、办公室,共有职工34人。馆内拥有9层书库、4个大型书刊阅览室、1个电子阅览室和2个大型自习室,实行藏、阅、借一体化服务。全馆阅览座位2000多个,与新校园规模相适应。

目前,馆藏纸本图书达140余万册,购置和自建电子资源数据库40余个。师生读者通过网络可随时查阅馆藏信息,远程在线使用各类数据库资源,并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个人借阅信息、浏览新书通报、办理图书预约、续借及荐购图书。

经过多年的努力,图书馆已成为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形成了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体的多学科文献协调发展的藏书格局,实现了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与服务。

近年来,图书馆努力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正向建设中医药强校图书馆的目标努力奋进。

图书馆
  • 学术期刊

《江西中医药》创刊于1951年,由江西省中医药学会、江西中医学院主办,是第一批进入中文核心期刊的中国医药类核心期刊;并被被《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多家检索刊物及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收录,有部分文章被美国《SCI》收录。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优秀学报、江西省优秀期刊。设有名家论丛、百家争鸣、中医文化研究、道教医学研究、医史文献研究、中药现代化、中药资源、新生代论坛等栏目。

研究成果

1978年主编出版了3部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版统编教材;1988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中药药理实验研究方法的专著;2002年、2015年分别建设了全国中医药院校和江西高校首个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得国家一类化学新药证书,首开江西省一类新药研究先河;2014年获得江西省高等教育首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截至2020年11月,近五年,以独立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其中,“双惟实践育人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该奖项江西省零的突破。

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其中,“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江西医学领域空白;“中药制造现代化——固体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江西药类该奖项零的突破;“艾灸得气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与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国家质量工程项目16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近5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近600项,年均科研经费6700余万元,有27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神曲厅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有资格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招收留学生博士研究生,在韩国建设了世明大学孔子学院;创办中国首家为外国政要提供中医药体验服务的高端平台——岐黄国医外国政要江中体验中心;与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中集团共同创立中国首家“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南昌)试验区”;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共建“中乌传统医学中心”;在葡萄牙、瑞典和突尼斯等国建立了中医中心,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中外高校组建了“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

文化传统形象标识
  • 校徽

学校标志由基本造型、中文标准字体、英文标准字体三部分组合而成。

标志由江西开头字母“J”的趋势线进行变化组合、艺术化处理中医的头字母“Z”,指明江西中医药大学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专业的特征;“J”字逐渐衍变成展翅飞翔的大雁。

翻卷的书构成大雁的翅膀,指明中医药大学的教育行业特征;飞翔的大雁体现中医药大学志向高远、开拓进取、求强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江中行舟,乘风破浪”,标志似扬帆远航的帆船,书海泛舟,索源蓄力,象征江中人一定能乘劲风、高扬帆,达到理想的彼岸。 标志上下部分阴阳交互,阴阳太极、生生不息,象征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寓意知识的无穷无尽和学校的美好前景。

标志色彩采用绿黑两色,绿展示了成熟与活力,代表自然和希望;黑色有着磐石般的稳重,两种颜色相互衬托,相映成辉,体现出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校中文校名标准字体为中国元代著名书画大家赵孟頫书法“江西中医药大学”,英文校名标准字体为Baskerville Old Face字体的“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 Medicine”。

精神文化
  • 校训

惟学、惟人、求强、求精

“惟”,《说文》中云:“惟,凡思也。”这里引申为“注重、崇尚、推崇、依靠”之义,表示经过慎思熟虑之后的一种追求,一种价值观。同时“惟”作为副词时还可以用来限定范围,表示“只有、只是”,如《书·舜典》:“惟明克允。”又如唐代的刘禹锡在著名的《陋室铭》中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明江中人把“惟学、惟人”的大学精神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学”的基本涵义一是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即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二是指学习的主体,即学生;三是指学习的环境,即传授知识的地方。四是指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即需要掌握的知识、学问、学业。五是指教师的教。

“惟学”作为校训,某种程度它是规范全校学生和教职工行为的准则,要求全体师生员工都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惟学”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目的、培养目标,又体现了学生的主要任务,突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表明了学校构建学习型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

“惟人”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表明了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相信师生、依靠师生办学,并从人的需要出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务实态度。突出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以德为先”,注重塑造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注重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品行的修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要学会做事,还要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求”是“设法得到”之义,即追求、探求、求证、求实、求知、求索,它体现的是一种永不言弃的积极态度,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豪情。“强”和“精”都在强调一种趋于完美的状态,“强”有强大、强盛、有潜力、有力量、有后劲之义。

  • 校歌

《江中行舟》

校歌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徐兰宾

党委副书记、校长

朱卫丰

党委副书记

赵恒伯

副校长

刘潜

党委委员、副校长

杨明、简晖、章德林、朱根华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邹健生

副校长

杜建强[1]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1:2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17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江西中医药大学(公办医药类本科高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江西中医药大学(公办医药类本科高校).pdf

标签:江西   中医药大学   本科   高校   医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