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县现已改为玉树市,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玉树市地处青海省东南部,为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493.4米,属典型的高原性气候,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冷季长达7至8个月。空气中氧的含量仅为海平面的1/2~2/3。光照丰富、辐射强烈。全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2镇5乡,62个村牧委会,259个生产合作社,16个社区。2016年,全市总人口111352人。
玉树市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唐蕃古道”和“中华水塔”的美誉。境内古刹庙宇众多,较为著名的有结古寺、当卡寺、禅古寺、文成公主庙等,其中文成公主庙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1957年被列为青海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现存嘛呢石12亿块,被称为“世界第一石刻图书馆”,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北京时间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
中文名玉树县
外文名Yushu City
别名玉树市
行政区划代码632701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青海省东南部
面积13462平方千米
下辖地区2个镇、5个乡
政府驻地结古街道
气候条件大陆性高原气候
人口数量11.1
著名景点结古寺、当卡寺、禅古寺、文成公主庙
机场玉树机场
火车站唐古拉站
车牌代码青G
地域名人文成公主
地方特产唐卡、贝母、虫草、藏因陈、雪莲、柴胡
知名产业养殖、种植
电话区码0976
邮编区码815000
基本简介玉树县玉树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493.4米。人口中近93%是藏族,占全省藏簇人口的近1/4,是省内藏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州境地内山河壮丽,巍峨的东屏障于西部,唐古拉山绵延于境南。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2000余座,平均海拔4000~5000米。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天此。
地处青南高原,地势高耸,纵跨长江、澜沧江两流域,两大水系支流网络全县,属青藏典型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2.9℃,年降水量487毫米。
工业企业有洗毛厂、农机厂、砖瓦厂等。以牧为主兼有少量农业,畜种有藏系绵羊、牦牛、马等,农业以种植青稞、油菜为主。
有中专2所、民族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其他各类学校64所,学龄儿童入学率65%,文盲率在30%以上。县设人民医院、藏医院、卫生防疫站等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均有卫生所。布氏干菌病、鼠疫等地方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历史沿革玉树古为羌地。
魏晋南北朝时属苏毗王国。
隋、唐称之为“女国”、“东女国”,唐属吐蕃辖地。
南宋属囊谦部落头人管辖。
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辖地。
明属朵甘思宣慰司地。
明末清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受囊谦王族节制,后隶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仍受囊谦王族管辖。
民国初受青海办事长官和西宁镇总兵节制,旋改隶番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辖。
民国六年(1917年)属玉树理事辖。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时设玉树县。
1952年沿旧制设立玉树县政府,隶玉树藏族自治区(州)。
1929年设玉树县。
1957年正式建立玉树县,县政府驻结古镇。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驻地。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批准成撤县设立玉树市。
行政区划玉树县的美丽风光综述玉树市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与西藏昌都专区接壤、四川省甘孜州相望。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玉树县撤县设市,玉树市正式挂牌成立。玉树市共辖4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6个乡。
乡镇简介结古街道
位于结古地区的中心地带,是玉树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辖区面积有249.3公顷,结古街道办下辖有3个村(德宁格村、日吾格村、忠德村)、5个社区(团结社区、日吾格社区、哲龙达社区、民主路社区、格下社区),共有7209户,29541人,其中农户有5154户,非农户有1693户,辖区有房户5286户、无房户1561户、租房户362户。
四至界限为东至玉树州藏医院,西至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岔口中水路,南至巴曲河,北至北山根。辖区内有68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寺院1座,学校5所,医院2所,同时是结古地区的商贸重地有康巴风情街、滨河休闲区、三江源商场、结古商城、玉树宾馆、玉树州博物馆等主要场所。
结古街道办事处现有党政办、农牧办、财经办、综治办、城管办、社会事务办等八个办公室。结古街道办下辖有三个村(德宁格村、日吾格村、忠德村)、五个党支部社区(团结社区、日吾格社区、哲龙达社区、民主路社区、格下社区),党员506人,其中男性党员438人,女性党员68人,人均年收入3650元。
新寨街道
地处玉树市东部,西起州藏医院、东至通天河、南至当代山根、北至北山根,是玉树市的东大门和重要交通要道,辖区面积4.364平方公里,下辖琼龙、当代、代莫、新寨4个社区和代格、卡孜2个半牧半农村,耕地面积15417.44亩,蔬菜大棚618座,苗圃2个。
辖区内有州公安局、州法院、州检察院、州党校、州国税务局、州民族综合高中、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等92家单位。常住人口4767户,藏族人口占20272人,占总人口的96.3%,党员281人,辖寺院2座:当卡寺、当卡尼姑寺,共有僧尼503人。
办事处现有党政办、农牧办、计生办、财经办、经贸办、综治办、城管办、社会事务办八个办公室,工作人员22人,零就业4名,协管员20名,临时工2名。
西杭街道
下辖3个社区、2个行政村,街道办事位于玉树市南侧,扎曲河以南、巴曲河以西、沿扎西科路至登德龙庆西头向南经加吉娘环绕至214国道南检查站,由玉树重建期间设立的西杭居委会、扎西大通南居委会、扎西大通北居委会三大片区已组成。
辖区面积为228.8公顷,常住人口4892户、19335人。其中,本地户籍3642户;非本地户籍1250户;辖区流动人口约为15373人。目前,街道共有人员32名,其中,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12名。
下设3个社区:西杭社区、胜利路社区、扎西大通社区。
扎西科街道
辖区东至三完小岔口,西至甘达,南至加吉娘,北至北山根,面积596.5公顷,辖区内有省粮油储备库、自来水公司、“八一”职业技术学校、结古镇中心卫生院、县四完小等65家单位。辖区常住居民8022户,32088人。
扎西科街道办下设四个社区:两个行政村,甘达村285户1113人、果青村548户、1668人。扎西科社区530户3015人,辖区面积215.3公顷,住户1449户,人口为5796人;德尼格社区,辖区面积133.8公顷,住户3554户,人口为14216人;德秀格社区,辖区面积42.4公顷,住户1695户,人口为6780人;西同社区,辖区面积205公顷,住户1324户,人口为5296人。
下拉秀镇
位于县境南部,东接四川省。距县府驻地90千米。人口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2826.5平方千米。辖嘎麻、野吉尼玛、钻多、当卡、白玛、拉日、塔玛、苏鲁、高强9个牧委会。1953年属拉秀肖格(区),1958年属跃进公社,1963年设下拉秀乡,1972年改设下拉秀公社,1984年复设下拉秀乡。2006年撤销下拉秀乡,设立下拉秀镇。
隆宝镇
位于州府结古西北部70公里处,平均海拔4300米,草场总面积279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49万亩。辖区以藏民族为主兼有汉、回、土等多个民族,属纯牧业镇。
东和东南与上拉秀接壤,西南与治多县相邻,西和西北与哈秀联接,北和东北与安冲乡、仲达乡、结古镇联境,省道308从我镇穿境而过。现有6个行政村、21个牧业合作社。通过灾后重建,实现了两个大的规模集中点,其中镇区规模集中818户,3174人;德吉岭生态新村作为我州最大的一处规模集中点,共集中牧户606户,2351人。
仲达乡
地处通天河畔,位于玉树市东北部,地理坐标北纬33°2′,东经97°0′,东北隔通天河与称多县拉布乡相望,西与安冲乡、隆宝镇相连,南与结古镇接壤,距市府结古镇65公里,总面积71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780米,年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达515毫米,植物生长期为180—200天,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
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农牧兼营的半农半牧乡,农业生产以种植青稞、马铃薯为主,耕地面积20669.9亩,牧业生产以养殖牦牛、马、黄牛、山羊为主,牲畜数37039头(只匹),可利用草场面积93.80万亩,占总面积的88%(其中:冷季草场46.06万亩,暖季草场47.74万亩)。
2014年完成以青稞、马铃薯、饲草料为主的农作物播种面积12482亩,各类农作物产量达714.5537万斤,农牧民人均收入达5700元。下辖尕拉、电达、塘达、歇格4个村(牧)民委员会,33个生产合作社,1651户,6031人。低保529户、1121人,五保户90人。
共有非识别贫困户188户、662人,识别贫困户292户、993人;境内有藏传佛教寺院8座(一座为代管),僧侣670名;灾后重建农牧民住房688户,共24个集中安置点。乡机关共有各类人员33人,其中:行政编制15名,实有14人(1名为工人);共有事业编制13名,实有10人;寺管干部4人;临聘5人。
全乡共有5个党支部,4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共有党员197名(其中:农牧民党员173名、机关党员24名)、团员165名、妇联37名、民兵30名、入党积极分子25名,党支部下设党小组82个,党员中心户82名、网格长33名、网格小组长82名。
乡寄校共有在校生173名,教职工34名(其中:专任教师15人、特岗教师1人、代课教师4人、后勤14人);乡卫生院共有职工15人(其中:正式工5人、零聘2人、后勤4人、村医4人),开放床位10个;乡派出所共有干警5名(其中:正式干警2人、协警3人)。
安冲乡
位于玉树市北部,距市府驻地120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即:拉则、叶吉、结拉、布让、来叶村,共有23个生产合作社。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927.6平方公里。安冲乡政府驻拉则村安冲乡平均海拔3900m。截止2015年6月,全乡共有1777户、5939人。
1959年设安冲公社,1963年改设安冲乡,1972年设安冲公社,1984年复设安冲乡。
巴塘乡
地处玉树县东南部,通天河南岸,东北与四川省石渠县隔河相望,东南与西藏江达县接壤,离州府所在地28公里,214国道穿乡而过,巴塘机场位于辖区内。全乡地域面积208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800米。1953年设布拉尼肖格(区),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巴塘公社,1963年改为巴塘乡,1972年复设巴塘公社,1984年改为巴塘乡。
哈秀乡
位于玉树市府西北部91公里处,西北连接治多县,北与曲麻莱县隔通天河相望,南与隆宝镇毗邻,东与安冲乡接壤。东西最宽144公里,南北最长189公里,全乡总面积13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00米。
哈秀乡是一个藏族人口占99%以上的纯牧业乡,全乡下辖四个行政村,2个牧业合作社,共有1365户,4968人(其中甘宁村378户,1260人,岗日村270户,990人,哇龙村370户,1344人,云塔村347户,1374人),12个牧业合作社。全乡共有五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189名党员,其中农牧民党员152名,女党员25名。另有两座格鲁派寺院,哈秀寺和哈秀尼姑寺,共有僧尼210人。
上拉秀乡
地处州府玉树市西南部,乡党委政府距玉树市95公里,东、南、北分别与巴塘乡、下拉秀镇、隆宝镇相接,西与杂多县接壤,年平均气温-5℃,全乡平均海拔4400米以上,下辖7个行政村20个牧业合作社。
主要自然灾害有雪灾、干旱、冰霜、鼠害及虫害等,全乡草场总面积379.8万亩,可利用面积345.5万亩。截止2014年底,全乡总户数2729户12724人,低保户1017户2048人,五保116人;牲畜存栏数为44186头(只、匹),其中牛43366头,羊678只,马142匹。牧民群众主要靠畜牧业为生,副业主要有虫草、厥麻等,全乡牧民人均纯收入5043元。
全乡共有8个党支部,党员213人,村社干部48人,全部为党员。乡政府下辖乡农牧业技术服务站、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还有乡派出所、乡卫生院和乡中心寄校等机构,乡政府现有干部25人,其中行政干部15人,事业干部5人,工勤干部5人。
1953年属拉秀肖格(区),1958年属跃进公社,1963年设上拉秀乡,1972年改设上拉秀公社,1984年复设上拉秀乡。
小苏莽乡
位于玉树市东南部,距结古镇97公里,全乡总面积2147.7平方公里,东南与西藏昌都江达、四川甘孜接壤,西与囊谦县和本市下拉秀乡相连,北与巴塘乡毗邻。属半农半牧区,平均海拔4100米,乡辖9个行政村,35个农牧业合作社,总人口13570人。共有藏传佛教寺院5座(分属萨迦派、噶举派),在册僧尼1063人。
小苏莽乡属半农半牧业乡,全乡13879人,劳动力5193人,占总人口的49.27%,2012年全乡人均纯收入2779.99元。全乡现有耕地总面积1.3万亩(享受国家良种补贴播种面积6818.20亩),农作物以青稞芫梗隔年间歇种植为主,草场面积288.2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为279.2万亩)。各类牲畜存栏7.4530万头、只、匹(母畜比例占总牲畜的46.28%),主要依靠冬夏草场放养牦牛为主要生产方式,局部地区和村社从事藏獒繁殖和个体运输。
1959年建小苏莽公社,1963年改设小苏莽乡,1972年复设小苏莽公社,1984年改设为小苏莽乡。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玉树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处玉树县藏族自治州最东部,东和东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西南与昂欠县为邻,西和杂多县毗连,西北与治多县联境,北和东北与曲麻莱、称多县以及四川省相望。西起东经95°41′40″,东至97°44′34″,经差2°02′54″,南起北纬32°41′34″,北到北纬33°46′44″,纬差1°05′10″。东西最宽189.5公里,南北最长194.3公里,面积1.57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整个地形西北和中部最高,东南与东北最低,最高山峰保俊色海拔5752米,最东部正达金沙江水面海拔3350米,平均海拔4449.4米,境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51米座,大部分终年积雪。
东临川西山地,南接横断山脉北段,西近高原主体,北靠通天河,全县纵跨长江与澜沧江两大水系,地势高耸,地形复杂,由唐古拉山余脉勾吉嘎牙——格拉山构成地形骨干从东向西横贯县境中部、蜿蜒曲折,形成树枝山地,是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地貌以高山峡谷和山原地带为主,间有许多小盆地和湖盆。
自然气候属高原寒带气候,年均温2.9℃,1月均温-7.5℃,7月均温12.5℃。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冷季长达7~8个月,暖季只有4~5个月。年降水量487毫米。
自然资源麝香生物资源境内野生和栽培的种子植物有65科,348属,1140种,约占青海种子植物总数的40%。有优良牧草70余种,乔灌木树种80种,在野生经济植物中,仅药材就有400余种,其中著名的有冬虫夏草、川贝、大黄、藏菌陈、雪莲、黄芪、扁蕾、秦艽、羌活等,其药材价值和经济非常可观。白菌、黄菌(藏语“色雪”)被誉为“菌中之王”。
野生动物种类众多,包括寒温带动物区系和高原高寒动物区系。兽类31种,鸟类73种,其中著名的鸟兽有金钱豹、雪豹、苏门羚、白唇鹿、马鹿、猞猁、水懒、棕熊、白马鸡、黑劲鹤、藏雪鸡、雪鹑等,其中属国家保护的动物就有16种。
隆宝措(湖)称为黑颈鹤的家乡,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玉树县矿种多,门类全,储量丰富,据现有的地质资料分析,有色金属矿产有铁、铜、铅、锌等;贵金属矿产有金、银;燃料矿产煤及非金属矿产粘土、石灰岩等。具有开发前景的矿产资源有赵卡隆多金属矿,属P级储量,隆宝镇可漏砂金矿属C级储量,巴塘乡挡托铅锌矿及岗饮铜矿等。
水资源玉树市水源丰富,河流密布,水质良好,分外流河和内流河,外流河又分长江和澜沧江水系。内流水系极少,河流短,多流入小湖泊。河水由雨水、冰水、雪水补给。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是山前洪积扇和河谷冲击平原上的潜水。通天河水系集水面积8657.22平方公里,澜沧江水系集水面积6945.11平方公里;湖泊集水面积113.45平方公里。
农业资源有耕地5000公顷,可利用草原116.3万公顷,森林2.9万公顷。经济以牧业为支柱,农牧结合。主产牦牛、犏牛、绵羊和小麦、青稞、马铃薯等。
社会经济经济发展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2亿元,同比增长90.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84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19亿元,同比增长38.43%。
科教文卫2020年完成旅游投资2085万元,成功举办“玉树赛马节暨第四届雪域格萨尔文化艺术节和三江源水文化节”“2019年全国漂流联赛”“第六届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世界杯”等一系列节庆赛事,持续提升了玉树知名度和美誉度。高位谋划全市整体旅游布局,《玉树市全域旅游规划》和《玉树市嘉哪嘛呢石经城景区旅游提升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
玉树市历史文化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展现玉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成就的微纪录片《远在江河源头的家》在省会西宁完成首映仪式,获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由一完小学生组成的“藏族童声合唱团”赴北京、上海、广州等18个城市巡回演出。云端玉树民间舞蹈团在“中国碌曲第七届全国锅庄舞大赛”中荣获原生态锅庄比赛一等奖。玉树市女子足球队荣获2019“我爱足球”中国民间争霸赛青海赛区五人制比赛冠军。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9.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82亿元,同比增长11.8%和35.29%。
农牧发展认真总结重大雪灾经验教训,加快建立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落实农牧业防灾基地建设资金630万元,落实牦牛产业发展和良种补贴资金340万元,建立1处千头牦牛养殖基地,畜种改良100头,粮改饲种植面积8600亩。落实支农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牛羊牲畜保险、合作社扶持、农用物资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方面。全市牲畜存栏44.15万头(只),牲畜出栏9.36万头(只),出栏率达20.95%,畜牧业恢复生产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道路交通实施完成总投资3120万元的下拉秀镇白玛村道路硬化项目和安冲乡来叶村通天河大桥建设项目。配合实施巴塘机场改扩建项目。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道路通畅率和通客车率均为100%。
水利建设国庆水库项目完成投资1.7亿元,完成工程量的51%。实施总投资2097万元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灾后水利薄弱环节防洪工程和雪灾冻融损毁水利设施修复工程。
黑颈鹤住房建设实施完成投资1940万元的边界地区住房建设和3个村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能源通讯实施总投资2.54亿元的27项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延伸工程。大力推进第三、第四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行政村光纤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与河南丰呈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风电项目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厕所革命,投资1555万元建成5039座厕所,完成率100%。
社会民生持续推进控辍保学工作,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03%。中考成绩连续六年排名全州第一。
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工作持续推进。实施完成投资700万元的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项目。在全州率先建成血液透析室并已投入使用。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率达70%。全面落实各项优抚保障政策和军休人员相关待遇。
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资金1.52亿元。大力开展助残扶老工作,为全市14名脊柱侧弯残疾患者提供免费治疗,特困供养867人、居家养老1111人、农村代养384人,投资490万元试点加装10部居民楼电梯。
全力推进“三项核查”及“治欠保支”工作,追回冒领养老金319.6万元,收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925万元,追回农民工工资1721万元,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率和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100%。
旅游景点格萨尔文化广场位于扎曲河与巴曲河交汇处以南、胜利路以东,占地面积为6.93公顷,附属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是玉树最重要的融集会、节庆和纪念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广场。其建筑是全球最大的“格萨尔王”雕像,广场设有两层展览空间,市展示格萨尔史诗、人物雕像、文物、唐卡、神授艺人档案、音响制品最齐全的格萨尔文化中心。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中的英雄人物,格萨尔王在藏区家喻户晓,自公元11世纪以来,依靠说唱艺人的心灵感应、口耳相传、格萨尔文化是藏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玉树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
玉树是格萨尔赛马称王奠定基业的地方,游着最多的格萨尔王遗迹。如“格萨尔磨刀石”、“格萨尔马蹄印”、“珠姆马圈”、“通天石桥”称多县游格萨尔殿,囊谦县三十大将的灵塔,治多县市格萨尔王妃珠姆的故乡,有关格萨尔的故事遍布玉树山川河流,仿佛在向世人诉说曾经发生在这儿的宏伟故事。
格萨尔文化广场晒经台晒经台就是离玉树县结古镇约30公里的通天河畔的一块磐石,石面漆黑如墨,上面似乎有隐隐约约的字迹。
民间传说曾有一位中原高僧西天取经路过这里,却不幸失信的他被神龟所惩罚掉入河中,脱险后将浸湿的经文摊开于河岸的磐石上晾晒,等经文晒干收起时,不慎把《佛本行经》的经尾给沾破了,所以,在浩如烟海的佛经经卷中只有《佛本行经》至今残缺不全,而大磐石上却字迹犹存。后人便将这块磐石称为晒经石。
晒经台藏娘佛塔藏娘古塔位于通天河南岸,距玉树县仲达乡40公里,系印度大学者弥底于公元1030年在玉树境内的通天河流域弘法时所建,距今有970年的历史。塔高40米,周长200米,是康区最大的佛塔之一。古塔形状独特,保存完整,历史悠久。藏娘古塔的修建标志着佛教在康区后弘期的开始,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藏经-丹珠尔》、《青史》、《红史》和《西藏佛教史略》等多部藏、汉史记中均有该塔的记述。在藏区具有较大影响,许多佛教徒不辞路途遥远前来朝拜、观光。
2001年6月25日藏娘佛塔及桑周寺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藏娘佛塔是由藏传佛教后弘期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佛教画像、造塔等权衡制度的制定者(上述权衡制度也收录在《大藏经●丹珠尔》)中孟德嘉纳(又称尼德加那)于北宋天圣七年(1030年)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因此,该塔可称为标准藏传佛教塔的实物样本。
被后世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等各派著名法王、大师共认为是藏传佛教塔之精华。与尼泊尔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共称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传佛教佛塔。《大藏经●丹珠尔》外,藏汉许多史书如《德吾史部》、《娘氏志》、《青史》、《红史》、《汉藏集史》(世界史)、《西藏王统记》等五十多部史著中均有记述。
藏娘佛塔热水沟热水沟位于巴塘乡杂沟,沟内毛枝柳和百里香杜鹃花满山遍野,灌丛草甸间溪水轻流,更为稀奇的是这里有治疗各类疾病的高原温泉。这里既是渡假的好去处,又是休闲、疗养的好地方。距结古镇约39公里,距在建玉树巴塘民用飞机场22公里。热水沟是以高原垂直生态自然景观特征的旅游资源富集区,与沟外的巴塘草原共同构成本区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景区。
热水沟当卡寺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风村扎增大赛山腰间,距州府结古镇约10公里,海拔3600米,属嘎玛噶举派寺院。该寺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特别是1981年后,寺院恢复快,发展大,经堂等建筑远远超越了解放前的规模,依山而建的寺院显得气势雄伟,颇为壮观。
该寺由岗拉寺僧人巴洒当丁创建于12世纪中叶,兴盛时有700多僧侣。该寺活佛佛号为都毛秋杰,已传18世。本世秋杰活佛佛位高,享有很高的名望,现任青海省佛协常务理事、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玉树州佛协副会长等职务。
1958年前,建有48柱经堂1座,60柱佛殿1座,僧舍80余间,有僧侣199人。
现建有80柱大经堂1座,20柱小经堂1座,还建有佛殿、怙主殿、讲经院和100多间僧舍。寺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像、莲花生大师像以及蒂洛巴、纳若巴、玛巴和米拉日巴等噶举派始祖以及祖婆阿斯秋吉卓玛等护法神像。传统法会或庙会有藏历11月23日至30日的“祖婆护法神”供养法会,6月1日至10日的初十供轮法会。
当卡寺隆宝滩自然保护区位于距玉树县结古镇80公里的隆宝镇境内,滩长约10公里,宽约3公里,海拔4200米。隆宝滩湖泊周围溪流迂回,沼泽遍地,水草丰美,为鸟类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黑颈鹤,每年开春从遥远的南方飞到这里筑巢,产卵育幼,繁衍后代,度夏避暑,湖水结冰前成群的黑颈鹤又飞回温暖的南方过冬。
黑颈鹤身高1米以上,丹顶黑颈,全身基调为灰白色,飞羽呈黑色,形态高大优美,气质高雅脱俗。他们在美丽的湖边舒展翅膀,高歌鸣唱,成群起舞,显得悠闲自在。当地牧民一向把黑颈鹤视为吉祥的神鸟,从不惊扰它们,这给黑颈鹤的繁育生息创造了很好的生存环境。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将隆宝滩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00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将黑颈鹤定为省鸟。
隆宝滩结古寺结古寺,藏语全称“结古顿珠楞”,汉译为众生义成洲,位于玉树县结古镇北山,海拔3700米,现为萨迦派寺院。
该寺初为苯教寺院,后改宗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
明洪武三十一年(1389年)西藏萨迦派高僧当钦哇·嘉噶西然坚措又将结古寺该宗为萨迦派寺院。
历史上该寺以建筑宏伟、文物丰富、多出名僧而闻名藏区。整个寺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蔚为壮观。主体建筑有桑舟嘉措经堂、讲经院、弥勒殿和大昭殿等,有文保嘉贡、嘉那活佛、扎武迈根等活佛转世系统。明清鼎盛时期僧侣多达千余人。近几年修建了因明(佛教哲学)等专修僧院。
1937年12月1日,九世班禅曲吉尼玛在结古寺甲拉颇章宫圆寂。
结古寺文成公主庙又称大日如来佛堂,座落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结古镇南20公里的贝纳沟,海拔3700多米,大日如来佛堂面积有80多平方米,高13米,依岩崖修建而成。佛堂精巧玲珑,幽静雅致。佛堂内供奉的主佛像藏语称“觉俄囊巴诺泽”,汉语称大日如来,梵语为“毗卢遮那”。相传此佛像与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像具有同等的加持威德,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这座佛堂是唐贞观15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时沿途留下的规模最为宏伟壮观而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佛堂内的佛像属青海境内最早出现的佛教摩崖大型浮雕群像。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唐蕃再次联姻,金城公主进藏路经此地时,为佛像群盖建殿堂一座,以遮风雨。
1957年,被列为青海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成公主庙地震遗址纪念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是玉树灾后重建的“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于2012年4月10日开工,2013年10月30日完工,纪念馆用地面积约为5776平方米,其中遗址占地面积约498平方米,由地震遗址、纪念馆主体及感恩广场三部分组成,建筑分地上一层,地下两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地震遗址纪念馆民俗风情风情舞韵玉树歌舞主要由“伊”、“卓”、“热巴”、“热伊”、“锅哇”等组成。
“锅哇”,意为武装者或武士舞,是玉树特有的风格独特的礼仪性民间舞蹈,在寺院庙会或部落的重大礼仪性场合表演。
表演者均为男性俗民,头戴垂有红丝穗的圆形高筒帽,藏语称“觉拉”,身着节庆盛装,佩戴“嘎吾”(银质镀金护身佛龛)、项链、腰饰等饰物,表演队形以转圈为主,旌旗导前,长号开道,一人击钹领舞,其后有一至二名持剑拿盾的舞者,其余皆持剑握弓。随着领舞者的击钹、击节而舞,中间穿插着说“锅斜”(道白)、唱“锅勒”(锅歌)。其特点是舞姿徐缓庄重、气氛肃穆、场面宏大、风格古朴凝重,被誉为“藏族仪仗”。
“热伊”是一种精美绝伦的舞蹈品种,兼具“热巴”和“伊”的风格特色,具有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生动奇特的表演形式、幽默诙谐而富有情趣的舞蹈动作。“热伊”中的《索莱姆索》、《孜琼尕松卓玛》以及素有藏族交际舞之称的《琼珠索那措》等舞蹈更是美仑美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精美绝伦的歌舞艺术珍品。
“卓”是一种表演性很强的民间舞。“卓”与“伊”一样,都是众人参与的集体群舞,圆圈式舞蹈队形,节奏先慢后快,但是风格迥异。“卓”的曲调低沉舒缓、庄重饱满,动律沉稳有力,动作大、节奏慢,如双臂的舒展、腿脚的起落,都在悠然缓慢地进行,落脚无声雄健有力,大有柔中寓刚的恢宏气魄,所以“卓”的舞姿显得异常刚健豪放。大气磅礴,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玉树土风舞的阳刚美和庄重美。
康巴服饰玉树素有藏区“服饰之乡”的美誉。玉树藏族的服饰风格独特,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精巧华美。
在玉树不但可以直接感知藏族服饰文化的多样性和完整性,还可以领略藏族服饰文化的完美性和由此展示出来的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玉树人的头饰,无论男女,普遍都喜好蓄长发梳长辫,头上或发辫上都喜饰工艺精美的金银珠宝等饰物,尤其是女性缀满琥珀、红珊瑚和绿松石的辫带和长发细辫的头饰,男性长辫盘头、红穗飘荡的康巴汉头饰,不仅漂亮,而且非常独特,别具风韵。
还有镶珠嵌宝的项饰、耳饰、腕饰和腰饰等配套饰物,都是制造精巧、造型别致的工艺品,其中女性的镶满珠宝的大小双腰带为玉树所独有,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更有那造型多样、形态各异的藏帽、潇洒飘逸的男装、秀气合身的女装、超大裤管的男式白色藏裤、靴鼻上翘而造型精致的藏靴,堪称精美绝伦的民族服装精品,显示了很高的观赏和美学价值。
康巴藏戏20世纪80年代初,扎西格勒继承玉树康巴藏戏曾演出过的技艺和经验,将《格萨尔王传》中的《大食财宗》之部的故事节选一部分章节,编成藏戏进行演出,他不仅担任编剧、导演,而且还能设计唱腔、舞蹈、服装和道具等,在当时很受藏族群众的喜爱。他采用《格萨尔王传》说唱曲调演唱,并固定为藏戏的音乐唱腔,把玉树民间舞蹈揉合到藏戏表演中,根据剧情或表演内容设计舞蹈场面,同时吸收了戏曲的表演手法,类似于一种有歌有舞有说唱有故事情节的歌舞剧。
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玉树地区比较成熟的一种带有戏剧性的大型综合百艺歌舞的表演形式,主要由说唱、戏剧故事和玉树民间歌舞三个部分组成,是带有专业特点的广场表演艺术。一般有五个表演段落:一是铃鼓舞开场;二是说唱,介绍剧情;三是藏戏短剧,包括藏戏片断;四是穿插滑稽节目,一般是选取生活中讽喻性内容进行即兴表演;五是民间歌舞,即以吉祥歌舞结束全剧。
此剧与民间艺术家活佛达洛创建的四川色达《格萨尔》藏戏的戏路基本相同。如今又有一些喜爱藏戏的老艺人排演了《文成公主》、《卓娃桑姆》、《苏吉尼玛》、《格萨尔王》。
节庆活动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寺僧和俗人一样也欢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不过藏历年的推算法与农历春节有些差异。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
康巴文化旅游艺术节
康巴文化旅游艺术节由青海玉树州、四川甘孜州、云南迪庆州和西藏昌都地区三州一地轮流联合定期举行。届时,美丽的玉树草原上将会出现数万顶帐篷,组成一座五彩缤纷的帐篷城。节日期间除了举办盛大的开幕式外,还会举行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歌舞、服饰表演和惊险此及的赛马、赛牛、马术等民间体育表演。
赛马节
玉树赛马会是青海规模最大的藏民族盛会。作为传统娱乐活动,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
玉树人无论祭山敬神,迎宾送客,操办婚事,都离不开赛马。届时藏族群众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将各自的帐蓬星罗棋布地扎在结古草原上,参加赛马、赛牦牛、藏式摔交、马术、射箭、射击、民族歌舞、藏族服饰展示等极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盛夏的玉树草原,整个玉树地区从村到乡、从乡到县都会开展规模不等的赛马等文体活动。
规模最大的还是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每年7月25日举办的全州性传统赛马会,为期一周,地点一般在结古镇西边的扎西科草原。届时,会场周围几公里搭满了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帐篷,远远望去,如同一座独具风情的帐篷城。上万顶帐篷组成的五彩缤纷的帐篷城、康巴藏族潇洒漂亮的民族传统服饰和驰名中外的玉树歌舞,构成了玉树赛马会的三大奇观。
赛马会的主内容有跑马射箭、乘马射击、跑马拾哈达、跑马倒立、跑马悬体等马术表演。还有远距离跑马赛、走马赛、牦牛赛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歌舞、民族服饰表演和寺院跳神等表演项目。
名优特产八吉祥徽纪念品藏语称“扎西达杰”即宝伞(庇护万物)、金鱼(自由与解脱)、宝瓶(功德圆满)、妙莲(不染尘俗)、右旋白螺(佛音)、盘长(佛教教义贯穿始终)、胜利幢(佛法力量)。据传它们依次代表如来佛的头、眼、喉、舌、牙、心、身和足。
唐卡唐卡亦称布画,是将佛画用移缎装裱成佛合状后悬持挂供养的卷轴画,藏语原意为“平坦宽广”之意,即平面画。唐卡这种绘画形式起源于何时,由于受藏族有史记载的历史只始于吐蕃王朝建立初期的影响。目前尚无确切定论,有待进一步详考,但就藏族绘画艺术的起像而言,其历史下线至少可以追溯至吐蕃王统一前,距今已有4500至5000年的藏东河谷区以昌都,“卡诺”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其上线则可上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在藏区各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骨器等器物上的纹饰的雕刻,各地发现的无以数计的远古刻绘岩画是藏民族创造的最古老、最原始的艺术作品,并由此开启了藏族美术发展历史的辉宏篇章。
藏家银器银器可分为四类,生活用品、首饰、服装饰品和宗教用具等。生活用品有银碗、银勺、银筷、酒具、银壶、银盘等30余种;首饰有银耳坠、耳环、发卡、银项链、戒指、手镯、发箍等40余种;服装饰品有银饰刀具、银盾、奶钩、带环、腰盘、腰牌、针线盒等大20余类;宗教用品有酥油灯、净水壶、平安顶、银塔、银帽、护身佛龛、锁呐、喇叭等40余种。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又叫虫草,是一种名贵神奇的药材,前人对虫草曾有“一物竞兼动植”两性的记载。它真实地麦角菌科植物,的谓出,是一种名叫草蝙蝠蛾的幼虫。所谓草是寄生在虫子头顶上的一株菌类植物的菌体。也可以说冬虫是受真菌感染而死的虫体。夏草是寄生在虫子头上的真菌座,虫草生长在3800——5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营养药用价值物高。
虫草在青海地区主要产地,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北州均有土产,由于玉树地区虫草体大粗壮,质量优并而著称。
自然灾害2010年4月14日08:52,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这次地震主要发生在玉树州的州府所在地——玉树县结古镇。
2010年4月14日9点25分,青海省玉树县再次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
第一次地震发震时刻:2010-04-14 05:39:57
震级(M):4.7
纬度(33.1°),经度(96.6°)
深度(千米):6
参考位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第二次地震发震时刻:2010-04-14 07:49:40
震级(M):7.1
纬度(33.1°),经度(96.6°)
深度(千米):33
参考位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第三次地震发震时刻:2010-04-14 09:25:17.8
震级(M):6.3
纬度(33.1°),经度(96.6°)
深度(千米):30
4·14玉树地震地点参考位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地震类型:青海本次地震属于强烈的浅源性地震
余震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介绍,截止2010年4月14日下午14时,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发生18次余震。截至15日23时,地震监测部门一共记录到的余震总数为890个。其中,3.0级以上余震9个,6.0-6.9级地震1个,4.0-4.9级地震3个,3.0-3.9级地震5个。
伤亡情况从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截至2010年4月4月20日下午17时,地震造成2064人遇难,失踪175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支援情况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以来有关省份积极支持玉树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截至2010年4月4月16日15时,共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赠16950万元。“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2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举行。据统计,这台募捐晚会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
全国哀悼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灾后重建2010年7月10日,“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万人誓师大会”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隆重举行,灾区首批200多个灾后重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玉树灾后重建大幕正式开启。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1:1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16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玉树县(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玉树县(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