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集(199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更新时间:2025-01-11 23:34:41 阅读: 评论:0

毛泽东文集(199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毛泽东文集 (199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次浏览 | 2022.11.02 16:08:0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毛泽东文集199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毛泽东文集》是继《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之后的又一部体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综合性的多卷本毛泽东著作集,弥补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没有文集这个空缺。这部《文集》的编辑工作从1992年开始,至1999年全部完成,历时8年。《文集》共八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3次陆续出齐。《文集》只选内容正确或基本正确的文稿。对手稿和已经公开发表过的讲话、谈话记录稿,编辑工作主要是作史实的核查考订和文字、标点的校订。对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讲话、谈话记录稿,还要花较大的工夫进行文字上的技术性整理。

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类别

人物作品集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开本

16

装帧

平装

ISBN

10位[7010023603]、13位[9787010023601]

中文名

毛泽东文集

价格

¥14.10元/册

语种

中文简体

简介《毛泽东文集》(第一至八卷)简介

卷数

收录作品年代

首版日期

第一卷

1921年1月——1937年6月

1993年12月

第二卷

1937年8月——1942年12月

1993年12月

第三卷

1943年1月——1945年8月

1996年8月

第四卷

1945年8月——1947年12月

1996年8月

第五卷

1948年1月——1949年9月

1996年8月

第六卷

1949年10月——1955年12月

1999年6月

第七卷

1956年1月——1958年12月

1999年6月

第八卷

1959年2月——1975年7月

1999年6月

内容提要毛泽东文集

这部《文集》的编辑工作从1992年开始,至1999年全部完成,历时8年。《文集》共八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3次陆续出齐。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出版第一、二卷,1996年毛泽东逝世20周年时出版第三、四、五卷,1999年7月1日出版第六、七、八卷。第一至五卷为民主革命时期的著作,第六至八卷为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

全部选稿803篇,其中民主革命时期504篇,社会主义时期299篇。《文集》只选内容正确或基本正确的文稿。对手稿和已经公开发表过的讲话、谈话记录稿,编辑工作主要是作史实的核查考订和文字、标点的校订。对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讲话、谈话记录稿,还要花较大的工夫进行文字上的技术性整理。

《文集》的注释,大量的是对人物、事件、引语、文件等的注释,还有通过注释介绍与正文内容有联系的毛泽东的思想观点,或通过注释订正不准确的地方。[1]《文集》广查资料、请教专家、严谨考证,力求把注释作得更完满。

目录第一卷

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

给蔡和森的信

所希望于劳工会的

更宜注意的问题

外力、军阀与革命

《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

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

《政治周报》发刊理由

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

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在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

土地法

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

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

给林彪的信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党的组织问题

党内教育问题

红军宣传工作问题

士兵政治训练问题

废止肉刑问题

优待伤病兵问题

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关系问

寻乌调查

第一章寻乌的政治区划

第二章寻乌的交通

第三章寻乌的商业

第四章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

第五章寻乌的土地斗争

《东塘等处调查》前言

分青和出租问题

《兴国调查》前言

关于加强春耕工作的意见

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

二怎样办《时事简报》

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

长冈乡调查

才溪乡调查

乡苏怎样工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

直罗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

关于转变对富农的策略等问题给张闻天的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命令

关于战略方针和作战指挥的基本原则

乙作战指挥上的基本原则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给阎锡山的信

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论统一战线

给高桂滋的信

给杨虎城的信

给宋哲元的信

给宋子文的信

给傅作义的信

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

给王以哲的信

抗日反蒋不能并提

给宋庆龄的信

给蔡元培的信

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

给张学良的信

为徐向前起草的致胡宗南[2]信

给叶剑英、刘鼎的信

给傅作义的信

致蒋介石及国民革命军西北各将领书

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给蒋介石的信

给冯玉祥的信

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

实现国内和平一致抗日的五项条件

给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的信

给阎锡山的信

为徐特立六十岁生日写的贺信

中日问题与西安事变

国内和平实现后的形势和任务

抗日民主与北方青年

关于十五年来党的路线和传统问题

给何香凝的信

第二卷

关于红军作战的原则

对国防问题的意见

同各方接洽要有谦逊态度

中日战争爆发后的形势与任务

对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的解释

南方游击区谈判改编时应坚持的方针

关于敌情判断及八路军的战略部署

关于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

关于在山西开展游击战争的意见

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

关于华北作战的战略意见

在山西应坚持普遍的游击战争的方针

关于差别和矛盾问题

关于华北作战的补充意见

《农村调查》序言一

给雷经天的信

关于没收汉奸财产问题

论鲁迅

必须把勇敢精神与谨慎精神联系起来

目前抗战形势与党的任务报告提纲

目前的时局和方针

关于华北形势和八路军调整部署的意见

向全面抗战过渡期中八路军在山西的任务

在统一战线中进一步执行独立自主原则

给文运昌的信

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

在延安反侵略大会上的演说

给范长江的信

关于战略计划和将来行动的意见

同合众社记者王公达的谈话

对陕北公学毕业同学的临别赠言

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讲话

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

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

放手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同世界学联代表团的谈话

边区的货币政策

《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

关于研究民族史问题给何干之的信

抗战与外援的关系

关于目前战争局面和政治形势

关于《墨子哲学思想》一文给陈伯达[2]的信

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2]的信

妇女们团结起来

巩固着重于华北,发展着重于鲁苏皖豫鄂

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抗大三周年纪念

永久奋斗

反投降提纲

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

研究沦陷区

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

目前政治形势及对阎锡山的方针

吴玉章寿辰祝词

集中力量发展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

坚决打击一切从抗日阵线后面进攻者

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争取对内和平,巩固已得阵地

华北应在军事上立即转为守势

对顽固派的斗争策略

目前八路军在华北华中的方针

发展华中根据地的部署

对中间派应采取的方针

目前时局与党的政策

对八路军政治工作的几点意见

关于经学问题给范文澜的信

关于调查地主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军官的通知

注意吸收民族资本家及其代表参加根据地建设

防止执行政策时犯“左”倾错误

对待反共派俘虏的政策

动员一切力量进行争取友军工作

朱德等给何应钦、白崇禧的电报

华北各部队今年冬季的任务

利用一切机会对黄埔系进行统战工作

抗日根据地应实行的各项政策

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争取时局好转

我们决不能怕破裂

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

目前的国共关系和我们的策略

日苏缔约后英美及中国各派政治力量态度的分析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驳第三次“左”倾路线(节选)

当前形势与我们的方针

延安《解放日报》发刊词

关于财政预算问题给林伯渠的信

抗战中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实行一拉一打政策

八路军新四军应取长期斗争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给萧军的信

关于财经建设的基本方针给谢觉哉的信

关于总结财经工作经验给谢觉哉的信

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

关于农村调查

一九四二年的中心工作任务

《文化课本》序言

中宣部宣传要点

目前应以整顿内部训练干部为工作中心

关于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员的关系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于整顿三风

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

山东有可能成为战略转移的枢纽

对华中精兵简政的意见

关于精兵简政问题给谢觉哉、陈正人的信

关于报纸和翻译工作问题给何凯丰的信

历史教训

评柏林声明

通讯社和报纸的宣传应符合党的政策

关于起草财经问题报告给南汉宸的信

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

第三卷

争取在抗战胜利后与国民党建立和平局面

请各地总结整风学习的经验

祝贺苏联红军成立二十五周年的电报

妇女工作者应参加经济工作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的要点

致印度国民大会的信

给何凯丰的信

中共中央关于何时打败日本问题的宣传工作的指示

关于共产国际解散问题的报告

在今后三年中应力求巩固,屹立不败

给彭德怀的信

英勇斗争的二十二年

防奸工作的两条路线

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

关于公布《评<中国之命运>》一文

关于审干的九条方针和在敌后的八项政策

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关于发动反对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宣传运动给董必武的电报

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

切实执行十大政策

目前国际形势及对中国时局的影响

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

反特务斗争必须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方针

给杨绍萱、齐燕铭的信

关于宪政问题

关于路线学习、工作作风和时局问题

陈毅在内战和抗战时期是有功劳的

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

给周扬的信

必须做好经济建设工作

给陈毅的信

给李鼎铭的信

向国民党提出的二十条谈判意见

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

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

会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的讲话

纪念联合国日,保卫西安与西北!

给丁玲、欧阳山的信

召开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的决定

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

关于时局近况的通知

请各地调查和答复十项问题

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

对华中部队整训的意见

给秦邦宪的信

坚持为人民服务

驳国民党政府提示案

为林伯渠起草的复王世杰、张治中[2]的信

新四军是消灭不了的

同赫尔利的谈话

给郭沫若的信

给陈毅的信

给谢觉哉的信

一九四五年的任务

给邓宝珊的信

对英雄模范须勤加教育

时局问题及其他

给萧三的信

对《论联合政府》的说明

自己动手,克服困难

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说明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

关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

中共不出席四届一次参政会

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

南下部队应依据五岭山脉建立根据地

入豫部队的作战方针

争取时间在粤北湘南创立五岭根据地

评国民参政会关于国民大会的决议

关于批评美国对华政策的电报

准备应付必然到来的内战局面

关于日本投降后党的任务

第四卷

关于赴重庆谈判问题复蒋介石的电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目前党的方针及新四军的工作部署

赴重庆谈判前在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

在重庆机场发表的谈话

同国民党谈判的十一条意见

尽快派人到上海等地办报

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

给柳亚子的信

中国只能走和平一条路

夺取平绥战役的胜利意义重大

集中太行与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

目前时局及今后六个月的任务

在山东华中打几个好的歼灭战

在桐柏山区域创造战场

在抗大七分校的讲话

同国民党谈判的补充意见

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十一月份必须完成三项任务

准备在邹、滕地区打大歼灭战

华北东北等地须归人民自治

我方发动反攻具有充分理由

对俘虏官兵的处理办法

增兵东北之部署

先解决受降、伪军、自治三大问题才能恢复交通

目前宣传与谈判的方针

把发动群众创造战场当作东北当前紧急战略任务

抗战胜利三个月来的局势和今后若干工作方针

以锦州地区为战略枢纽布置工作

从内线作战着眼分批歼灭国民党三个军

给司徒美堂的信

给蔡博等的信

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通告

只要了解事实真相,群众是决不会盲从反动派的

要求各地汇报工业及工运情况的通知

给洪禹的信

关于时局的四条分析

在东北进驻地区要十分注意政策

关于工业与工运问题的方针

纠正群众工作中错误的几个问题

东北作战须统筹全局作长期打算

占领长春后的东北军政工作部署

集中优势兵力在四平南北地区举行数次大的战役决战

向“四八”被难烈士致哀

关于练兵的指示

力争东北停战及制止全国内战的对策

东北目前仍应将乡村及中小城市工作放在首位

准备对付蒋介石大打的作战部署

反对美国对蒋军事援助法案的声明

东北应准备于谈判破裂时粉碎蒋介石进攻

全局破裂后太行和山东两区的战略计划

正确对待军调执行小组的国、美人员

给邝赛朝暨美国海员工会三千华工的电报

国民党一切布置是打,暂无和平希望

给马叙伦等的慰问电

国民党大打后晋察冀军区的基本任务

反动派的企图终究要失败

“七七”宣言发表后应采取的策略方针

对付美蒋的主要政策不是让步而是斗争

关于学习和宣传中央“七七”宣言的通知

对东北局关于东北形势及任务决议的修改意见

注意加强部队纪律教育

中原军以机动灵活之行动在外线牵制敌人

给李公朴、闻一多家属的唁电

中原军的战略任务是在敌后创立根据地

中原军胜利突围的意义

学习陈赓部集中主力各个歼敌的作战方法[2]

在鄂西鄂北豫南灵活作战建立根据地

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不可勉强作战

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

战役战斗上不要平均使用兵力

陕南豫西鄂西各部应彻底分散控制广大地区

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

山东华中的歼敌方针

坚决克服归队思想在敌后创造根据地

关于刘邓军作战经验的通报

给陆定一的信

张家口失陷后晋察冀部队的作战方针

集中山野华野全力歼灭东进之敌

采取围城打援办法歼敌有生力量

敌强我弱必须准备长期斗争

南方各省乡村工作方针

要胜利就要搞好统一战线

同三位西方记者的谈话

新年祝词

一切以打大歼灭战为目标

围城打援是歼敌的重要方法之一

给陈瑾昆的信

注意多打歼灭战少打击溃战

对中国革命新高潮的说明

关于彻底粉碎陈诚向鲁南进攻的建议

考虑作战行动应以便利歼敌为标准

只要打破胡宗南军即可改变陕北局面

中央工作委员会在刘少奇主持下进行工作

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不性急不分兵待机歼敌

蒋介石驱我至黄河以北而歼灭的方针将归于破产

东北作战部署及关内战局

山东战场的作战方针

对陈谢纵队西进作战的部署

中原军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

做好夺取大西北的一切准备

一九四七年六月当为开始全面反攻的月份

每战应以歼灭孤立分散之敌为主

击灭胡宗南夺取大西北的两个方案

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

陈谢纵队使用方向改为渡河南进

在小河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对确保与扩大战略主动权的军事部署

做好到国民党区域作战的准备工作

刘邓军出大别山的准备工作

整顿队势以利争取新胜利

对刘邓出动后敌之对策的估计

对我军南进的三点意见

在今后四个月内争取整个军事形势的转变

西兵团的作战任务

给敌以歼灭与歼灭性打击须同时注重

陈谢部的作战范围和原则

迅速建立无后方作战的思想

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

在黄河、淮河、运河、平汉之间创造根据地有重大战略意义

陈粟部在一两个月内应只打小仗不打大仗

给毛岸英的信

西北战场作战经验

组织野战机动兵团及分散作战的部署

对待自由资产阶级须防止过左倾向

民盟的教训

我们完全有把握彻底打倒蒋介石反动集团

晋察冀野战军准备配合东北作战

给陈瑾昆的信

在土地改革中注意纠正“左”倾错误

改造旧艺术创造新艺术

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 ······

内容概要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题解】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军团从江西、福建根据地向陕北进军,经过了11个省,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一万八千余里,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终于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这一首七律便是这一伟大事件的艺术概括。

【注释】

(1)等闲:犹言一般、寻常、随便。

(2)乌蒙:山名。

(3)走泥丸:像滚动的泥丸子。

(4)云崖:形容金沙江两岸山崖陡峭。

【赏析】

长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这首诗,正是这一大进军的光辉的写照和热情的歌颂。它集中的表现了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同时也生动地描写了长征壮阔艰险的场面。它是一篇不朽的革命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典范。

五律一首

一九一五年五月

共泛朱张渡,攀险呼俦侣,

层冰涨橘汀。盘空识健翎。

鸟啼枫径寂,赫曦联韵在,

木落翠微冥。千载德犹馨。

一九四二年

外侮需人御,浴血东瓜守,

将军赋采薇。驱倭棠吉归。

师称机械化,沙场竟殒命,

勇夺虎罴威。壮志也无违。

【题解】

1942年2月,日军为了切断援华抗战物资的重要运输线--滇缅公路,向英国殖民地缅甸大举进攻。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国民党政府派遣远征军3个军约10万人赴缅参战。3、4月份,远征军多次重创日军,第五军戴安澜将军所率200师表现最为突出;5月份因作战失利而总退却,撤退途中,戴安澜师长遭日军伏击,身负重伤,不幸殉国。这是毛泽东为其撰写的挽诗。

【注释】

(1)赋采薇:指赴国难。

(2)机械化:200师是机械化部队。

(3)东瓜、棠吉:缅甸地名。

(4)无违:没有背离。

【赏析】

首联二句,直书事始;颔联、颈联写将军所率部队奋勇战斗,实是烘托将军;尾联二句,收笔回写将军本身,哀悼其赍志以终,显示挽诗主题。

送纵宇一郎东行

约一九一六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题解】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1)风雨:指战争形势。

(2)苍黄:变化翻覆。

(3)今胜昔:如今胜过以往。

(4)情:指情感用事而沽名钓誉。

(5)老:朽。

(6)沧桑:引申为革命。

【赏析】

这首诗不仅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不只是穷尽了理、事、情;而且还显示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神旺气足,还表现了诗人的才、胆、识、力。正是“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

祭母文

一九二三年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以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题解】

柳亚子∶名弃疾,字安如,号亚子。第一次与毛泽东交往在一九二五年至二六年。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八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雄。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灌。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分湖为柳亚子家乡,意为他要回家隐居。毛泽东和的是另一首诗。

[注释]

(1)饮茶粤海未能忘∶柳亚子一九四一年诗寄毛泽东∶“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

(2)索句渝州叶正黄∶指致柳亚子的诗《沁园春·雪》。

(3)渝州∶重庆。

(4)昆明∶指颐和园昆明湖。

(5)富春江∶指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

祭黄帝陵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题解】

作者附注云: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丝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注释】

余江县:在江西。

枉自多:杜甫《征夫》:“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遗矢:同遗屎。

鬼唱歌: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

尽舜尧:《孟子·告天下》:“人皆可以为舜尧。”

红雨:桃花雨。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三河:黄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

忆重庆谈判

一九四二年秋

有田有地皆吾主,

无法无天是尔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遍地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题解】

韶山,毛泽东的故乡。1925年1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故乡,建立中共韶山支部,组织农民协会。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又一度回到韶山。由于革命工作的繁忙,在建国后的第十年,才得重返故乡一次。一别32年,故乡的面貌全变了。欣今慨昔,感而赋诗。

【注释】

(1)别梦:指往事。

(2)逝川:比喻过去流失的岁月。

(3)黑手:指反动势力。

(4)霸主鞭:形容反动派对农民群众的镇压。

(5)为有:因为有。

(6)下夕烟:由暮霭中下工归来。

【赏析】

首以“别梦”开端,暗示回到故乡,而又荡开到“三十二年前”;末以“喜看”作结,正面形象歌颂;前咒后喜,自然对应。中间两联四句,一正一反,一反一正,正好把三十二年的历史发展按序表述出来,由咒而喜,绾合结尾。真情壮采,自然浑成;句句都是直抒胸臆,恰到好处。

和周世钊

一九五五年

春江浩荡暂徘徊,

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

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题解】

毛泽东此次登庐山,是为了召开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登临纵目,有感于“江山如此多娇”,挥笔赋诗,遂成此律。

【注释】

(1)飞峙:飞来耸立。

(2)跃上:乘车飞驰而上。

(3)葱茏:草木青盛貌,指青山。

(4)九派:古书中的九条江。

(5)浮黄鹤:指引起浮黄鹤的意象。

(6)三吴:指长江下游江浙一带。

(7)陶令:东晋大诗人陶潜。

【赏析】

全诗前后两联,起的突兀有气势,收的完固有神力。中间两联,南北东西,联类而及;远近上下,自然成对。首颈颔尾,层层相生;现实理想,丝丝入扣,表现出对新时代新社会的歌颂及充满信心。

五云山

一九五五年

五云山上五云飞,

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

此中听得野莺啼。

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题解】

民兵组织在中国革命史中具有光荣传统。我党一贯重视建立和发展民兵工作,这是由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所决定的。

【注释】

红装:女子盛装。

观潮

一九五七年九月

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

铁马从容杀敌回。

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题解】

这首诗背景不详,但诗中所写均为湖南故实。可能是写给一位多年不见面的住在长沙的女友人。

【注释】

(1)翠微:谓青缥色的山气。

(2)斑竹:湘妃竹。

(3)长岛:指湘江中的水露洲或橘子洲。

(4)芙蓉国:湖南的代称。

(5)尽朝晖:到处从满生气。

【赏析】

诗中使用古代神话传说,描写故国山水风光。以柔和的色调与舒缓的抒情,通过幻想创造了一幅优美的图像。全诗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通过描写友人的身世与遭遇,赞美友人的高贵品质。

七绝一首(改陆放翁诗一首)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人类而今上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饕蚊日,

公祭毋忘告马翁。

为李进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题解】

庐山仙人洞,在牯岭西,佛手岩下。李进的这张照片,曾在1964年1月11日的《文汇报》上发表过,李进另送他原照一张。

【注释】

李进∶即江青。

读报有感

一九五九年

反苏忆昔闹群蛙,

喜看今日大反华。

恶煞腐心兴鼓吹,

凶神张口吐烟霞。

神州岂止千里恶,

赤县原藏万种邪。

遍寻全球侵略者,

惟余此处一孤家。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1:1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16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毛泽东文集(199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毛泽东文集(199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