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衣下裳”——上穿衣下穿裳,裳即是裙。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为汉服体系的第1个款式。古代文献以及出土的人形陶器证明,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最迟在商代就已经形成。上衣下裳制的服装在后来又被称为“短打”。因为其便于劳作,多为劳动人民所穿。
中文名上衣下裳
拼音shàngyīxiàcháng
简介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为汉服体系的第一个款式。
发展历程先秦,秦汉,魏晋,隋唐
概述“上衣下裳”——上穿衣下穿裳,裳即是裙。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为汉服体系的第1个款式。古代文献以及出土的人形陶器证明,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最迟在商代就已经形成。上衣下裳制的服装在后来又被称为“短打”。因为其便于劳作,多为劳动人民所穿。
上衣下裳的历史和演化商朝时期据考证,商朝时期就出现了上衣下裳(注:上穿衣下穿裳(裙),上下配套)款式,只不过那时的上袖子较短,下裳也较窄,那时已出现交领,后来一直延续到明。[1]
西周时常服仍以上衣下裳为主流。衣裳的款式不变,但逐渐变宽,且袖日趋变大,形成大袖、祛袂款式。
春秋战国时常服、礼服依旧是上衣下裳制,日趋精美。大袖在此时只用做礼服。
秦汉时民间常服是上衣下裳制和深衣制(汉服体系中的第2个款式)并存,只不过深衣已逐渐代替上衣下裳成为主流。此时裳较之前朝更加宽大。
魏晋时常服中的上衣下裳装束已不受人们所宠爱。由于受一部分思潮影响,衣裳日趋宽大飘逸,袖也多变为魏晋风骨式的敞口。
隋唐五代仍有,但已式微。
样式描述“衣”为缝有袖筒,前开式的服装,衣襟右掩的称为右衽,衣襟左掩的称为左衽。[2]“裳”在最初,只是将布裁成两片围在身上,到了汉代,才开始把前后两片连起来,成为筒状,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裙”。除了上衣下裳制外,衣裳连属制也是中国古代流行的另外一种服制。
图片晋朝女式上衣下裳
上衣下裳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0:34: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14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上衣下裳(中国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上衣下裳(中国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