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是世界上同时期出土古代象牙最集中的遗址之一,是中国同时期出土金器、玉器最多的遗址之一。金沙遗址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至26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金沙遗址已发现的重要遗迹有大型建筑基址、祭祀区、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器、漆器等珍贵文物,还有数以万计的陶片、数以吨计的象牙以及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和鹿角,堪称世界范围内出土金器、玉器最丰富,象牙最密集的遗址。
中文名金沙遗址
地理位置四川成都
开放时间08:00-18:00,其中17:30停止售票
英文名Jinsha site muum
面积5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景区
门票价格普通票80元,学生票40元
著名景点商、周遗址中心遗址,有祭祀场所
简介文化时期
金沙遗址在出土的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与广汉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其他各类金饰则为金沙特有。玉器种类繁多,且十分精美,其中最大的一件是高约22厘米的玉琮,颜色为翡翠绿,雕工极其精细,表面有细若发丝的微刻花纹和一人形图案,堪称国宝,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
出土的400多件青铜器主要以小型器物为主,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铜铃等,其中铜立人像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相差无几。石器有170件,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龟等,是四川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石器。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经统计,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而且,随着发掘的进展,不排除还有重大发现的可能。金沙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金沙遗址所提示的是以往文献中完全没有的珍贵材料,将改写成都历史和四川古代史。
遗址概况金沙遗址是周边同时期商、周遗址中心遗址,有祭祀场所、大型建筑、一般居址、墓地等。
图祭祀场所位于遗址东南部,沿着一条古河道南岸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发现了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63个,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象牙数百根,还出土了2000多根野猪獠牙、2000多支鹿角等。
大型建筑位于金沙遗址东北部,是一处由8座房址组成的大型宗庙或宫殿建筑,由门房、厢房、前庭、殿堂构成,总长90米、宽50余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这是我国西南地区先秦时期发现的最大的一群建筑。为木骨泥墙式建筑,屋顶覆以茅草。
房址发现了70余座,分布在10多个居住区,在房址周围,发现有水井、生活废弃物的灰坑、烧制陶器的陶窑等。
墓地已发现集中的墓地3处,共有墓葬2000余座。墓葬有单人葬、双人合葬,经鉴定的双人合葬墓均为一男一女,可能是夫妻合葬;有一次葬、二次迁葬;有竖穴土坑墓、船棺墓。大部分墓葬没有随葬品,少部分墓葬随葬有一些陶器,极少数墓葬随葬有较多的铜器、玉器等。
博物馆建设博物馆简介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和游客接待中心五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3789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8000多平方米,地下约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38000多平方米,绿地率达70%,栽种有银杏、水杉、桢楠等古老树种。金沙遗址博物馆总投资3.89亿元。
遗迹馆于摸底河南的祭祀区,呈半圆形,建筑面积7588平方米。主体结构采用大跨度钢结构,遗迹馆内为无柱大空间,为保护、发掘、展示提供灵活的空间。遗迹馆展现的祭祀场所,游客可以近距离实地观看考古发掘的过程,感受古蜀国祭祀活动的频繁和宏
文物保护中心位于博物馆的西北角,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是对金沙遗址出土文物进行保护和研究的区域。文保中心的附近还建有金沙小剧场,常年举办与金沙文化相关的文化演出活动。
内有乌木林和玉石之路等文化景观,在博物馆主道路西侧,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纪念雕塑——太阳神鸟广场。2006年8月16日,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2006年12月18日,在此设立永久性纪念雕塑。园区内还配备有功能齐全的各种服务设施,有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和休息场所等,建筑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
园林区内有乌木林和玉石之路等文化景观,在博物馆主道路西侧,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纪念雕塑——太阳神鸟广场。2005年8月16日,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2005年12月18日,在此设立永久性纪念雕塑。园区内还配备有功能齐全的各种服务设施,有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和休息场所等,建筑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
出土文物已经出土的这1000多件文物的精美程度极高。在出土的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与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其他各类金饰则为金沙特有。太阳神鸟金饰金箔厚度0.02厘米,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足见3000多年前,古人雕刻工艺的精湛。玉器种类繁多,且十分精美,色泽如初。更令人惊叹的是,玉器上的刻纹细致,几何图形规整。象牙器刻纹工艺绝妙,正像古人所言的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其中最大的一件高约22厘米的玉琮,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
出土的1200多件青铜器主要以小型器物为主,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铜铃等,其中铜立人像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相差无几;玉器2000余件,数量宏大,器形丰富;石器近1000件,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龟等,是四川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石器。其中的跪坐人像造型栩栩如生,专家认为,极可能是当时贵族的奴隶或战俘,这表明当时的蜀国已比较强大。石器中的石虎造型古朴生动。到目前为止,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达5000余件,还有数以万计的陶器和成吨的象牙、数千件的野猪獠牙、鹿角等。金沙村遗址的发现,引起各界关注!专家们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金沙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古代史。
文物分析根据文献记载,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商业街大型船棺葬的发现属于开明蜀国统治者的遗存,成为开明蜀国在成都城区的重要标志,金沙遗址的发现所揭示的是过去文献完全没有记载的新的珍贵材料。已出土的1000多件文物折射出信息:古蜀统治者的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开始了。从金沙遗址所出土文物分析,很多都是有特殊用途的礼器,应为当时蜀地最高统治阶层的遗物,这些遗物在风格上既与三星堆出土物相似,也存在某种差异,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而存在的差异是否在年代或遗存性质上有不同则需进一步工作才能确定,玉琮的发现进一步证明长江下游文化对蜀地古文化的某种影响。铜器以小型器物为主,目前尚未出土与三星堆一致的大型青铜面具、神树等青铜器。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太阳神鸟金饰,它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由四只飞鸟首足前后相接,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中心的太阳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所以又被称为“四鸟绕日”,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现在,成都很多地方均使用太阳神鸟的标志,如天府广场,宽窄巷子等等,均体现了金沙遗址的文化内涵。
玉器400余件,有玉琮、玉壁、玉璋、玉戈、玉矛、玉斧、玉凿、玉斤、玉镯、玉环、玉牌形饰、玉挂饰、玉珠及玉料等。出土的玉器十分精美,其中出土的最大一件高约22厘米的十节玉琮颜色为翡翠绿,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该玉琮雕刻极其精细,琮表面有细若发丝的微刻花纹和一人形图案,堪称一绝;数量极多的圭形玉凿和玉牌形饰颇具特色;大量玉璋雕刻细腻,纹饰丰富,有的纹饰上饰有朱砂。 】铜器
铜器400余件,基本上为小型铜器,主要有铜立人象、铜瑗、铜戈、戚形方孔铜壁、铜铃、铜挂饰、铜牌饰及铜礼器残片等,其中铜立人像的造型风格与三星堆的青铜立人像几乎完全一致。
石器
石器170件,有石壁、石璋、石矛、石斧、石跪坐人像、石虎、石龟、石蛇等;石跪坐人像头顶方形冠饰,两侧上翘,长辫及腰,口部涂砂,双手背后交叉作捆绑状,其造型与成都市方池街遗址出土的石跪人像基本相同;石虎作卧伏状,造型生动,耳部和嘴部涂砂;石蛇的造型更是多样。
象牙器
象牙器40余件,仅有柱状形器一类,柱状形器的一端正中有一圆点,周围有六个圆点,出土的象牙不计其数,总重量近一吨,在祭祀场所里,这些象牙是古蜀人奉献给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有时是整根象牙极有规律的朝着一个方向摆放;有时象牙被切成饼状或圆柱状;还有的时候是只取象牙的尖来祭祀。这些方式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宗教色彩,具有某种特定的宗教含义。
文物价值3000年前的中国,尚没有剪刀之类锋利工具,如此轻灵薄透的金饰,如何完成,它由何人设计,用途何在,当此时也,金子怎样生成,圆环怎样锤揲,神鸟似乎在隐隐飞动!那十二道光芒的弯曲,呈顺时针旋转,而四只神鸟,却逆时针飞行,二者构成一种冲突与张力,令整个图案呈现出隐隐运动的旋律!3000多年前的审美设计,在今天依然前卫,是非常经典的艺术境界。
玉琮之王现身古蜀
金沙遗址中,有1400多件精美的玉器,成功搭建起了金沙文明的祭祀体系其中一件重达3918克的“玉琮王”,经考古学家证实是遥远的良渚文化的产物。良渚文明,发源于浙江余杭长江下游,比古蜀文明早1000多年,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黎明时代,影响跨越时空,但到底波及到何方,在金沙玉琮发现之前,一直是个谜。 】一块神秘的玉琮之王,就这样连接起了两个伟大的文明。这件玉琮是如何跨越了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辗转流离到了古蜀金沙。这可以认为是良渚文化晚期典型的简化人面纹。但奇怪的是,在另一面,却刻着一个人形符号,这样的人形符号,在已出土的良渚玉琮上从未出现过。
玉琮上这个戴着长长冠饰、双手平举的人,神情庄严,长袖飘逸,双脚叉开,似乎在虔诚地祭祀或祈祷。这件玉琮流落到古蜀后,金沙人将其引为国宝,用于重大的祭祀场合。而玉琮“天人合一”的宗教信仰,无疑给古蜀人的祭祀礼仪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可以形成一个假设:古蜀人与良渚文明有某种渊源,或者说良渚文化对金沙文化的渗透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设想。
千根象牙证明蜀国象群存在
“玉琮王”从一个侧面加剧了金沙文明起源的“外来”和“本土”两说的争执,而象牙的发现,让本已不清的历史更加模糊。在远古时代,象牙的拥有数量,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竟多达1000余根!面对如此集中的象牙群,人们的迷惑更多了:为何如今不产象的成都平原,竟然出土了世界上同时期最多的象牙。亚洲象只有雄性有象牙,因此,金沙遗址出土的千根象牙,至少要取自500多头雄性亚洲象。
古典文献记载,数千年前的成都平原和岷江一带是产象的。学者徐中舒认为,远古时代的象群有着极为广泛的分布,北到黄河流域,西到成都平原,都有象群的足迹,那时成都平原气候潮湿、树木茂盛,后来气候变化,象群逐渐南迁,古人因象群南去,产生了想念,于是造出“想象”一词。相反的意见随之出现:如此多的象牙,既然都是本地出产,那么大象的遗骸在哪,怎么一点儿痕迹也没有。一件件金饰,华光彩熠,一方方玉石,泽润凝脂;剔镂琢磨,样样精美,高卑方圆,件件珍奇。金沙遗址折射出古蜀文明的富庶与灿烂。
重大发现宫殿遗址区金沙文化遗存重要分布区成都市黄忠村金沙朗寓工地,经过一年多发掘,取得重大成果。编号为F160和F161两座商周时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的发现,使金沙遗址大型宫殿遗址区得到确认。
金沙祭祀台5月18日,是第34个国际博物馆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首次对外公布金沙遗址祭祀台最新考古发现研究成果。金沙遗址的祭祀建筑不是一般顶部平整无建筑物的木构祭台,而是有类似亭子顶部建筑的神圣威严“社”,中国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先生称之为“古蜀大社”,这座“古蜀大社”是日本神社的祖型。
金沙遗址祭祀区分布在古河道的南岸,长约150米、宽约1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延续使用了近千年的滨河祭祀场所。
经考古发掘证实,斜坡堆积的黄土层是用生土由人工堆筑而成,可称之为黄土台。黄土台长约85米,最宽处约25米,最厚处超过0.6米,金沙遗址祭祀区共出土的6000余件金器、铜器、玉石器、象牙等珍贵文物,90%都出土于黄土台之上。从发掘情况看,金沙遗址祭祀区在建造黄土台前,祭祀品主要以石器和象牙为主,而在建筑黄土台后,开始大量使用金器、铜器、玉器等作为祭祀用品,这也是金沙遗址最为兴盛的阶段。
考古专家介绍,成都金沙遗址的祭祀区与青海喇家遗址的祭坛是目前发掘到的先秦时期仅存的两处具有祭祀建筑的遗址。
2002年12月,考古人员在金沙遗址祭祀区东部的黄土层上发现了一处现存8个柱洞的建筑遗迹,同时还在机挖沟壁上发现一处仅几厘米深的小坑,小坑被推断为被破坏了的第9个柱洞,9个柱洞均为圆角方形,深度约1.3米。整个建筑遗迹平面为长方形,呈西北至东南向,与其北面同时期的河流的方向一致,从同时代土层出土的遗物看,该建筑遗迹约在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之间,是金沙遗址迄今所发现的160余座建筑遗迹中,木柱最粗大,并唯一呈圆角方形的建筑遗迹,同时,建造于工程浩大的黄土台上、没有发现墙体的基槽、祭祀区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建筑遗迹且在周围发现了大量的祭祀遗迹,出土了大量的珍贵遗物等特征表明,这座建筑遗迹应与祭祀活动相关,不是一般的居住型建筑,而是一处祭祀建筑遗迹。
2009年底,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先生来到金沙遗址,对祭祀区这座建筑遗迹进行仔细考察后认为,这是一处神圣的祭祀建筑----社,他称之为“古蜀大社”。“古蜀大社”的提出使金沙遗址祭祀建筑的构造更加明晰,并打破了长期以来单纯木构平台,没有顶部的建筑物构想,取而代之的是有类似亭子顶部构造的建筑。杨鸿勋说,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蜀大社”还是日本神社的祖型,可见其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考古成就良渚文化的器物通过长江传到蜀地,证明成都当时对外交往和贸易已非常频繁,也说明古蜀国并非古人所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同时也证明,当时蜀地也不是如文献记载的“不晓文字,不知礼乐”的蛮荒之地,已具有非常发达的青铜文化。
能够证明金沙遗址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还不仅于此。已清理出土的一吨左右的象牙一部分产于古蜀国的南部,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相邻的云南、贵州等地。这部分象牙很可能是西南少数民族进贡给这里的王公贵族的,这也说明了金沙当时已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遗址权威定性金沙遗址权威性的定性:该遗址为商周时期蜀文化中心遗址,分布面积在五平方公里以上,同时很有可能是古蜀国的又一都邑所在。
据成都市考古队王毅队长介绍:考古队在一期考古阶段重点对梅苑东北区域、兰苑文化堆积分布区、体育公园两处文化堆积区进行了集中发掘。位于遗址东部的梅苑,出土了陶器、玉器、铜器、金器、卜甲共七百余件和大量的象牙,大量的象牙堆积坑和成片的野猪獠牙、鹿角分布区都与宗教仪式活动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区域是宗教仪式活动区;兰苑遗址位于遗址的中南部,该区的文化堆积分布面积约二万平方米,目前发掘面积已达一万零四百二十五平方米,发现有大量的房屋建筑遗迹和红烧土、三百余个灰坑、三十余座墓葬、一座陶窑等遗迹现象,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器、陶片和少量的玉石器、铜器、金器等,时代约为商代晚期。各种迹象表明,“兰苑”文化堆积分布区可能是居住、生活区;体育公园位于遗址中部,发掘面积一百六十二平方米,发现十五座墓葬,其中三座墓葬有随葬品,出土少量玉石器和陶器。
从墓葬的文化层和房址分析,该区域可能是居住、生活区,废弃后成为墓地。而在此次集体大发掘中没有涉及的第四大区域———黄忠遗址,根据前两次的发掘,专家认为可能是金沙遗址宫殿区的一部分。据此,专家普遍认为,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衰亡后,在成都地区兴起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
研究意义在出土的金器中,其中金面具与广汉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其他各类金饰则为金沙特有。玉器种类繁多,且十分精美,其中最大的一件是高约22厘米的玉琮,颜色为翡翠绿,雕工极其精细,表面有细若发丝的微刻花纹和一人形图案,堪称国宝,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出土的400多件青铜器主要以小型器物为主,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铜铃等,其中铜立人像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相差无几。石器有170件,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龟等,是四川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石器。
其中的跪坐人像造型栩栩如生,专家认为,极可能是当时贵族的奴隶或战俘,这表明当时的蜀国已比较强大。石器中的石虎造型古朴生动。金沙村遗址的发现,引起各界关注。专家们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金沙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金沙遗址所提示的是以往文献中完全没有的珍贵材料,将改写成都历史和四川古代史。
文明传承金沙遗址挖掘现场经过对出土文物的综合研究,考古人员基本认为遗址年代大致在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前1200~前650),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是它最繁盛的时期,这一时期金沙应是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
金沙遗址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它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不同阶段。已有的发现证明成都平原史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华夏文明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金沙遗址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地内涵与外延,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谜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可以说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揭示了一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代文明。数量众多的象牙、精美的玉琮等外来文化的用品,在金沙遗址已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占有相当比例。由此,考古专家认为金沙文化既有其独特魅力,又是深受中原、长江下游等文化深刻作用的产物。
金沙遗址出土的30多件金器是该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具独特风格和鲜明自身特色的。这些金器包括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除了金面具与三星堆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以外,其它各类金饰均为金沙遗址所独有,都是用金片、金箔锤打而成,种类非常丰富。与金器一起出土的玉器则更多留下了中原和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痕迹。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称,出土的玉戈、玉钺等礼器明显与中原同时代文物一致,这说明金沙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同时,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璋并不是此地“土生土长”的,它们是通过长江这条自古以来的黄金水道自下而上运输至此的。金沙文化与中原及长江下游的频繁交流充分说明了此时的古蜀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再次证明了中华古文明的多元一体论,各区域的文化都是彼此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参观游览服务金沙遗址博物馆全年365天开放,每日开放时间为:8:00――17:30。门票价格:80元/人。金沙遗址博物馆对持相关证件的离休人员(可带陪护一人)、退休人员、残疾人、现役、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常年免费开放,大中小学生团队集体参观的,凭预约单免费参观,全日制学生个人参观凭学生证实行半价优惠,持老年优待证的老年人实行免费参观政策。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金沙遗址博物馆在这一天对游客免费开放。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纪念日,金沙遗址也会在这一天对游客免费开放。
金沙遗址博物馆设有3处售票房,分别位于博物馆东大门、南大门、北大门。另外还可以进入金沙遗址博物馆官方网站进行网上订票,享受优惠,订票网址见扩展阅读。
金沙遗址博物馆内部游览线路主要是:南大门-太阳神鸟雕塑-遗迹馆-陈列馆-北大门;推荐游线为:东大门-遗迹馆-太阳神鸟雕塑-陈列馆-西山-玉石之路-南大门。线路设置合理、顺畅,观光面大,方便游客游览,同时也涵盖了金沙遗址博物馆主要展陈内容。
金沙遗址博物馆制作有博物馆简介、展览品介绍、文物藏品介绍等多种宣传资料,放置于游客中心、总服务台等游客集散地,供游客免费取阅。此外,在博物馆的游客中心、遗迹馆、陈列馆还配有电脑触摸屏20余台,内容包含博物馆景区简介、馆内服务项目和成都旅游等相关服务的介绍,供游客免费查阅。
金沙遗址博物馆在游客中心、陈列馆负一楼第五展厅出口处设有纪念品商店,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纪念品种类丰富。主要有蜀锦、蜀绣、漆器、水晶、工艺品、红木、饰品等,尤其以获得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馆藏精品“太阳神鸟”金箔为图案设计制作出的商务、公务和会议纪念品,以其独有的精美工艺、精湛技术、深厚的历史内涵,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近年来,金沙遗址博物馆先后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并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5年8月16日,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识;2011年12月,此图案又被确定为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如今,金沙遗址博物馆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展示与研究中心,也是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更是代表成都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景观。自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00万余人次,“让更多人走进金沙,让金沙走向世界”的理想逐步实现。
交通信息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市区的金沙遗址路2号,交通便利,游客们可通过自驾或乘坐公交车等方便快捷地到达博物馆。
目前,有5路、7路、32路、41路、79路、82路、83路、84路、88路、96路、100路、111路、163路、305路、311路、320路等16条公交线路临近金沙遗址博物馆,公交站点距博物馆均不到20米。
金沙遗址博物馆有专门停车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总面积达11360平方米,机动车泊车位共计225个,数量充足,能满足游客需要。
专门停车场分别位于博物馆南区、北区。南区停车场由南区主停车场和南区VIP停车场组成,均为露天停车场。南区主停车场整体面积为5000平方米,设有大、小停车位115个;南区VIP停车场紧邻南门游客中心,整体面积约为300平方米,设有小车位9个。
北区停车场由露天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库组成,北区露天停车场整体面积约1200平方米,可同时停泊8台大型客车;北区地下停车场面积为4500平方米,共93个泊车位。
金沙遗址博物馆停车场管理到位,设有停车线,大、小车位分区,车位及路线指示牌,自动化收费系统,摄像监控,出入口分设,有专人值管,停车场制度齐全。
此外,博物馆还有非机动车停车场3处,面积为360平方米,分别位于博物馆南门、东门和北门。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0:19: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1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金沙遗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金沙遗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