牂牁指汉代的牂牁郡,遗址位于今贵州省东南的黔东南自治州的最西北的黄平县的旧州镇。旧州镇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黄平县城西北部,距黄平县城20公里,距州府凯里79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04公里。全镇总面积2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84米,平均降雨量1121毫米,平均气温15.7℃,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润宜人,旧州古镇地势平坦开阔,万亩大坝一望无垠,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红薯、洋芋、油菜、花生、水果、畜禽等,自古以来便是贵州东部重要的商品粮和畜禽基地。
旧州古镇商业发达,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史可考已达2300余年。在周、春秋战国时为“且兰”国古都,秦汉置牂牁郡,三国时置牂州,以后历代王朝相继在此建郡、州、府、司、卫、县等治所。因地处水陆交通的交汇点,作为连接西南边陲与沿海发达地区航运线的最后一个水码头,古城的街区与建筑群多形成于明清时期,面积约1.4平方公里古城内,曾有"九宫、八庙、三阉、四堂",现保存完好的有西上古街、文昌宫、仁寿宫、万寿宫、等文物古迹,有铜鼓山等历史遗迹。
中文名牂牁
拼音zāng kē
电话区号0855
邮政区码556100
气候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古地名牂牁读音(zāng kē)。
夜郎区域之前的古国《管子·小匡》载齐桓公语:“南至吴、越、巴、牂牁、爬、不庚、雕题、黑齿、荆夷之国,莫违寡人之命。”莫违寡人之命,则春秋时期的牂牁应该在贵州北部,是夜郎区域之前的国,后被夜郎国取代。
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周之季世,楚威王遣将军庄蹻,泝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植牂柯系舡……因名且兰为牂牁国。”且兰(jū lan):战国至汉初一古国,在今贵州都匀,福泉,黄平,贵定等市县一带。
古郡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古夜郎国区域开置牂牁郡,牂牁郡管辖今贵州省大部及广西、云南部分地区,郡治且兰宁谷(地在今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唐)陈羽:“犍为城下牂牁路,空冢滩西贾客舟。”
上世纪70年代,一个在地下沉寂两千余年的古汉遗址浮出水面。在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连续发掘出土了大量汉代遗物,包括几何纹方砖、秦半两、汉五铢、大泉五十等圆形方孔小钱,金器、青铜器、铁器、陶器、木器等生产、生活用器数百件。之后,这片不大的地域成了贵州考察和研究汉代历史的宝库。特别是1996年出土的“长乐未央”瓦当、铁镜、青铜龟灯,为西汉末至东汉初时期的官方专用物品,这次发掘,还首次发现了贵州目前唯一一片木牍。
经过30余年不间断的努力,发掘的汉墓有32座,经专家确定在大寨、龙潭、潘孟、白泥、上苑、龙潭坡、龙泉寺、跑马地等七八个村有汉墓120余座,估计有千余座;上苑龙泉寺南分布砖瓦窑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陶窑;在龙泉寺西南的开阔田野下,存在一个规模为9万平方米的建筑群遗址。
如此三位一体的汉代遗址为西南考古史上所罕见。于是人们把眼光投向两千多年前的西汉,通过分析大量史料后,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汉代中央集权的第一个地方政权——牂牁郡,其郡守治所是否就建立在这片土地上?
经过出土文物与史籍相印证,省内外历史学界的不少专家们认为:在安顺宁谷发现的汉代遗址,规模大、规格高、范围广,汉文化气息浓厚,无疑是贵州古代最大的汉遗址。据《华阳国志》所载,从西汉到东汉,牂牁郡辖地人口状况分别为:西汉24219户,人口153360人;东汉31523户,人口167252人。从今天的角度分析,牂牁郡辖地虽广,但人口状况有限。象宁谷这样拥有9万平方米建筑遗址的地方,在贵州绝无仅有。因此推断,宁谷在当时是大规模的人口聚居地,已经具有郡城的规模,也就是说宁谷应该是牂牁郡首府所在地。
翻开历史典籍,同夜郎一样,牂牁是安顺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识。如果将汉代牂牁郡的建立作为一块凸现于历史的文化高地的话,那么在此之前和之后的数百年里,其演化的过程同样充满曲折。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帝国向西南开疆拓土,出兵灭南越国,回师除掉且兰国,没有裁除夜郎国,在颁夜郎王印前,在夜郎国地置牂牁郡,行中原郡县制。于是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地方政府在这块土地上出现。到公元前28—25年,牂牁郡太守陈立灭掉夜郎王兴之后,夜郎国的历史结束,牂牁郡完全取代了夜郎国。
牂牁郡的设置范围大体上是古夜郎的范围。根据《汉书》和《后汉书》的记载,西汉辖17县,东汉辖16县,范围基本上是一致的,大体包括今天贵州的西部,广西的西北角,即现广西百色地区,云南的东南部,《安顺府志》称“几有贵州之全,规云南四之一,粤南五之一”。
西汉、东汉历经四百余年,作为牂牁郡首府的安顺,在大汉帝国西南版图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
牂牁郡的历史是安顺继夜郎国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激烈的社会变化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顽强地与自然作斗争,创造了瞩目的文化。宁谷古汉遗址为我们提供了汉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信息,它说明两汉时期的安顺已进入青铜时代,从在汉代牂牁郡辖地范围内发现的汉代青铜器看,种类繁多。生产工具有镢、锄、犁、铧口、凿;兵器有戈、矛、镞;生活用具有鍪、贮贝器;乐器有、鼓、羊角钮钟;杂用器具有刀、钻、鱼钩。此外尚有钩、铠甲、甲臂、扣饰、铃、手镯、耳环、发钗、帽饰等装饰品。
说明西汉时青铜器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军事等社会各个方面。自武帝始,随着两汉对西南的开发,大批移民进入贵州,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生产力得到巨大改变。
农业是牂牁的主要经济。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稻谷。考古部门不仅在黔西北战国至西汉中期的土著居民墓葬中,发现了稻谷与大豆的遗迹,还从当时属牂牁郡管辖的兴义汉墓中出土了一座水田稻作模型。《史记·西南夷列传》说:其地“椎结、耕田、有邑聚”。《华阳国志》说这里的人“畲山为田”。《汉书》记载属牂牁郡管辖的钩町国,曾向汉王朝“入粟千斛”;又说汉军与夜郎交战时,采用“攻绝其水道”之法。凡此种种,都足以证明牂牁农业文明的发达程度。
为开发西南诸地,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朝廷即决心打通西南夷道,形成一条由巴蜀经夜郎通往南越的通道。交通的改善和邑聚的兴起,是夜郎商业活动的基础。牂牁与巴蜀、南越与之间已有商业往来。从宁谷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半两钱和五铢钱,也是牂牁对外商业交往的一种证据。
多年来的考古发掘证明,牂牁的制造业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大量出土的青铜器和漆器,制作精细,造型优美,纹饰繁缛。1956年到1958年修红枫湖水库时,在清镇、平坝交接的琊珑坝、尹关一带,文物考古部门发掘了一批汉代墓葬,出土若干珍贵文物,其中琊珑坝出土的漆耳杯3件、漆盘2件,根据上面的铭文考定是供皇室使用的御用物品,为两汉之交牂牁郡大姓龙、傅、尹、董氏归附光武帝刘秀所得赏赐。由此可见,以今安顺为中心的汉代牂牁郡两千年前已经存在一种繁荣景象。
“牂牁”与“牂柯”牂柯,系缆的木桩,即指船只停泊时用以系缆绳的木桩。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城南录》:“水有牂柯系舟,陆有木寨系马。”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周之季世,楚威王遣将军庄蹻,泝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植牂柯系舡……因名且兰为牂牁国。”他不了解《管子·小匡》就有牂牁古国。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23:38: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10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牂牁(汉代的牂牁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牂牁(汉代的牂牁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