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利叶(大戟科的植物)

更新时间:2025-02-24 00:30:42 阅读: 评论:0

龙利叶(大戟科的植物

龙利叶 (大戟科的植物) 次浏览 | 2022.09.18 14:01:56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龙利叶大戟科的植物

龙利叶。多为栽培或生于山谷、山坡湿润肥沃的丛林中。常绿小灌木,高达40厘米。小枝蜿蜒状,有不明显的小柔毛。叶互生,具短柄;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钝而有小凸尖,基部短尖或近浑圆,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榄绿色,中脉基部初被微柔毛,后变秃净;托叶小,三角形,老熟时草黄色。龙利叶,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龙利叶的叶。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喘痰多,口干,便秘。

中文名

龙利叶

别名

大戟科的植物

基本资料龙利叶

【别名】龙舌叶、龙味叶、龙脷叶和牛耳叶。

【汉语拼音】Lónɡ Lì Yè

【英文名】Dragons Tongue Leaf, Leaf of Dragons Tongue

【科属分类】大戟科守宫木属

【拉丁名】Sauropus rostratus Miq.[S.changianus S.y.hu;S.spatuifolus Beille]

【生态环境】多为栽培或生于山谷、山坡湿润肥沃的丛林中。

【采收和储藏】5-6月开始,摘取青绿色老叶,晒干。通常每株每次可采叶4-5片,每隔15d左右采1次。

龙脷叶的植株

【植物形态】常绿小灌木,高达40厘米。小枝蜿蜒状,有不明显的小柔毛。叶互生,具短柄;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钝而有小凸尖,基部短尖或近浑圆,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榄绿色,中脉基部初被微柔毛,后变秃净;托叶小,三角形,老熟时草黄色。花单性,暗紫色,丛生于叶腋内或排成一极短的总状花序;花柄稍较花萼为短或略长;雌花萼6裂。裂片宽2~3毫米,外面3枚近匙形,钝头,内面3枚阔倒卵形,稍小;子房3室,花柱3,纤细,广2歧;雄花萼6裂,较小,与雌花同形,雄蕊3,花丝结合,药椭圆状。蒴果具垣柄,状如豌豆,几为增长的宿萼所包藏。

广东、广西有栽培。

【功效分类】清热药;止咳药。

【性状】干燥叶呈卵状或倒卵状披针形,似舌状,先端钝或浑圆而有小尖,基部短尖近圆形,全缘,枯黄色或黑绿色,叶背中脉突出,侧脉羽状,网脉子近边缘处合拢。纸质,较厚。气微,味淡。以片大、完整者佳.

龙脷叶的枝茎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或粘质壤上栽培为佳。

栽培技术用扦插繁殖:先将地深耕细耙,作成宽70cm、高30cm的畦,沟距约30cm。或作成宽约2.5m的双畦,中央开宽约40cm的沟,以利管理。南方于1-2月进行扦插,一般在多雨高温季节成活率高。按行距15cm开条沟,选取根茎长3-5cm、具3-4个初芽的为插条,斜插于沟中,复以薄土,压紧,浇水。至第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移栽,行距18-20cm,株距15cm。

田间管理扦插后浇水保湿,经常清除杂草,成活后每月施稀薄人粪尿2次。

病虫害防治田螺危害,可以石灰粉撒于畦面防治。

功能龙利叶

【功效分类】清热药;止咳药

【性味】

①《陆川本草》:"性平,味淡。"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归经】肺经。

【药理作用】100%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主治】肺热咳喘痰多;口干;便秘。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各家论述:1.《陆川本草》:清肺,治肺热咳嗽。

2.《南宁市药物志》:止痰火咳嗽哮喘。治内伤肺痨失音,喉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龙利叶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23:15: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09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龙利叶(大戟科的植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龙利叶(大戟科的植物).pdf

标签:植物   龙利   大戟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