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说由清康干年间的沈德潜所倡导。“格调”渊于严羽,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因此其诗论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而其创作多为歌咏升平、应制唱和之类。但另一方面他也提倡“蕴蓄”、“理趣”、诗的化工境界及重视作品主导作用等具有审美理论价值的有益观点。
中文名格调说
渊于严羽
主张1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
主张2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
提倡“蕴蓄”、“理趣”、诗化的境界
重视作品具有审美理论,价值有益
基本概念清中叶的沈德潜不满于王士祯“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所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了“格调说”对其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观念。他力主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感神明”的口号,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1]
简介“格调说”的主要风格不外乎四个字:温柔敦厚。就是说,写诗时悠着点、收敛点,得和颜悦色,别那么直白,老是讽刺来批评去的,多影响团结啊。所谓格调,就是要重视唐诗那种格律、声调,跟着人家好好学。这下您看出来了吧,这种理论就是要给写诗立上一大堆规矩,显然和袁枚的理论相反。至于,“肌理说”就不细说了,大同小异,就是得遵循儒家经义,得复古,也是为袁枚所反对的。
袁枚的诗论也是吸取了袁宏道等人的理论的。他说:“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也就是说,做好一首诗,需要一些本质、自然的内容,光靠格律之类的雕琢是不可行的。所以他骂那些“肌理派”“格调派”是“木偶”,是“卖骨董”的,听起来十分好笑。
中国古代的一种论持主张。为明代前七子、后七子和清代沈德潜所提倡。它强调格调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格调,即体格声调,最早的解释包括思想内容和声律形式两方面,如《文镜秘府论·论文意》所说“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辩则律清”,就是从这两方面着眼的。在唐代以后的诗歌理论中,常常谈及诗的“格”、“调”。如唐代皎然《诗式》提到“格高”、“体贞”、“调逸”、“声谐”;宋代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提到“意格欲高”,“句调欲清、欲古、欲和”;严羽《沧浪诗话》认为“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明代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认为“诗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耳主声”,等等。这些诗论家都很重视诗的格调,但还没有把它作为论诗的决定性环节。到明代前后七子,才把格调作为一个决定性环节来构成他们的诗歌理论。
前后七子的诗歌理论并不完全一致,但格调在他们的诗歌理论中都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李梦阳强调“格古,调逸”(《潜虬山人记》),称“高古者格,宛亮者调”(《驳何氏论文书》)。后七子的代表人物王世贞认为:“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艺苑卮言》)他们都把格调作为论诗的重要环节。李梦阳还说:“诗至唐,古调亡矣,然自有唐调可歌咏,高者犹足被管弦。宋人主理不主调,于是唐调亦亡。”(《缶音序》)王世贞也说:“余所以抑宋者,为惜格也。”(《宋诗选序》)他们认为,汉魏及盛唐以后,诗的格调下降了。所以他们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从格调入手去模拟汉魏盛唐的诗歌。
理论起源格调说的兴起与明清时期古、近体诗共同兴盛的创作风尚密切相关。明清人使用"格调"既是指诗歌声韵结构模式,又是指诗歌的艺术风貌。由于诗歌深层的艺术风貌往往通过浅层的格律声调来显示,故格调派论诗非常重视体格声调的辨析。通过辨体寻求典范,为学诗者指明途径,这正是格调派区别于其他诗学主张的重要标志。同时,格调说追求神似古人也蕴涵着对新变的重视。
前后七子的格调说是为反对明初台阁体的萎弱诗风而提出的,在当时起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由于它的实质是提倡拟古主义,所以很快就受到李贽、汤显祖、“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等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批评。到了清代前期,王夫之、叶燮又从诗歌美学的理论高度,继续对前后七子的格调说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沈德潜曾是叶燮的学生,但是他在诗歌理论上背离了叶燮,重新提倡格调说。沈德潜对前后七子十分推崇。他称赞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力挽颓澜”,使“诗道复归于正”。他对钱谦益贬低王世贞、李攀龙表示不满,说:“披沙大有良金在,正格终难黜两家。”(《论明诗十二断句》)他写了《说诗晬语》,并且编了《唐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几部诗选,加上评语,更加系统地宣扬格调说。他强调作诗者必须“学古”和“论法”,并根据“去淫滥,以归雅正”的原则,在诗歌的体、格、声、调等各个方面都制定了许多规则。
同前后七子一样,沈德潜虽然强调格调,又认为“忠孝”和“温柔敦厚”是格调的最终依据,很强调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对于格调的重要性。他强调“学古”和“论法”,对诗歌的体格声调作出严格的规定,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诗歌内容体现“温柔敦厚”的宗旨,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规范。这才是他所倡导的格调说的实质。只要诗歌的内容符合“忠孝”和“温柔敦厚”的原则,那么它的格调就一定是雅正的。
沈德潜的格调说提出后,遭到许多人的批评。其中最著名的是提倡性灵说的袁枚。袁枚的诗论虽也有很多弱点,但他对格调说的批评却相当雄辩,他同沈德潜论战的几篇文章,也写得痛快淋漓,很有说服力,沈德潜的格调说于是逐渐趋于衰颓。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22:10: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05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格调说(由清康干年间的沈德潜所倡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格调说(由清康干年间的沈德潜所倡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