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主要校区之一)

更新时间:2024-11-18 13:26:37 阅读: 评论:0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主要校区之一)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中山大学主要校区之一) 次浏览 | 2022.09.20 17:20:5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主要校区之一

中山大学是华南地区最高学府、国家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了实现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康乐园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最终,选择了环境优美的海滨城市珠海。中山大学始建于1924年,原名国立广东大学,为孙中山先生整合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州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后所创设,后更名“国立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35年设立研究院,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全国34所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划线高校,国家32所副部级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在内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珠海市将位于唐家湾的3.428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其上原珠海大学(筹)的建筑物及配套设施无偿提供给中山大学,由中山大学永久使用和管理。

中文名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类

学校特色

985工程

主管部门

教育部

地址

珠海市唐家湾

院校代码

10558

办学条件学校规模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距广州南校区两小时车程,距广州东校区1.5小时车程。校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空气清新,景色秀丽。经过3年的建设,校区已经形成了可以容纳一万名学生学习、生活的办学条件。

图书馆夜景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是中山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原汁原味的中山大学,是中山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试验区、学科建设的拓展区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辐射区。校区的所有教师全部由校本部派出,所有学生由中山大学统一招生,所有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培养模式实行全校统一。在校学生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已达约9000人,拥有旅游学院、国际商学院、翻译学院等实体院系。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建设得到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中大—珠海”模式已经在全国高等教育界和地方政府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2000年6月8日来珠海校区视察时说:“中山大学与珠海精诚合作,是一项有远见的正确决策,它发挥了名牌大学和经济特区的两个品牌效应,为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办了一件大事。”

经过五年时间的建设,中大珠海校区已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一流、文化氛围浓厚、办学和管理模式日趋成熟的现代化大学校区,是市民向往的文化胜地,也是珠海最亮丽的文化品牌。李长春、李鹏、李岚清、乔石、宋平、张徳江、陈至立、彭佩云、成思危、叶选平、马万祺、罗豪才、许嘉璐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周济、吴启迪、黄华华、曾荫权等领导曾莅临校区考察、指导工作。

管理模式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珠海校区采取学校各职能部门延伸管理的模式。校区根据学校的统一规划和发展要求,结合地缘特点和自身工作的需要, 建立一个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相对独立运作、精简高效的管理体系。

校区由学校派出一位副校长主管全面工作,成立中共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委员会、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辖:党政工作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后勤办公室、安全保卫与武装办公室、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图书分馆。各单位行政上接受委员会的领导和监督,业务上接受学校各相应职能部门的指导。校区管理人员主要由学校派出,有部分是属地招聘的优秀人才。

院系设置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与规划系 会展经济与管理系 酒店与俱乐部管理系

翻译学院

翻译(英语)系 商务外语(英语方向)系 对外汉语(英语方向)系 国际事务(英语方向)系 阿拉伯语系 西班牙语系 朝鲜语系 俄语系

国际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 企业管理系

岭南学院

经济学系 经济管理系 国际商务系 财政税务系 金融系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物流工程与管理系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国土资源与环境系(河口海岸研究所) 水资源与环境系

规划设计研究院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人文科学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学系 哲学系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日语系 德语系 法语系 英培中心 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

2013年12月,中山大学重新开办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并已经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时隔61年后,中山大学重开此学科。[2]

1927年,中山大学创办了国内首个天文学系,1929年又在今越秀山修建了中大天文台。1952年院系调整,中山大学天文学系全体师生和天文台全体员工、仪器设备才调整入南京大学。

研究院已引进多名专业人才,研究生及博士生的招生,最早将在2015年开始。

其他院系

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移动信息工程学院

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医疗服务工作一步到位实现社会化,把医疗、保险推向社会,形成学校——保险公司——医院三方合作办医疗的运作模式,这在全国高校尚属首创。学校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学生团体人身保险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学校每年在国家下拨给学生的医疗标准的基础上加一点,学生出一点为学生投保,保险公司则承担校区学生的医疗保险费用,一定程度缓和了学校医疗经费不足的困难,保证了学生急病大病得到及时诊治。珠海校区的医疗任务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承担,并在校区内设立门诊部,由医院配置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校区学生在门诊部或其转出的挂钩医院诊病,医疗费用除部分由学生自付外,其余由保险公司支付。校区教职工在校区门诊部诊病,以现金结算后回学校报销。

基础设施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中大珠海校区的教学、实验、图书、生活、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完善,高起点高水平建设,总建筑面积达 24 万平方米,总投入近 10 亿元。校区教学楼 7 万 7 千平方米 ,能容纳 2 万名学生;图书馆面积 3 万 6 千平方米 ,藏书量已达 20 余万册;校区的基础教学实验室进行改革并投入巨资建设,形成地学学科、信息学科、生物学科、物理学科、化学学科、计算机科学、语言科学、心理科学等八大学科实验平台。

教学与教学设施

远眺田径场

珠海校区的教学工作在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改革:第一,公共基础课实行新模式,对外语、数学、“两课”和体育课进行改革;专业课实行创新课程体系:建立课程模块,探索弹性学制,试行学分绩点制,增设创新活动学分;实验课实施高起点高标准训练。第二,利用网络手段改革教学方式,启动“优生优教”工程;建设人文和科学素质基地:坚持开展“中外优秀文化”和“自然科学前沿系列”讲座,在校区培育治学与修身相统一的优良学风,强化“优良学风班”活动,在珠海建立创新能力实践基地。第三,建立“两监督机制”。建立专职和兼职教学督导队伍,实现学籍管理进一步优化;放宽副修专业的条件,增设独立开课副修专业班,推进双学位制。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珠海校区将以兴趣为纽带,组织各种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学生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完善心理辅导和咨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给学生以个性发展的环境和空间。另外,珠海校区在全国率先实行“一卡通”,学生手持一卡,就可以在图书馆、 食堂、银行、珠影超市等部门使用,使学生的出入、生活大为方便。

教学实验大楼

教学楼侧影

珠海校区教学实验大楼是目前亚洲最长、面积最大的教学大楼。大楼全长571.2米,宽37.2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共有大小课室179间,可以同时容纳2万学生上课。大楼五层结构,全高22.6米,首层为架空层,高达6米,底下东西贯通,构筑大型花坛。大楼正面点缀红、黄、蓝五个大型彩色圆球,从右至左依次由倾斜到逐渐正立到最后的正立,寓意生命的孕育、孵化和成长的过程。大楼前面辅以大型绿化广场。整栋楼状如长龙静卧,是一座环保型现代化教学大楼。该大楼建设资金逾一亿元。

图书馆

珠海校区宿舍楼夜景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大楼状如一本打开的书,总建筑面积约36,000平方米,共十三层,馆藏饱和量约为200-250万册。已有图书馆西座一至十层已投入使用。全馆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3M防盗监测系统,实现藏、阅、检、网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每周开馆时间达98小时。

图书馆远眺

珠海校区图书馆为基础图书馆和贮存图书馆,现藏有中外文图书约20万册,中外文现刊2000余种,报纸200多种。已实现与广州南、北校区图书馆联网,资源共享,读者可通过网络检索、借阅中山大学三个校区图书馆的400多万册的丰富馆藏。为了丰富珠海校区师生的文化生活,校区图书馆特别配备了外语学习类、知识百科类、外语原声影片及各种类型的多媒体光盘约2000种。

中山大学图书馆作为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华南地区中心,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其中外文联机数据库有8个,共包括24个数据库,此外还有数十种网络版光盘数据库,珠海校区的读者可在校园内任何一台终端通过网络使用这些电子资源。

体育馆

风雨球场

风格独特的体育馆采用天然基础及钢拉索结构,外墙采用彩色压型钢板,屋面则是大跨度彩色钢板,总建筑面积将近9000平方米,场内全长120米,宽70米。馆内设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为校区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体育训练、竞赛场所。

后勤管理

榕园广场

校区的后勤全面实行社会化,后勤办公室只行使监督、协调职能。校区的学生宿舍由物业开发、管理公司进行投资开发和管理;教师公寓也由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生活服务中心各经营项目全部向社会公开招标;校区的食堂、交通、医疗、饮用水供应、园林绿化和环卫工作等全部实行社会化。

交通

雨后清晨的逸仙大道

中山大学师生在中大三个校区之间的往来交通任务由客运公司承担,每天对开多班次专车,此外,每隔一小时都有往返广州珠海的客车经过校区。中大师生凭证件可以六折优惠乘车。中山大学的师生出入珠海市检查站,享受珠海市市民同等待遇,凭工作证、学生证等证件即可通行。

学生宿舍楼和食堂

珠海校区拥有全国高校一流的学生住宿环境,现已建成的学生宿舍楼共15栋,能入住10272名学生。每间宿舍面积38-40平方米,4个人住宿,有单独卫生间、阳台,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每个学生拥有一床、一桌、一椅、一衣柜和一个互联网网络接口,房间配有空调、饮水机、太阳能热水器和储物柜。

校区建有四个学生食堂和一个教职工食堂,可以满足10000多人用餐。

生 活 服 务 中 心

雨后田径场

生活服务中心位于学生宿舍区,建筑面积约4100平方米,楼高三层。服务中心开设了邮局、银行及超市,有书店、眼镜店、精品店、药品店、理发店、摄影室、咖啡厅、自行车维修店、电脑电器维修店、体育用品店、综合维修店、文娱活动室等项目齐全的日常生活专门服务店。

饮 用 水

珠海校区教师公寓、学生宿舍、教学楼、办公室的饮用水均由社会企业在校区设立的纯净水厂供应,在校学生及常住校区的教职员工每人每年饮水费60元,学生凭水票及空瓶到所在宿舍楼一楼值班室兑水;教师公寓、教学楼、办公室的饮用水由水厂直接供应。

绿化养护、环境卫生

珠海校区的绿化养护、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由专业绿化公司承担,绿化养护质量根据合同条款评定,对达不到要求的由后勤办责令整改,使校区达到树木葱珑,草地平整青绿,色块美观、新颖别致之效果。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环境卫生方面,由环卫工人每天八小时巡回清扫保洁,达到无尘土、无杂物、无落叶、沟渠无积水、下水道无堵塞等要求,保证校园清洁卫生。

医疗服务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医疗服务工作一步到位实现社会化,把医疗、保险推向社会,形成学校——保险公司——医院三方合作办医疗的运作模式,这在全国高校尚属首创。学校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学生团体人身保险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学校每年在国家下拨给学生的医疗标准的基础上加一点,学生出一点为学生投保,保险公司则承担校区学生的医疗保险费用,一定程度缓和了学校医疗经费不足的困难,保证了学生急病大病得到及时诊治。珠海校区的医疗任务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承担,并在校区内设立门诊部,由医院配置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校区学生在门诊部或其转出的挂钩医院诊病,医疗费用除部分由学生自付外,其余由保险公司支付。校区教职工在校区门诊部诊病,以现金结算后回学校报销。

跨世纪建设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是一个新型的现代化校区,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高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在全国居一流水平,充满特区特色和现代化气息。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为学生提供了优良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中山大学实现它的战略目标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为中山大学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建立将对珠海市的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起巨大的带动作用。

校园文化珠海校区手绘地图

校园文化活动非常活跃,“中外优秀文化讲座”、“自然科学前沿”、“院士讲座”、“艺术与人生”等大量讲座每周举行,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丁肇中博士,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博士等大批著名的教授、著名学者前来访问、讲学。学生社团组织多达 60 余个,是繁荣校园文化的主力军,也大大促进了与社区的文化交流。

科研情况

中山大学创新科技研究院、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药中心、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研究所以及与 丁肇中 博士合作的空间站实验室等一批重点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落户在珠海校区,并与当地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

文化传统校训

中山大学校训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 年11月11日在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题写的。校训词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

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述:“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顾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纯粹古代的经书文章,而是包括一切天下国家大事。他所指的“耻”,不是指个人荣辱,而是指全体人民的荣辱。博学 的指导思想从个人自身修养扩大到“当务之事”的社会大事,所以他作出学、 问、思与立志的统一。顾炎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爱国主义者,故他对传统教育能按照新形势需要而做出新释。

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

校歌

中山大学校歌,创作于建校初期,由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作词,陈洪作曲。学校为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倡导的爱国精神和亲笔提写的校训良好学风,并反映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与特点。广泛征求校内外各界人士,一致同意原校歌的曲不变,对原歌词“国父手创 改为“中山手创”,将“三民主义”等四句, 改为“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将歌词最后两句改为“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教学楼

白云山高 珠江水长 吾校矗立 蔚为国光 中山手创 遗泽余芳

博学审问 慎思不罔 明辨笃行 为国栋梁 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 不息自强 发扬光大 贯彻主张 振兴中华 永志勿忘

校徽

中山大学校徽为圆形图案,校徽上部自左而右环绕中文校名标准全称,下部自左而右环绕英文校名标准全称,中间为海棠式洞窗图案。洞窗图案以国立广东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大钟楼”为设计主体,运用中国园林的意境与现代的设计手法,借用园林中的海棠式洞窗与大钟楼外观组合成“中山”二字,洞窗内两边的树由大到小形成一个深远的空间,增强了层次感和立体感,中间的弧形巧妙形成一朵红棉花,意寓中山大学位于岭南地区。由建校年份“1924”形成的一条纵深大道,体现了中山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和辉煌的历史进程。校徽通常为标准绿色,代表生命、发展、永恒,象征着中山大学充满活泼、盎然的生机。

校园活动

中外优秀文化讲座

校园落日

中外优秀文化讲座是由学校教务处主办、历史系团总支和学生会协办的一个校内文化讲座。自1994年10月创办以来,本着弘扬中外优秀文化、促进校内文化建设的宗旨,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广泛的文化交流的空间,内容涉及文、史、哲、政、经、法和自然科学等领域。

人生讲坛

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弘扬民族艺术精粹,校团委多年来一直注重艺术教育和开展艺术活动。如一年一度的“中山大学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不仅成为了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活动,而且在全省乃至全国各高校都有较大的影响力。

科技艺术节

田径场

2002年,该校将艺术节和科技节这两项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合二为一,创办首届中山大学科技艺术节,这是新中山大学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大型校园文化盛典,以其全新的面貌、独特的风格、多样的形式吸引广大师生普遍参与,成为新中大,乃至华南高校的一次盛会。

主要活动项目有艺术类、诗配乐朗诵比赛、中国象棋围棋比赛、系际歌手对抗赛、校庆文艺晚会、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晚会、现代舞专场表演、袁歌灵小提琴独奏晚会、书画摄影大赛、“挑战杯”科技学术论文比赛、战士杂技团魔术杂技专场晚会、科幻电影展播、科幻小说创作比赛、校园DV短剧摄像大赛、院系际辩论赛、网页设计比赛、环保手工艺品设计比赛、FLASH绿色校园公益设计大赛、科技艺术节系列讲座、科技艺术节闭幕式暨获奖作品展示晚会。

“挑战杯”

隐湖

为调动该校学生的学术科技研究热情,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备战全省、全国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团委于双数年主办中山大学“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凡该校在册的全日制学生(含专、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均可参加。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三类。

维纳斯歌手大赛

维纳斯歌手大赛是中山大学每年一度的校内歌手大赛,在校内外都受到广泛关注。维纳斯的复盖面广,地跨广州、珠海两大城市,四个校区。在校外,维纳斯歌唱大赛也享有很高的声誉,维纳斯歌手在广州各高校以至社会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学术与学风系列讲座

由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校团委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的大型“学术”与“学风”讲座,于2003年9月开讲,讲座根据主题分为“知名教授系列”、“院士系列”以及“知名校友系列”三个部分,邀请了校内外的知名学者教授及校友主讲,和中大的广大师生共同探讨,在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特定时代进程中,如何寻觅我们的精神家园,重塑价值理性的时代内涵;批判和反思大学的精神理念;整饬和重构大学的人文关怀,确立和坚守大学的真正使命。

校长讲坛系列讲座活动

荔园宿舍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学校发展的现状,让同学们能够零距离接触学校领导,感受该校领导的学者风范与人格魅力,同时也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的关心与关注,校团委在李延保书记、黄达人校长等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精心策划并主办了“校长讲坛”。通过让广大学生近距离接触校领导,感受来自各个学科领域校领导的学者风范和人格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山大学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是校领导以实际行动推动该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现。“校长讲坛”每隔一周在东校区举行。

“医学人文”学术讲座

为倡导人文精神,培养综合人才,由北校区团工委主办具有医学特色的“医学·人文”系列讲座。此项活动在合校前已是中山医科大学的老品牌,并纳入了学校的教学计划,以专项活动基金作为支持。合校后,此项活动更是适应高等教育学科交叉、文理科渗透的趋势,达到了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发挥南北校区的资源优势,文理医各学科融合,极大地拓展了医学生视野,成为了北校区学术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品牌活动。

医学节

田径场

为弘扬医学精神,展示中山大学医学生的风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树立和强化医学生光荣感与使命感,打造一个医学生的品牌栏目,自2004年起医学节成功在北校区举办。医学节以医学人文、医学科技和医学普及为主题,涵盖了学术篇——医海扬帆、展示篇——杏林风采、实践篇——知易行难、文体篇——百花齐放、院系篇——百家争鸣、总结篇——硕果累累六大板块,涉及学术科研、社区服务、竞技娱乐等多个方面。

中大精神

民主、务实、爱校

中大精神是潜在的、无形的,它是由一代代中大人的共同价值观、共有的品格和气质表现出来的。从中大教师及校友们身上得到更深的印象是:民主的精神、务实的作风、爱校的情结。中大的民主精神体现于学术研究上的包容性、创造性,教师教学上的自主性及学生学习上的选择性。在中大的历史上,学阀学霸作风鲜见,对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行政干预也不多。另外,从中大校友浓得化不开的爱校情结中,可以看出中大凝结着一种团结的精神,一种由对学校深厚的爱而形成的内聚力。

办学成果

截至2012年8月,中山大学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973计划(包括国际重大科学计划)12项,主持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共10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4项;在人文社科领域,承担国家、教育部重大、重点项目及招标课题146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7项,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9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74项,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重点及一般项目188项。2011年,中山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41项,立项数列全国高校并列第一。全校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28项,其中,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7项研究分别获中华医学科学奖一、二、三等奖;获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17项(包括2项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14项,2009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8项。

教学楼远眺

2004年至2011年,在校学生在各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包括“挑战杯”全国竞赛优胜杯、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中,中山大学队共参加了62次亚洲区域赛,其中7次夺冠,9次获得亚军,13次获得季军,并且13次在国际决赛中取得1银3铜的骄人成绩。2007年,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叶泉志同学因在业余天文搜索与观测中发现不少小行星而获得由国际行星协会公布的苏梅克近地天体奖;2008年,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罗鑫同学获选赴德参加第58届诺贝尔奖得主大会;2009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郑智浩等同学的参赛作品《C—Jun调控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的最高奖项。2010年,中山大学“瀚潮创业团队”凭借“瀚潮生态净水项目”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昆山市委市政府承办的“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2011年,中山大学医学院代表队获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总决赛特等奖。

截至2012年8月,中山大学与深圳、广州、珠海、佛山、肇庆、东莞、惠州、湛江和潮州等9个市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9个,与1000多家企业展开技术研发合作,与10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研发机构;主持或参与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战略联盟10个,参与了5个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区)、8+1个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和5个产学研结合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承担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157项。

2006-2011年,中山大学文科横向课题合计立项1969项。其中:中央部门委托45项;政府部门委托1210项;企事业委托594项;国际合作57项;港澳台合作50项;外资项目11项。2009年9月中山大学与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共建的中山大学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以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为目标,整合中山大学和全省政研力量,合作开展决策研究,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综合性、高质量的服务。2011年8月27日中山大学牵头广东省内各高校与广东省规划纲要办合作共建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双方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智力资源,为《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实施提供研究和咨询服务。中山大学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汉办重点基地、1个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其他部委研究基地,已复盖了部、省、市三级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澳门理工学院博彩研究中心于2009年12月10日正式成立。2009年,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申报的“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课题获得了香港大学教育拨款委员会 “AoE” 计划资助。这是香港第一个获得“AoE”资助的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也是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合作的最高层次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0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成立。

师资力量

截至2012年5月,中山大学共有教职工1352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7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273人,具有副高职称2382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含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5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第一首席专家3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6人,19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14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23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5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8人。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郑德涛 (主持学校党委工作。)

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陈春声(协调落实党委日常工作,分管干部、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稳定、本科教育(含招生工作)、研究生教育、高等继续教育、附属学校。)

党委副书记:李萍 (分管党委办公室(含信访、保密)、统战、离退休工作、校友会、基金会,协管干部工作。)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喻世友(分管纪检、监察、审计、教代会、工会,联系南方学院、新华学院)

党委副书记:朱孔军(分管宣传、政策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思想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含就业)、共青团、体育、武装工作)

校长:许宁生(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分管发展规划、学科建设)

常务副校长:汪建平、许家瑞、颜光美、黎孟枫、徐安龙、魏明海

校长助理:夏亮辉、保继刚、程焕文、李善民、李文军

学校排名

2012年台高教版大学排行榜:中山大学全国第8

2012年武书连版大学排行榜:中山大学全国第8

2012年武汉大学版大学排行榜:中山大学全国第9

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版大学排行榜:中山大学全国第8

2012年校友会版大学排行榜:中山大学全国第7

2012年土耳其版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山大学位列大陆高校第8

2012年泰晤士版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山大学位列大陆高校第6

2012年esi版大学排行榜:中山大学位列大陆高校第8

2013年武书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版:中山大学名列第9

2014年武书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版:中山大学名列第9

2014年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山大学位列第10

2014年中国高校通用就业能力排行榜:中山大学位列第2[1]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22:01: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04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主要校区之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主要校区之一).pdf

标签:中山大学   校区   珠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