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物理学实验)

更新时间:2025-01-11 10:18:55 阅读: 评论:0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物理学实验)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物理学实验) 次浏览 | 2022.09.22 10:03:48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物理学实验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Michelson-Morley Experiment),是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在德国做的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两垂直光的光速差值的一项著名的物理实验。但结果证明光速在不同惯性系和不同方向上都是相同的,由此否认了以太(绝对静止参考系)的存在,从而动摇了经典物理学基础,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一个发端,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文名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外文名

Michelson-Morley Experiment

别名

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提出者

迈克尔逊-莫雷

性质

物理实验

实验时间

1887年

结果

揭示了光速不变

地位

近代物理学的一个发端

基本内容

一种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两垂直光在同一方向上光速差值的实验。但结果证明光速在不同惯性系和不同方向上都是相同的,由此确定了光速不变原理。

根据伽利略变换,光速应该与其所在的参照系有关,这一结果表明伽利略变换并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光子,洛伦兹由此提出洛伦兹变换来解决这一问题。

虽然爱因斯坦只是将洛伦兹变换引入狭义相对论,但是他系统性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物理理论,并划时代地提出时间相对性的概念,因此人们最终将这一功绩归功于爱因斯坦。

但是狭义相对论也有问题,爱因斯坦本人也始终未能解释孪生子佯谬。[1]

实验介绍

既然存在以太,则当地球穿过以太绕太阳公转时,在地球通过以太运动的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对光源运动时)应该大于在与运动垂直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不对光源运动时)。

1887年,阿尔贝特·麦克尔逊(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个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爱德华·莫雷在克里夫兰的卡思应用科学学校进行了非常仔细的实验。目的是测量地球在以太中的速度(即以太风的速度)。

如果以太存在,且光速在以太中的传播服从伽利略速度叠加原理:假设以太相对于太阳静止,实验坐标系相对于以太以公转轨道速度u沿光线2的方向传播, 由于光在不同的方向相对地球的速度不同,达到眼睛的光程差不同,产生干涉条纹。

从镜子M反射,光线1的传播方向在MA方向上,光的绝对传播速度为c,地球相对以太的速度为υ,光线1完成来回路程的时间为2d/C,光线2在到达M2和从M2返回的传播速度为不同的,分别为C+υ和C-υ,完成往返路程所需时间为:d/(C+u)+d/(C-u).光线2和光线1到达眼睛的光程差为:c[d/(C+u)+d/(C-u)-2d/C]=2du^2/(C^2-u^2)

干涉仪整体可以旋转,旋转的过程中,以太速度方向与实验参考系中光线2的夹角改变,从而使得速度分量u改变,旋转90°时,光线1和2交换了状态,光程差可以增加一倍:ΔL=4du^2/(C^2-u^2)≈4du^2/C^2。

移动的条纹数为ΔL/λ。实验中用钠光源,λ=5.9×10^-7m;地球的公转轨道运动速率为:υ≈10^-4C;干涉仪静止参考系下的光程2d=11m,应该移动的条纹为:ΔN=2×11×(10^-4)/λ=0.37干涉仪的灵敏度,可观察到的条纹数为0.01条。

但实验结果是几乎没有条纹移动。因此以太存在且光速满足伽利略速度叠加的前提是错误的。结论是要么是以太不存在,光速相对于任何参考系的速度都一样,因此旋转迈克尔逊干涉仪时光线1和2不存在时间差。要么是以太存在但是光速不满足伽利略速度叠加。

在1887年到1905年之间,人们曾经好几次企图去解释麦克尔逊——莫雷实验。最著名者为荷兰物理学家亨得利克·洛伦兹,他是依据以太存在,但是伽利略速度叠加原理需要修改,从而引进了洛伦兹变变换。

然而,一位迄至当时还不知名的瑞士专利局的职员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一篇著名的论文中指出,只要人们愿意抛弃绝对时间的观念的话,整个以太的观念就是多余的。

几个星期之后,一位法国最重要的数学家亨利·彭加勒也提出类似的观点。爱因斯坦的论证比彭加勒的论证更接近物理,因为后者将此考虑为数学问题。通常这个新理论是归功于爱因斯坦,但彭加勒的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该实验让世界上的人们抛弃了以太的存在,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是重大转折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种数学上的等效解决方法。------但是该实验的计算过程忽略了物体在以太中运动会变形,观测臂是由电磁力相互作用的原子分子组成,既然光是电磁波,光产生行程差。

观测臂内的原子间的电磁作用力也会产生行程差,也即观测臂内部的原子不再是维持原来说的形状。观测臂的整体长度也会产生相等于光行程差的相应变化。

所以永远也别想看到条纹移动,相对论说是空间扭曲。其实整个实验是一种像刻舟求剑的错误方法。世界上的作用力几乎无不间接通过以太传播。以太密度的变化和运动让整个世界的运动和作用力相应变化。时空扭曲是等效的数学方法。而不是真实情况。

电磁波是横波,并且是真空中唯一一种可以传播的波动,说明了真空是一种刚性粒子组成的高弹性流体。不同于空气。液体内部是弹性非刚性粒子 。所以,液体,空气中横波无法传递的。

原子科学上的发展可以让计算机用原子科学来计算模拟物质的性质,甚至模拟研究生命内部的分子运动。为生命科学注入全新活力。而相对论使多原子体系能级的求解陷入了绝境。如果忽略了真空的存在,微观原子科学无疑会陷入绝境。

实验再验证

1893年洛奇在伦敦发现,光通过两块快速转动的巨大钢盘时,速度并不改变,表明钢盘并不把以太带着转。对恒星光行差的观测也显示以太并不随着地球转动。

人们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多次重复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并且应用各种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精度不断提高。除光学方法外,还有使用其他技术进行的类似实验。如1958年利用两个氨微波激射器所做的实验

(实验原理与穆斯堡尔效应相同)得到地球相对以太的速度上限是3×10-2km/s,1970年利用穆斯堡尔效应所做的实验得到此速度的上限只有5×10-5km/s。综合各种实验结果,人们基本可以判定地球不存在相对以太的运动。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21:52: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04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物理学实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物理学实验).pdf

标签:物理学   迈克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