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湖北省荆州市辖区)

更新时间:2025-01-06 03:33:22 阅读: 评论:0

沙市区(湖北省荆州市辖区)

沙市区 (湖北省荆州市辖区) 次浏览 | 2022.09.26 16:40:25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沙市区湖北省荆州市辖区

沙市区,简称沙市,隶属于荆州市,位于荆州城区东部,区域面积522.75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近40平方千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为504893人。2018年,沙市区辖4个镇和6个办事处,乡镇街道下辖45个村民委员会、53个社区居委会、1个场。沙市区人民政府驻沙市区长港路100号。

沙市自古就是“三楚名镇”,原是长江泥沙冲积而成的一个江边渡口,古名津,又名夏首,在春秋战国时,改名江津,是楚国国都郢的外港,到唐朝时代,改名沙头市,简称沙市。1949年7月15日,沙市解放,划为省辖市。1994年10月,撤销荆州地区和沙市市,设立荆沙市,后更名为荆州市,以原沙市市辖区为主体,对区划作适当调整后设立沙市区,成为荆州市两个中心城区之一。

沙市地处长江故道,江湖水系发育,土壤受淋溶沉积较强,土壤原始肥力较强。沙市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2020年,沙市区地区生产总值49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降低6.4%。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7.4亿元,外贸出口基本平稳,全区外贸出口总额14669.3万美元,同比下降4.0%。第三产业222.30亿元,下降5.2%。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26元,下降3.8%。

中文名

沙市区

外文名

Shashi District

别名

沙市

行政区划代码

421002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湖北省荆州市

地理位置

东经112°13′~112°31′,北纬30°12′~30°25′

下辖地区

4个镇和6个办事处

政府驻地

沙市区长港路100号。

电话区号

0716

邮政区码

4340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万寿宝塔

机场

沙市机场

火车站

沙市站,沙市东站,沙市南站

车牌代码

鄂D

面积

522.75km²

人口数量

504893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492.77亿元(2020年)

建制沿革

沙市自古就是“三楚名镇”,原是长江泥沙冲积而成的一个江边渡口,古名津,又名夏首,在春秋战国时,改名江津,是楚国国都郢的外港,到唐朝时代,改名沙头市,简称沙市。

沙市历史悠久,古有江津、夏首、津乡诸称。

唐代名为沙头市,简称沙市。

宋代,沙市始称为镇,属荆湖北路江陵县管辖。南宋咸淳末年(1274年),沙市建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监镇。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沙市改属河南行省上路总管府江陵县。天历二年(1329年),江陵县改属河南行省中兴路,县治设于沙市。

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江陵县改属湖广行省荆州府,县治设沙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县治迁荆州,沙市仍属江陵县管辖。

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沙市设巡检司,故称沙市司,隶属湖北省荆州府江陵县。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决定将荆州府通判移驻沙,设通判厅于青石街(现中山路),俗称“三府”。雍正元年(1723年)以后,沙市在行政区划上虽属江陵县,但行政机构设置则与县相当,直隶于荆州府。雍正七年(1729年),荆州府粮盐通判厅移驻沙市。咸丰元年(1851年),因川盐下运,荆州府同知厅也移驻沙市。光绪二年(1876年),沙市已改称为南乡,废除巡司,设置汛,故称沙市汛隶属江陵县。

民国元年(1912年),沙市属荆南道江陵县,为江陵县南乡沙市汛。民国十九年(1930年)县下行政机构废汛设区,沙市改为江陵县第二区,下设4镇。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沙市建立了镇,为江陵县县辖镇。

1949年7月15日,沙市解放。7月17日,沙市市人民政府建立,为湖北省省辖市。1955年,改由荆州地区专员公署监督领导,仍为省辖市。1979年6月,沙市市复由省直接领导。1994年10月22日,省政府下文,荆州地区与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1996年12月19日改为荆州市)。同时设立沙市区,12月22日,沙市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沙市吊汽包行政变更

1994年10月22日设立沙市区之初,辖朝阳、解放、崇文、中山、胜利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锣场4个乡。同年12月3日,原江陵县所辖的岑河镇、观音垱镇及岑河农场划归沙市区管理。12月19日,沙市农场从沙市区划归市农场管理局管理。12月23日,沙市区辖的联合乡划归玉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1995年3月20日,市政府下文将岑河农场划归市农业局管理。5月19日市政府又下文将岑河农场划归沙市区管理。6月12日,沙市区正式接管原江陵县种畜场、农科所,将种畜场划归区农牧局管理,将农科所并入岑河农场。2000年7月26日,岑河农场(西湖管理区)划归市农业局管理。2003年12月,钢管厂社区居委会划归玉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

2018年,沙市区辖关沮镇、锣场镇、观音垱镇、岑河镇等4个镇和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崇文街街道办事处、中山路街道办事处、胜利街街道办事处、朝阳路街道办事处、立新街道办事处等6个办事处,乡镇街道下辖45个村民委员会、53个社区居委会、1个场。[1]

边界

1996年,沙市区成立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勘界工作。2001年完成与相邻县、市、区的踏界、核界、勘定及资料归档工作。勘界确定沙市区与周边界线为:

沙市—荆州线

沙市、荆州线涉及双方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边界线由北向南从沙洋、沙市、荆州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荆州、公安三区、县边界线交会点止,全长25.3公里。界线北端基本上以长湖和太湖港渠中心线为界,南端多属市区。两个交会点之间的边界线上埋有界桩。

沙市—潜江线

沙市、潜江两地行政区域界线属传统习惯线,双方共涉及4个乡镇。边界线由北向南从沙洋、沙市、潜江三县、区市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江陵、潜江三区、县、市边界线交会点止。界线基本上以中干渠中心线和农田为界,全长16.5公里,界线穿过宜黄高速公路。由于界线短,两交会点之间边界线上没有埋设界桩。

沙市—公安线

沙市、公安两地边界线共涉及双方7个乡、镇、街道事处。边界线由北向南从沙市、荆州、公安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江陵、公安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止,全长12.55公里。边界线以长江航道中心线为界,两交会点之间边界线上没有埋设界桩。

沙市—江陵线

沙市、江陵两地边界线共涉及5个乡镇。边界线由西向东从沙市、江陵、公安三区、县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江陵、潜江三区、县、市边界线止,全长43.5公里。因界线不长,在两交会点之间边界线上没有埋设界桩。

沙洋—沙市线

沙洋、沙市两区边界线属传统习惯线,双方共涉及4个镇。边界线由西向东,从沙洋、沙市、荆州三区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洋、沙市、潜江三区、市边界线交会点止,全长20.9公里。由于边界线距离较短,两个三交点之间没有设立界桩,实地埋设界桩4个。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沙市区为荆州市中心城区,位于荆州城区东部,长江荆江段北岸。东接潜江市,南靠长江,与公安县隔江相望,西依荆州古城,北邻荆门市沙洋县,距省会武汉市237千米。全境跨东经112°13’一112°31’,北纬30°12’一30°25’,国土面积522.75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近4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沙市区形成于长江古河漫滩,地势平坦,西南高,东北低。一般海拔高度在32米至36米之间。最高点在柳林洲,海拔高度为40米;最低点在宿驾场,海拔高度为27.6米。沙市地质结构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江汉沉降区的江陵凹陷区,发育了一系列沉积河,地层由卵石、沙、黏性土等层组成松散沉积,较为深厚,一般为100~131米,其中北部厚70~80米,基底由杂色黏土岩组成,黏土岩内夹砂岩、粉砂岩等。沙市地形受荆江河道变迁和泥沙淤积影响,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沙市地貌形态及其组合可分为河流阶地、冲湖平原、冲积平原、湖沼、荆江水道5个类型。

气候

沙市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1℃,年无霜期长达230—270天,年降雨量一般在958—1325毫米之间,平均相对湿度为80%。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沙市地处长江故道,江湖水系发育,土壤受淋溶沉积较强,土壤原始肥力较强。区内河、湖、塘、堰星罗棋布,总水域面积约9.5万亩,雨水充沛,水资源极为丰富,境内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743亿立方米。长江和长湖为过境客水,是全区工农业生产及城乡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沙市地下水属浅层水区,埋深约10米至1000米,总容量约为1.55亿立方米。[2]

人口

常住人口

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为50489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90598人相比,增加14295人,增长2.91%,年平均增长率0.29%。

全区共有家庭户187135户,家庭户人口为466840人;集体户8702户,集体户人口为3805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10年减少0.35人。

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52444人,占50%;女性人口为252449人,占50%。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了3.54个百分点。

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4008人,占12.68%;15-59岁人口为330063人,占65.37%;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0822人,占21.9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7595人,占15.3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增长1.9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减少9.4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长7.4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长6.51个百分点。

受教育程度

全区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721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4256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4753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559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10.94年。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21236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22630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32631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16952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70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2.29%下降为0.93%,减少1.36个百分点。[3]

民族构成

沙市区域居住着汉、回、满、藏、蒙古、苗、壮等27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8%以上,少数民族千人以上的有回族、土家族、满族,占少数民族人口85.72%;千人以下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苗族、壮族,占少数民族人口12.35%;百人以下的民族有侗族、瑶族、布依族、白族、维吾尔族、畲族、仡佬族、彝族等19个民族。

经济综述

2020年,受复杂的发展环境和疫情汛情的叠加影响,全区经济基本恢复或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沙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降低6.4%。其中,第一产业19.9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222.83亿元,下降7.9%;第三产业250.03亿元,下降5.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3.41:47.26:49.33调整为4.04:45.22:50.74。实现区属生产总值339.91亿元,下降11.3%,较第一季度收窄24.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8.5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99.04亿元,下降8.9%;第三产业222.30亿元,下降5.2%。三次产业结构为5.46:29.14:65.40。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46亿元,同比下降23.9%。其中,5000万元以下投资完成3.45亿元,下降48.68%;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78.57亿元,下降24.97%(其中亿元以下项目下降26.37%);房地产投资完成61.44亿元,下降20.33%。全区在建5000万元以上项目58个,同比减少2个;亿元以上在建项目49个,同比减少2个。

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7.4亿元,比上年减少20.6%;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1亿元,减少22.7%。按税种分,增值税完成5.64亿元,比上年减少15.3%;改征增值税(营业税改增值税)完成6.77亿元,减少34.0%;个人所得税完成2.56亿元,减少15.9%;企业所得税完成6.04亿元,同比上年减少17.7%。财政支出明显增加。全区完成地方公共预算支出(含省市专款)29.3亿元,同比增长12.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不含省市专款)29.0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区本级支出25.39亿元,同比增长9.5%;乡镇支出3.61亿元,同比增长64.0%。

第一产业

2020年,沙市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4.49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大宗农业产值18.57亿元,增长4.33%;林业产值0.31亿元,下降43.64%;畜牧业产值2.93亿元,下降8.52%;渔业产值7.67亿元,增长6.89%。就全区农业种植面积而言,油料种植面积增幅最大,为4.18万亩,增长52.47%;粮食种植面积最大,为27.56万亩,增长2.16%,蔬菜种植面积10.67万亩,增长3%;棉花降幅最大,为0.33万亩,降幅为14.63%。

就种植类产量而言,粮食产量最大,为12.11万吨,增长1.05%,油料增长幅度最大,年产0.78万吨,增长56.61%;园林水果年产量1438吨,增长3.08%;棉花减幅最大,年产0.02万吨,降低20.38%。

就养殖类产量而言,禽蛋类增幅最大,年产量为3432吨,上涨10.92%;水产品4.45万吨,增长3.3%;肉类5112吨,下降15.17%;受猪瘟疫情的延续影响,全年牲猪存栏2.5万头,增长4.6%;牲猪出栏5.28万头,下降15.79%;大牲畜存栏780头,增长249.78%。家禽存笼42.1万只,增长2.61%,出笼104.71万只,下降6.2%。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疫情汛情带来的影响,全区农业以抓好防疫和复耕复种、落实农业生产奖补、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等助农举措,支持了29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恢复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7600亩,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4家、农产品直销店3家,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2.59亿元。

第二产业

工业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万元口径)139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71.5亿元,同比下降1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5.78%,下降0.82%。产品销售收入257.17亿元,下降12.13%;实现利润10.62亿元,同比下降15.8%。亏损企业9家,同比增加10%;亏损额1165万元,增加25.56%。

分行业看,机电汽配工业产业完成产值100亿元,同比下降8.27%;医药化工工业产业完成产值35亿元,同比下降1.59%;轻纺服装工业产业完成产值83亿元,同比下降9.69%;农产品加工产业完成产值53亿元,同比下降2.96%。受疫情影响,全区工业企业经呈整体下滑态势,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和扶持企业渡过难关,先后出台区“支持中小微企业20条”“稳就业15条”等扶持政策,大力开展“领导干部走访服务企业”活动,落实各类惠企资金20.6亿元。积极鼓励企业脱困做强,小胡鸭公司建成湖北省荆楚特色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投资18.7亿元建设金色童年小镇·科创园,岑河镇顺利入选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顺利完成机电装备产业园区域性统一评价,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

建筑业

开展“全员招商和项目争取年”“招商引资双百竞赛”等活动,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8个,协议总投资262亿元。上海韵达、上海森马、中国邮政、常州天合光能等重点项目达成了投资意向。主动对接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向上争取项目167个,总投资140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48个,竣工项目40个。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疾控检验中心、荆州东服务区等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关沮路、红门路综合管廊等项目启动建设,复兴大道东段道路正式通车。荆州沙市机场飞行程序竣工设计通过审查,即将通航。

第三产业

商贸流通

全区市场主体67366户,其中企业13992户,个体工商户5310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68户。全年新登记企业2230户,个体工商户362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4户。新进限企业18家,其中,新进限企业1家,小进限企业17家。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7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零售贸易业完成232.65亿元,下降18.1%;餐饮业完成32.1亿元,下降21.3%。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上单位社会零售额完成99.98亿元,下降14.2%;限上法人住宿、餐饮分别累计实现营业额0.78亿元、1.88亿元,同比下降32.5%和35.1%。统筹发展实体和网络商业,高标准推进业态规划,构建了以多层次实体店、跨区域网络和高效率物流配送网络为框架的新型商业体系,形成多中心、网络状、广覆盖的商业布局。

海洋世界与湖北世纪联行就荆州1896商业街正式签订战略合作书,开始合作运营。积极参加疫情防控期间的物质保障和企业复工复产,制定并发放了《沙市区企业复工复产及政策兑现工作手册》,在员工社保补助、租金减免以及简化办事流程等方面提供帮助,促进全区195家限上企业和183家限上大个体平稳过渡。组织外贸企业参加线上广交会以及荆楚优品出口转内销活动,加强荆州市涉外商事法律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综合竞争力。全年外贸出口基本平稳,全区外贸出口总额14669.3万美元,同比下降4.0%。

交通运输

荆州机场、沪蓉高速铁路、蒙华铁路、汉宜高速、二广高速、荆襄高速、沙公高速、318国道和长江黄金水道在沙市区织就了便利的交通网络,沙市区成为荆州市人流、物流和信息的中心。

荆州沙市机场

荆州沙市机场是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节点工程,并列入了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年攻坚战行动方案(2018—2020年)。项目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0吨的目标设计,飞行区等级4C。

沙市—荆州线

沙市、荆州线涉及双方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边界线由北向南从沙洋、沙市、荆州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荆州、公安三区、县边界线交会点止,全长25.3公里。界线北端基本上以长湖和太湖港渠中心线为界,南端多属市区。两个交会点之间的边界线上埋有界桩。

沙市—潜江线

沙市、潜江两地行政区域界线属传统习惯线,双方共涉及4个乡镇。边界线由北向南从沙洋、沙市、潜江三县、区市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江陵、潜江三区、县、市边界线交会点止。界线基本上以中干渠中心线和农田为界,全长16.5公里,界线穿过宜黄高速公路。由于界线短,两交会点之间边界线上没有埋设界桩。

沙市—公安线

沙市、公安两地边界线共涉及双方7个乡、镇、街道事处。边界线由北向南从沙市、荆州、公安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江陵、公安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止,全长12.55公里。边界线以长江航道中心线为界,两交会点之间边界线上没有埋设界桩。

沙市—江陵线

沙市、江陵两地边界线共涉及5个乡镇。边界线由西向东从沙市、江陵、公安三区、县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江陵、潜江三区、县、市边界线止,全长43.5公里。因界线不长,在两交会点之间边界线上没有埋设界桩。

沙洋—沙市线

沙洋、沙市两区边界线属传统习惯线,双方共涉及4个镇。边界线由西向东,从沙洋、沙市、荆州三区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洋、沙市、潜江三区、市边界线交会点止,全长20.9公里。由于边界线距离较短,两个三交点之间没有设立界桩,实地埋设界桩4个。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

全区现有各类学校51所,其中,普通中学23所,小学28所;在校学生50640人,其中中学生人数20387人,小学生人数30253人,专任教师总数2903人,其中普通中学教师1514人,小学教师1389人。幼儿园50所,在园幼儿数1098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学校改扩建进程加快,沙北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幼碧桂园分园投入使用,“七扩”“两新”学校稳步推进。开展“区管校聘”改革,普惠性幼儿园达到42所,沙市区获评全国“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科技事业

全区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3项648万元。

文化事业

沙市文旅事业得到较大发展,海洋世界成功列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美丽乡村一日游”精品线路全面推广,全年游客人数为1038万人次,收入56.65亿元。受疫情影响,较去年下降28%。全国“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已沙市区铺开,已有15个非遗项目进驻到村、社区。文物工作得到加强,沙市区成立文物审查委员会,天星观安全防护系统工作全面竣工,全区各级各类文物安全无虞。

体育事业

深入贯彻落实《沙市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全面推进沙市区群众体育事业迈向新台阶,全年争取上级资金450万元,在岑河镇、解放街道及胜利街道石闸门社区等地建成新全民健身项目。全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15平方米。

医疗卫生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认真执行药品“4+7”政策,进一步巩固取消药品、医用耗材加成改革成果;争取抗疫特别国债7877万元,实施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20个,首个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投入使用。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74.7%,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7%,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72.2%,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8.9%,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血防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查螺1423万㎡,药物灭螺614万㎡,询检50654人,血检15443人,粪检972人次,扩大化疗2004人次。晚血救治75人,治前死亡9人,救治覆盖率达100%。全区出生人口2517人,其中男孩1290人、女孩1227人、出生人口综合性别比105.13。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全面落实。

社会保障

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和方式,全年开展线上线下公共招聘活动26场(线上15场,线下11场),累计参与企业137家。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先后组织4场“春风行动”“我选湖北聚英才”等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全区新增就业731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9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02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571人,登记失业率3.82%,控制在5.5%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228万元,新增返乡创业493人,完成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人数3829人。

就业扶贫和长江长湖退捕渔民就业帮扶比较值均达到100%。继续以提升维权维稳效能为目标,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年下达询问通知书30份,整改指令书17份,行政处理处罚先告书15份,行政处理决定书9份,行政处罚决定书4份,共追回劳动者被拖欠的工资1385万元,涉及劳动者994人。

截至2020年12月,全区三项社会保险参保242321人,基金征收119704万元,基金支出114452万元。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6201人,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900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76319人,工伤保险参保31012人,失业保险参保29780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收90223万元,发放86839万元;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征收22930万元,发放22454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6551万元,发放5159万元。

全区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33787人进行待遇调整,月增加调整金额488.07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人均调整金额136.89元,机关养老保险人均调整金额208.54元。实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6年上调,并为10700名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720多万元。区级医保实现定点药店全覆盖。启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脱贫攻坚

开展调研培训,编发学习资料12期,对扶贫一线干部开展扶贫理论政策业务培训40余次,参训达到2200余人次。坚持“三级书记”抓扶贫,压实领导和部门监管职责,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先后召开专题研究会10余次,专题研究扶贫重点工作,通过实施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政策扶贫等方式,统筹整合各类资金2.55亿元投入扶贫领域,其中扶贫专项资金7458万元,巩固脱贫成果。

对2019年尚未脱贫的10户31人,2020年在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基础上,实施“一户一个增收渠道”,实现稳定增收,全部达到脱贫条件且顺利脱贫。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区12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3873户、11961人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无返贫现象。[4]

历史文化

宗教

截至2019年12月,沙市区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教派俱全,已登记宗教活动场所76处,其中佛教62处、道教4处、天主教1处、基督教8处、伊斯兰教1处,纳入民间信仰18处。截至2019年12月,沙市区已备案宗教教职人员106人,其中比丘63人、比丘尼26人、乾道2人、坤道1人、神父3人、牧师2人、长老1人、传道员6人、阿訇2人,信教群众近5万人。沙市清真寺获“全国民族团结创建先进集体”“全国五好清真寺”,基督教沙市堂和沙市天主教堂被评为“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章华寺被评为省“五好宗教场所”,菩提寺被评为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地方特产

荆州鱼米乡,荆州食俗重鱼,无鱼不成席,无鱼不成礼仪。荆州人食鱼历史悠久,汉代已有“饭稻羹鱼”,鱼在荆州人的手中神奇地变化出各种美味佳肴。“红米煮白鱼”是古人的生活,现在是因鱼设菜,因鱼下料,一道道名美、色美、味美的鱼肴,使人美不胜收。

龙凤配

龙凤配

它以黄鳝、仔鸡为原料,经过煮、卤、炸、溜等多种烹饪方法烹制而成,是荆州地区的传统名菜。传说三国时期,刘备招亲以假成真,他偕夫人自东吴返回荆州,诸葛亮为他们摆席接风,席上摆出的第一道菜就是荆州厨师特制的“龙凤配”。只见一条大黄鳝被做成龙形,蜿蜒于盘中,鳞甲片片,脚踏祥云,昂首张口,翘角垂须呈飞腾之状;鸡形如凤立于龙旁,引颈展翅,羽毛绚丽,头冠殷红似翩翩起舞。刘备一见,心中大喜,赞不绝口,从此“龙凤配”一菜也就声名远扬。

鱼糕丸子

鱼糕丸子

鱼糕丸子是荆州一带特有的风味,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称道。传说鱼糕的制作起源于楚国,在楚都纪南城有一酒店,专做各种鱼菜佐酒。夏日的一天,店主买鱼多了一些,偏偏这天生意清淡,到晚上还剩不少鱼。眼看鱼已离刺将要腐烂,店主急中生智,索性把鱼刺全部剔除将鱼肉剁碎成茸,掺进几个鸡蛋,加上一些豆粉,又倒点白酒除腥,然后做成糕放在蒸笼里蒸熟。第二天把鱼糕切成块装碗蒸热,浇上调料摆案出售,结果大受欢迎。后来鱼糕越做越精美,人们用鱼和肥膘肉做糕,再用猪肉、山药等制成肉丸。肉丸垫底,鱼糕放在上面,最后以肚片、腰片烹炒盖帽,多菜共碗,俗称“杂烩丸子”。

皮条鳝鱼

皮条鳝鱼

荆州城有座“聚珍园”餐馆,聚珍园的“皮条鳝鱼”是一道传统名菜,鳝鱼是食疗佳品,《名医别录》将鳝鱼列为上品,说它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

冬瓜鳖裙羹

冬瓜鳖裙羹

它是用肥大的雄鳖裙边和嫩冬瓜,加鸡汤、调料焖煮,清炖而成。据《江陵县志》记载,北宋时,宋仁宗召见荆州人张景,问他江陵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张景回答说:“新粟米炊鱼子饭,嫩冬瓜煮鳖裙羹”。可见,“冬瓜鳖裙羹”在宋代就闻名于世了。

沙市甜独蒜头

沙市甜独蒜头

沙市甜独蒜头,又叫荆州甜独蒜头,圆滚滚的,不分瓣,一颗是一个整体。吃起来醇甜香脆,是开胃的佳品。含有丰富的蒜辣素、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微量的氮酸。蒜辣素具有抑制和杀灭伤寒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性杆菌的作用,氮酸能开胃健脾。

风景名胜万寿宝塔

万寿宝塔

万寿宝塔是第七代辽王朱宪节奉嫡母毛太妃之命,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为嘉靖皇帝祈寿而建,它依江傍水,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塔高七成,八角形,高达40余米,塔身高出荆江大堤堤面20余米,塔身外墙现还存汉玉佛像87尊,石牌102块。登塔远眺,南观滔滔江水,北澉新城风光,东看旭日东升,西望三国古城。园内建有接待厅,怡寿轩、寿苑、九龙壁、长廊、望江亭、观音阁、迎宾楼等建筑。在万余株银杏、腊梅、雪松、水杉、石榴、桂花等奇花异木的装点下更是古韵悠远,引人驻足。素有“万里长江第一矶”之称的观音矶,伸入江中二百多米,始建于南宋年间,顶承江流,保护江堤,化解荆江危险。观音矶还留下1998年长江历史最高的水位线和1954年荆江分洪水位线的历史刻痕。1998年夏,长江全线迎战8次洪峰后,观音矶旁修建“98抗洪纪念亭”这里成了抗洪斗争胜利的纪念地。万寿园已成为集文物古迹、长江防洪史迹为一体的特殊园林景点。

江渎宫

江渎宫

江渎宫位于沙市区江汉南路东侧,这里曾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居和写作咏读的地方。其不朽名著《天问》就是在这里问世的。江渎宫内的“天问阁”因此而得名。屈原,名平,出生郢都贵族家庭。楚怀王时任大臣左徒,因其富国强兵、联齐制秦的政治主张遭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反对谗毁,被贬为仅管楚国三大王族内部事务的“三闾大夫”,后又相继两次遭黜流放汉北和江南。因忧伤国事,发愤而作《离骚》,开创楚辞先河,在我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流放江南后,当得知秦将白起“拨郢”,国之将亡时,他怀着满腔的哀怨和愤懑,以身殉国投汨罗江而逝。

屈原出生楚地,在楚国担负要职近20年,他那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情操和旷世巨著,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4年国际文联理事会将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人们世世代代的怀念他,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祭祀他。楚地的人们更是尊崇有加,荆州古城附近曾先后建有四处三闾祠,江渎宫便是其中之一。南宋嘉定六年重建江渎宫时,殿内立有《重修江渎宫记》石碑一块,碑文中有“此宫相传为三闾大夫故宅”的记述。1991年再度重修江渎宫,主建筑为三层阁楼式建筑,天问阁红墙绿瓦,气势恢宏。天问阁内底层立有三闾大夫塑像,其两侧的楹联援引叶剑英元帅的诗句“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这贴切的写照,体现了人们对这位历史文化巨人的由衷赞美之情。

关庙与春秋阁

关庙与春秋阁

荆州关庙与春秋阁,都是因关羽镇守荆州后的纪念性建筑。关庙位于古城南门内,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原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山西解州关祠、湖北当阳关陵并列为全国三大关公纪念圣地。荆州关庙后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1985年国家旅游局等部门拨款在原址重建,曾改称关公纪念馆。重建的仪门悬挂有清乾隆御锡的“泽安南纪”匾额。仪门后院内,两侧立有石碑,正面为重建关庙碑文,背面为隐喻关羽气节的竹叶诗,正殿基本维持原关庙风貌,门首上方为清同治皇帝御赐匾额“威震华夏”。殿中塑有关羽夜读春秋和关平、周昌侍立两旁的塑像,上方悬挂清雍正御赐的“乾坤正气”匾额。正殿后的庭院内有两株参天古银杏树,为元末明初所植。另有清代碑刻一块。后院为三义殿,塑有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坐式像。

春秋阁原位于荆州城东郊金龙寺,建于清嘉庆年间,1931年重建于现沙市中山公园内东北隅。阁内供奉关羽拜读《春秋》塑像,故名春秋阁。阁宇建在高大厚实的台阶之上,面阔三间,分上下两层,上为阁、下为室。正面置有横向石梯两道,由此入阁。整座阁宇建筑精巧,三面环水,绿树掩映,似瑶台琼阁。该阁现为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文星楼

文星楼

文星楼位于沙市区民主街沿江大道南侧,紧傍荆江大堤,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星楼始建于康熙年间,位于荆江大堤内侧。清代中期,迁建于现址。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重建。文星楼为亭阁式建筑,砖木结构,高约15米,楼四周成正方形,边长约10米,阁门上刻“文星楼”三字,楼后有“同治甲子年夏季月重立”的题刻,楼下正殿有奎星神像。整座建筑精巧玲珑风格别具。文星楼是科举时代莘莘学子们祈求神灵保举和如愿之后叩谢神恩的场所。传说上天主宰文道的星宿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旧时读书人为求科举仕途顺畅亨通,每年春秋两季应考之前,必来此虔诚拜谒奎星,祈求保佑;有幸及第者,亦必再来叩奎星的在天之灵。

荆江分洪纪念亭

荆江分洪纪念亭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有毛泽东题词: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的胜利。周恩来题词:要使江河对人民有利,纪念亭上有荆江分洪工程军民功勋人物、劳动模范人名碑刻。

著名人物

彭祥麟

彭祥麟

彭样麟(1917~1941),祖籍湖南常德,出生于沙市一小商家庭。民国25年(1936)在宜昌四川中学读书,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翌年回沙,加入中国共产党,深入码头工人、卷烟工人中活动,年底成立沙市工会。抗日战争爆发后,参与组织新生、黎明剧社和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等群众组织,并领导工人罢工,抗议资本家无理克扣工人工资和解雇工人。民国28年5月任江陵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与县委书记王栋一起深入学校、卷烟坊、印刷厂和码头工人中发展党组织。随后在农村发展党员,先后在岑河、龙湾、郝穴等地建立了9个支部。

次年6月,日本侵略军侵占荆沙,彭与荆沙地下党组织转移岑河、三湖一带,以“黄学会”为掩护,组织群众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同年冬,彭找到鄂豫边区党委,根据李先念、陈少敏的指示,回县进一步发展党的组织,扩充抗日武装。不久,任江陵县委书记。1941年4月,江陵抗日武装编为“新四军襄南独立十四营”,彭任政委。同时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彭兼任县长。独立营在彭的领导下,取得了龚家桥、清水口等战斗的胜利,队伍扩大到100多人。民国30年9月,国民党鄂中游击总指挥凌兆奎纠集10倍于独立营的兵力扫荡三湖根据地,彭率领独立营退守莲花湖中。不久,因叛徒告密,被捕。押至石首新厂,酷刑下,痛斥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卖国行径,面对劝降道:你寅时放我,卯时我就干共产党,重组江陵抗日游击队。”国民党六战区司令陈诚收到劝降不成的报告后,下令就地秘密处决。彭祥麟在新厂渣滓岗竹林惨遭杀害。[5]

裕德龄

裕德龄

裕德龄(1886~1944),笔名德龄公主。少年时随父先后在日本和法国生活了六年,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精通多国语言。17岁时随父回京,因通晓外文和西方礼仪,和妹妹裕容龄一同被慈禧招入宫中,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1905年因父病重离宫。

后“应亲友的要求和催促”,用英文写下了她在宫廷内两年生活的所见所闻——《清宫二年记》。她的众多回忆性质的作品,因其亲历亲见的特定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宫生活珍贵的史料,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了佐证和参考。1944年在加拿大死于车祸。

德龄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出生于武昌,后在荆州、沙市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在兄妹五人中排行第三,其父裕庚为满清贵族、外交官。当时,她的父亲裕庚正受湖广总督张之洞委派,主持沙市的厘税榷关,兼办洋务、教案。在其《清末政局回忆录》一书中,德龄以卷首七章的篇幅,记叙了19世纪末叶沙市的市井民生,以及官府署衙的日常生活。[6]

邵百昌

邵百昌(1897~1981),沙市人。原名陈伯昌,自幼过继其父同僚,改名邵百昌。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及炮兵团长。民国18年(1929)留学德国,毕业于德奥炮兵学校。回国后历任杭州防空学校教育长、南京江宁要塞司令。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侵占上海、无锡后,分三路进犯南京。邵百昌随同蒋介石、唐生智、罗卓英、宋希濂等视察了狮子山炮兵阵地,指挥所属乌龙山炮台火力封锁日军进攻要道,与徐源泉所率第三十六师抗击日军。南京沦陷后,邵百昌到重庆军事委员会任高级幕僚。日本投降前后,任军政部驻昆明管理处主任,到印度、越南视察部队装备及接收情况。民国35年任上海吴淞要塞司令部中将司令。民国38年,“大上海防御体系”全线崩溃后,邵百昌到台湾,任高雄要塞司令。[7]

樊明武

樊明武

樊明武(1943.7.8-)湖北沙市人。196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回旋加速器专家、磁铁理论与工程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理事长。曾任国际电磁场计算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理事,湖北省科协主席。

在磁铁理论与工程领域,基于有限元方法开发了通用二维电磁场计算软件包DE2D,三维磁场计算软件包DE3D。在积分方程法中合理处理奇点和开域,提高了计算精度,解决了大量科研设备及工程难题。发展了回旋加速器理论和主体技术,研制3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解决了关键设备技术问题,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磁场计算结果有偿转让国外。该加速器被评选为1996年全国十大科技事件之一,这一事件结束了我国不能用加速器批量生产中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局面,标志我国回旋加速器的研制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目前,致力于应用型粒子加速器研究、核技术应用及太赫兹波等国际前沿课题的跟踪研究,推进湖北核电和核技术产业发展。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次,省部级11次。发表论文80余篇,专著4本。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8]

赖玉坤

赖玉坤

赖玉坤(1911~1983),江西上犹县人。曾入私塾,未及1年即因家境贫寒辍学。民国19年(1930)任乡苏维埃少年先锋队队长。秋,率队配合红军攻打寺下街。翌年,参加红军,编于湘赣苏区红军独立一师。民国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班长、排长、连长。次年,任红六军团18师55团通讯主任。8月,随任弼时突围西征,继而参加长征。

民国25年后,赖先后被选调甘肃庆阳红军步兵学校、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延安摩托学校学习,次年底又被送往新疆迪化航空学校学习,后因体质较差而返回延安,编入瓦窑堡抗大第4期第1大队学习。毕业后,调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民国28年,任120师警卫营副营长,受贺龙派遣,去冀中大清河北岸改造一支土匪队伍,使之成为贺炳炎、余秋里领导的八路军抗日独立第三支队,抗战杀敌。同年4月,在河间县东北齐会的对日作战中,赖玉坤荣立战功,受师部通报嘉奖。民国33年11月,准备随王震南下的八路军干部聚于延安礼堂看戏。演出前,毛泽东回头与坐身后的赖玉坤拉家常,问他家中还有何人,他告诉主席:因为自己参加红军,父亲被反动派杀害,家中还有母亲、弟弟。毛泽东嘱咐他:“全国解放了,你一定要到老家去看看他们”。次年1月赖玉坤所在支队抵鄂北大悟山,与新四军5师会合。赖调任襄南分区襄西指挥部33团一营营长。

日寇投降后,赖玉坤任川汉沔指挥部参谋长。民国35年1月,任天汉指挥部副指挥。6月,蒋介石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赖任江汉军区警卫营营长,带队随主力冲破封锁,西渡黄河,直插鄂西北。10月重返大洪山、桐柏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在与敌周旋中,赖玉坤将配给自己的战马一直让与彩号、病员骑坐。部队改编为豫鄂游击队后,任副团长。后任江南游击纵队一支队二大队政委。民国36年5月,率队北渡长江,转向河南,6月,到达豫皖苏区,改编为中原独立旅,任军政科长。7月,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0月,折回湖北,参加蕲春清水河高山铺战斗。12月,江汉军区襄南分区部队从红安出发,跨过平汉铁路,到天门皂市,赖玉坤带队烧毁敌军炮弹补给库。到潜江后,任监沔县县长兼襄南分区监沔指挥部指挥长,武装挺进洪湖,一路拨掉龚北、毛家口、涂家河等20余个乡公所。民国37年2月,率队围歼魏口(监沔交界处)守敌27人,缴枪30支,疏通了襄南分区指挥部与洪湖的联系。7月,监沔县已向上输送4个连兵力,县指挥部武装亦扩至两个连又一警卫排,另建有独立营。此期间,赖指挥监沔县人民武装摧毁敌人乡、保政权,发展新区,短期内迅速打开了局面。当年,襄南根据地粉碎敌军的四次“清剿”,赖玉坤率队参与了夜袭汴河、围普(普济观)打援、新沟咀会战。民国38年初,任襄南分区十二团政委。7月15日,四野攻克沙市,赖玉坤带领部分队伍辗转于十里铺、长湖一带征购粮食,车载船装运抵沙市,保证了军民供应。

沙市解放后,赖玉坤任沙市警备司令部政治部主任。1950年2月转业,历任沙市公安局副局长、沙市市委组织部长、沙市市委副书记。任职期间,以多病之躯经常步行下乡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一双草鞋,走遍方圆百里。1961年冬,赖玉坤在三板桥区带领干部深入社队检查防寒保暖措施。雪夜,只身到白水滩中三面环水的军刘台串家走户,忽闻五保户家里传出呻吟,推门而入,亮着手电急忙寻找米坛,摸到坛内还有米,心头稍懈,即淘米、点火、熬粥,然后扶起老人,持匙喂粥,解饥祛寒。遇有干部群众反映情况,均耐心听取,记于本上,或予解决,或予解释。有亲戚请求解决工作或待遇,赖均严辞拒绝。其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严于律己的优良工作作风,口碑载道。

1976年,赖玉坤任沙市市政协副主席。1981年任沙市市委顾问。1982年,申请离职休养。1983年5月8日病逝。[9]

简仕龙少将

简仕龙少将

简仕龙,男,1952年2月出生,沙市区岑河镇西湖村人。1976年入伍,200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党组成员、科技委员会常任委员、正军职。1976年12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无线电系遥测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卫星海上监测部工作,曾任总装备部某基地司令部,历任“远望”二号测量船工程师、中队长、副部门长,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计划部计划处处长,海上测控部计划部部长,海上测控部主任,2001年10月兼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副总指挥。[10]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21:2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02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沙市区(湖北省荆州市辖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沙市区(湖北省荆州市辖区).pdf

标签:荆州   湖北省   市辖区   沙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