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伦,读音作lún(ㄌㄨㄣˊ)]在伶伦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伦氏。也就是从此,世代掌管宫廷音乐的官员,皆被称为“伶人”。伶,成为歌舞艺术演员的别称。伦氏族人大多尊奉伶伦(泠伦)为得姓始祖。伦氏世为显宦,岭南(广东省)右族。有“一门四进士,中原第一家”之称。是广东古代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的名门望族。
中文名伦姓
外文名Lun
主要郡望南海郡
主要堂号南海堂
分布区域伦氏主要聚集于广东省、山东省。(广东省佛山市、山东省寿光市等)
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下伶官伶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炎黄时期,黄帝身边有位伶官叫领伶伦。黄帝赐伶伦以名为姓,称为伦氏。伶伦的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伦氏。
在伶伦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伦氏。也就是从此,世代掌管宫廷音乐的官员,皆被称为“伶人”。伶,成为歌舞艺术演员的别称。伦氏族人大多尊奉伶伦(泠伦)为得姓始祖。[1]
第二个渊源源于藏族,出自唐朝时期吐蕃族噶尔世家,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改姓为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族古姓,属于以氏族称谓汉化为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族呼伦贝尔氏族,属于以氏族称谓汉化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记载:达斡尔族呼伦贝尔氏,以地名为氏,世居黑龙江流域。后满族亦引以为氏,满语为HulunberHala。呼伦贝尔氏后冠汉姓有呼氏、伦氏、贝氏、崔氏等。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族努特伦氏族,属于以氏族称谓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努特伦氏,世居蒙古喀喇沁草原。后满族亦引以为氏,满语为NutelunHala。努特伦氏后冠汉姓有伦氏、曹氏等。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金国时期官吏国论勃极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得姓始祖泠伦(伶伦)、论东赞(禄东赞、噶尔·东赞)、完颜·阿骨打(完颜旻)。
郡望堂号郡望南海县:亦称南海郡,即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京兆:京兆原本为京兆尹,“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②都司名;③军镇名;④地区名。
堂号南海堂:以望立堂,亦称西樵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武威堂:以望立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
东武堂:源起密州的伦氏堂号。密州,今山东胶州、胶南沿海地区。
历代名人伦氏刘氏本“一家”
《南海伦氏族谱支派图》中看到,该族谱是由伦文叙直系第五代孙子所写,当时还邀请了有社会名望的友人梁叶千(伦文叙中状元时担任宰相的梁绪太师后代)作序。
第22代后人伦杏港翻开泛黄的族谱,“其实伦氏家族一开始并不姓伦,我们都是刘伯公的后人。”伦杏港说,伦氏鼻祖本是陕西封土食爵德奚刘伯公,其后裔刘忠官至后唐的兵部尚书。退休后居于江西,他的儿子刘伦爱打抱不平,喜结交义士,官府因此感到惧怕,要加以治罪。后来刘伦逃到广东南雄封川江口落户,以名为姓,此乃南伦姓氏始源。
后来,第三世祖伦次陆继续远迁南下,在南海黎涌村落户(现禅城区黎涌村),出任广州司教授的职位。“在第六世祖伦善被奸人陷害而入狱后,伦氏后人开始分散各地,伦文叙的祖辈则继续留在黎涌村。”
伦次陆字鸿渐,号羽仪,先汴人。生于宋淳熙乙丑岁六月十五日,宋宝庆乙酉科举人,丙戌科进士,官至儒林郎,特授广东广州府教谕,终于宋淳佑丁酉岁七月初八日,享寿九十三岁,葬于封川县岗口石燕山。原配何氏,诰封宜人。生于宋淳熙丁卯岁七月十六日,终于宋淳佑丙戌岁二月十五日,享寿八十岁,合葬在封川县岗口石燕山。祖祠建在南海黎涌乡,其生四子,长子:伦乐静,迁居顺德石啃乡落借,丁财一向平稳,离祖祠仅十里远,咸丰岁辛酉科东莞伦常得中第六十三名举人是其开支,三子:德辅,一向落借南海黎涌乡,离始祖祠甚近。明朝伦文叙父子四元是其所出。
伦文叙(公元1466~1513年),字伯畴,号迁冈;南海黎涌人(今广东佛山),著名明朝大臣。明弘治皇帝御赐:伦文叙父子一家为:“中原第一家”,及“文章四海无双士、翰院中原第一家!”伦氏宗祠联:“一门四进士名垂青史、千古多豪杰光照后人”,横批:“无与伦比”,以此来缅怀、纪念我们的先人。明孝宗在位期间,勤于理政,选用贤臣,当时被任用的伦文叙和徐漙、刘建、李东阳、谢迁、王恕、马文升等人,都是正直忠诚的大臣,在弘治一朝发挥了较大作用。伦文叙自幼家贫失学,附近何塾师见怜,免费收为学生。因性聪敏而又勤学,每试必列前茅。
其后塾师年老病逝,伦文叙因而失生,但仍一面操持糊口,一面专心钻研经典。
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二十三岁的伦文叙以儒士身份到省就试,中高等肄业入太学。
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伦文叙三十三岁时在京参加考试,列第一(会元)。在参加殿试时又名列第一(状元),遂衣锦还乡祭祖。后不幸遭受奸臣陷害而下狱。后来平反昭雪,官复翰林院编撰之职。
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伦文叙出任安南充正使,因丁外忧没有上任。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恢复翰林院原职,先后充经筵讲学官,及右俞德、翰林院侍讲等职。每进讲,必阐发理奥,启迪君心。不久,升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侍讲,读到“舜有臣而天下治”一节,语多规讽。
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伦文叙受命纂修玉牒(皇室族谱),记载精窍,文辞丰蔚豪宕。
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伦文叙出任顺天府主考,是年病逝于京师,终年四十七岁。伦文叙性格温纯,与物无竞,常以书史自娱,平日手不释卷。他为文宗尚韩愈和杨雄,有理致,辞藻溢发,学行才器,为世人所重仰。着有《迂冈集》十卷。十分难得的是,伦文述的三个儿子均先后考中进士,留下“一门四进士”的佳话:长子伦以谅高中探花,次子伦以训高中榜眼,而三子伦以铣则殿试及格,考获进士名衔。
伦瑛河北滦州人,明天顺六年,进国子监,后任山西布政司理问(正四品,管理刑事校勘、诉讼)。
伦浃河北滦州人,字元古,着有《长城二永平府部艺文钓台记》和《元谷文集》。
伦之楷河北滦州人,字百式,伦浃之子,天启年间(1627年)丁卯举人,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丁卯,任巡仓御史,荥泽令,云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巡视京通仓场。
伦品卓河北滦州人(葬于卢龙县),清朝(1677年)前后,任南康知府(今江西星子县,正四品),与姚启圣重修白鹿洞书院(有历史记载)。
伦可久河北滦州人,品卓长子,康熙31年(1692年)陕西庆阳府同知(正五品)
伦可大河北滦州人,品卓次子,字子受,监生,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任化州知州,康熙三十一年到任陕西泽州知州(晋城)(从五品)。康熙三十二年,泽州知州伦可大终于完成了扩建体仁书院的计划。与此同时,康熙皇帝的老师陈廷敬恰巧返回晋城,准备主持修建皇城相府的“中道庄”。于是,伦可大请陈廷敬一同去参观了古书院的旧址,而陈廷敬则应伦可大之邀,写了一篇《体仁书院记》。
伦觉河北滦州人,伦可大之子,云南大理府通判(正六品)。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21:2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02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伦姓(中国姓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伦姓(中国姓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