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河(汉江水系流域面积最大支流)

更新时间:2024-11-20 12:43:35 阅读: 评论:0

白河(汉江水系流域面积最大支流)

唐白河 (汉江水系流域面积最大支流) 次浏览 | 2022.09.19 15:43:5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唐白河汉江水系流域面积最大支流

唐白河,长江支流汉江的支流。由唐河、白河2条主要分支组成。白河(古称淯水)发源于河南嵩县攻离山;唐河(古称沘水或醴水)发源于河南方城县七峰山的北柳树沟。白河与唐河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龚家咀汇合后,始称唐白河,到东津镇张家湾入汉江,流域面积约24590平方公里。唐白河流域大部位于河南省南阳地区,丘陵、平原约占总面积的70%左右,为“南阳盆地”所在,是重要的农业区。唐白河流域是汉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是汉江径流的低值区,也是长江中下游的径流低值区,但由于降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常发生洪、旱灾害。

中文名

唐白河

所属水系

长江流域汉江支流

流经地区

河南省、湖北省

发源地

伏牛山

主要支流

湍河、赵河、刁河

流域面积

26400平方公里

河口

襄阳东津镇张家湾

全长

266公里

河流形态

唐河和白河河流形态特征显着不同。唐河弯多,白河滩多。

唐河上游由东支潘河和西支东赵河组成。潘河河长40余公里,流域面积610余平方公里;东赵河河长70余公里,流域面积约400平方公里。二河在社旗县城南合流后称唐河。唐河干流全长230余公里,流域面积8390余平方公里。自社旗南流至唐河县源潭镇,左岸有陌陂河、沘河和泌阳河入汇,继续南流至唐河县城北,右岸有桐河汇入,南流至大方庄北,左岸有三夹河汇入,南流至上屯镇,左岸有清水河入汇,继续南流至唐河县郭滩乡田湾,右岸有绵延河入汇,至任桥又有涧河入汇;至后常寨和乔弯,左岸先后有廖阳河、礓石河入汇,至石台寺入湖北省襄阳县南流至双沟镇西南的龚家咀与白河汇合。

唐河弯多岸陡,水深一般8~12米,河段特征逐段不同。社旗至源潭,河长约45公里,平均坡降0.5~0.3‰,河宽60~200米,水深8~10米;源潭至下湾三夹河口,河长近20公里,平均坡降0.37~0.29‰,河宽180~300米,水深8~10米;下湾至郭滩,河长约39公里,平均坡降0.25~0.20‰,河宽250~600米,水深6~9米;郭滩至鄢埠口,河长约38公里,平均坡降0.28~0.18‰,河面宽120~250米,水深8~12米。下湾以下两岸均有堤防,左右堤距在800米以上。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安全下泄量6000立方米/秒。唐河的河床质均为细沙。

白河发源于嵩县攻离山,东南流经南召县余坪有松河在右岸入汇,在南召周湾村左岸有黄鸭河、右岸有灌河入汇。继续南流左岸有留山河和鸭河,均汇入鸭河口水库(水库建在鸭河入白河汇口处,于1965年建成)。再南流至蒲山北,右岸有泗水河汇入,至南阳新店,右岸有白跳河汇入,经独山东绕南阳市东南,梅溪河汇三里河后入白河南流,右岸有潦河在三河寨汇入白河左岸南阳县有上溧河汇入,南流到新野县湍河口,右岸有湍河汇入,至新野县刁河堂,右岸有刁河汇入,至九姑庄,左岸有下溧河汇入,南流至翟湾进入湖北省境,在龚家咀与唐河汇合后称唐白河。继续西南流于襄阳唐家店有滚河自东来会,至襄阳市汇入汉江。

白河滩地系淤沙堆积,河床多变,主流摆动较为频繁。河流全长约320余公里,流域面积12224平方公里。干流平均坡降0.48‰,鸭河口—南阳,河长约47公里,平均坡降为0.66‰,河宽1~2公里,水深3~5米;南阳—潦河口,河长约51公里,平均坡降0.58‰~0.50‰,水深4.5~6米,河宽1公里左右;潦河口—湍河口,河长约19公里,坡降0.3‰,河宽0.4~0.8公里,水深4~9米;湍河口—刁河口,河长约18公里,河宽0.5~1.0公里,水深8~11米,平均坡降0.33‰~0.30‰。白河自南阳县白湾至湖北省境,两岸均修有堤防。据记载,历史上白河曾发生5次改道性变迁。

流域地理

唐白河流域是汉江中游左岸的一个山间盆地,自然资源丰富,对发展工农业生产十分有利。该流域形状略呈扇形,东、北、西三面环山,中部和南部都为广阔的冲积平原,形成自北向南倾斜的扇形地,地面纵比降在1/3000~1/5000。盆地东北方城缺口,通向淮河流域,对中线南水北调或引汉济黄、济淮,十分有利。流域平原面积大致占总面积近一半,山地和丘陵各占四分之一强。唐白河流域土地利用率可达50%以上,是长江流域中利用率最高地区,其中平原区,土地利用率高达75%以上,丘陵区利用率接近50%,山区利用率只有10%多一些。

南阳盆地中部大部分为湖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为河南省第二个较大的平原。唐白河水系的干支流呈向心平原汇集,该平原地区的土壤主要是砂姜黑土和淤黄土,土质粘重,透水性差,内外排水不良,容易形成为涝灾害,是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当地称为“上浸”。

水文特征

唐白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20余毫米,为长江中下游的降水低值区。南阳盆地在800毫米以下,东北部伏牛山可达1000毫米以上。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其中暴雨比重大,年际变化也大,变差系数在0.3左右。因而常发生暴雨洪水灾害。如1963年,南阳年降水量达990毫米,24小时暴雨量155.4毫米,三天暴雨量365.9毫米。1964年唐白河区年降水量达1226.9毫米,为多年平均值的145%。1965年7月9日,唐河流域普降暴雨,暴雨中心唐河祁仪,24小时暴雨达418毫米,最大72小时雨量570毫米。1975年8月4~8日,全流域普降暴雨,东部尤甚,南召县雨量440毫米、方城县1090毫米、泌阳县1000毫米。方城杨集站5~8日三天降雨1048.8毫米,8月7日一天降雨796.3毫米,为历史罕见,灾情严重。

唐白河多年平均径流深约200毫米,上游山区较大可达300多毫米,盆地中心较小在200毫米以下。如湍河(后会)330毫米、刁河(半店)183毫米、白河(鸭河口)383毫米、唐河(社旗)250毫米、三夹河(平氏)352毫米。白河(鸭河口—新甸铺区间)173毫米。

唐白河水旱灾害频繁,洪枯水倍比悬殊,枯水时甚至可以断流。据调查洪水唐河(郭滩)最大流量(1975年8月)为13400立方米/秒,白河(南阳)1919年6月最大流量9000立方米/秒,湍河(急滩)1954年8月2790立方米/秒,湍河(后会)2380立方米/秒。

唐白河流域是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年输沙模数为500~1000吨/平方公里,特别是上游山丘区输沙量要更大些。据南召白土岗水文站调查,1975年8月一场暴雨输沙量达36.6万吨,占该年总输沙量的67.9%。

根据1957~1996年资料统计,唐河(郭滩站)多年平均含沙量2.301千克/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388.8万吨;白河新店铺站多年平均含沙量1.191千克/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278.3万吨。其中滚河(张集站)多年平均含沙量1.43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72.5万吨。

各地年水面蒸发量多年平均约为890~1250毫米,山区较小,平原较大,夏季6~9月蒸发量占全年的50%左右。

唐白河张湾断面2019年度达到II类,水质提升明显。[1]

水利概况航道航运

白河白土岗以上为荒溪,无通航价值;白土岗以下,盛水时可通行木帆船。

战国时期,白河即有航运经商活动。《鄂君启节》记载:楚国水运的西北线路,是从鄂城出发,溯汉水北上,转入唐白河,到达南阳的芑阳(今南阳县瓦店河西)后,再转陆运。(民国)《河南新志》记载,白河夏涨冬落,易淤善迁,水涨时小舟可通南阳,达石桥镇,进入南召县李青店。白河支流有潦河、赵河、湍河。湍河为白河唯一通航支流,于新野县北与白河相交,全长216公里,中水位时可通行2~7吨木帆船。白河障碍较多,其中有:李梁庄的石泥滩,长86米,宽53米,最浅水深0.15米;熊营至蔡寨的石子滩,邓县罗庄的石坝,老龙庙的礓泥滩,关帝庙的泥滩,都是事故多发区。

唐河古时航运很盛,船只可达方城县的下货店。沿河的赊旗镇(今社旗镇),清代商业发达,南船北车,与朱仙镇齐名。京汉铁路通车后,货源转移,航道淤塞,上游不能通航。唐河县城以下,地势低洼,可通行3~5吨木帆船。其支流皆因地势倾斜,流量小不能通航。

1961年后,白河、唐河上游因修建了鸭河口水库、和湍河水库,水源拦截,两河全线停航,船舶到外省运输,汛期回省参加防汛抢险。

河道治理

唐、白河水源充沛,兴修水利有悠久历史,但洪水灾害相当频繁。明代已在白河两岸修堤防患。1919年6月14日,白河出现特大洪水,水面宽20公里,推算鸭河口洪峰流量10000立方米/秒。30年代别廷芳在宛属13个县植柳治河,改滩造地,修筑堰渠,但防洪能力很低。1950年后,人民政府对干支流经过多次治理,并修建分洪滞洪区。

至1987年,共有堤防1196公里,绿化851公里。唐河县境的唐河已达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南阳市境的白河,只达2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62%。

唐河治理

1953年唐河大水,唐河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3500立方米秒。当年冬,开始对唐河进行治理,本着“小水不出滩,大水不淹湾”的精神,按保证流量3600立方米秒修筑堤防,工程由唐河县上屯乡柳园村至湖北交界处,培堤长84.5公里,堤顶宽3.5米,超洪高1.2米。国家投资180万元。1955年7月唐河县城处洪峰流量达7620立方米秒,河道普遍漫溢,堤防决口473处,长327公里,倒房13.3万间;社旗县城进水。当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在武汉召开河南、湖北两省有关人员会议,决定全面整治唐河,实行分洪滞洪,培修堤防,在新野县兴建狄青湖滞洪区,长18公里,宽2.5公里,最大滞洪面积32.6平方公里,滞洪能力0.8亿立方米,最大分洪流量300立方米秒。

因滞洪量有限,对削减洪峰作用不大,后废弃。堤防培修任务于1957年、1958年完成。

1965年7月18日,唐河全流域普降暴雨,唐河县城以下至湖北交界处普遍漫溢,两岸村庄遭受严重损失。当年冬至1966年春,按确保唐河县郭滩站3600立方米秒的标准,对上屯以下堤防按顶宽4米、超洪高1米标准进行整修加固,并增修了一部分支堤、围村堤及庄台。国家投资120万元,群众自筹9万元。1969年4月,唐河支流泌阳河上的宋家场水库建成,可控制洪水1.3亿立方米,对下游水害有所缓解。

1975年8月6~10日,唐河遭受罕见洪水,8日唐河郭滩站最大洪峰流量13400立方米秒,出现较大决口44处,长607米。洪水过后,对唐河按安全下泄流量6000立方米秒、顶宽4米、超高1.2米的标准,修复堤长104公里,完成涵闸9座,砌体3390立方米,国家投资380万元。防洪标准达10年一遇。

白河治理

白河滩地均系淤沙堆积,主流常左右移动。1953年,白河在南阳市段出现7090立方米/秒洪峰,淹耕地47.7万亩,南阳市瓦店街严重塌岸被淹。当年冬,南阳市培修白河堤防75公里,新野县培修堤防25公里,国家投资40万元。1956年对白河堤防进行统一设计和施工,堤防顶宽3米,边坡1:2,超洪高1米,分两期施工。培堤总长度143.5公里,最多上工人数463万人,共计完成土方165.5万立方米,建成涵闸17座,国家投资66万元。工程完成后,南阳市安全下泄流量由45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50立方米秒,新甸铺为6000立方米/秒。1957年7月15日,南阳市曾出现8400立方米/秒,新甸铺6210立方米/秒,均因堤防已全面整修而未出现重大损失。1958年12月~1959年12月在白河上游建成鸭河口大型水库,白河中、下游洪水灾害有了较大缓解。

白河有两条支流:刁河和湍河。刁河,1950年4月,曾培修过堤防,完成土方20万立方米。1952年7月,刁河大水,河堤决口28处,沿河灾情严重。是年邓县人民政府呈请兴建姜湾滞洪区。该滞洪区位于刁河右岸,计划滞洪水位119米,淹没面积15平方公里,滞洪量4380万立方米。1973年2月,将滞洪区进水口堵与堤平,不再起分洪作用。至1987年,防洪能力达10年一遇标准,河道过水能力达750立方米/秒。湍河流域山区面积大,水流急,1973年后会站洪峰流量曾达4350立方米秒。每次大水后的堤防工程修复标准都有所提高,使湍河防洪能力达到8年一遇标准,中游河道过水能力达2800立方米/秒,下游达3600立方米/秒。

唐白河治理

民国24年唐白河洪水最大流最11770秒立米,两岸500多平方公里平原土地被洪水淹没,损失惨重。建国后,先后兴建了多座以灌溉为主的拦供水库,灾害减少,尤以滚河最为显着。干流由于河床深、河道宽(平均为3洲米),河道安全泄量5000秒立米。上游刘集堤兴建较晚,下游潘台、六两河两堤除防本河洪水外,还要防止汉水洪水倒灌,故兴建较早。

刘案堤,干堤自张巷起,经马营、段李营、肖王营、刘集、朱营、赵集、卜营至武坡,长1公里,高2.2米。港沟支堤长6.2公里,高1米。

潘台堤,接播台抽水机站台渠,向西至张湾接汉水堤,长2公里,高4米。

六两河堤,接洪山头桥头铁路,经杜家台、柳洪湾、范家台、六两河至黄山堵,长5.8公里,高3.5米。

1980年开始,建设唐白河护岸,到20世纪90年代唐白河护岸长3.5公里。

蓄水工程

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曾主持修建马仁陂,位于泌阳县唐河支流毗河上游华山附近,为拦河低水坝蓄水工程,灌溉面积2.8万亩。唐宋至明清时期,全省修建的蓄水塘渐多。

鸭河口水库

鸭河口水库,位于南召县白河上游鸭河汇入白河处。控制流域面积3030平方公里,地处伏牛山脊玉皇顶峰东南侧,山势高峻,尚有少量原始森林。

1958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提出初步设计报告,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12.25亿立方米。水库建成以来,入库洪峰流量5000立方米/秒以上者11次。1975年大水,最大入库洪峰流量11700立方米秒,洪水总量达10.2亿立方米。由于水库拦蓄,最大泄量仅2290立方米/秒,削减洪峰80%,减免了南阳市及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也使铁路、公路安全通行。水库灌溉设计面积210万亩,已配套发挥效益127万亩。水电站装机11720千瓦,平均年发电量3390万千瓦时。

华山水库

华山水库,位于泌阳县城西北40公里的唐河支流沘河上。控制流域面积76平方公里,为浅山丘陵区,植被差。是在古代马仁陂遗址上复建。1958年3月开工,8月基本建成。原设计坝高15.5米,溢洪道底宽56米,底高程180.4米,输水洞同时完成。因防洪能力低,1962年春大坝加高2.1米。1972年大水后,当年冬大坝顶高程增至184米,增厚2.5米。在溢洪道内开挖子槽,底宽21米,底高程179米。1975年大水时,库区是暴雨中心,发挥了极其显着的防洪效益。大水后,为进一步提高防洪标准和工程质量,1976~1979年按防御5000年一遇洪水进行除险加固,总库容63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270万立方米。

大坝进行了灌浆与护坡翻修;增加1.2米高的防浪墙;溢洪道底扩宽为44米;增开副溢洪道底宽46米,底高程179米,并筑粘土心墙砂壳引冲自溃坝,为全省最早建成的自溃坝,遇超5000年一遇洪水时引冲自溃。灌区设计5.7万亩,实灌0.8万亩。

赵湾水库

赵湾水库,位于镇平县湍河支流赵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05平方公里。1958年3月动工。大坝为均质土坝,高25米,长796米。1959年汛前完成输水洞,大坝筑至20米高,即2203米高程,溢洪道底挖至216米高程,勉强渡汛。至1964年大坝加至222.3米高程,溢洪道底降至212米高程时停工。1966年复工,大坝加至2253米高程,溢洪道建泄洪闸3孔,最大泄量1390立方米/秒,1971年建成。1976年大坝右侧增开副溢洪道,底高220米,堵坝与主坝顶平。正常运用防洪能力可达5000年一遇防洪标准,超5000年一遇洪水,破副溢洪道堵坝泄洪。总库容971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319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0.8万亩,1987年实灌8.5万亩。水面8256亩,利于水产发展。

虎山水库

虎山水库,位于唐河县马振抚乡唐河的三夹河支流丑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199平方公里,属桐柏山北麓浅山区。1958年动工,1959年汛前建成左岸临时溢洪道与右岸输水洞。大坝筑至136米高程。1959年冬建成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43.6米,坝高24.1米,堵复左溢洪道,新开右岸溢洪道,防洪能力达500年一遇标准。1975年冬按5000年一遇防洪标准,新开溢洪道,最大泄量1050立方米秒,总库容873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335万立方米。右溢洪道改为非常溢洪道,建堵坝,遇超5000年一遇洪水时破坝泄洪。设计灌溉面积10.5万亩,实灌5万余亩。水电、水产也发挥了一定效益。

官沟水库

官沟水库,位于原襄阳县双沟镇的陈坡村北,拦截滚河支流官沟,集水面积115平方公里,受大岗坡电灌站调节,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效益。总库容48600万立米,其中兴利2540万立米,防洪2000万立米,死水320万立米。淹没耕地6352亩(水面12510亩),搬迁338户、房屋896.5间。设计灌田4万亩,已达4.4万亩。该库1956年勘测设计。1957年,县调民工2.4万人,1月开工,县水利局负责技术指导,次年2月竣工。大坝为均质土坝,顶长1590米,最大坝高15.5米。

工程建成后,1963年夏在反滤坝以上出现渗水现象,秋在坝坡内增设反滤暗管。1980年,侯坡村后大坝脚出现渗水,长70米,尚需增设反滤暗管导渗。溢洪道开在坝右端李家坡,宽15米,可泄洪64秒立米。1976年水文复核,在坝右段增开宽78米的非常溢洪道,可泄洪490秒立米。放水管建在坝东段内,输水流量4.9秒立米,出口接主干渠,主干下分东、西两条干渠,共长21公里,支渠14条,建筑58座。

樊庄水库

樊庄水库,位于原襄阳县樊庄村西北,唐白河支流港沟的上游,集水面积19平方公里,为丹渠结“瓜”之一。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养殖、发电.总库容1771.2万立米,其中兴利1382.35万立米,防洪344.2万立米,死水44.65万立米。淹没耕地4008亩(水面5310亩),搬迁60户、房屋178间。设计灌田2万亩,已达1.5万亩。1957年10月始建,为小型。

1975年冬至1976年扩建为中型。大坝采用均质土坝,顶长1957米,最大坝高16.8米,排水设备采用砂井。溢洪道开在坝西侧平岗上,宽57米。可泄供82秒立米。放水剅管有二:高剅输水流量5秒立米,和丹渠六干渠在邓家跌水处相接,以增加六干渠的供水连续性;低剅输水流量2.6秒立米,出口发电装机125千瓦,低干渠接其下,长10.7公里,输水流量1.05秒立米,建筑物15座。

灌溉工程

鸭河口灌区

鸭河口灌区范围内,两汉时期就修有灌溉工程。西汉时,召信臣任南阳太守,主持修建过南阳的马渡堰、上石堰、玉池坡和新野县的沙堰等工程;东汉时,杜诗为南阳太守,曾修复水利工程,陂堰渠相连,发展灌溉。以后时有兴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0年建成鸭河口水库,接着兴建灌区工程。

鸭河口灌区位于唐、白河之间,北起伏牛山,南至省界,控制面积2300平方公里。以鸭河口水库为水源,灌溉南阳、新野、唐河、方城、社旗、南阳市6县市,35个乡(镇),605个行政村。设计灌溉面积2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120万亩。下分白桐、鸭东两灌区。白桐灌区渠首位于水库下游20公里处的大占头,枢纽工程由拦河活动坝(100扇闸门)、2孔冲沙闸及3孔进水闸三部分组成,设计流量111立方米秒,灌溉163.7万亩。鸭东灌区直接从水库左岸输水道供水,设计流量23立方米秒,灌溉46.80万亩。

灌区1966年10月开始兴建,1967年建成。有干渠2条长86.75公里,分干渠8条共205.5公里,支渠148条总长881.9公里,斗农毛渠1774条,各类建筑物5万余座。

唐东灌区

唐东灌区包括启、白河之间的夹河洲,位湖北省襄州区唐白河以东、滚河以北地区。旧有孟渠、太湖渠两处引水工程。渠首位于新野县东南,晋杜预曾“引滍(唐)清(白河)水以浸田万顷,公私赖之”。孟渠引白河支流溧河之水,入襄阳朱集区,经代路碑(大栗陂)至水田止,长7公里。1959年,襄阳县曾在新野县境内引白河之水,利用孟渠灌溉夹河洲,后引水中断。

太湖亦称大湖,在唐河支流上,其渠旧南流干吕庄入唐河,后改道三合镇入白河。后二渠已不起灌溉作用,夹河洲农田仅靠泵站,机井提水灌溉。在唐东岗地筑水库21座(中型2座、小型19座),总库容7937万立米(其中兴利3662万立米),解决低地灌溉;建大岗坡屯灌站提唐河水,解决水库灌区死角,形成以大岗坡泵站为主体,渠库结合的灌溉系统。设计灌溉面积18.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万亩,早涝保收面积10018万亩。

开发条件

唐白河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约7.56万千瓦,可能开发装机容量约2.76万千瓦。支流唐河水能理论蕴藏量约2.2万千瓦,可能开发装机容量约0.23万千瓦,加上其他支流,唐白河水能理论蕴藏量共约28万千瓦,可能开发装机容量约7万千瓦。

唐白河流域,耕地多,人口较密,水利开发重点为农业灌溉。现已完成鸭河口灌区,实灌面积134万亩;引丹灌区实灌面积216万亩(其中河南96万亩,湖北120万亩)。

流域内交通方便,焦枝铁路纵贯南北,许(昌)南(阳)轻轨铁路连通东北,公路四通八达。

流域内的南阳石桥至方城县曾有宋朝(公元978年)开挖的运河工程—始皇沟遗址。与现在的“南水北调”中线方案走向基本一致。一千多年前古人已作了南北通航工程的重要尝试,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唐白河航运历史悠久,东周时期即为楚国水运干线,至宋代仍为漕运线,民国时唐河通航至社旗镇,白河通航至南召皇冈,建国后唐白河航运维持5~100吨船舶通航里程约170公里。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20:33: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99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唐白河(汉江水系流域面积最大支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唐白河(汉江水系流域面积最大支流).pdf

标签:白河   汉江   支流   水系   流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