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英语:England,威尔士语:Lloegr,法语:Angleterre),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主体,因此习惯上英格兰一词也泛指英国。
英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的东南部,苏格兰以南,威尔士以东,还包括怀特岛、锡利群岛和沿岸各小岛,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英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一个部分。在历史上,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是以哈德良长城为界。
英格兰这个名字源自“盎格鲁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鲁人之地”,他们继原住居民之后居住在这个地方,属西欧民族。
英格兰集中了英国本土84.3%的人口,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80%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
中文名英格兰
外文名England、Sasana、SasainnAngleterre
简称英国
所属洲欧洲
首都伦敦
主要城市伯明翰、利兹、利物浦、谢菲尔德、曼彻斯特等
国歌《天佑女王》
官方语言英语
货币英镑
时区东西十二区
政治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领袖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相:鲍里斯·约翰逊
人口密度424.3
主要民族英格兰人
主要宗教圣公会、天主教
国土面积130279
国际电话区号44
道路通行靠左行驶
基本简介“英格兰”一词可理解为“原来居住在德意志盎格琳半岛(窄水旁的半岛,Angeln)的人所迁徙到的领地”。
盎格鲁人系指居住在今德国的石勒苏益格盎格琳半岛(德语:Angeln,狭窄的意思;“Angeln”一词与英语的“agnail”、德语的“eng”同源。语言转写:Anglia)的西欧民族,公元42年罗马帝国占领不列颠半岛后,他们居住在今天的英格兰。
地理环境奔宁山脉纵贯北部和中部,平均海拔200-500米,山地两侧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东南部为起伏不大的平原,气候温暖湿润。主要河流有泰晤士河、塞文河和特伦特河等。
地区历史从公元43年起,罗马人的统治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英格兰遭到了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这些民族在此建立了许多小王国。
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英格兰仍旧保持着政治上的统一,然而,在公元10世纪末期,丹麦的维京人开始入侵英格兰王国。埃塞尔雷德二世在1002年下令屠杀所有在英格兰境内的丹麦人来作为响应。这只是引起了斯万一世和挪威的注意和战争行动。斯万一世于他余下的生命之中对英格兰筹划了四次全面入侵。1013年斯万被宣称为为英格兰国王,与埃塞尔雷德二世抗衡。斯万于1014年2月2日逝世。他的儿子克努特一世大帝继续对英格兰作战。埃塞尔雷德二世于1016年4月23日逝世。他的儿子埃德蒙二世很快就被克努特打败。
克努特同意与爱德蒙共治英格兰,但很快后者于1016年11月30日逝世,令英格兰置于丹麦的统治下。丹麦王朝的统治直至1042年6月8日哈德克努特逝世为止。他是克努特一世大帝与埃塞尔雷德二世前妻,寡妇诺曼底的埃玛的儿子。哈德克努特没有自己的继承人,由埃塞尔雷德二世的儿子,他哥哥忏悔者爱德华继位。威塞克斯王朝复辟,英格兰王国再度独立。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格兰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1066年1月4日/1月5日时,忏悔王爱德华驾崩,他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王位由他的内兄弟哈罗德二世继承。而忏悔王爱德华的表弟诺曼底公爵威廉立即宣称自己拥有王位继承权。威廉开始发动入侵英格兰并且在1066年9月28日在萨塞克斯地方登陆。哈洛德二世与他的军队在约克的史丹福德桥之战获得胜利(1066年9月25日)。他们行军穿过整个英格兰来对抗诺曼底公国的入侵,两军在黑斯廷斯战役取得了重要的结果(1066年10月14日)。
哈洛德二世不幸兵败阵亡,而威廉获得最后的胜利。威廉并没有计划将王国与诺曼底公国合并一起。不过身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仍然缺乏对法王腓力一世有效忠之心。独立的英格兰王国可以让他的统治不受到干扰,他在1066年12月25日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威廉征服后建立起的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约翰被迫于1215年6月接受《大宪章》,与封建主妥协。大宪章本质上是一个封建性文件,是保护封建领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护市民贸易自由这样有进步意义的条文。但约翰不久就否认宪章,君臣之间内战连绵不断。
1380年,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年在位)为征集英法百年战争战费,增收人头税,导致起义于1381年5月爆发,领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称“瓦特.泰勒起义”。起义虽遭失败,但震撼了英格兰的封建农奴制度。14世纪末,英格兰农奴制实际上已经解体。15世纪时,绝大多数农奴赎得人身自由,成为自耕农,他们在法律地位上分为自由领有农和公簿持有农。
货币地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阶级也发生变化,从富裕农民、占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贵族中产生新贵族,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旧贵族的统治陷入危机,封建骑士制度日趋解体,经过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旧贵族力量大大削弱,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年在位),开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
1337年—1453年间英格兰和法国的为了领土扩张和王位争夺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战争结束时,英国已经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时间简表公元1至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受罗马帝国统治。后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人相继入侵。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
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
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0日宣布为共和国。
1660年,王朝复辟。
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
1801年,英格兰与爱尔兰合并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14年,英格兰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35倍,成为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1921年,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归英国。
一战后英国开始衰落,其世界霸权地位逐渐为美国所取代。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英殖民体系开始瓦解。至今,英在海外仍有13块领地。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1997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
对外关系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
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朝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朝。
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行政区划区划除了大伦敦地区以外,英格兰被分为以下行政区域:英格兰东北,英格兰西北,约克郡与亨伯,中英格兰西,中英格兰东,东英格兰,英格兰西南,英格兰东南。
行政区:郡34个、都市郡6个(自治区36个)、自治市镇47个(市标记10个、郡标记1个)。
城市伦敦(London)
伯明翰(Birmingham)
布里斯托(Bristol)
曼彻斯特(Manchester)
纽卡斯尔(Newcastle)
利兹(Leeds)
利物浦(Liverpool)
诺丁汉(Nottingham)
谢菲尔德(Sheffield)
剑桥(Cambridge)
牛津(Oxford)
国家经济英格兰是英国主要的工业、农业区。重要工业有采煤、钢铁、机械、炼油、化工、纺织、医药等。奔宁山两侧煤田附近为旧工业区,伦敦及其周围为新工业区,炼油和石油化工偏重在沿海港口。重要农畜产品有小麦、大麦、甜菜、马铃薯、蔬菜和牛、猪等。英格兰东南部为主要耕作区。重要的大城市和良港有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纽卡斯尔、谢菲尔德、利兹、南安普敦和普利茅斯等。
文化教育剑桥大学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位于英格兰的剑桥镇,是英国也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英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作家、政治家都来自于这所大学。剑桥大学也是诞生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高等学府,8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此执教或学习,70多人是剑桥大学的学生。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齐名为英国的两所最优秀的大学。
牛津大学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简称:Oxon.),建校于1167年。位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具有世界声誉,它在英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世界性的影响。英国和世界很多的青年学子们都以进牛津大学深造作为理想。
伦敦帝国学院伦敦帝国学院成立于1907年,是一个专精于科学技术的大学。虽然正式全名是“帝国科学、技术和医学学院”,但自2002年来,通常使用的英文名称却是伦敦帝国学院。中文中,通常被称为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或简称为帝国理工。作为一个专致于科学的大学,帝国理工在英国享有和麻省理工在美国所享有的声誉,研究水平被公认为在英国大学三甲之列。
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是一所创建于1826年的综合性大学,也是伦敦大学联盟的创校学院及规模最大的校区。UCL通常被认为是继牛津、剑桥之后英格兰第三古老的大学。UCL是第一个在招生上不论种族,宗教和政治信仰的英国大学,被认为是英国教育平权的先锋。UCL一直以来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学院和伦敦政经学院一起并称为G5超级精英大学和金三角名校,它同时也是罗素大学集团的一员。
英格兰大学还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其他上百所院校。
旅游景点英国七大海滨旅游景点:
混合了中式和印式风格的布赖顿皇家行宫。
正在经历修缮的马盖特游乐场。它拥有全英国最老的过山车,即将重新投入使用。
高达518英尺的布莱克浦塔于1894年建成。据传,该塔的设计师从法国埃菲尔铁塔上获得不少灵感。
1903年建成的大雅茅斯马戏团。
斯卡伯勒豪华酒店,可以俯瞰斯卡伯勒镇如画的海港及南湾。
1.34英里长的绍森德码头于1889年由James Brunlees建成,是世界上最长的码头。
位于布赖顿-霍夫的索尔特迪恩海滨浴场。[1]
世界遗产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哈德里安的墙垒 | 文化遗产 | 坎布里亚郡、泰恩-威尔郡 |
达勒姆堡和大教堂 | 文化遗产 | 达勒姆郡 |
斯塔德利皇家公园和喷泉修道院遗址 | 文化遗产 | 西约克郡 |
德文特河谷工业区 | 文化遗产 | 北约克郡 |
利物浦海上商城 | 文化遗产 | 默西赛德郡 |
铁桥峡谷 | 文化遗产 | 什罗普郡 |
布莱尼姆宫 | 文化遗产 | 牛津郡 |
巴斯城 | 文化遗产 | 埃文郡 |
伦敦塔 | 文化遗产 | 大伦敦 |
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 文化遗产 | 大伦敦 |
巨石阵 | 文化遗产 | 威尔特郡 |
坎特伯雷大教堂、圣奥古斯丁教堂、圣马丁教堂 | 文化遗产 | 肯特郡 |
多塞特、东德文海岸 | 自然遗产 | 德文郡 |
康沃尔、西德文矿区景观 | 文化遗产 | 德文郡 |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20:28: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99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英格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地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英格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地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