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方言是河南省一个比较特别的特别的方言,它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特色:固始县(俏巴县)。古老的光州固始方言在南迁的过程中,与闽南当地的语言交融,形成的闽南方言中保存了固始方言的特色。
中文名固始话
别名固始方言
对象河洛话与闽南话
地点中原
历史闽南话是否源于固始方言?
河洛话与闽南话、固始方言之间的联系是怎么一回事?
陈学文未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闽南话与固始方言之间存在的联系,却真真切切地保存着。
早些年,陈学文陪同国家台联一厦门籍的女研究生在固始考察方言,他们去拜访了一个农家。看家的小孩一见来客人,赶紧打开门朝田里一劳作的妇女叫道:“大大(记者注:读去声),家里来客人了。”女研究生十分震惊,她问小孩:“大大是谁啊?”小孩告诉她“大大就是大大。”陈学文告诉她,大大是固始人对母亲的叫法,父亲则叫大(注:读上声)。这位研究生告诉他,在厦门以及泉州闽南一带,有很多地方对母亲、父亲的称呼,跟这是一模一样!
固始地处中原,在经过历史的淘洗之后,固始方言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无法形成比较正宗的固始方言了。古老的固始方言在南迁的过程中,与闽南当地的语言交融,形成的闽南方言中保存了固始方言的特色,因此现在已经很难再找到同样的语言了。但在闽南话里,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固始方言的印痕。
在见到老陈的第一面,老陈就一句:“哎呀,欢迎远方来的人客啊。”在固始方言中,“客人”就叫“人客”,这与闽南语又是一个不谋而合。另外,管太阳叫“日头”、起床叫“起来”、丸子叫“圆子”,这些日常的称呼,在现今的闽南与固始,都成为两地历史交融源远流长的明证。
陈集乡的宣传委员杨侠告诉记者,她接待过不少来自闽南的寻根者,闽南话说得太快了不好懂,但如果说得慢一些,她就没问题。
其实,闽南与固始还有着共同的稻作生产方式,共有的风俗、语言和社会心理。比如在节俗、婚俗、葬俗方面都相差无几。父母去世儿子要披麻出厅当“孝子”,行二次葬,背着骨殖罐到处找风水。尤在语言方面,本来固始属北方官话区,但它没有翘舌音zh、ch、sh,也没有舌面音j、q、x,居然与闽语十五声系统相一致。
龙岩话属闽南话的古老层,它与厦门话不同点之一就是只有前鼻音in没有后鼻音ing,如冰、平、精、青厦门话读后鼻音韵母,固始话则与龙岩话一样读前鼻音韵母。客家话受赣方言影响,声调较少,往往上、去、入不分阴阳,这个特点也源于固始方言。至于词汇影响则更为直接,如龙岩、永定一带有地名叫西陂、新陂、高陂,还有称“坝”如南洋坝、坝墟等。
原来这些特殊词汇源于固始,他们以“长藤结瓜”式即水渠串连着许多池塘的水利工程叫“陂”,蓄水灌溉堰叫“坝”。再比如:甲鱼叫圆鱼、开水叫滚水、天亮叫天光、天晴叫好天、枪叫铳、牌子叫字号、厨房叫灶下或灶间、地方叫所在、没有叫毛得、太阳叫日头、跳蚤叫虼蚤、下雪叫落雪……
固始的节日习俗也很多,中秋节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个。老陈介绍,以前当地人过中秋节,有钱人一般都是买月饼,没钱的,则是自己做丸子吃。炒些芝麻用面和成丸子,用红糖煮成汤沫。这种过法是固始的传统特色,象征团圆红火。
泉州至今还保存着“冬至立冬煮丸子”、“七月初七包糖米果”的民间习俗。这与固始是否有一定的关联?
普通话中原固始方言
丸圆二碍六漏足菊杏恨间甘药哟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固始方言保留的中原古音与闽南方言很接近,而其他地区方言就没有这种特殊读音。再从一些日常用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固始方言与闽南方言之间语音的渊源:普通话固始方言闽南方言天亮天光天光老头子老货老货阿太阳日头日头水开了水滚了水滚了妻子屋里厝里清晨早起早起赶快趁早趁早
闽南话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闽南和台湾,还有广东潮汕、海南及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海内外讲闽南话人口达5000万,成为世界60种主要语言之一。1977年,科学家把闽南话录制在美国“旅行者二号”宇宙飞船的那张可保持10亿年之久的镀金唱片上,到广袤无垠的星河寻觅外星知音。
方言名词娘(liang)(三声)——母亲
老爹(die)(三声)——称小叔。
老娘(liang)(三声)——指小婶。
老干(gan)爷(三声)——指岳父。
老干(gan)娘(三声)——指岳母。
老憨子——小儿子。
日浓货——指不讲究卫生的人。
标枪溜溜棍——指说空话不办实事的人。
大锹把——借指“掌线的”农田犁耙手。
当家的、老头子、孩子爹、掌线的——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老玛子、屋里头——丈夫对妻子的称呼。“老妈子”称呼较广,老年妇女也自称;也指称别人妻子。
尖爪——小气人,吝啬人。
末子子——最小的孩子。
牯子——公水牛。
黄尖——公黄牛。
沙子——母水牛。
黄市——母黄牛。
牙猪——阉过的公猪。
角猪——未阉过的公猪,也叫种猪。
豚猪——阉过的母猪。
老母猪——未阉过的母猪。
癞呆猴子——癞蛤蟆。
猫猴子——吓唬小孩的习惯用语,不特指什么东西。
斗筐——盛一斗谷物的筐。
刮刀——插秧用的似锄地勾头刀。
撑杆子——雨伞。
油果子——油条。
大蒸馍——馒头。
干饭——大米饭,与稀饭(米粥)对称。
舅子头——妻兄弟,有贬意。
新郎倌——新郎
俺俩倌——我们二人。
连襟——指妻姐妹的丈夫。
背锅子——驼背人。
大da(三声)——称父亲
大da(四声)——称母亲
妈头子——指乳房
夹食头子——指人小气、吝啬。
干巴子——瘦子。
鸡宿眼——近视眼,也指夜盲症。
锉把子——矮个子。
啥家伙——指什么东西,或用骂人,鄙视人;或用探问物件。
意思皮——指人脸厚,讨厌人。
老鸪——乌鸦。
麻咋子——喜鹊。
火明虫子——萤火虫。
鳖胡子——蝙蝠。
泥巴狗子——泥鳅。
狼把子——狼。
玉娄——玉米。
甜秫秫——甘蔗。
莴瓜——南瓜
车板菜——车前草。
转(zuan)头——宰杀后的猪牛羊舌头。
鼻子——鼻子、鼻涕。
发翻子——指中暑。
靠椅——带靠的椅子。
手巾头子——手帕。
锁耙(pa)子——钥匙。
夜壶——尿壶。
茅茨——厕所
水坷塘——水坑
见天——每天
今个、明个、后个、大老后个——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
白果眼子天——多云天气,阴天。
打春——立春
夜黑里——夜里。
月姥姥——月亮。
里头、外头(方位词)——里头、外面。
方言动词斗——或普通话(1)斗争;(2)奋斗。或用指干、干事、做事、吃饭。不管斗,不可以干;斗没斗,吃饭没吃饭
浮上水(i)——趋炎附势
猫叽——小声嘀咕
叫唤——指大声吆喝。
革拉(gie la)——搅拌、搅和。
扳了(ban la)——扔了
没得(mei dai)——没有。
接下角(juo)子——多嘴,不等人说完,就接着别人说话。
顺蛋——讨人好,奉承人。
打秧——媷秧
磨云——串门子,或指闲聊。
翻嘴——指过话。
候(hou)子——等待。
毛估子——估计。
磨牙——指小孩子斗嘴
欠人——逗引馋人
嬔(fan)蛋——指鸡、鸭等下蛋。
没(mei)得——没有
方言疑问词、感叹词弄啥子——干什么?
可的(ke di)——用作反问,是不是?
咋弄(za leng)——怎么办?
广当(guang dang)——惊讶,相当啊呀,但有赞意。
俗语形容词、副词、动词、名词、疑问词、感叹词、词组、短语、形容词、副词
俏巴——好,多指事物,用指人时,则指男孩、男青年:用指女青年或是玩笑场合打趣,或是背后指:不可用指老人,那样有轻佻、不尊重之意,词尾可以叠用,称赞曰:“俏巴巴”,两字也可以同时叠用,称赞曰::俏俏巴巴”,用赞事、物时可以加助词“的”还可连用副词“很”[1]。如“俏巴的”、“俏俏巴巴的”、很俏巴”等。
"俏巴"一词在河南省固始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因而固始县又被人们称之为"俏巴县"。它的词性相当于形容词,主要表达一种肯定、赞美、表扬的意思。
粗坦——舒服。
展劲——舒服、舒适。
利朗——指衣物干净,穿的得当;或指说话,办事利索。
富态——对小孩胖的爱称。
确(quo)——指人流气,或指巧合。
交杂——指人流气,下流。
格应(ge yin)——指讨厌。
刁小(xiao)——稀奇的东西;也指人机灵。
毛手毛脚——指手脚好动,好摸东摸西的,做事不认真。
蒙情——借钱借物归还后,受人支持、帮助后,得人各种恩情后,再见面时,说的一句感谢话。
机灵透串——灵窍。
子来——做事细心,一步一步地往前干。
烧包——讽刺语,指人好拿架子。
拿胡——指人不顾忌,能弄到家什。
罗扈(luo hu)——或用作开玩笑,说人有气魄;或指场面弄得出众。
格实(gie si)——结实
日浓(ri long)——脏
杂毛——脾气不好。
正儿八经——正规其事。主贵——珍贵
金贵——指东西稀少,有用
金贵录录的——指人小气,东西舍不得拿出来。
高低——表示态度坚决
点然——一小点,很少。
点尕(ga)——一小点,很少。丁尕尕(ga)——一点点
干闷气——憋一肚子气,美办法出。
怪好——很好
秋皮撮——没本事(小气、舍不得……)
巴巴的——故意的。
倘乎——倘若
倘乎子——表示小心的意思
闹(nao)死了——毒死了
野造——蛮横
我在加两个词.如有其它的词希望大家在下面跟上
1:俺白--我的父亲
2:俺大:我的母亲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20:2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98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固始话(河南省方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固始话(河南省方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