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西人,亦作Pare。一群生活在印度的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的信徒。Parsi的意思就是波斯人,他们是为了逃避穆斯林的迫害而从波斯移居印度的琐罗亚斯德教徒的後裔。他们主要住在孟买市以及市北一带的几个城镇和村庄里,但在巴基斯坦的喀拉蚩和印度的班加罗尔(Bangalore)也有一些。虽然严格来讲他们并不是一个种姓,但因为他们不是印度人,所以明显地自成一个社会集团。
中文名帕西人
英文名Pare
定义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的信徒
现实人口情况数量稳步下降等
名人大卫·沙逊和香港的罗旭和爵士等
历史帕西人帕西人是生活在印度的拜火教徒,大部分是波斯后裔,他们什麼时候迁来印度并不清楚。按照传统的说法,帕西人最初定居在波斯湾的荷姆兹(Hormuz)一带,因仍受迫害而于8世纪飘洋过海到了印度。事实上最迟在10世纪他们就已迁移到印度,或者在这两个世纪之间迁移。他们先定居在卡提阿瓦(Kathiawar)半岛的第乌(Diu),不久又迁到古吉拉特(Gujarat),在那里形成一个小农业社会而生活了约800年。17世纪早期,英国在苏拉特(Surat)及其他地方建立了贸易港口,从此帕西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为在某些方面他们对来自欧洲的影响比印度人或穆斯林接受得更快,因而发展出一种商业的眼光。1668年孟买为东印度公司所控制,不久即颁布对各种宗教的完全容忍,于是帕西人开始从古吉拉特迁往孟买。18世纪时孟买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的工业以及商业上的能力。到19世纪时,帕西人已成为一个富有的社团,约自1850年起从事重工业,尤其与铁路和造船有关的重工业,甚为得心应手。15世纪末以前,帕西人与祖国同伴的联系几乎完全断绝,1477年他们派出一个正式的代表团去与伊朗剩馀的琐罗亚斯德教徒接触,那里的教徒组成一个小教派,称伽巴尔人(Gabar),受穆斯林统治。直到1768年才有关于宗教仪式和法律的书信往来;有17封这种书信被保存了下来。审议结果发现帕西人的传统与较纯的伽巴尔人的传统是有冲突矛盾的,18世纪时在宗教仪式和历法的问题上,帕西人分裂成了两派。
现状人口情况帕西人的婚礼2001年印度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印度有69,601名帕西人,集中在孟买市内和周围。大约有5,000名帕西人住在次大陆其他地方,估计有2500名帕西人住在卡拉奇市,在斯里兰卡有大约50个帕西人家庭。全世界帕西人的数量估计不足10万人。在英国,帕西人的数量也很可观,唯一正式的琐罗亚斯德教庙宇坐落在伦敦哈罗的RaynersLane。
印度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帕西人的数量在过去数十年中稳步下降。人口峰值出现在1940–41年,共有114,890人,其中包括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英国海外领土人口。但是老龄化,低出生率以及帕西人和非帕西人联姻苛刻的条件,使这个拥有高度文明的民族正在走向灭亡。苏尼·塔普雷瓦拉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在一本关于帕西族的书里写到,“独立以来的53年里,我们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什么好怕的。在富饶的印度我们是唯一一个出生率下降的民族。”书中还写道,“我们只在族内通婚,而且结婚很晚,孩子也生的很少。”
印度的金融中心孟买居住着最大的帕西族群落,大约6.5万,其中很多人还住在高大的殖民地建筑里。古老的木制家具、花边窗帘和刺绣帏帐都散发着古老世界的魅力。这里像个世外桃源。帕西人每逢节日或其他庆典,如婚礼或洗礼仪式,都会戴起本民族特有的白帽子,穿起白衬衣,聚集在孟买市的50座祭坛里。[2]
习俗传统上,至少在孟买和卡拉奇,死去的帕西人被送到寂静之塔,在那里尸体很快被秃鹰吃掉。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土、火和水都是神圣的,都不能被死者所玷污。因此,土葬和火葬都为帕西文化所禁止。今天的问题是孟买和卡拉奇秃鹰的数量由于都市化和中毒已经急剧减少,结果,没有秃鹰,死者的尸体要很长时间才能分解。2006年11月,由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帕西人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试图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困境帕西族最大的社会问题是很多人都还未婚,因为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帕西族伴侣。于是孟买帕西人居住区委员会的头目们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招数:给予那些愿意抚养第三个孩子的家庭一些补贴。除了社会危机,持续的近亲结婚使得帕西人很容易受到诸如癌症、血友病等疾病侵袭。据卡玛说:“帕西族妇女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很高,同时由于她们血液中缺少G6PD而引起很多不适,有些就是致命的。”缺乏G6PD,或六糖磷酸脱氢酶,会引起贫血等血液疾病。在很难阻止帕西族灭绝的情况下,一些改革者建议帕西人同族外人通婚。但是虔诚的人们对任何改变他们传统的建议都不屑一顾。他们说:“只有我们的年轻人找到帕西族的伴侣我们才能生存下去
名人今日印度第一大企业---塔塔集团就是帕西人的企业,英国音乐家,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默丘里,印度第一个陆军元帅萨姆·马内克肖也是帕西人,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的嫁给了帕西人费罗兹·甘地,形成了印度政坛上显赫一时的甘地家族,英国音乐家,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墨丘利,印度现代文豪达达拜·瑙罗吉、怡和洋行的创始人威廉·渣甸,还有大卫·沙逊和香港的罗旭和爵士都是帕西人。
教徒墓地帕西人鸦片战争以前,已有帕西人到广州经商,其後亦有帕西人在香港定居。帕西人向来亲英国,相传香港在日占时期,日本人将帕西人与英国人关押在一起,与印度人分别看待.有部分帕西人以贩卖鸦片起家,原来在香港居住的帕西人,大都在1997年前移民外国广州的长洲(著名的黄埔军校正位于长洲岛上)有“帕西教徒墓地”,墓地原已荒废失修,在2002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在2005年完成修缮,附近有“外国人公墓”,在鸦片战争以前,由于外国人不得进入广州城,因此外国商船只能停泊在长洲岛,不幸客死的外国人唯有葬在长洲岛上的山头。
在香港,比较著名的帕西人有摩地(摩地是香港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尖沙咀有摩地道),律敦治(香港今有律敦治医院),香港现时亦有帕西人墓地。在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下方,有一个白头坟场,也是祆教教徒的墓地。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9:54: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96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帕西人(琐罗亚斯德教徒的後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帕西人(琐罗亚斯德教徒的後裔).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