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峰,男,1972年1月出生,籍贯江苏淮安。汉族,无党派人士。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资深研究员。
邵峰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1999年获得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2005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后回国,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立实验室,开始独立研究生涯。
邵峰主要从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在病原菌毒力机制和抗细菌天然免疫领域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
中文名邵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淮安市
毕业院校美国密歇根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人物经历72年1月,邵峰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1980年,在流均镇读完小学、初中(至1988年)。1988年,就读于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中部(至1991年)。
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
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
2003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至2004年)。
2004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至2005年)。
2005年,回国后进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工作,建立实验室,开始独立研究生涯,先后担任研究员(2005年-2009年)、高级研究员(2009年-2012年)、资深研究员(2012年-)。
2011年,12月获得第五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获得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奖(首届)。
2013年,入选首届“北京学者”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同年作为首位大陆本土科学家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
2014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才)。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邵峰实验室的研究集中在病原细菌感染宿主和宿主先天性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对于细菌感染来说,通过特殊的分泌系统向宿主细胞中注入毒素效应蛋白是病原细菌普遍采用的重要致病机制。这些效应蛋白往往以非常有效的方式作用于宿主信号转导中的关键分子,使其发生功能紊乱。效应蛋白的作用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中的生存和进一步感染。
人才培养2016年邵峰作为校友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致辞上说:抓住事物的本质,排除干扰,做最简单合理的推断,你们就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事实上,最简单的、最纯粹的往往才是最深刻的,也是最持久永恒的。
邵峰一直秉持的原则是“招了学生就要对他们负责”,因此邵峰实验室每年只招两名学生,控制数量是为了保证质量,他最不能忍受的是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搞不清楚要做些什么。
荣誉表彰时间 | 荣誉/表彰 |
2007年 | 邹承鲁基金杰出研究论文奖 |
2008年09月17日 | 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 |
2011年12月12日 | 第五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
2012年 | 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奖(首届) |
2012年 | 德国微生物学会DGHMAward |
2013年02月 | 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 |
2013年12月 | 第十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吴瑞协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
2013年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
《PNAS》编委 |
《eLife》编委 |
《CellularMicrobiology》编委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编委 |
邵峰研究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机理,在致病菌毒力机制、抗细菌天然免疫及细胞焦亡方向均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2017年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评)
邵峰通过研究致病细菌如何通过调节宿主细胞的多层信号通路而逃避其免疫反应的机理,获得了几个关键的科学发现。(人民网评)
邵峰发现人体细胞内对病原菌内毒素LPS炎症反应的受体和执行蛋白。(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评)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9:4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96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邵峰(中国科学院院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邵峰(中国科学院院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