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球(河南方言)

更新时间:2025-01-11 11:14:26 阅读: 评论:0

信球(河南方言)

信球 (河南方言) 次浏览 | 2022.08.05 15:12:50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信球河南方言

信球(xìn qiú),河南方言,安徽,湖北地区也有人用。是指某个人想事情不清楚,也会被称“信球”,也就是不聪明。与笨蛋同意,但比笨蛋感情色彩更浓,也更常用的多,为表达不明事理、笨的第一用语,尤其用于家人之间。“信球”可能是从“去球”上延伸出来的词语,“去求”的意思是没用,瞎胡扯或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在乎了,完了。那么“信球”也就是“不加思考相信神,白白供奉”的意思,引申为傻瓜。 通常用来骂人二半吊、脑子不够使,办事不周延、超出常理。 例:“这货真信球,自己丢了100块钱,回家就打孩子、摔暖瓶。”河南话的“信球”里,“信”是傻的意思,“球”是头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傻子脑瓜的意思,形容人傻。

中文名

信球

使用地区

河南方言,安徽,湖北地区

目前状况

使用中

拼音

xìn qiú

俗称

不聪明、笨蛋

词义通常词义

例:“这货真信球,自己丢了100块钱,回家就打孩子、摔暖瓶。”(不能用这个)

“信”这个字还有指某个人比较孤单寂寞,没有人愿意和他相处,也没有朋友约他出来玩。所以“信球”也指那些被周围人孤立、性格及为人处事不被人喜欢、也想和别人玩但不招他人待见的人。

例:“他在兴奋的讲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以为有人愿意听吗?真是个信球。”

广义词义

“信球”一语,雅俗兼有,褒贬均含,与其近义流传的还有“二蛋”、“二货”之谓。这句河南方言,大概是对人世间一个特定人群的泛指,“信”是含义,指某人的品质,“球”是比喻,代指此类人。根据其用意,它大致有两种解释,其一,指坚持公信和正道的人;其二,指处事随意近乎莽撞的人。就其褒义来讲,“信球”是河南人对正义人物的别称,就其贬义来讲,它含有对一些非常人物的奚落,说某某有点“信”,就含有点“傻”,“不经济”之意,与四川方言“方脑壳”相似。但若从人们的感情色彩上来看,被冠以“信球”的人,往往带有众人的敬佩、景仰和叹服,因此,中原人民流传这个方言,就是在让“信球”们代代相传,不绝于世。­

你若随意打开一段历史,一批批“信球”人物仍还跃然纸上,他们之所以还能青史留名,就因为他们身上一个“信”字感动天下。看看《宋史》,“精忠报国”的岳飞,因“信”而惨死风波亭;年逾花甲的刘锜,因“信”不畏稀粥养命而出征;“僵卧孤村”的陆游,因“信”而哀叹“家祭无忘告乃翁”;梦想“沙场秋点兵”的辛弃疾,因“信”而无奈地“醉里挑灯看剑”;而唱出人间《正气歌》的文天祥,以壮烈的人生书写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信”而“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人世间的“大信球”,也是天地间的大英雄。­

引申词义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大大小小的“信球”们起到了决定的作用,若说“信球”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虽听起来不雅,但细想确是事实。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千百“信球”书写了历史的新篇章;“等贵贱,均贫富”的旗帜下,万千“信球”奔走呼号,喊出了人间的最强音。为追求“太平天国”的理想境界,为呈现“三民主义”的大同世界,为迎来“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千千万万“信球”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我们在万千感慨今天的千变万化时,更要千真万确地明白: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英雄,而英雄的前身就是千千万万个“信球”啊!­

如今,在这个改革与创新的年代,有多少敢吃螃蟹的人,无异于去“堵枪眼”、“炸碉堡”,他们怀有一股“信”劲,其初衷无不为了兴利除弊,兼济苍生,在前行的路上,他们一旦“信球”起来,难免会让一些人心里不痛快,因此,我们要以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他们,理解他们,让他们的“信义之球”滚得更远,飞得更高!­

基本内容

就是傻子的意思,河南话。关于“信球”一词的来源,在河南大河报的《厚重河南》专栏上,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时,河南已经是土地荒芜,人烟稀少,十室九空。朱元璋深知中原之重,便决定从山西向河南进行大批移民。但故土难离,历朝历代,要移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当时的中原大地正是哀鸿遍野、满目疮痍?据说,在山西洪洞县设立移民机构后,老百姓都躲了起来,不跟官府打照面。朱元璋便心生一计,宣布某日某时在某处开会,不愿意移民的务必准时参加,不参加会的则视为自愿移民。老百姓放心了,纷纷按时到会。不料,等人都到齐了,朱元璋宣布:到会的一律移民!可是,皇帝是九五之尊啊,皇帝说话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老百姓不相信他,还能相信谁呢?相信了他,却上了大当!试图逃跑反抗的人被毒打、直至杀戮,老百姓只得拖儿带女,哭声震天,被迫离开了故土,从此背井离乡。

迁徙和拓荒是何等艰难,许多人因此丧命。便是活下来的人,大多也是终生未履故土。“信”的代价如此之高,下场如此之惨,他们怎么还敢“信”?于是,“信球”一词就成了移民河南的那些人的心头之疼,作为一种沉重的教训流传下来了。关于这个故事我表示怀疑,正如我怀疑有些风景点的传说一样,都是先有遗迹,后编造传说来附会。因为根据我的理解,“信球”该词所表达的内在含义,与“信”“球”二字以及组合后的字面意思,风牛马不相及得没有什么可联想之处。但是,怀疑归怀疑,而由“信球”这个故事所传递出来的信任危机却是令人深思的。

怕被诓,怕被坑,怕被蒙,怕被诈,怕被讹,已经成为中原人群的普遍心理。如果你有天大的好事告诉别人,别人的首先反映就是:你不会诓我吧?如果你有好项目准备与别人合作,别人的首先考虑不是项目的可行性,而是:不会是坑人的吧?如果你把真相如实告诉别人,别人首先就会打个问号:不是蒙我的吧?如果你有困难向别人求援,别人首先要探究的不是能不能帮得上忙,而是:不会是诈的吧?双方经济纠纷,如果你有理有据地向别人提出自己的经济主张,别人首先不会认为你是有理有据,而是认为你找借口“讹”(敲诈)他。可以说,防诓防坑防蒙防诈防讹的“五防心理”,已经成为中原人群做人处事的思维定势。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真正障碍河南发展的首要原因就是这个“五防”心理,也就是说消除信任危机已经成了促进河南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让我感觉最深的是河南的民间借贷的极度不发育,以及借贷之间的诚信危机。大家都知道“温州模式”,而“温州模式”之所以在资源资金都极端缺少的情况下发轫于改革开发初期,是完全得益于历史悠久的民间借贷。现在到处出击的“温州财团”“温州炒房团”,其实都是一种建立在民间借贷上的集体活动。

民间借贷的基础就是诚信,不仅是借者向贷者的言而有信,更是贷者对借者的天然信任。在温州,也时有发生借钱不还最后走向法庭的事情发生,但绝对不是主流,绝对打击不到出贷者的信任心理。因为,诚信已经成为了温州人对待人际关系的第一要求,一个不诚信的人,即使一时利益得逞,而其失去的将是大家都他的信任。俗话说“钞票无脚走四方”,如果在借贷上不诚信,那么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告贷无门,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告贷无门也等于折了自己的双脚,断了自己的后路。所以,温州的民间借贷都是一张普通的借据,有时连手印都不需要按,更不用说什么抵押手续了。可以说,真正让温州发展起来的不是温州人的后天性智商,而是温州人的传统性诚信。

俗话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俗话又说“借力打力”,资金功效的良好发挥不仅来源于多方借贷,也来源于对资金的商业运作。在温州等南方经济发达城市,赊货是一种很正常的商业活动,通过赊货活动发挥了现有资金“以一当十”的放大功能,成倍数地拓展了业务流量。而在河南,不用说赊货活动难于上青天,即使是正常的货到付款的商业活动都难以得到支持。可以说,诚信的缺乏,信任危机的愈演愈烈,正极大地伤害着河南经济得进一步发展,也伤害着河南与周边省份的竞争力。

商务活动上的信任危机还仅仅只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特别是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危机,更是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毫不讳言地说,河南省之所以上访案件特别突出,除了政府部门的原因之外,很大的原因在于民众对于当地政府的不信任。这两个信任危机已经演变成障碍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层次原因和最大的隐痛。我作为一个外地人,既然生活在河南,也希望河南是个具有社会和谐经济发达的人居佳地,所以不惜冒着被误解被辱骂的可能性,把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说出来,以求大家明鉴。

其实,我在河南经商过程中发现,河南人是值得信任的,所以在刚刚度过38岁生日的现在,我退出了公司的日常管理,把经营权包括人事权和财务权完全下放,专职于休闲人生。按我的理解,说诚信,其实是个简单的问题,就是你想别人对你信任,首先你得对别人信任,也就是握手时谁先伸手的问题。如果我们都等别人先诚信,也就是说谁都不先伸手,那么诚信的手永远握不到一起。我感觉,信球故事的编造和流行,不仅仅是个笑话而已,更是深层次文化的问题。“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人即地狱”等等观念的流行甚至被推崇,首先是我们自己缺少自信,缺少对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力的自信,缺少对自己把握事物发展和处理危机的能力的自信。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9:1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94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信球(河南方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信球(河南方言).pdf

标签:河南   方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