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冲压是在常温下利用冲模在压力机上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制件的加工方法。
中文名冷冲压
外文名Cold stamping
目的使材料变形,获得外形
所属学科机械工程
基本内容分离工序:冲压工件与板料沿要求的轮廓线相互分离。
成形工序:毛在不被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获得防需形状,尺寸和精度的加工方法。
高强钢在此背景下,汽车轻量化以及高强钢的应用成为了重要发展方向。但受高强钢板材强度的提高,传统的冷冲压工艺在成型过程中容易产生破裂现象,无法满足高强度钢板的加工工艺要求。在无法满足成型条件的情况下,目前国际上逐渐研究超高强度钢板的热冲压成形技术。该技术是综合了成形、传热以及组织相变的一种新工艺,主要是利用高温奥氏体状态下,板料的塑性增加,屈服强度降低的特点,通过模具进行成形的工艺。但是热成型需要对工艺条件、金属相变、CAE分析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目前该技术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发展缓慢。[1]
高强钢特点及成型问题分析根据美国钢铁学院能量部的研究,即使高强度钢降低部分数值其拉伸还是要比传统的冷板困难得多。高强钢的延展率只有普通钢材的一半。同时,当材料被冲压成形时,会变硬,不同的钢材,变硬的程度不同。一般高强度低合金钢只略有20MPa增加,不到10%。注意: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有140MPa增加,增加了40%多!金属在成形过程中,会变得完全不同,完全不像冲压加工开始之前。这些钢材在受力后,屈服强度增加很多。材料较高的屈服应力加上加工硬化,等于流动应力的大大增加。因此,开裂、回弹、起皱、工件尺寸、模具磨损、微焊接磨损等成为了高强钢成型过程中的问题焦点。
基于高强钢的特点和特性,如果不能改变金属流动和减少摩擦,那么高强度钢(HSS)的开裂和质地不均性都可能引起部件报废率的上升。这种材料所具有的高千磅力每平方英寸(KSI)(测量屈变力的单位)、增强的回弹、加工硬化的倾向以及在升高的成型温度下运行对于模具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高性能润滑技术的影响润滑影响成型性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高性能润滑剂可提供一种更高性能的膜以保护金属免于断裂、压裂或被焊接到模具上。好的润滑剂还能够减少摩擦热量,使金属流动不间断并能控制起皱或断裂。针对这一问题,美国IRMCO公司作为世界知名从事润滑研究制造的专业公司,自三十年前就已成功研发的新型水基润滑技术解决了高强钢的成型问题。下面,结合多年来的研究和使用从润滑角度并结合该润滑技术的特点谈一下看法和意见。如下:
其一,严酷条件下的润滑保障。
1、由于高强钢的屈服力大,要屈服它比一般板材需要更多的能量,这种能量除了变形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板材与模具间推撞(摩擦)。因此,随着金属在冲压模具中变形温度会不断升高,油基润滑油都会变薄,有些情况下会达到闪点或者烧着(冒烟),润滑失效。而IRMCO高分子聚合物极温润滑剂中含有抗极压物并具有“热寻性”而且会粘到金属上,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模具和板材表面形成一个坚韧的保护屏障,从而降低摩擦和温度,以帮助工件更好的延展,以此来控制摩擦和金属流动;同时保护金属不会过热,发黑而拉裂和粘接。
双相钢DP600-UHSS超高强钢试验报告
美国绿叶技术实验室对IRMCO产品和汽车行业通过认证的拉伸油以及合成润滑剂,在美国DP780超高强度钢上进行了成型对比实验。采用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茵特拉根(Interlaken)拉伸成型测试法。这种方法被证实用于测试实际结果非常准确。IRMCO达到的数值是145比汽车行业通过认证的拉伸油的115和合成润滑剂的110超过了25%。数值越大说明成型能力越好。
2、由于冲压过程中会产生温度,同时由于油的热容量比较大,热扩散比较差。而IRMCO水基润滑剂因温度产生形成水蒸气带走热量,不但有效的降低了温度,保护了模具,而且因温度所产生的微焊接磨损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可以提高冲次。
其二、工具涂层的性能与润滑剂质量紧密联系。
传统的物理气相沉淀(PVD)和化学气相沉淀涂层(CVD)外部需要润滑发挥最大性能。IRMCO指出:“热扩散工艺可以减少摩擦磨损的问题。通过热扩散所产生的碳化钒可以形成耐久性、坚硬的表面,在苛刻的成形和冲压模面时,会极大的提高工具的使用寿命。如果使用的润滑剂无法承受高温、磨损和先进高强钢的加工硬化性,价值会大幅降低。因此,使用可满足高强钢需求的润滑剂,是达到涂层使用寿命最大化的关键。”
其三、高性能润滑可以使工件质量更加稳定。
模具间隙及模具的几何设计等是实现工件尺寸精度的重要内容。因此,这直接关系到对金属材料和润滑剂技术要求。如果间隙越小、越紧摩擦力越大,对润滑剂的要求也越高,但工件的成型精度也相对越高。由于IRMCO可以较好的控制摩擦和金属流动,所以可以保证工件质量更加稳定。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9:03: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93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冷冲压(加工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冷冲压(加工方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