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湖北省襄阳市辖县)

更新时间:2025-02-24 10:48:19 阅读: 评论:0

保康县(湖北省襄阳市辖县)

保康县 (湖北省襄阳市辖县) 次浏览 | 2022.08.18 20:04:1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保康县湖北省襄阳市辖县

保康县隶属湖北省襄阳市,地处鄂西北,位于襄阳市西南部。东依襄樊,南接宜昌,西连神农架,北交武当山。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荆山主脉横亘东西,荆山以北南河水系注入汉江,荆山以南沮水水系注入长江。保康县名意为“保民康乐”,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建县,至今已有500多年。是楚国的源头和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全县版图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个开发区、257个村、19个社区。县政府驻地城关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保康市常住人口223622人。

保康生态环境优良,磷矿、林特、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享有“中部磷都”、“牡丹故里”、“蜡梅之乡”和“中国紫薇之乡”的美誉。

磷矿保有储量3.37亿吨,远景储量达20亿吨以上,综合指数居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有机茶、蓝莓、核桃、香菇等特产久负盛名;全县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达到84.09%,野生蜡梅、原始牡丹、古桩紫薇、云锦杜鹃等珍稀花卉分布密集;九路寨原始生态、温泉、蜡梅谷风光、南河库区等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拥有尧治河、五道峡两个4A级景区。

保康县2020年GDP为132.94亿元。

中文名

保康县

外文名

Baokang、County

别名

保康

行政区划代码

420626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襄阳市

地理位置

鄂西北

面积

3225

下辖地区

10个镇,1个乡,257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城关镇

电话区号

0710

邮政区码

4416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汤池峡温泉、五道峡风光

车牌代码

鄂F

人 口

223622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地区生产总值

132.94亿元(2020年)

方 言

西南官话-鄂北片

建制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楚国第一任君主熊绎曾辟业于荆山;秦汉时期,县域南部属临沮县辖,东北部为荆州南郡房陵县辖;三国魏置亓乡县;西晋置沮阳县;北魏置潼阳县,西魏先后置大洪县和重阳县;北周改大洪县为永清县;唐朝相继设受阳、荆山、土门、归义县;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废县入房陵。

保康始建于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鉴于房县辖境辽阔,难以施治,始析房县东境宜阳、修文二里置保康县,县治潭头坪(今城关镇)。

保康县

北宋雍熙三年曾在房县设立“保康军”(军,宋朝区划名,与州府同级),以此得名,暗寓“保民康乐”之意。始属湖广布政使司郧阳府,清朝初期沿袭明朝建制。

康熙三年(1664年),保康改属湖北布政使司下荆南道郧阳府。民国初期属襄阳道尹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襄阳),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襄阳)。其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48年10月曾成立保康县和南保兴宜县爱国民主政府,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桐柏行政公署汉南办事处。

1949年4月,南保兴宜县撤销,将南漳的重阳、马良、店垭划归保康。建国后,保康县一直隶属襄阳地区专署。

1983年8月,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建立市带县体制,保康属襄樊市辖。

行政区划

保康县辖城关、黄堡、后坪、龙坪、马良、店垭、歇马、马桥、寺坪、过渡湾10个镇和1个两峪乡,共257个行政村。[7]

区划

名称

位置

情况

城关镇

保康县北部

辖20个村,5个社区,82个村民小组

黄堡镇

地处保康县东部,305省道横穿中心

辖29个村民委员会、16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

后坪镇

地处保康县中部

辖13个村民委员会、一个社区、48个村民小组

龙坪镇

位于荆山主峰聚龙山南麓

辖10个村,1个社区

马桥镇

鄂西北部

辖30个行政村,2个社区,149个村民小组

马良镇

保康县东南部

辖39个村和1个居委会,182个组

歇马镇

保康县西南部

辖49个村

店垭镇

保康县南部

辖17个村、1个社区,101个村民小组

寺坪镇

保康县西北部

辖26个行政村、1个社区

过渡湾镇

地处保康北部,305省道穿境而过

辖13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65个村民小组

两峪乡

地处保康县东南

辖11个行政自然村,44个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位置

保康地处鄂西北,位于襄阳市西南部。跨东经110°45’-111°31’、北纬31°21’-32°06’之间,东临南漳,北接谷城,西与房县、神农架交界,南与远安、宜昌、兴山毗邻。县境南北长82.5公里,东西宽68.5公里。

保康县地图地形

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多变,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荆山水脉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自然将保康分成南北两部:保南山势平缓,河谷较宽;保北山势高突,河谷较窄。全县有大小山头3100余个,大小山沟3300余条,平均海拔910米。

境内最高点欧店关山,海拔2000米;最低点过渡湾枫桥,海拔194米。按海拔高度,全县可分为5种类型:500米以下的平畈占11.3%,500-800米的半山占34.3%,800-1200米的高山占35.3%,1200-1500米的高山占14.6%,1500米以上的大高山占4.5%。

气候

保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因境内地貌复杂,高低悬殊,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低山河谷,日照尚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节变化明显;高山地区多雨,温度低,湿度大,降霜早,积雪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低山15℃,半高山12℃,高山7℃。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6.5℃。年均降雨量934.6毫米,年均无霜期240天。

自然资源矿产

保康矿藏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有24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种。金属矿产有铁、锰、钒、铜、铅锌、铝土等;非金属矿产有磷、煤、硫铁、方解石、水晶石、重晶石、萤石等,绝大多数处于待开发状态。其中,磷矿储量3.37亿吨,远景储量达10亿吨,最高品位达40%,平均品位23.5%,富矿率居全国前列,为湖北三大磷矿之一,居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素有“中部磷都”之称;硫铁矿远景储量1954万吨以上,占全省25%,品位12-20%;煤储量219万吨,含固定炭60-80%。

水力

保康境内有大小河流248条,分属南河、沮河、蛮河三大流域。其中,承雨面积10万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4条,总长950公里,过境客水15.2亿立方米,径流总量27亿立方米,径流深430毫米。水位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19万千瓦时。所有河流从属沮河、南河、蛮河三大水系,流域面积3039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有较大泉眼71处,日出水量达30万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达1.1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7.93亿立方米,已引用47处。地热温泉3处,常年水温39.5摄氏度,日出水量8000多立方米。

植物

至2009年底,保康森林面积已增至313.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8%。境内有维管束植物1698种,隶属189科828属。其中蕨类植物93种,隶属27科50种;种子植物1605种,濒危保护野生植物比较丰富,共有国家濒危野生植物3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I级5种5,II级18种);国家珍贵树种16种(I级5种,II级11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31种(I级1种,II级11种,III级19种);国家珍贵树种16种,其中I级珍贵树种有银杏、红豆杉、光叶哄桐、南方红豆杉等;II级珍贵树种有箆子三尖杉、大青果鹅掌秋、厚朴、闽楠、水青树、连香树、红豆树、杜仲、榉树等11种。用材林以松树、栎树、杉木为主;经济林以核桃、油桐、油茶、杜仲、银杏、板栗、耳林为主;野生蜡梅、牡丹、紫薇等珍稀花卉和金钗、天麻、柴胡等名贵中药材遍布全县。

保康野生花卉69科117属258种,随着野生蜡梅、野生牡丹、古桩紫薇、云锦杜鹃等世界罕见的珍稀野生花卉在保康发现,赏花已经成为保康生态游的一大特色。

人口民族人口

2016年末,保康县户籍总人口为26.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98962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74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21.09%。新出生人口2877人,死亡人口2259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22。全县常住人口为25.48万人,城镇化率为42.71%。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保康市常住人口223622人。[6]

保康县风景民族

保康除汉族以外,有畲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经济综述

2016年,保康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8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46.97亿元,增长5.6%,其中,工业增加值50.67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37.82亿元,增长11.4%,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43亿元,增长34.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8.34亿元,增长20.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24:46.24:34.51。

201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7.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6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54.3亿元,增长5.4%,其中,工业增加值50.44亿元,增长4.8%,建筑业增加值3.95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40.49亿元,增长11.5%,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04亿元,增长20.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14.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31:46.22:34.46。[5]

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9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6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亿元,增长11.9%;外贸出口8903万美元,增长20%;直接利用外资2470万美元,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257元、11903元,均增长9%。

2020年,保康县GDP为132.94亿元。

第一产业

2016年,保康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6.76亿元,同比增长1.27%。粮食播种面积35.20千公顷,比2015年减少0.18千公顷,粮食总产量14.40万吨,下降1.23%;油料总产量1.10万吨。全年生猪出栏27万头,下降12.61%,家禽出笼160万只,下降18.78%,猪肉产量2.65万吨,增长4.33%,牛肉产量1917吨,下降5.80%,羊肉产量2740吨,下降13.35%;水产品产量1530吨,增长13.08%。

2016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44000

-1.23

油料

10974

1.35

烟叶

5440

-6.50

茶叶

6501

3.68

蔬菜(含菜用瓜)

128915

-0.81

香菌

7948

-25.37

核桃

4044

-19.12

第二产业

2016年,保康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9家,比2015年净增11家,实现产值116亿元,增长13.35%,产销率96.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6.1亿元,增长10.2%(可比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分类看,99家规模企业中,内资企业96家,港澳台资企业1家,外资企业1家;分规模看,中型企业6家,小型企业83家;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11家,制造业51家,水电3家,非金属矿采选34家。工业用电量27509万千瓦时,下降12%。

2016年全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算单位

全年计划

累计完成

占年计划(%)

上年同期

比同期(±%)

磷矿石

万吨

400

470

117.50

503

-6.56

黄磷

20000

13760

68.80

16568

-16.95

磷酸

62000

50546

81.53

52460

-3.65

五钠

36000

26631

73.98

31770

-16.18

六偏磷酸钠

17000

12224

71.91

14218

-14.02

水泥

200000

163718

81.86

124280

31.73

磷复肥

300000

345939

115.31

285802

21.04

发电量

万kwh

45000

46307

102.90

38097

21.55

供电量

万kwh

66000

47775

72.39

55186

-13.43

核桃油

1200

1291

107.58

1085

/

精制茶

3000

4517

150.57

2918

54.80

食用菌加工

1200

1569

130.75

996

57.53

樱桃谷鸭

万羽

1000

923

92.30

1145

-19.39

棉纱

6000

550

9.17

6710

-91.80

白酒

千升

40000

72197

180.49

62677

15.19

蓝莓

500

6237

1247.40

1020

511.47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5.88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1.9%。全县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企业14家,从业人员5722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为79.61万平方米和45.15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16年,保康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41.23亿元,增长41.02%;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7.99亿元,增长13.98%。

全年实现外贸出口6276万美元,增长12.1%;实际利用外资1971万美元,增长13.3%;全年招商引资实际投资额107.5亿元,增长24.1%。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81.6万人次,增长22.6%;旅游业总收入17.57亿元,增长23.8%。县内共有星级饭店4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52间。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6亿元,比年初增加11.59亿元,增长13.6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2.64亿元,比年初增加4.36亿元,增长9%。全年实现财险、寿险等保费收入8536.01万元,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5622.74万元。

2016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21995万元,下降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2952万元,下降11%。其中:国税收入13295万元,增长42.6%,地税完成50353万元,下降9.9%。

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460万元,下降0.28%。其中,民生类支出247782万元,其他类支出49678万元,民生支出中,教育占15.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12.0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占17.17%,城乡社区事务占11.39%,农林水事务占20.77%,交通运输占11.41%;其他类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占63.0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占9.69%,公共安全支出占18.05%。

2016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06亿元,增长20%。其中,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58亿元,增长19.8%;房地产投资3.06亿元,增长29.3%。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按投资类型划分,国有企业投资64.78亿元,增长23.4%;个体私营经济投资35.3亿元,增长10.6%。商品房销售额2.64亿元,下降41.65%,商品房销售面积7.2万平方米,增长1.06%。

交通运输

305省道和保宜公路交错贯穿全境,保康城关距襄樊仅140公里,距汉十(汉口—十堰)高速公路谷城石花段仅70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785公里,其中省道6条311公里,县道3条68公里,乡道1184公里,村道3179公里。随着“福银”、“麻竹”、“保宜”、“保神”四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高速”将成为支撑保康经济发展的交通主动脉。保康将成为鄂西北山区通高速公路最多的县(市)之一。

2016年,全县各类公路通车里程48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谷竹、麻竹、保宜)123.11公里;国道185.9公里;省道272.56公里;通村水泥路2805.2564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7993辆,全县登记在册有货车1104辆,客车323辆,公交车16辆。

社会事业教育

2016年,保康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5所(不含幼儿园),在校生21311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239人;普通中学13所(初高中),在校学生7613人;小学71所,在校学生12692人;幼儿园25所,在园幼儿5302人;全县现有专任教师1899人。

科技

2016年,保康县本级科技经费支出为4774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项目2项,争取政策资金512万元,全年申请专利198件,授权54件。

文体

2016年,保康县艺术表演团体558个(含村级表演队),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站)12个,藏书8万册。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6.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

体育

2016年,保康县人均体育活动面积1.7平方米,城区体育人口达到65%,城区建有篮球场19个,门球场3个,网球场2片,羽毛球场6个,羽毛球馆1个。民间还组建乒乓球俱乐部2个,多功能综合性健身会所1个,有乒乓球协会、太极拳协会、羽毛球协会、象棋协会、门球协会、网球协会、柔力球协会、老年健身操协会、登山协会、太极剑协会各一个。

卫生

2016年,保康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9个,其中卫生院14个,妇幼保健院1个,县人民医院1个,中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998张;卫生技术人员270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45人,执业医师(含助理)597人,注册护士664人。

社会保障

2016年,保康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736人,其中:企业职工(含乡改)21244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95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959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0578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275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057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9728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23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35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2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

人民生活

2016年,保康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7元,同比增长9.7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0056元,同比增长10.39%;人均经营性净收入5518.96元,同比增长8.02%;人均财产性收入625.21元,同比增长7.9%;人均转移性收入7626元,同比增长10.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73元,同比增长8.82%;人均工资性收入3735.68元,同比增长12.76%;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3447.23元,同比增长6.08%;人均转移性收入2487.41元,同比增长7.42%;人均财产性收入302.68元,同比增长5.5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5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4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

保康县风景通讯

2016年,保康县固定电话用户3.6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1.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3.34部/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3.94万户。[4]

历史文化剧本《荆山楚源》

剧本《荆山楚源》讲述了3000多年前楚先王熊绎与湖北荆山地区人民劈荆斩棘,使楚国从一个弱小之邦发展壮大成“春秋五霸”,具有很强的历史性。该剧中描述的鄂西北一条由南折北而东的大荆山,反映的是襄阳市保康、南漳一带荆山人民的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荆山楚源》成为襄阳的一个文化品牌。

地名由来

保康作为地名,溯其来历,清同治丙寅年版存东山书院出版的《保康县志新纂》一书有载:“赵宋太祖时置保康军,邑名始此”这里的“军”非指军队,而是指宋时的地方行政区划名。当时以“军”为邑名者有两种:一种与州府同级,隶属于“路”;一种与县同级,隶属“州”。保康原属房县,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则属前一种。

清光绪初年,原南(漳)保(康)交界处的界山曾修一祖师庙,朝向保康——侧的庙门,石横额上有“用康保民”四个大字,暗寓以保康为县名乃取“保障人民安居康乐”之意。“保康”二字虽属颂美吉祥之词,可是保康之域系房县的边远山区,是省内外流民逃荒避难之所。鉴于房县辖境辽阔,县令鞭长莫及难以施治,上奏朝廷,提议割地分置。朝廷采纳其建议,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4月)析房县东境宜阳(保南)、修文(保北)二里,方置保康县,已有500年的历史。

保康版清明节传说

相传荆山有一个书生,书生的父亲为了让他能够继续读书求士,不幸被树木砸死。书生安葬了父亲后外出考学,到了清明节那天也没有给父亲的坟墓上插清明吊。有一日夜里,书生梦见父亲,父亲指责书生不孝。听罢,书生赶快跪下给父亲磕头,承认自己的过错。第二年的清明节前夕,书生给父亲的坟墓上插满了清明吊,以弥补自己的过错。从此,不管是再忙的荆山农人,还是孤身在外的异地学子,总要在清明节前回到故里,在亲人的坟墓上插满清明吊。保康清明节祭祀活动注重感恩前辈,教育后代要孝顺父母。

地方特产

松针

保康松针是条形绿茶的一种,产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保南店垭镇和保北黄堡一带。在唐代就有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已有名气。其品质特征:外形紧直,圆润光滑,呈翠绿色,内质香气清高,汤色嫩绿,滋味醇厚,叶底肥嫩饱满。保康松针鲜叶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五六天开园采摘,要求原料为一芽一叶。抢晴天采,不采虫伤、冻伤芽叶、鱼叶及蒂把。鲜叶随采随制,其加工方法分杀青、锅揉、拍汗及烘干四道工序。

四大名花

野生腊梅:世界上仅中国和美国有少量幸存,而中国仅在保康有大面积的发现,多达四千余公顷、五十余万。1984年,世界上第一个野生蜡梅自然保护区在保康成立。

野生牡丹:提及牡丹,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洛阳、荷泽牡丹,但洛阳荷泽牡丹属家生牡丹,而保康野花谷里的牡丹,是纯粹野生的,有五个原生和一个亚种,占世界牡丹原生种的一半,且分布面积达一百六十多公顷,共十万余株,被中外著名牡丹专家认定“世界少有,华夏一绝”,是洛阳牡丹的鼻祖之一。

云锦杜鹃:以其“古干如铁、虬枝如钩、花赛牡丹”成为保康野花中的娇娇者。遍布境内二十余座千米以上高山,总面积达五千余公顷,二百五十余万株。每年暮春,淡红、嫩绿之花漫山遍野,竞相开放,望之似锦若霞。

古桩紫薇:保康野花谷中又一奇葩。每至紫薇含苞初放的季节,雨后寻芳,鲜嫩的花蕊,更是娇艳欲滴,秀色可餐。保康野花谷现有原始与栽培的紫薇九千余公顷五十余万株,其中五百年以上的古蔸就有万余株。紫薇不仅花色娇美,花期尤长,更有抗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的特殊功能,因而紫薇便成为现代都市绿化环保的最佳卫士。

神豆腐

保康深山中有种平凡而神奇的树,叫豆腐柴、观音树,也有叫做“凉粉树”的。“神树”叶子可制作豆腐,根、茎、叶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功效。“神豆腐”含有大量的果胶、蛋白质、纤维素、叶绿素和维生素C。历史上当地山民就会将这种树叶搓揉制成食品。这种可以做成豆腐的树,当地老百姓称为“神树”,这种绿颜豆腐就叫做“神豆腐”。

“神树”的树叶从每年的5月份一直到10月份都能够采摘,每棵树能采摘三次,每斤树叶能加工三斤豆腐。

香菌

又名香菇。为优良食用菌,近代医学研究发现含有抗癌物质。香菌生长于丛林枯死的栗、栎、漆、枫等树上,不耐高温,子实体在立冬后至翌年春清明前生长,仲暮春采摘。

木耳

保康木耳生产历史悠久。据清康熙三年(1664)《保康县志》记载:“栎木可结木耳,有赤、白、黑三种,白者为世所珍,而产不多。”两峪芭桃园一碑文记载:“道光年间(1821-1850),已有人工生产黑木耳。”1919年《湖北地理志》记载:“鄂西黑木耳产量占全省95%以上,亦居全国之冠,尤以保康、房县为多。”

核桃

又名胡桃,为上好的木本油料,也是营养丰富的果品。其果仁含有亚油酸甘油脂,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人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核桃树喜光,深根性,适宜湿润、肥沃的土壤,保康600米以上的半高山、高山分布较广。

魔芋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扁球形块茎,有毒,须石灰水或卤水漂煮后,方可食用。魔芋中含有用途很广的植物多糖,含量高达40-50%,可有效地防止便秘,胆结石、结肠癌,对痔疮、静脉瘤有辅助疗效。多食魔芋精粉,可调节体内胰岛素的平衡,防止糖尿病。

天麻

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全株无叶绿素,成熟后,有肉质肥厚的块茎。内含香夹兰醇、甘类、微量生物碱等物质,为名贵中药。

风景名胜

五道峡

五道峡自然风景区距保康县城22公里,峡长7.5公里,是春秋楚国卞和得“和氏璧”玉璞的地方。有以仙人洞为代表得溶洞群10处,有以混沌门为精华的山寨8处,有以神女瀑为首要景观的瀑布群12处,有位于峡口的奥陶纪灰岩中的大波痕。

官山森林公园

官山隐身于保康县城郊,东连古隆中,西邻神农架,南通大三峡,北靠武当山,是保康“野花谷”生态旅游的核心品牌。官山自清代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被县署买下作为官办林场,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封山,森林面积达3.6平方公里,珍稀植物达100多种,珍贵动物有30余种。

“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官山茶是官山的特产,“云雾炒青特级”、“云雾绿茶炒青”、“官山云雾毛尖”等名茶均产于此。官山之巅的“虎啸泉”,有“虎啸于泉”的传说,相传官山大石凹一带曾有华南虎出没,常在林中一丈余高的巨石旁饮水长啸。

保康县

汤池峡温泉

汤池峡温泉位于湖北保康县城南16.5公里处,温泉形成于寒武纪,发现于明朝贞德年间,源自地下179米青峰断裂带,水恒温39.5摄氏度,日出水量2500立方米,富含氟、镭、氡、锶、钼、硒、溴等多种对身体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各项指标优于国家矿泉水标准,享有“华中第一泉”的美誉。

野花谷自然风景区

野花谷自然风景区位于保康县城北,距县城20公里,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野花腊梅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区内野生腊梅、野生牡丹、古桩紫薇、云锦杜鹃等四大名花为国内罕见。野生腊梅有7个品种100余万株4000余公顷;野生牡丹有近2000公顷;古桩紫薇有9000余公顷,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古蔸就有3万余株。云锦杜鹃总面积达5000余公顷。

龙坪高山旅游区

龙坪高山旅游区地处保康县东南部,其主体为国有保康县大水林场,距保康县城48公里,位于龙坪、黄堡、后坪、两峪四乡镇交界处,紧邻南漳,总面积13.1万亩。境内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尚有500余亩,是湖北省保存最好的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类型。全场森林覆盖率达到90.1%,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4万立方米,植物种类2000余种,有红豆杉、野生牡丹、珙桐、天师栗、迎春木、青檀、水青树、榧、紫薇等80余种珍稀植物。特别是红豆杉和野生牡丹分布面积较广,数量居全省之冠,分别达到20万株和10万株。野生动物种类241种,有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白冠长颈雉、苍鹰、果子狸、猪獾、野猪等10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著名人物

吴德峰、黄绍谷、尚宗海、杨晓晖、柳德彰、王莘逸、朱家霖、周观华、黄一鸣、刘光国、宋昭昺。

获得荣誉

2019年5月18日,保康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3]

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0年6月,被命名为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2]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1]

2020年11月16日,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8:4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93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保康县(湖北省襄阳市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保康县(湖北省襄阳市辖县).pdf

标签:保康县   襄阳   湖北省   市辖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