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中国地级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

更新时间:2025-02-24 04:09:13 阅读: 评论:0

休宁(中国地级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

休宁 (中国地级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 次浏览 | 2022.12.05 12:07:03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休宁中国地级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

休宁是中国地级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发源地之一。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辖10镇11乡、157个行政村,2012年总人口27.4万,可以说是“交通枢纽重地、徽州文化宝地、休闲养生胜地、特色农业基地、宜居宜业福地”。建县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是中国第一状元县,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居全国各县之首。境内有中国四大道教名山——齐云山,还有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万安罗盘。 休宁县是“乡村旅游福地”,“中国有机茶之乡” 。

中文名

休宁县

外文名

Xiuning County

别称

状元故里

所属地区

地级黄山市

下辖地区

9镇12乡、259个行政村

面积

2151

人口

27.4万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东南端、新安江上游

著名景点

齐云山、中国状元博物馆、白际风景区

机场

黄山机场(4D)

政府驻地

海阳镇

火车站

休宁站

行政类别

县级

地方方言

吴语徽严片休黟小片休宁方言

车牌代码

皖J

气候条件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荣誉

中国第一状元县、休闲养生之都

民系

江浙民系(吴越民系)

水系

新安江-钱塘江水系

历史沿革休宁县

根据出土文物的考证,休宁一带至迟在西周(公元前11~8世纪)时期,就已有文化较为发达的定居居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为吴、越、楚三国的领地。秦汉为歙县西乡地。秦属会稽郡,秦末或楚汉之际改屈鄣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改为丹阳郡。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征服黟、歙一带的“山越”居民,分歙县西乡地置县,设县治在鸺山(又名“灵鸟山”,即今凤凰山)之南,故名休阳县。隶属新都郡。吴永安元年(258年),为避景帝孙休名讳,改名海阳县,县治迁万岁山(今万安古城岩)。

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海阳县为海宁县。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并黎阳县入海宁县,隶属新安郡。梁承圣二年(553年),复置黎阳县,分新安郡置新宁郡,郡治海宁,辖黎阳、海宁、黟、歙4县。陈天嘉三年(562年),又并黎阳县入海宁县,并新宁郡入新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并黟歙入海宁。歙州治在海宁。十一年,复置黟、歙二县,海宁县篁墩划属歙县,州治迁黟县。十八年,县治迁“南当山水口上”(今渠口乡一带),海宁县改名休宁县(取“休阳”、“海宁”各一字命名),县名自此沿用至今。大业三年(607年),复改歙州为新安郡,郡治休宁万岁山。十二年,汪华起兵保郡,据郡治,并辖歙、宣、杭、睦、婺、饶六州,称吴王。次年,郡治迁歙县乌聊山。

唐武德四年(621年),汪华归唐,封越国公。新安郡仍改为歙州,休宁属之。七年,县治迁至万岁山。

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分为10道,休宁随歙州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国分15道,休宁随歙州属江南东道。开元二十八年,划休宁南境回玉乡与鄱阳怀金乡置婺源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休宁属之。九年,县治迁至“松萝山之南”(即今址)。乾元元年(758年),新安郡复改为歙州,隶属宣歙饶道。次年,废宣歙饶道,歙州属浙西道。永泰二年(766年)设宣歙道,析休宁、歙县地置归德县,大历五年(770年)并回。大顺元年(890年)升宣歙道为宁国军。天复三年(903年)复改宣歙道。休宁均随歙州而属之。

五代十国时期,休宁随歙州先后属吴、吴越、南唐。

宋开宝八年(975年)灭南唐,休宁随歙州入宋,隶江南路。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歙州隶江南道东路。至道三年(997年),改江南道东路为江南路。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休宁随之隶江南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州为路。休宁属徽州路,隶江东道。二十一年改隶江浙行中书省,二十三年隶江南行台。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徽州路为江南省兴安府,休宁属之。二十四年兴安府改为徽州府,休宁随之隶属江南行省。二十六年改隶中书省。明洪武八年(1375年)废中书省,全国设13布政使司,京畿府州直隶六部。休宁随徽州府直属南直隶。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改属浙江按察分司徽宁池太道。隆庆六年(1572年)改属徽宁道。

清,休宁均属徽州府。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徽州府属之。康熙六年(1667年),始设安徽省。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安徽道。咸丰四年(1854年)改为徽宁池太广道,暂属浙江省兼辖。同治四年(1865年)复归安徽省。徽州府均属之。

徽州历为路、州、府名,直至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废府留县,原领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歙、黟、绩溪、休宁、祁门、婺源、太平、旌德、石埭(即石台)九县划属安徽省芜湖道(此时之“道”亦为行政监察区,而非行政归属)。民国十七年(1928年)八月,废道,直隶安徽省。休宁、婺源、祁门、绩溪、歙、黟六县划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治休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于“剿共”的需要,婺源县划属江西省,婺源与徽州感情极深,不愿脱离母州,人民遂掀起声势浩大、持续二十个月的“婺源回皖”运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十五日,第八、第十行政督察区改属国民政府皖南行署,治所设屯溪。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二十三日,撤销第十行政督察区,歙、黟、休宁、祁门、绩溪、旌德六县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歙、黟、休宁、祁门、绩溪五县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由于婺源人民的持续抗争和徽州其它县人民的强烈要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江西省的婺源县被重新划回安徽省,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一度迁安徽省会于屯溪。

1949年,祁门县于4月26日、休宁、歙县于28日、黟县于29日、绩溪县于30日先后被解放军二野解放;婺源县于5月2日被解放军四野解放,婺源县的解放标志着徽州全境的解放。由于解放婺源县和江西省的同为解放军四野,因此为了便于管理,从此将婺源划归江西省。同年5月13日,中共皖南区党委通知,设徽州专区(治所初在歙县,不久迁往休宁县屯溪镇),属皖南行署(行署初设屯溪,后迁芜湖),改屯溪镇为屯溪市(屯溪原为休宁县一镇),属徽州专区,全区领屯溪市和休宁、祁门、绩溪、旌德、歙、黟六县;1952年2月4日原属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的太平、石台二县和原属皖南行署宣城专区的宁国县划属徽州专区,全区共领一市(屯溪)九县(休宁、歙县、祁门、黟县、绩溪、旌德、太平、石台、宁国)。同年4月12日.废行署区,徽州专区属安徽省。1953年12月1日,屯溪直隶安徽省,徽州专区领九县,1955年屯溪降为地辖市。1956年1月12日,撤销徽州专区,原领九县划属安徽省芜湖专区;复升屯溪为省辖市。5月16日,将屯溪交由休宁县领导。6月,旌德县并入绩溪县。1960年12月13日改屯溪市为休宁县辖镇。1961年4月13日,重设徽州专区。8月16日,又改屯溪为地辖市;1963年5月20日屯溪降为休宁县属镇。1965年7月19日,复设石台县,改属池州地区。1968年7月7日,成立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属县不变。1971年3月29日,改徽州专区为徽州地区。1975年12月19日,复升屯溪为地辖市(县级)。

1979年2月27日,改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徽州地区行政公署。同年1月29日,徽州地区领八县一市,即:歙、祁门、休宁、黟、绩溪、旌德、太平、石台和屯溪市。198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划歙县黄山乡、石台县广阳乡和太平县建立黄山市(县级),由省直辖。徽州地区领七县一市,即:歙、祁门、休宁、黟、绩溪、旌德、石台和屯溪市。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四县,即:屯溪区、徽州区(划歙县岩寺镇新立)、黄山区、歙县、黟县、休宁县和祁门县。

行政区划

2000年,休宁县辖9个镇、24个乡。

2004年底,休宁县辖9个镇、12个乡。2005年,休宁县原有的33个乡镇正式调整为21个乡镇(注:批准时间为2004年)。对24个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秀阳乡并入海阳镇,洪里乡与商山乡合并,设立新的商山乡,乡政府驻雁里。西田乡并入五城镇,汊口乡并入东临溪镇,渠口乡并入渭桥乡,南塘乡并入蓝田镇,兰渡乡并入齐云山镇,冰潭、江潭两乡并入溪口镇,回溪乡并入陈霞乡,山后乡并入汪村镇,郑湾乡的藏溪村、酒店村、文田村、岭上村、岭下村划入榆村乡管辖,郑湾乡的万金台村划入源芳乡管辖,岭南乡、山斗乡、璜尖乡、白际乡、龙田乡、板桥乡、鹤城乡、流口镇、万安镇等9个乡镇原行政区划不动,全县乡镇区划调整后共设9个镇12个乡。

2010年又将商山乡撤乡改镇,为10镇11乡,休宁县人民政府驻海阳镇。

地理环境位置

休宁县地处安徽省最南端,在省会合肥之南,徽州行署所在地屯溪市西北,介于东经117°39′——118°26′和北纬29°24′——30°02′之间。休宁县境北窄南宽,略呈三角形。西起鹤城乡栗树尖,东止白际乡结竹营村以东的营川河西岸,长79公里;南起岭南乡莲花峰,北止儒村乡里仁村东北的三县尖,宽71公里。全县总面积213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65。休宁东与歙县、屯溪市接壤。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交界。西南与江西省婺源县毗连,西北与祁门县、黟县为邻。 

地形休宁县

休宁县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6.70%。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起伏较大,垂直高差明显。境内海拔最高处为1629.8米的六股尖,最低为海拔130米的梅林乡茶馆,相对高差1500米。从中部、东部向南、西、北三个方向,地势逐级升高,进入不同地貌单元。县境内主要地貌类型有:

中山主要分布于县境南部和西部,构成皖、浙、赣三省的界山。山体除西端局限部分为近东西向外,均呈北东~南西向分布,组成物质为浅变质岩和花岗岩,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最高峰六股尖为海拔1629.8米。县境北部也有零星中山分布,海拔高度已降至800米左右,如鹦鹉尖海拔842米,均由浅变质岩和石灰岩组成。中山山休为深切峡谷分割,地形切割深度400~1040米,山坡坡度为42°左右,局部陡立,多为尖形山顶,谷底呈V形。尤其南部中山地面切割破碎,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

低山主要分布于县境中部、北部及中山内部山间盆地的边缘地带,山体多由浅变质岩、红色砂岩、砾岩和石灰岩组成。海拔多在500米左右,少数山峰可达700米以上,如金龙山海拔795米,查山海拔761米,阴公山海拔721米。低山展布方向呈断续北东~南西延伸,为山间盆地和宽谷所隔。因受人为砍伐、毁林垦荒的影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高丘陵主要分布于县境东部率水和横江的沿岸以及山间盆地的边缘。海拔高度低于400米。主要由浅变质岩、红色砂岩、砾岩构成。其脉络尚较清楚,但延伸方向随沟谷方向而多变化。丘坡因长期受流水下切、侧蚀,发育了很多谷地。

气候

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适宜,无霜期长,水热季节交替明显。春秋短,夏冬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常出现“夹秋早”,气温日较差大;冬季冷而不寒,雨雪不多。

年平均气温16.2℃,最高年份(1961年)19.6℃。最低年份(1980、1984年)15.6℃,年际间变化多在±0.5℃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最冷月(1月)3.7℃,年较差24.2℃。1~7月气温逐月升高,4月升幅最大约为6℃,8月开始下降,9~11月每月递减约6℃。春秋季气温变化剧烈,夏冬季变化小。县境内累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3℃(1967年8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6℃(1967年1月16日)。多数年份极端最高气温37~39℃,出现于7~8月;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7℃至零下9℃,出现于12月至次年2月。一日间最高气温出现于14、15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于黎明至日出前,日较差夏秋季大,冬春季小。晴天与阴天、河谷与山地、阳坡与阴坡日变化显著。气温的地理趋势为南北部略低,中部高。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休宁县金属矿床均属小型。已发现的金属矿主要有金、锑、多金属、铅、锌、铜、钼、钨、磁铁、赤铁、铁锰和褐铁等。

休宁县非金属矿主要有膨润土、瓷土、石煤、煤、磷、石灰岩、石英、砩石、白云石和砚石等。

植物资源

休宁县最常见的树种是杉木、马尾松。

常见的主要树种还有:金钱松、黑松、黄山松、红豆杉、柳杉、水杉、池杉、柏木、剌柏、钻天杨、河柳、枫杨、化香、江南桤木、光皮桦、山樱桃、苦槠、甜槠、绵槠、青栲、罗浮栲、石栎、青冈栎、小叶青冈、白栎、小叶栎、麻栎、茅栗、锥栗、榔榆、白榆、糙叶榆。青檀、黄檀、木兰、樟树、檫树、紫楠、红楠、华东楠木(薄叶润楠)、豹皮樟、檵木、花榈木、刺槐、臭椿、香椿、野鸦椿、楝树、重阳木、黄连木、丝棉木、三角枫、五角枫、青爪槭、无患子、椴树、木荷、喜树、梓树、楸树、乌楣栲、天仙果、钩藤、粗叶木,天竺桂等。

竹类有29种。以毛竹为主,其次有刚竹、淡竹、桂竹、毛金竹、园竹、苦竹、水竹、箬竹、紫竹、墨竹、实心竹、罗汉竹、孝顺竹、短穗竹等。还有奇特的方竹和休宁县特有的“休宁矮竹”。

人口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休宁县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休宁县常住人口为25045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4226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197人,上升3.38%,年平均上升0.33%。全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27379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7262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73人,增长0.43%,年平均增长0.04%。

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74185户,家庭户人口为24258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8人增加0.09人。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8289人,占51.22%;女性人口为122168人,占48.7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39上升为105.01。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8546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1603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406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9241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02人上升为341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569人上升为862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5849人上升为3755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9638人下降为36899人。

交通

皖赣铁路、京台高速、205国道和103、220、326省道穿过县境。

休宁县承东启西,贯穿南北,县城距黄山市中心城区18公里,是通往黄山、皖南古村落宏村与西递、婺源江湾等著名景区的重要通道。屯黄公路、205国道和慈张公路穿境而过,徽杭、合铜黄、黄塔桃、在建的黄祁景等5条高速公路和在建的京福高铁及拟建的黄杭、皖赣3条高铁均经过休宁县,高速公路在境内总里程达93公里,位居全市第一,高铁新区地处休宁县与徽州区交界处。

经济

2011年休宁县实现生产总值50亿元,增长13 %;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3亿元,增长50.1%,比2010年净增2个亿,税比达85 %;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增长3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6亿元,增长18 %;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821万美元,增长21.5%。

全年共接待游客46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6亿元,分别增长51.1%和60%,成为“中国旅游百强县”。

2006年-2011年,五年累计完成生产总值184.6亿元,年均增长12.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5亿元,年均增长3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9亿元,年均增长3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元,年均增长19.3%;2008、2009和2010年连续三年跻身“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行列。

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26.3:33.5:40.2调整为2011年的20 :43.5:36.5,相继摘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等桂冠。

工业

休宁手工业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徽墨”、“罗盘”驰名中外。民国4年(1915年),胡开文墨店生产的墨、药材,万安“方秀水元记”、“吴鲁衡”、“胡茹易”罗盘店生产的日规,汪声潮监制的红茶,均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

工业的发展始于建国后,建国初期,全县仅有纺织、烟丝、酱坊、酒坊、糖坊、油坊、墨店、罗经、牙刷、制纸等行业,共53户,一般都是前店后坊,设备简陋。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264.2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1.7%。1985年工业总产值596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41.1%。产品有:棉布、服装、皮鞋、木制家具、机制纸、纸板、锯材、人造板、合成氨、农用化肥、塑料制品、日用陶瓷、水泥、煤灰、砖、瓦、元钉、干电池、汽车配件、中小农具、饮料酒等40余种,县黄山电池厂生产的R6型纸板干电池于1985年参加省日化行业“四新”产品评比,获“百花奖”奖杯,同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县酒厂所产“特制营养健身蜂花酒”,1985年参加北京第六届畜牧产品展销会。同年12月,又经国家食品协会黄山全国果酒析评会国家级评酒员及专家评尝,获一致好评。县粮油食品加工厂生产的二级菜油、蛋黄面条,均于1985年获地区“优质食品”称号。还有精制珍眉茶、碳化页岩砖、糕点等产品,多次参加省、地同行业质量测验与展评,均获得良好名次。 

2011年,新宁县高新电子产业集群日趋形成,汽车电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集群稳步提升,全年规上企业新增6户达41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30%,全年纳税超1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21户,比2010年增加7户。

农业

休宁人民历来以农为本。建国以前,土地贫瘠,耕作粗放,单产偏低,丰年粮食尚可自给,如遇水旱灾害,则须仰赖浙、赣调剂。建国后,生产发展很快。1985年,农业总产值856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8.9%,比1949年增长7.98倍;全县水稻实现了良种化,杂交稻增产效果尤为明显;农业机械得到广泛利用,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6647.6马力;粮食(稻谷)总产量达9360.135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2.4倍;油料作物产量达385.71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6.87倍;生猪存栏81290头,比1949年增长1.55倍;水产品产量62.17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24.6倍;瓜果蔬菜及家畜、家禽等均有大幅度增长。

休宁是安徽省15个以林为主的基地县之一。建国后,历年共为国家提供木材278.14万立方米,毛竹947.93万根。但由于“左”的错误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林业生产受到一定损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了“三定”,落实了林业生产政策,推行了各种形式的林业生产责任制,林业发展趋向稳定。1985年与1975年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相比,森林覆盖率上升了9.6%,杉木蓄积量上升14.9%,松树蓄积量下降75.3%,竹类蓄积量上升38%。

休宁是全国年产茶叶5万担以上基地县之一。建国后,茶叶产量,几经起伏。1949年,全县茶园4.21万亩,产茶1万担。经过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运动,面积扩大,产量递增。至1958年,产量达4.56万担。由于“公社化”、“大跃进”“左”的错误影响,至1962年,茶园面积比1949年减少6461亩,产量下降至7858担。1975年全国北方农业会议后,认真贯彻以“林茶为主”的山区生产方针,1977年,茶园超16万亩,产量达6万担。推行了各种形式生产责任制后,茶叶生产连上台阶。1982年产茶7.83万担,创历史最高记录。以后几年,年产均达7万担以上。1985年,产茶7.65万担。

2011年,新宁县全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现场会,荣获“全国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县新建高效生态茶园、油茶、菊花、商品蔬菜基地2.3万亩。皖南花猪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保种群发展到500头以上。松萝公司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徽山油业被国家林业部评为国家级油茶重点企业,松萝、新安源、荣山3家企业跻身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松萝茶叶、庆元堂徽菊2家农民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扎实开展首批模范村和特色生态村创建活动,建成海阳庄园、风雅茗洲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盐铺村被评为黄山市唯一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社会事业

2011年总投资1.9亿元的休宁县中学新校区开工建设,投资1460万元完成35个校安工程建设,启动城区省级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考、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新增国家火炬、星火计划项目3项,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家,组建了全市第一家省级科技服务平台。

完成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91个农家书屋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送电影”工程稳步推进,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体系初步建成,“吴鲁衡”注册商标成为“中华老字号”。

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启动了县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县中医院迁建等项目,完成了6所村级卫生室及海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新增城镇就业7158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365人。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深入实施,参加新农保人数17.1万人,参保率达96.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合农民达23.4万人,参合率达98.9%。

文化艺术

休宁话,属徽语休黟片。徽州方言大致可分为休宁话、歙县话、黟县话、祁门话和绩溪话、婺源话这六个次方言[2],其中休宁话又分为休宁城内和休宁蓝田两个主体部分。

休宁方言可分为5片:

海阳片(北乡片) 分布在海阳、岩前、蓝田、渠口、万安、屯溪区梅林等乡镇,海阳话有19个声母,30个韵母和6个声调;

临溪片(东乡片) 分布在原临溪区(东临溪、白际等乡镇)和市区屯溪区大部;

五城片(南乡片)分布在五城、月潭、山斗等乡镇;

溪口片(西乡片) 分布在溪口、冰潭、江潭等乡镇;

流口片(西南片)分布在原流口区流口、汪村等乡镇和冯村乡大部。

其他方言

黟县话 属徽语休黟片,分布在休宁县北部原儒村乡。

婺源北乡话 属徽语休黟片,分布在与婺源县相邻的花桥、板桥等乡和冯村乡部分村落;

婺源东北乡话 属徽语休黟片,齐云山上的大部分居民(如原渠口乡渠口村委会)使用。

淳安话-遂安话 属徽语严州片 新安江水库移民使用。

船上话 属徽语严州片,类似浙江江山话。生活在新安江流域的“九姓渔户”使用。

名人

休宁县是“中国第一状元县”, 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居全国各县之首。休宁人物有名儒朱升、戴震(今属屯溪区)、珠算宗师程大位、戏曲家汪延讷和汪士慎、丁云鹏、胡正言、海阳四家等书画艺人,以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原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吴象等。

状元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的产物。其中,从宋嘉定十年(1217年)到清光绪六年(1880年),休宁籍状元有19位,比例居全国之首。

风景名胜齐云山

休宁县是“乡村旅游福地” ,旅游、生态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文人墨客中广有“休宁山色横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的赞誉。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国道教第一”齐云山,还有被誉为“徽州四大古镇之一”的万安古镇、“三江源头”六股尖、被徐霞客称为比浙江天台更具神韵的云岩湖、溪口阳干村、五龙山、源芳大峡谷等一批绝佳的生态旅游资源。

齐云山

齐云山距县城15公里,因“一石插天,直入云霄”而得名,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共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历代文人墨客、显官巨贾纷至沓来,李白、朱熹、唐寅、海瑞、徐霞客、郁达夫等都曾为齐云山留下佳句墨宝,尚存众多的摩崖碑刻。

山越民俗风情园

山越民俗风情园是2008年新开发的景点,位于休宁县城1公里处的福地村盐铺。风情园在盐铺村现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挖掘和展现古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傩舞、得胜鼓、跳钟馗等民间艺术和烘黄山贡菊、酿五城米酒、制五城茶干等徽州民间手工艺展示。

岭南三溪风景区

三溪风景区位于安徽省级自然保护区——黄山市休宁县岭南乡三溪村境内,生态环境优良,充满神奇与惊险,令游客向往。三溪风景区山峦叠翠,潭幽涧长,瀑美泉灵,峰奇岩怪,是黄山至婺源旅游线上唯一的亲水旅游区。景区内自群山之巅发育成几十股小溪,汇合成一大溪流。三溪风景区距黄山市区48公里,距江泽民总书记祖居地江西婺源江湾仅16公里。

古城岩景区

古城岩以众多的古迹遗址、历史传承和寿山旭日的景观而闻名于世。景区内的古牌坊、古民居、古祠堂、古庙、古门楼、古牌楼、古桥、古塔等和汪王故宫、朱元璋避难洞、练心石、半亭、方丛竹等遗址及气势宏伟的万寿塔和谐布局。

名优特产

休宁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取得显著成效,分别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有机茶园颁证面积和绿茶、眉茶的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城市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绿茶出口县”。1200多年的制茶历史,制就了名扬古今的“琅源松萝”、“白岳黄芽”、“金龙雀舌”等传统名茶和“新安源银毫”、“松萝山”等新开发的名优茶。

名茶

琅源松萝产于万安镇福寺村松萝山,是中国最早的名茶之一,也是炒青的始祖,品质独特,闻名全国。

白岳黄芽产于“白岳”齐云山,茶色黄隐翠,白毫显露,一叶包一芽,汤色清澈明亮,咽后生津止渴

名州炒青“屯绿”中的极品,产于流口镇名州村,有“头泡清,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还醇”的美誉。

金台毛峰产于郑湾乡千金台村,芽叶肥硕,香高清鲜。

新安源银毫为新开发的品种,如针状,味浓厚,冲泡后汤中白毫显露。

蓝田花猪

蓝田花猪是全国推广的19个猪种之一,产自休宁蓝田镇。

蓝田花猪特点有三:一是瘦肉多,肥肉少;二是吃不择食,饲养成本低,出肉率高;三是产仔率高,大约有10-14头。

休宁县兰花火腿厂以蓝田花猪为原料,腌的火腿,色香味俱全,畅销国内外。

五城茶干

主产于休宁县五城镇及下属的龙湾、双龙二村。乾隆皇帝南下江南时亲自品尝,称赞道“江南一绝”。自此五城被誉为中国茶干之乡。

五城米酒

原产地主要是五城及附近的几个乡镇,采用古法酿酒技术,保存了原浆酒的精华,是酒中的上品。五城米酒已申请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相信在不久之后五城米酒将走出大山。

黄山贡菊

又名徽菊,与杭菊、滁菊和亳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故名“贡菊”。贡菊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经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贡菊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等功效。该县主要产于兰田、南塘一带。

竹雕竹器

休宁县盛产翠竹,该县张王楼制造厂竹雕产品已远销东南亚各国。竹制工艺品与竹编、竹雕、竹拼三大系列。竹编工艺形成于唐,发展于明清,产品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图案新颖,大多融实用与观赏于一体,传统产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和农礼品,现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竹编画和竹编动物等工艺品;竹雕为徽州传统“四雕”之一,主要产品有深浅浮雕笔筒等摆件,竹雕楹联,屏风和竹根雕人物等;竹拼系列是用现代艺术手法表现的新型工艺品,有平面人物挂件、立体人物挂件和抽象装饰品等。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8:28: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92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休宁(中国地级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休宁(中国地级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pdf

标签:休宁   黄山市   中国   下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