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22运输机(远程重型军用运输机)

更新时间:2025-02-23 14:28:39 阅读: 评论:0

安-22运输机(远程重型军用运输机)

安-22运输机 (远程重型军用运输机) 次浏览 | 2022.08.09 17:57:35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安-22运输机远程重型军用运输机

安-22是前苏联安东诺夫(Antonov)设计局(现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远程重型军用运输机,主要用于运载重型军事装备,是人类历史上制造过的最大的螺旋桨推进的飞机,曾参加过镇压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改革军事行动(即“布拉格之春”政治事件),第三、四次中东战争中苏联支援阿拉伯国家的武器运输任务,北约组织命名为“雄鸡”(Cock)。

中文名

安-22运输机

外文名

Antonov An-22 Antheus

设计局

前苏联安东诺夫

参与事件

布拉格之春、苏联入侵阿富汗

研制时间

1962年

用途

远程重型军用运输机

首飞时间

1965年2月

飞机历史

1962年开始研制,1965年2月首次试飞,1966年投入批生产,1967年开始交付使用,1974年停产,共生产了85架,交付空军50架,民航35架,该机创造了多个飞行世界纪录。尽管在苏联解体多年以前,更为先进的伊尔-76已经开始进入苏军服役,但苏军的主力运输机仍然是安-22。至1992年,仍有45架安-22在前苏联空军和民航服役。

安-22货舱容积640立方米,可运载地空导弹、火箭发射车、导弹运输车、坦克、汽车等。驾驶舱内乘员5-6人,驾驶舱后面有一个与主货舱隔开的可容纳28~29名乘客的机舱。

安-22投入服役之初,是苏联唯一可运载T-62坦克的运输机,可载重80吨飞行5000公里。货舱容积639m³,除可运载T-62坦克外,还可运载“飞毛腿”导弹、火箭发射车、导弹运输车、桥梁、汽车等重型军事装备。前苏联曾使用安-22执行战略空运任务,飞往西半球、非洲和中东,在出兵前捷克斯洛伐克及阿富汗时所使用的主要运输机是安-22。

安-22曾多次创造世界飞行纪录。1967年10月26日,创造了14项有效载重-高度飞行纪录。由于安-22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不好,订货不多,只生产85架就停产了。安东诺夫设计局60年代末普试图将安-22机身加长,改型成双层客舱的民用客机,载700名乘员,但由于技术难度大,又没有适用的大功率发动机,所以这项计划未能实现。安东诺夫设计局已研制出新型安-124重型运输机来代替安-22。

动力装置

四台库兹涅佐夫(Kuznetsov)HK-12MA涡桨发动机,功率4×15,000轴马力,每台发动机驱动一对直径为6.4米的四叶同轴对转螺旋桨,着陆时可反桨,缩短着陆距离。该机具备在野战机场起降的能力。前起落架为双轮,每个主起落架为三组共六轮,轮胎气压可在飞行或停放时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的跑道条件。

主要数据

翼展:64.40米

机长:约57.92米

机高:12.53米

机翼面积:345平方米

货舱(不含驾驶舱):长33.00米/最大宽度4.40米/最大高度4.40米

重量

空重:1140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250000公斤

最大载量:80000公斤

最大载油量:43000公斤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740公里/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685公里/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1300米

着陆滑跑距离:800米

最大载重航程:5000公里

最大油量航程:(载重45,000公斤)10950公里

实战应用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杜布切克上台后,捷自由化的倾向急剧发展,使整个东欧处于离心状态。苏联为了维护其在东欧的统治地位,在施加政治、经济压力无效之后,于1968年8月20日实施了武装入侵。从5月开始,苏军就进行了武装入侵的准备。先后在其本土和捷、波、匈、德境内举行了13次以侵捷为背景的军事演习,并借此机会集结了20多万军队,7、8月,苏国防部长等分别与德、波、匈国防部长会晤,策划侵捷事宜。

1968年8月20日,趁捷中央召开会议之际,苏发动了入侵行动,以一举将捷要员一网打尽。

入侵苏军共23个师25万余人,编成3个集团军,从3个方向实施突击。“A”集团军5个师,从东德的普劳恩向布杰约维推进,封锁捷德和捷奥边境,同时以部分兵力配合“B”集团军进占布拉格;“B”集团军7个师,从马克思城和德累斯顿出发,与从波兰利格尼察出发的苏军1个迫克师对布拉格实施向心突击;“C”集团军9个师,在捷北、东、南边境宽大正面实施辅助突击,同时以部分兵力配合“A”集团军封锁捷奥边境。

另以2个空降师在布拉格等战略要点空降,以迅速控制捷首脑机关及要害部位8月20日23时,苏1架安-12型运输机在布拉格上空伪称发动机故障,要求紧急降落。机场按国际惯例允许其迫降后,机上的70多名伞兵迅速占领了机场各要害部位,并威逼工作人员照常工作,保障其后续机群着陆。接着,苏第105空降师乘30架安-12型运输机,从驻地白俄罗斯的维杰布斯科起飞,在战斗机和轰炸机掩护下,以每分钟1架的间隔空运到布拉格。

空降兵着陆后搭乘空运来的坦克和其它战斗车辆向布拉格市区突进,6小时内即控制了该市所有交通要道,包围了中央委员会大厦、国防部、外交部,占领了邮电局、广播电台等部门,并以“工农革命政府”的名义拘捕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党政军要人。与此同时,苏空降师一部在捷南部的布杰约维策、布拉迪斯拉发、布尔诺等地机降,波空降第6师一部在捷北部赫拉得茨克拉诺维机降,控制机场,作为空运军队和补给物资的前进基地。另以直升机部队占领捷东部的交通要点科希策。

实施空降时,苏对联邦德国、奥地利方向实施了大规模强烈的电子干扰,使用大量金属反射体,使西方监视布拉格上空的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一片白雾,有效地掩护了空降行动。地面部队在空降兵的配合下,从三个方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捷纵深突进,捷军防不猝防,仅6小时苏军即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整个局势,完成了军事入侵任务。

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中东通往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陆上交通要冲,是苏联推行“南下战略”的跳板。苏从50年代中期起,就在阿富汗建立亲苏政权。1979年9月阿明上台,阿富汗出现对苏的离心倾向,苏为了保住这块地盘,策划了武装入侵。1979年11月至12月初,苏以阿政府请求肃清阿境内反动武装为借口,向喀布尔前后空运了1个空降团,连同以前空运的1个摩步营,将近2000人。

这些部队控制了喀布尔、巴格兰姆、贾拉拉巴德等地机场和喀布尔北的萨兰山口。12月20日23日,苏运输机平均每天出动50架次,向阿运送武器弹药。从12月24日起,进一步加快了空运速度,至27日的3天时间内,出动安-12、安-22型运输机350余架次,向喀布尔、巴格兰姆机场运送了空降兵第105师和第103、104师的各一部,共5000余人,装甲车300多辆,以及数十辆坦克

空降兵部队从莫斯科机场起飞,空降距离3500公里。此时,苏在阿兵力已达1万余人,为军事占领喀布尔作好了准备。12月27日19时30分,苏开始行动。集结在喀布尔郊外的苏第105空降师战斗车部队开进市内,包围了总统府,占领了广播电台、政府大厦、外交部、国防部、参谋部,切断了市区通往机场的道路。

阿富汗部队在苏军顾问的安排下早被调出喀布尔或被解除武装,失去了战斗力。苏军只遇到轻微抵抗,3个半小时内控制了喀布尔,阿明及其家属被击毙,政府部长大部被捕,次日凌晨宣布成立以卡尔迈勒为首的阿富汗新政府。与此同时,巴格兰姆机场上的空降兵迅速控制了该基地和萨兰隧道。

从28日晨开始,集结在苏阿边境的6个摩步师,组成东西两个突击群,在航空兵掩护下沿东西两条战略公路越过边境,向阿纵深高速开进。东突击群3个师从捷尔梅兹出发,先头1个师于30日与喀布尔的空降师会合,然后向坎大哈推进;后续绨队2个师在喀布尔以北和以东地区控制战略公路及开伯尔等山口。

西突击群3个师从库什卡出发,先头1个摩步师占领赫拉特、法腊后,继续向南发展,在空降兵配合下,于1980年1月2日占领了坎大哈;后续梯队2个师进驻赫拉特、兴丹一线,并以一部兵力封锁阿伊边境。在地面部队推进过程中,部分空降部队由喀布尔、巴格兰姆机场起飞,先后在赫拉特、兴丹、坎大哈、马查里沙里夫、法扎巴德、贾拉拉巴德等地机降,在伊什卡会姆、阿萨德巴德等边境要点伞降。

由于阿政府缺乏有组织的抵抗,苏军7天推进700~900公里,控制了阿全国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以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通道。

起死回生

2012年4月16日消息:苏联解体后,不少安22运输机被废弃,大部分都摆放在了飞机坟场或是被分解成为零件储备,但是也有少部分安22经过修理翻新后重新飞上了蓝天。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7:52: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90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安-22运输机(远程重型军用运输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安-22运输机(远程重型军用运输机).pdf

标签:运输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