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凫(汉语词语)

更新时间:2025-02-24 16:28:47 阅读: 评论:0

鱼凫(汉语词语)

鱼凫 (汉语词语) 次浏览 | 2022.09.21 14:09:2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鱼凫汉语词语

鱼凫,拼音yú fú,解释为1、传说中古蜀国帝王名。2、鱼和凫。凫,野鸭。

中文名

鱼凫

拼音

yú fú

参考书籍

《古蜀史说》

解释蜀人祖先

神话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蜀与“镯”通,即野蚕。蚕丛“目纵”,居岷山下的石穴里,蚕丛、柏砱、鱼凫三代都有数百岁,“神化不死”。他主要的功绩是“教民捕鱼”。从《蜀王本记》到今日川西民间口头故事都有很多这方面的故事。

“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蜀王本纪》)”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华阳国志》)还有一个版本的《蜀工本纪》则说:“(鱼凫)王猎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之于湔。”(引《御览》卷八八八)这就绐后来的学者和作家留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蜀人的祖先,从“教民养蚕”的蚕丛到“教民捕鱼”的鱼凫,到“教民务农”的杜宇,治水的开明,都和农业生产有关。

鱼凫氏

鱼凫氏是古蜀国五代蜀王中继蚕丛、柏灌之后的第三个氏族,建都在今天温江区万春、柳城一带。因鱼凫王建都,下令广植柳树作为国界,鱼凫古都杨柳依依,史称“柳城”(今温江城北鱼凫城遗址)。

鱼凫亡国后,每年鱼凫城依然万柳迎春,隋代建万春县,民间称柳城,因水道迁移,县城南迁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温江。县内种柳风俗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种柳树是清嘉庆年间大修时,于环城濠沟沿堤植柳700余株,柳城的美誉流传了整整四千年。

传说故事

鱼凫架桥

温江万春镇境内有条马坝河,在古时候非常大,河宽三百六十丈,水深看不见底。那时,河的南北两岸有两个王国,百姓们都靠打鱼为生。在南边的这个王国里,有个中年人,既聪明又勇敢,渔民们都很佩服他,就拥戴他当了打渔头。这个王国的大王凶残贪婪,捐税一次比一次重,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恼火。打渔头也忍不住了,心一横,带领老百姓推翻了那个大王,重新建立了一个王国。因为大家都是打鱼的,打鱼要用渔网、鱼叉,还要靠喂的鱼老鸹下水逮鱼,鱼老鸹是一种野鸭,古称凫,因而这个王国就取名叫鱼凫国,那个打渔头当了大王就称为鱼凫王了。

从此以后,渔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鱼凫王的心也越来越大了,想扩大自己的地盘。手下有人对他说:“大王,不如把河的地盘抢过来吧!”鱼凫王听了就召集人马,悄悄地开始练兵。一天晚上,突然就打过河去了。河那边的人还没有弄清楚是咋回事,就输了。鱼凫王打了胜仗,接着又把现在郫县那边的犀浦、花园、德源占了。

鱼凫王每次回来,路过马坝河,都要在河边休息,所有的马匹就跑到河边喝水,一喝把河水都要喝干。

后来,鱼凫王打下了彭州,又带人马去打绵州。绵州那边十多个小王国联合起来对付他,鱼凫王这回打了败仗,带起人马丢盔弃甲地逃,后面追兵跟着撵,直撵到马坝河边。当时马坝河边又没有渡船,鱼凫王急得没有办法,谁知正在他危急之时,突然,河面上一道金光,一下子飞来满天的鱼老鸹,浮在河面上搭成了一座桥,他们赶紧从这桥上跑回去了。等到追兵撵拢,鱼老鸹又飞了,没法过河,只有退兵。

后来,鱼凫王一来为了感谢鱼老鸹搭救之恩,二来为了方便两岸百姓的往来,就在马坝河上修了一座桥,取名就叫鱼凫桥。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7:33: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89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鱼凫(汉语词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鱼凫(汉语词语).pdf

标签:汉语   词语   鱼凫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