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穴(五输穴之一)

更新时间:2025-02-25 02:13:09 阅读: 评论:0

荥穴(五输穴之一)

荥穴 (五输穴之一) 次浏览 | 2022.11.27 09:24:5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荥穴五输穴之一

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位置: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局部解剖:有从拇指流向头静脉的小静脉支。现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咽炎,鼻炎,心悸,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中文名

荥穴

拼音

yíng xué

位置

手拇指本节后凹陷处

主治

咳嗽,咳血,咽喉肿痛

简介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手太阴肺经——鱼际(荥穴)

位置: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局部解剖:有从拇指流向头静脉的小静脉支。分布着桡神经浅支。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掌中热。现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咽炎,鼻炎,心悸,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配伍

配合谷,有宣肺清热,利咽止痛的作用,主治咳嗽,咽喉肿痛,失音。配孔最、中府,有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作用,主治哮喘。

文献摘要:

《灵枢》: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甲乙经》:凡唾血,泻鱼际,补尺泽。《金鉴》:惟牙痛可灸。

研究进展:

哮喘配天突、大椎、肺俞等穴治疗哮喘发作期患者有较好疗效。另有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作用机理研究据报道,选哮喘发作期患者,配气海、关元、足三里、大椎,毫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2周。测定患者针刺前后及针后2周血浆cAMP、cGMP和皮质醇含量发现,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浆cAMP,cAMP/cGMP比值和血浆皮质醇含量较正常人低。针后即刻及针后2周,哮鸣音消减,症状改善,大部分患者血浆cAMP,cAMP/cGMP比值和血浆皮质醇含量均明显升高。说明针刺鱼际能调整环核苷酸与皮质醇的不平衡状态。又以同样的方法和穴位治疗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测定治疗前后皮质醇。针前大多数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较正常人低,针后及针后2周皮质醇含量均较针前显着升高。鱼际穴特异性研究当诱发豚鼠哮喘后,肺脏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较对照组显着降低,针刺鱼际穴后,肺脏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都比非穴点和对照组显着增高。当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鱼际部位后再针刺,则肺脏cAMP和cAMP/cGMP比值明显下降。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7:24: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8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荥穴(五输穴之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荥穴(五输穴之一).pdf

标签:荥穴   五输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