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市浦东新区保税区)

更新时间:2025-01-09 17:37:05 阅读: 评论:0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市浦东新区保税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上海市浦东新区保税区) 次浏览 | 2022.08.21 16:04:23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市浦东新区保税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于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9月正式启动,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濒临长江入海口,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的交汇点,紧靠外高桥深水港区,是全国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上海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

中文名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成立时间

1990年6月

批准单位

国务院

位于

上海浦东新区

相关

《金融时报》

成就

八大要素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简介园区概述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以下简称保税区)位于浦东北部、长江入海口南侧,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一家保税区。2007年底保税区封关面积达到8.87平方公里。2007年外高桥保税区发挥综合优势,引导产业内涵深化和外延拓展,在巩固发挥国际贸易基地作用的同时,推动现代物流、出口加工产业发展,并加快发展以商品展示、市场服务、技术研发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企业,培育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性营运中心。全年保税区共实现增加值819.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以国际贸易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完成69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9%,所占比重从上年的80.6%提高到8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7.0亿元,占15.5%,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保税区投资企业挖掘生产经营潜力,加快业务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扩大营销规模,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区内企业全年完成销售(经营)收入578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实现利税总额727.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区内企业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总资产319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投资企业共吸纳从业人员18.83万人,比上年增长4.7%。全员劳动生产率迈上新台阶,达到43.52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6.5%。[1]

优势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具有五大优势:地理优势、设施优势、政策优势、法制优势、人才优势。

特殊管理

外高桥保税区是设有隔离设施的实行特殊管理的经济区域,货物可以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出入,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免验许可证件,免予常规的海关监管手续(国家禁止进出口和特殊规定的货物除外)。

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依据上海市人大制定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等法规,统一管理保税区的行政事务。海关依据《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实施业务监管。

规模

吸取国外类似区域先进的发展理念,根据上海经济与地理的实际情况,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精心规划,发展成为集国际贸易、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还是上海市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之一、上海市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基地之一和上海市微电子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06年12月底,保税区累计批准来自87个国家和地区的9550个项目,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04家入驻保税区。累计吸引投资总额130.5亿美元,合同外资58.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6亿美元。区内企业从业人数达17万,其中外籍工作人员8600余人。

环境地理条件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位浦东新区前沿,处于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的交汇点,面对良好的深水岸线,背依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腹地。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地理位于上海高桥镇旁,仅隔一条马路(杨高路)。高桥镇则高桥建制于宋代,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经济百强镇”,"国家卫生镇"以及上海的长寿之乡。镇内有三星到五星级宾馆近10家(包括假日皇冠酒店,正地豪生酒店等多家顶级酒店),酒吧一条街,以及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等综合医院,并拥有上海示范幼儿园若干,市重点小学,及两所上海区重点初中及高中等设施。

外高桥保税区交通极为便利,过了杨高路就是设施完善的高桥镇;从外高桥到五角场经济圈仅15分钟车程;到复旦,同济,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本部仅需10~20分钟;沿着张杨北路开车15公里可直接进入陆家嘴金融区;而到外滩的车程也不到25分钟。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拔4-5米,平均潮位3.25米,深埋320米土体,主要是第四纪黏土与砂性土交互沉积的地层,属非地震多发地带。该地区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季候温和湿润,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6℃左右,一月最低,为-3℃,七、八月最高,约28℃。雨日140天,主要集中在5-8月,年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约280天。

港口

外高桥港区连接长江深水岸线与外高桥保税区,西距吴凇港口约7公里,东距长江出海口约85公里。已建成一期(顺岸式码头岸线900米,吞吐能力为120万TEU,3个集装箱泊位。)、二期工程(顺岸式码头岸线899米,吞吐能力为80万TEU,2个三、四代集装箱泊位和1个第一代集装箱泊位。),拟建三期(顺岸式码头岸线680米,2个三、四代集装箱泊位。)、四期工程(总工程岸线总长4.6公里,一期拟开发1250米岸线,年通过能力100万TEU,拟建4个三、四代顺岸式集装箱泊位。)。外高港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外高桥保税区国际贸易、保税仓储、物流分拨的重要枢纽。

运河

贴近保税区东边的外环运河,连通长江和黄浦江,河宽44.5米,具有300吨级的驳船能力,是保税区货运经内河运输的主要通道。

机场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距保税区约36公里,汽车从保税区至国际机场只需40分钟;浦东国际机场位于保税区东南面,车程20分钟即可到达。

地理位置

外高桥保税区位于上海东北端,濒临长江口,处于中国黄金水道——长江与东海岸线的交汇点。外高桥保税区距离市中心20公里,距离浦东国际机场40公里,距离虹桥国际机场35公里。杨高路、张杨路、杨浦大桥、中环线、外环线、翔殷路隧道、外环隧道、轨道交通6号线和沪崇苏高速公路、规划中的浦东铁路和轨道交通10号线,组成了便利通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外高桥保税区同市区及周边城市紧密相连。

途经公交:815路、181路、川张高专线、地铁6,10号线

经济状况

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建设16年来,经济增加值、工业产值、进出口贸易额、海关及税务部门税收收入和企业销售经营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6年外高桥保税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12月份共实现经济增加值666亿元,同比增长16.8%,占浦东新区的28.6%,占全国保税区的47.7%;完成销售收入4780.43亿元,同比增长17.4%,占全国保税区的55.5%;完成各类税收358.71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税务部门税收145.78亿元,同比增长22.7%,占浦东新区的27.8%。

产业功能国际贸易业

外高桥保税区国际贸易产业经过了起步、探索创新和规模形成三个阶段。1992年初,我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企业——日本上海伊滕忠商事有限公司经外经贸部批准在外高桥保税区注册。90年代后期,保税区贸易功能日趋成熟,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贸易企业纷纷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分拨业务,分拨面也从单一的国内市场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使外高桥保税区成为跨国公司跨区域的货物集散中心之一。目前,贸易企业在保税区综合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006年保税区内从事进出口业务的贸易企业已超过2700家,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完成进出口总额448.57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占浦东新区的42%,占上海市的19.7%,占全国保税区的41.3%,其中进口331.37亿美元,同比增长29.4%。保税区贸易企业共实现商品销售额3980.91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国保税区的55.1%。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依托保税和非保税贸易结合所形成的产业链优势,外高桥保税区的跨国贸易企业将其功能提升为中国区乃至亚太区的营运中心和销售总部已成为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业

保税区成立初期,区内部分企业就开展了以保税仓储为主的物流业务,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保税区物流业务又拓展到仓储配送。在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和交通部等部委的积极支持下,全国保税区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上海外红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设立在外高桥保税区。九十年代中后期,基于外资企业市场运作的需求,以“保税——滞后纳税”为特征的分拨运作模式在保税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为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效的流通渠道。

在分拨业务的刺激和带动下,第三方物流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外高桥保税区已基本形成了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集聚了包括美国APL、英迈,荷兰TNT,日本近铁、通运和德国飞鸽等世界知名物流企业在内的1000多家物流仓储企业。近年新批物流项目占保税区各类项目的比重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投资额度等方面都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06年保税区物流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770.59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增加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外高桥保税区增加值的30%。物流服务功能的辐射范围已经扩大到长三角地区。

2006年外高桥港区吞吐量仍然保持稳步增长,1-5期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344万吨,同比增长6.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72.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9%,占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六成。随着“区港联动”的实施和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步伐的加快,将进一步促进国际港航产业与外高桥现代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产业将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物流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跨国公司在我国及亚太地区的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及物流中心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先进制造业

保税区加工制造业最初的业态是简单的来料、进料加工和轻纺家电产品加工。90年代中期,保税区紧紧抓住世界制造业向中国快速转移的机遇,积极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由英特尔、IBM、惠普、飞利浦、安靠等企业组成的微电子产业群,形成了由德尔福、伊顿、通用等企业组成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研发及分拨产业群,先进制造业已成为保税区出口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06年包括12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240多家出口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9.59亿元,占全国保税区的21.3%。

近年来,保税区加快了对长三角地区的功能辐射,形成了与长三角地区相配套的较为完整的加工制造链和产业体系。保税区的现代加工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将符合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运作模式的需求,实现从单纯的加工制造向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并举的转变,形成高附加值的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的产业,并成为跨国公司跨地区加工制造的订单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

升级验收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新要求,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时间提出转型申请。202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整合优化为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在海关总署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海关坚持从大局出发,协助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相关基础和监管设施建设,并共同研究制定了未来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力求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2]

未来发展

随着贸易模式的不断创新提升,外高桥保税区已体现出新的发展特点:贸易和物流、金融的产业融合日趋紧密;实体性运作的总部经济特征日益明显;产业链的打造趋于完整;贸易便利化环境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与国际市场的结合度不断提高。2010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被英国伦敦《金融时报》全球自由贸易区按八大要素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下一步,外高桥保税区将结合新的发展特点,着力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积极打造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使其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进口贸易基地。在发挥外高桥保税区进口贸易现有优势的基础上,以成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契机,通过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的通行惯例,强化提升进口贸易功能,集聚高能级贸易主体,努力打造成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内最具竞争力的进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服务基地,为我国降低国际贸易顺差,优化外贸结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加快推进离岸服务贸易功能创新。重点塑造以离岸服务为特点的国际服务贸易功能,围绕产业融合和先行先试,打造跨国公司全球定价中心、订单中心和结算服务中心,形成以国际产品第三方检测维修服务为核心、以离岸金融、研发外包、数据外包等为重点的离岸服务贸易产业集聚区,从而进一步提高保税区企业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市场占有率和经营话语权;

探索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升级。外高桥保税区将依托上海国际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依托浦东开发开放的综合优势,立足于制度创新、功能开发和扩大开放,积极探索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自由贸易园区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功能创新领先、增值服务发达、国际贸易便利、外汇管理宽松、区港运作贯通、物流监管便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从国际贸易、加工制造到现代物流,保税区的三大产业走过了一条从先行先试的探索到成为区域核心功能的成功发展之路。依托贸易带动物流、以物流促进贸易、贸易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保税区的三大功能相互支撑、融合,使保税区的企业经营超越了传统模式,走上复合型发展之路,最终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性保税区。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7:2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88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市浦东新区保税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市浦东新区保税区).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