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煎膏剂,为我国习用的一类膏状口服剂型。它以滋补为主,兼有缓慢的治疗作用,且因含有蔗糖,蜂蜜而味美可口,为病者所乐用。如枇杷膏,益母草膏等。膏滋疗法以滋补、保健、强身、抗衰、延年益寿为特点,其所用药物或食物及其赋型剂糖、蜂蜜多具补益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素问》中有文武膏(桑葚膏)养血;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参术膏益元气;《景岳全书》中有两仪膏(党参、熟地)补气血;《沈氏尊生》一书中龟鹿二仙膏(由龟板、鹿角、杞子、人参组成)益气养血,填精补髓。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载有不少膏方的制法与用途,《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中的大乌头煎是膏方内服的最早记录。
中文名膏滋
又称煎膏剂
功效滋补为主,兼有缓慢的治疗作用
口味味美可口
膏滋介绍又称煎膏剂,为我国习用的一类膏状口服剂型。它以滋补为主,兼有缓慢的治疗作用,且因含有蔗糖,蜂蜜而味美可口,为病者所乐用。如枇杷膏,益母草膏等。
膏者“泽”也,在《正韵》、《博雅》上解释为“润泽”。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素问》中有文武膏(桑葚膏)养血;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参术膏益元气;《景岳全书》中有两仪膏(党参、熟地)补气血;《沈氏尊生》一书中龟鹿二仙膏(由龟板、鹿角、杞子、人参组成)益气养血,填精补髓。 膏方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膏方应用的记载。《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膏剂的制作和临床应用的论述。在两千年前,医家已经用动物油脂、白酒等,涂在皮肤上,用以医治疾病。
《后汉书方术传》有著名外科医学家华佗用神膏外敷的记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载有不少膏方的制法与用途,《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中的大乌头煎是膏方内服的最早记录。及至晋代,《肘后百一方》有'莽草膏'及'裴氏五毒神膏'的记载。此时,膏方的运用,已由皮肤外敷,逐步发展到五官科外塞和内服并用以治疗疾病。
唐、宋时代,对膏方的制作、使用方法,续有发展。医家们把外敷药膏称为'膏',而将内服膏剂称为'煎',如《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苏子煎'、'杏仁煎'、'枸杞煎'等,不仅用于治病,并且开后世补需康复、养生抗衰老之先河。
金元时期,扩大了膏方治病的范围。如治消渴(糖尿病)的'地黄膏'(《世医得效方》),治咳嗽喘满的'蛤蚧膏'等。
明代《御制饮膳调养指南》,制'琼玉膏'、'天门冬膏'等,规定以'慢火熬成膏',并认为能'延年益寿,填精补髓,发白变黑,返老还童'。
到了清代,膏方已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广泛应用于内、外、儿、妇科。其中许多膏方沿用至今,如《本草纲目》中的益母草膏、《寿世保元》中的茯苓膏等。慈禧太后就长年服食“扶中减元和中膏”、“菊花延龄膏”等多种膏滋以达调补身体,延龄驻颜之效。
膏滋疗法以滋补、保健、强身、抗衰、延年益寿为特点,其所用药物或食物及其赋型剂糖、蜂蜜多具补益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剂型角度而论,膏滋取汁浓缩,集中了药物之精华,量少而质纯,易于消化吸收;再者使用简单、方便,不须每天煎药,且甘甜悦口,便于长期应用。故对于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治疗及病后、产后、机体的恢复尤为适宜。年高体弱者服之则可抵抗早衰,健体强身,延年益寿。所以,膏滋疗法不仅医生喜用,在民间也同样受欢迎。然而膏滋虽好,却因其制工繁芜而濒于失传失用。
传统膏滋制法一、药科处理
将处方规定的药料洗净,切片或切段,或捣碎为末,或榨取果汁。
二、浸泡
将药物装入容器内,加入清水,一般以浸没全部药物并高出15ml左右为宜,同时把浮在水上的药物,用筷子搅动几下,过半小时后,药物即吸水膨胀。若水被药物吸尽,可再加些水。浸渍时间约12小时左右。
三、煎煮
先以小火加热,待药料充分膨胀,即加大火力煮沸,然后降低火力,保持微沸。根据不同的药料性质,煎煮时间也应不同,解表药、理气药等含有挥发成分,煎熬时间可短些;补益药中含水溶性成分多,时间宜长。一般煮1~3小时,过滤取汁,残渣继续加清水再煎,第2次加水量一般淹没药料即可,如法煎煮3~4次,煮至药料已透、无硬心,煎液气味淡薄为度,取出煎汁。将药渣加以压榨,榨出液于纱布过滤。然后合并数次煎汁与压榨液,静置沉淀,反复过滤,尽量减少滤液中的杂质。
四、浓缩
将上述煎液置锅内,先以武火加热煮沸,随时捞去表面浮沫,待汁转浓时,改用文火徐徐蒸发,使其浓缩,同时不断搅动,以防止焦化,直至炼成稠膏。取少许滴于能吸水的纸上检验,以不渗纸为度。
五、收膏
将砂糖或蜂蜜置热锅内溶化过滤炼制后,将清膏倒入,搅和均匀,小火煎熬,浓缩成膏。
六、服法
1.冲服取适量药膏,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入,搅匀,使之溶化后服下。也可根据病情需要将温热的黄酒冲入服用。
2.调服把药膏加黄酒或汤药隔水炖化,调匀后服用。
3.噙化又称含化。即将药膏含在口中溶化,以发挥药效。
典型膏滋现代工艺再现古老膏滋上乘炼法之云南德膏。除保持膏滋细、滑、醇、和之特性外,更以MP&HS后超微技术,将组方中各成份分解为粒径仅为几个μ的活性粒子,极大地提高了膏基的生物利用度。精研细调,历炼陈香,甘温滑腴,和缓容蓄,原本滋润,极命调养,强阳不燥不热,滋阴不寒不滞;承古老文化,铸现代精品,更有效地服务于健康之需。
功效冬季气候寒冷,人们的食欲加强,消化功能旺盛,是中医治疗虚弱病症和调治机能保养身体的一个重要季节。祖国医学有“冬藏精”、“积冬养阴”的理论,此时适时进补,具有培育元气、养精蓄锐之功效,民间素来也有“冬令进补,来春打虎”之说,因此,冬季是服用膏滋防病治病、康复强身的大好季节。[1]
膏滋一般包括四大类,即补益药、健脾助运药、祛邪扶正药、矫味药和赋形药。其中,矫味药是各种糖类,赋形药常为富于蛋白胶冻类,如阿胶、鹿角胶、龟板等。膏滋具有以下四大作用:
补虚扶弱: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诸证,均宜冬令进补膏滋药,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抗衰延年: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身体机能逐年下降,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家庭负担容易未老先衰,如头发早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记忆衰退等,亦需及时健康保健,冬令进补膏滋药,可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纠正亚健康状态:膏滋药以补为主,纠偏祛病,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最为显著。
防病治病:针对患者不同病证开列的膏方能防病治病,如枇杷膏能治痰热咳嗽,益母草膏能治妇女月经不调,夏枯草膏能治甲状腺肿大,十全大补膏治疗贫血有效等。尤其对处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对防止复发大有裨益。
此外,膏滋药还有美容、养颜、益智等作用。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5:3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81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膏滋(专业术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膏滋(专业术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