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娇花(石蒜科紫娇花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5-02-24 08:59:59 阅读: 评论:0

紫娇花(石蒜科紫娇花属植物)

紫娇花 (石蒜科紫娇花属植物) 次浏览 | 2022.07.21 13:34:05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紫娇花石蒜科紫娇花属植物

紫娇花,属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球根花卉,株高30~50公分,具圆柱形小鳞茎,成株丛生状。茎叶均含有韭味。顶生聚伞花序开紫粉色小花。

紫娇花娇小可爱,清新宜人,园林中可用于园路边、林缘带状片植观赏,也可用于冷色系花境配植,也适合假山石边、岩石园点缀,或用于庭院营造小型景观,盆栽可用于阳台、天台等处装饰。

中文名

紫娇花

别名

洋韭、洋韭菜、薤白、野小蒜、小根蒜、山蒜、菜芝、小根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百合目

石蒜科

紫娇花属

分布

原产地为南非

形态特征紫娇花

鳞茎肥厚,呈球形,直径达2厘米,具白色膜质叶鞘。叶多为半圆柱形,中央稍空,长约30厘米,宽约5毫米,叶鞘长5-20厘米。花茎直立,高30-60厘米,伞形花序球形,具多数花,径2-5厘米,花被粉红色,花被片卵状长圆形,长4-5毫米,基部稍结合,先端钝或锐尖,背脊紫红色;雄蕊较花被长,着生于花被基部,花丝下部扁而阔,基部略连合;花柱外露;柱头小,不分裂。花期5-7月。

生长习性

紫娇花

紫娇花喜光,栽培处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但不宜庇荫。喜高温,耐热,生育适温24~30度。 紫娇花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上开花旺盛。[2]

园林用途

庭院栽植、盆栽或切花。

繁殖方式紫娇花鳞片繁殖

即用鳞片扦插,产生子鳞茎球,先选择茎块大,颜色正,完好无病虫害的优质百合作种。先用竹刀切去鳞茎基部,使鳞片分开,于9—10月间栽植在向阳的砂质土壤的苗床里,开沟深10厘米,按30厘米宽的行距,35厘米远的株距,将鳞片埋植于沟内,上覆4厘米厚的土,埋后稍压。翌年春将鳞片取出,作为繁殖鳞片,再行栽植。栽植时鳞片凹形可朝下,否则不易出苗。

鳞茎繁殖

也叫分球繁殖,即是将百合老鳞茎上生出的小鳞球分开进行繁殖。在9—10月份收获百合时将母球旁之小鳞茎分离采收保存,作为繁殖培育茎,与湿沙混合贮藏,待翌年四月中旬取出种植,栽植时深10—15厘米,20—25天即可发芽出土,较大的球茎当年可开花,小的培养2—3年开花。也有无土育苗的,即将取下的小鳞茎放在温室的木箱内,以温度18℃—20℃为宜,这样经3—4个月即可长出小百合苗,次年3—4月可栽植。

珠芽繁殖

卷丹、麝香等百合,在叶腋生有小珠芽,可在花凋谢后,珠芽未脱落前,收取珠芽植于圃地,一年后即可形成小鳞茎,长出叶芽,2—3年后即可开花。播种繁殖亦可,但因种子发芽培植出的株苗生长缓慢,非大面积繁殖多不采用。

播种法繁殖

1、播种

属有性繁殖,主要在育种上应用。方法是秋季采收种子,贮藏到翌年春天播种。播后约20-30天发芽。幼苗期要适当遮阳。入秋时,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鳞茎,即可挖出分栽。播种实生苗因种类的不同,有的3年开花,也有的需培养多年才能开花。因此,此法家庭不宜采用。

2、分小鳞茎法

如果需要繁殖1株或几株,可采用此法。通常在老鳞茎的茎盘外围长有一些小鳞茎。在9-10月收获百合时,可把这些小鳞茎分离下来,贮藏在室内的砂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上盆栽种。培养到第三年9-10月,即可长成大鳞茎而培育成大植株。此法繁殖量小,只适宜家庭盆栽繁殖。

3、鳞片扦插法

此法可用于中等数量的繁殖。秋天挖出鳞茎,将老鳞上充实、肥厚的鳞片逐个分掰下来,每个鳞片的基部应带有一小部分茎盘,稍阴干,然后扦插于盛好河沙(或蛭石)的花盆或浅木箱中,让鳞片的2/3插入基质,保持基质一定湿度,在20度左右条件下,约1个半月,鳞片伤口处即生根。冬季湿度宜保持18度左右,河沙不要过湿。培养到次年春季,鳞片即可长出小鳞茎,将它们分上来,栽入盆中,加以精心管理,培养3年左右即可开花。

4、分珠芽法

分珠芽法繁殖,仅适用于少数种类。如卷丹、黄铁炮等百合,多用此法。做法是:将地上茎叶腋处形成的小鳞茎(又称“珠芽”,在夏季珠芽已充分长大,但尚未脱落时)取下来培养。从长成大鳞茎至开花,通常需要2-4年的时间。为促使多生小珠芽供繁殖用,可在植株开花后,将地上茎压倒并浅埋土一将地上茎分成每段带3-4片叶的小段,浅埋茎节于湿沙中,则叶腋间均可长出小珠芽。

病虫防治

常见病害有:花叶病、斑点病、鳞茎腐烂病、叶枯病等。

花叶病

此病又叫潜隐花叶病,病发时叶片出现深浅不匀的褪绿斑或枯斑,被害植株矮小,叶缘卷缩,叶形变小,有时花瓣上出现梭形淡褐色病斑,花畸形,且不易开放。

防治方法:

1、选择无病毒的鳞茎留种;

2、加强对蚜虫、叶蝉的防治工作;

3、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销毁。

斑点病

此病初发时,叶片上出现褪色小斑,扩大后呈褐色斑点,边缘深褐色。以后病斑中心产生许多的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部变黑而枯死。

防治方法:摘除病叶,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喷洒一次,防止蔓延。

鳞茎腐烂病

发病后,鳞茎产生褐色病斑,最后整个鳞茎呈褐色腐烂。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浇灌50%代森铵300倍液。

叶枯病

叶枯经病多发生在叶片上,多从下部叶片的尖端和级处刑始发病,发病后睛上产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状病斑,因品种不同,病斑浅黄色至灰褐色。严重时,整叶枯死。

防治方法:

1、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加强管理;

2、发病初期摘除病叶,第7-10天喷洒一次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3-4次即可。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5:29: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81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紫娇花(石蒜科紫娇花属植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紫娇花(石蒜科紫娇花属植物).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