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骨病,医学名称为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脆骨-蓝巩膜-耳聋综合征。其特征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关节松弛。其病变不仅限于骨骼,还常常累及其他结缔组织如眼、耳、皮肤、牙齿等。本病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但也有少数为单发病例。本病无特殊疗法。骨折应照常规予以复位和固定。平时应注意营养,避免损伤。
别名成骨不全;先天性发育不全;瓷娃
就诊科室外科
中文名脆骨病
英文名idiopathicosteopsathyrosis
传染病否
临床表现患儿易发骨折,轻微的碰撞,也会造成严重的骨折
疫苗预防否
简介脆骨病是成骨不全症的俗称,也被称为“玻璃娃娃”或是“瓷娃娃”症,为先天性发育障碍。男、女发病相等,15%以上的病人有家族史。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方式,可为散发病例。蓝巩膜的传递为100%,听力丧失依年龄而异。散发病例多因新突变所引起,常与父母高龄有关。
成骨不全症的发生机率为万分之一以下,被列为罕见疾病。截至2012年,中国有10万脆骨病患者。
类型成骨不全症有许多分类方法:根据第1次发生骨折的时间早晚,分为先天型及迟发型;根据病情轻重分为3型;Sillence于1979年根据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将其分成4种类型,这一分类应用最为广泛。
胎儿型:病情严重,常见颅骨骨化不全,胎儿期已有多次骨折,大多是死胎或生后短期夭折。
婴儿型:较少见,出生后可有骨折,以后较轻微的外伤,甚至无外伤都可造成多发性骨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蓝色巩膜及韧带松弛多见。
少年型(迟发型):病情最轻,出生时可以没有骨折,儿童期容易发生骨折,到青春期后有自动改善的趋势,20岁前后可因耳硬化造成耳聋。
诊断鉴别一般并不困难。有时要与严重的佝偻病相区别。佝偻病表现为骨骺软骨增宽、模糊、干骺端到钙化软骨区不规则,分界不清。干骺端本身呈杯状增宽。此外,其它骨骼的稀疏情况不及成骨不全症者明显。临床上尚应与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肌弛缓,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甲旁亢等区别,一般说来并不困难。病理诊断引起下背痛的原因还有很多,先天性骨缺陷,退行性疾病或骨畸形可作X线检查,如摄取显示椎间小关节面的斜位片。
椎间盘破裂,韧带扭伤和肌肉撕裂为突然发病,症状常在举重物后24小时内开始。特定部位局部压痛和肌肉痉挛是有意义的,提示为背部本身的病变而不是骨盆内或腹膜后疾病。CT扫描或MRI检查可提供有价值的纵轴空腔变形的图像,骨折与骨折脱位可通过病史,创伤的性质。X线检查,CT扫描,骨扫描(如99m锝焦磷酸盐标记)来排除。椎体后小关节的慢性关节炎通常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有关,前者有骨关节炎的特殊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后者有神经根激惹症状。
过度伸展通常加重受累椎体后小关节的疼痛,较年轻的成人逐渐发生的下背部痛提示潜在脆骨病的骨异常,如脊椎前移或脊椎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椎炎或骶髂关节炎);青春期发病高度提示脊椎关节病,盆腔与腹膜后疾病有相应的症状,无腰部的局部体征。肿瘤与感染较难诊断,可类似破裂的椎间盘,占位性肿瘤常由CT,MRI或脊髓造影诊断。脑脊液检查不一定能鉴别肿瘤与椎间盘破裂,两者的脑脊液蛋白含量都可以升高,但此项检查在诊断脑脊膜炎和其他感染是必要的。纤维肌痛可引起慢性下背部疼痛和僵硬感,为其局限性(肌筋膜)或弥漫性(纤维肌痛)症状的一部分.此外。
一般并不困难。有时要与严重的佝偻病相区别。佝偻病表现为骨骺软骨增宽、模糊、干骺端到钙化软骨区不规则,分界不清。干骺端本身呈杯状增宽。此外,其它骨骼的稀疏情况不及成骨不全症者明显。临床上尚应与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肌弛缓,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甲旁亢等区别,一般说来并不困难。
一般均正常,有时可以有血硷性磷酸酶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外伤骨折后,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致。极严重者有血浆钙及磷的减低,但极少见。
病因病机病因具体病因不明。
发病机理大部分成骨不全症患儿存在编码I型胶原的基因突变,导致结缔组织中胶原量尤其是I型胶原含量下降,I型胶原是骨骼、皮肤、肌腱、牙本质和巩膜的主要结构蛋白,因而这些部位的病变更明显。成骨不全症患儿的I型胶原基因突变已被广泛研究。文献报道编码I型胶原的两个基因有超过250种突变与成骨不全症有关。
近年来检查I型胶原是否突变的方法有很大的进步。已经从需要皮肤活检、纤维母细胞培养,进行RNA和蛋白分析,转变为抽血直接进行DNA分析。这些改变提高了分子分析的速度和敏感性,为临床诊断不典型病例、基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2011年前后的科学研究证实,在严重的成骨不全症患儿,约30%无I型胶原的结构或数量的异常。这些病例可能存在其他骨蛋白异常。
病理改变广泛的间充质缺损,使胶原纤维成熟受抑制。[2]在软骨化骨过程中,骨骺软骨及软骨钙化区均正常,但在干骺端成骨细胞及骨样组织稀少,形成的骨小纤细稀疏,呈纵向排列,无交叉的骨小梁可见。膜内化骨过程亦受影响,骨膜增厚但骨皮质菲薄,且缺管板层状结构,哈佛氏管腔扩大,骨髓腔内有许多脂肪及纤维组织,骨较正常短,周径变细,两端膨大呈杵状。颅骨甚薄,可见有分散的不规则的钙化灶,严重者像一个膜袋,囟门延迟闭合。皮肤及巩膜等亦有病变。成骨不全是基因变异的典型例证,近年来在生化、细胞超微结构和分子水平已有不少的研究。
临床表现骨脆性增加。轻微的损伤即可引起骨折,严重的病人表现为自发性骨折。
先天型者在出生时即有多处骨折。骨折大多为青枝型,移位少,疼痛轻,愈合快,依靠骨膜下成骨完成,因而常不被注意而造成畸形连接。长骨及肋骨为好发部位。多次骨折所造成的畸形又进一步减少了骨的长度。青春期过后,骨折趋势逐渐减少。脆骨病,是一种先天性骨胳病。其特征为骨质脆弱,容易骨折。
蓝巩膜。约占90%以上。这是由于患者的巩膜变为半透明,可以看到其下方的脉络膜的颜色的缘故。巩膜的厚度及结构并无异常,其半透明是由于胶原纤维组织的性质发生改变所致。
耳聋。常到11~40岁出现,约占25%,可能因耳道硬化,附着于卵圆窗的镫骨足板因骨性强直而固定所致,但亦有人认为是听神经出颅底时受压所致。
关节过度松弛尤其是腕及踝关节。这是由于肌腱及韧带的胶原组织发育障碍。还可以有膝外翻,平足。有时有习惯性肩脱位及桡骨头脱位等。
检查诊断X线检查X线主要表现为骨质的缺乏及普遍性骨质稀疏。
在长骨表现为细长,骨小梁稀少,呈半透光状,皮质菲薄如铅笔画。髓腔相对变大,严重时可有囊性变。骨两端膨大呈杵状,可见有多处陈旧性或新鲜骨折。有的已经畸形连接,骨干弯曲。有一些畸形是因肌肉附着处牵拉所致,如髋内翻、股骨及胫骨呈弓形。某些病人在骨折后会形成丰富的球状骨痂,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使人会误诊其为骨肉瘤。另有一些病人的骨皮质较厚,称“厚骨型”。
颅骨钙化延迟,骨板变薄,双颞骨隆起,前囱宽大,岩骨相对致密,颅底扁平。乳齿钙化不佳,恒齿发育尚可。
椎体变薄,呈双凹形,骨小梁稀少,椎间盘呈双凸形代偿性膨大。可以有脊柱侧弯或后突畸形。
肋骨从肋角处向下弯曲,常可见多处骨折。骨盆呈三角形,盆腔变小。
辅助检查一般均正常,有时可以有血碱性磷酸酶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外伤骨折后,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致。极严重者有血浆钙及磷的减低,但极少见。
鉴别诊断佝偻病:有时要与严重的佝偻病相区别。
佝偻病表现为骨骺软骨增宽、模糊、干骺端到钙化软骨区不规则,分界不清。干骺端本身呈杯状增宽。此外,其它骨骼的稀疏情况不及成骨不全症者明显。
临床上尚应与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肌弛缓,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区别,一般说来并不困难。
治疗措施临床上用于治疗该症的双磷酸盐类药物虽在医保目录里,但该药的适应症里并未列明成骨不全症,因此患者需自费。
无特殊治疗。主要是预防骨折,要严格的保护患儿,一直到骨折趋减少为止,但又要防止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对骨折的治疗同正常人。但骨折愈合迅速,固定期可短。
在矫正畸形方面,以防止再骨折为主。如皮质太薄,手术有困难时,可用异体骨移植。
对失听患者,可做镫骨切除。
50%~70%的病儿有脊柱侧突畸形,可用支架保护。若脊柱侧弯超过60°时,应矫正后作脊柱融合术。
对老年妇女可应用雌激素以减少严重的骨质疏松。
文献上有人试用降钙治疗本病,但疗效不肯定。
法律保障美国:1983年颁布了《罕见病用药法》,对罕见病临床研究费用减免税金,并提供研究资助,罕见病患者享有政府医疗保健计划和商业保险双重保障。
中国台湾:2000年颁布《罕见病防治及药物法》,患者使用的药物及维持生命所需的特殊营养品费用施行全额报销。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4:1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77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脆骨病(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脆骨病(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