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的苏南,是指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市,简称苏锡常。1951年至1953年,曾由江苏省的苏南行政区统一管辖。以长江和淮河为界,江苏省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特征十分明显,南北差异较大。苏南是江苏最大的“优势板块”,也是最快的增长极。苏锡常总面积占全国的0.3%,人口占1.7%,进出口额却占17%,GDP排名全国第四。三个地方仅占江苏省17%左右的面积、人口,却创造了占全省40%的GDP和财政收入。
中文名苏锡常
所属地区江苏省
地理位置长江中下游
中文名称苏州、无锡、常州
方言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苏沪嘉小片
来历“苏锡常”本来泛指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自唐起,将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以南地区划为江南道,后分为江南西道,江南东道(苏南,浙江,福建等地),自宋起江南特指地域逐渐缩小,至宋末元代,狭义特指苏淞常,杭嘉湖这6府为核心的周边地域,广义则包含今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等。明初,朱元璋鉴于此地的重要性,将苏淞常三府划南直隶。此举影响后世。苏淞常三府并称直至上海开埠,直辖。
民国初,设苏常道(12县),1927年废苏常道,无锡直属江苏,34年,设无锡行政督察区,辖十县。除现隶属于上海的宝山嘉定,以及苏州的太仓外,其余七县属原苏常道。37年,沦陷。40年始,成立自卫会。49年,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在无锡成立。此后,尽管行政规划不断变化,苏锡常三专区至现今三市的格局基本不变。
“苏锡常”的叫法在民间起于何时始于何人,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这个叫法在官方的起源,却是有案可稽的:早在1983年5月,时任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的沈立人曾在一篇论文中首次使用了“苏锡常”这一名词,这似乎可以作为官方的认可起始点的叫法。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苏B(无锡)、苏D(常州)、苏E(苏州)的车来来往往,但苏锡常三座城市的能量已不再是这三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所能代表得了的。在民间,“苏锡常”的说法几十年来始终伴随着竞争与合作、发展与变迁。
由于相较于无锡和常州,苏州在人口和面积上有巨大的优势,改革开放后,苏州各方面的总体实力迅速增强,渐渐拉开了与无锡常州的距离。然而,三座城市间的竞争不断。在不断的竞争中,苏锡常地区迅猛发展,充满活力。
天生一体最具活力苏州、无锡、常州,这三个城市如同兄弟,“苏锡常”仿佛天生就是一体。
开车离开全国GDP产值最大的城市上海,不出一个小时,便进入长三角经济圈中最具活力的苏锡常经济圈。
盛夏,江南绿色如许,苏州的园林掩映在绿色的树影里,无锡的小桥杨柳依依,常州的春秋淹城重又焕发吴风遗韵。这些,不由地,让你吟诵起白居易的诗《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从苏州城区沿沪宁高速公路驱车向西北方向,半个小时,到达无锡,再走半个小时,到达常州,一条高速公路连接起江苏省最富庶的这块土地。他们同讲吴方言,区别于江苏省中部的江淮方言和北部的中原方言,同临太湖之滨,水运发达物流兴旺。
苏锡常总面积占全国的0.3%,人口占1.7%,进出口额却占到17%,GDP排名全国第四。2007年,苏州、无锡、常州三地GDP总值达9690亿元人民币,其中,苏州市GDP总值为5596亿元人民币,位列全国城市排名第五,其之前分别是被称为传统意义上的一级城市的“北上广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简称);无锡市以3900亿元人民币的GDP产值名列全国第九位。
地区代表三个城市也是“苏南”地区的代表。历史上,苏南人头脑灵活,善于经商理财,文采也比较出众,中国历史上的状元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苏锡常地区。苏南人常常人情练达,精于算计,但过于精明,明哲保身,性格也显得懦弱,因此它虽出了不少才子,却鲜有大作家和诗人;男人文弱,但美女柔弱娇媚,软语春风,正是中国传统对美女的审美期待。
苏锡常是富庶的,近代民族工商业著名发祥地是无锡,改革开放初期苏南模式著名发祥地是常州,新世纪外资模式著名发祥地是苏州,甚至有苏南人提出苏锡常合并,成立中国第五个直辖市。
而今,在对吴文化寻古的路上,漂流在城中水系的船只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川流不息的汽车大军,作为苏南的经济发达城市,这里的汽车消费在迅速增长的同时,也逐渐融入了苏南的人文特色。
苏杭总是中国文人最为向往和最多歌颂的地方,也是“苏南”的核心。因此,在这个夏天,西湖旁,园林外,苏州也同样面临现代社会的交通病症。根据江苏省汽车协会的统计,苏州的汽车消费居全省第一,远远超过省会南京市,这源自苏州的GDP高于南京,也源于更临近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给苏州带来的好处。无锡也压过了南京,在汽车消费排行榜上排名第二。
在汽车销售市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江苏省的汽车购买重心偏向南部,尤其是苏锡常三地,例如,讴歌汽车2007年在苏锡常(包括镇宁)的销量占了全省的70%。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常州不如苏州、无锡,但便利的交通是这个城市发展的基石。
经济强势如今,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强势。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公布了《2008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显示,从经济成长性来看,2007年苏州以16.10%的年成长速度,成为全国城市GDP十强中,成长最快的城市;无锡市以16.0%位居GDP十强成长率第二位;常州市2007年的GDP增速,也达到16.0%。
猛追上海再次飞跃苏南要在本身经济已经高速发展的基础上,还要再作大的飞跃。这是苏锡常三地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
在报告中,苏锡常三地把2004年GDP的目标分别定为“奔三”、“奔二”、“奔一”,具体数据为3138亿(苏州)、2148亿(无锡)、1017亿(常州),合计达到6303亿生产总值。这意味着苏南三市要合力超过2003年整个大上海的6250亿元GDP总量,完成全江苏省2003年12451亿元GDP的一半以上。这说明,伴随沿江开发,地处长三角中心位置的苏南将进一步巩固“世界工厂”地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及长三角的巨大动力引擎。
突出富民:三地同轴积蓄动力苏州的GDP名列全国第五,它的12361元的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江苏省也位居第一,可是后一项与上海以及浙江的一些城市一比,就显得很有差距。苏州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省内老二老三的无锡、常州了。所以,在苏锡常今年工作总体要求中,苏州提出“把富民和发展民营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无锡提出“以人为本”,常州则“坚持以加快富民为核心”,2004年,三市的发展思路无一例外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富民!
苏州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1元,在2004年要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6750元,在2004年要增长8%。为此,苏州在2004年继续坚持富民优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无锡也突出亲民为民,努力改善群众生活,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2003年分别增长13%和8%以上。与无锡一样,今年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也分别要达到13%和8%。快报视点: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问题,经济发展能否给人带来幸福?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情实际,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构想: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经济的高速发展应当带给我们福祉。苏锡常在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三地的政府官员已经认识到富民政策背后的重要意义。
天堂苏南专家述评(南师大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李晏墅):
首先对三地政府认识到富民的意义大加赞赏。苏南发展速度相当快,但老百姓富裕程度与浙江等地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的。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富民,单纯追求GDP是不科学的,如果长期下去,老百姓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经济的发展就会显得“动力不足”,通俗地说老百姓不富裕,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也就不会高。三地政府把“富民”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政治的觉醒”。人居战略:全力打造天堂苏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一直以“天堂”自居。可到了2004年,坐拥太湖山水的苏州、无锡、常州都叫响了建造天堂般人居环境的口号,苏锡常要打造一个“天堂苏南”。
苏州成功地将小桥流水包装成“中国民居”的经典,一幅双桥将昆山周庄推向了世界,紧接着同里等一个个的江南古镇将全球人的眼光都吸引到了苏州,除了园林之外,苏州更多地将古朴民风演绎给现代人看。
具有太湖“绝佳处”的无锡,最早就抓住了“太湖”这块品牌,在打好“太湖牌”上可谓下足了功夫,“游太湖必到无锡鼋头渚”的口号深入人心,同“园林城”苏州相比,“山水城”无锡丝毫不逊。
同前两位相比,常州就显得有些没“特色”,然而不甘落后的龙城一样提出了“绿色常州”的口号,在大谈环保绿色的当今也成功地笼络了大批人心。
在苏州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杨卫泽提出实施“三古一湖”精品名牌战略,精心塑造“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整体形象,做大做强旅游业。为此修编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着力保护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打响“绿色太湖、健康太湖、文化太湖”的品牌。继续开展“绿色苏州”行动,在农村抓好“绿色通道、绿色基地、绿色家园”建设,新增绿地林地1万公顷以上。市区加快建设京杭运河和胥江景观、虎丘景区西扩等工程,建成一批市、区级公园和小游园,新增绿化面积450公顷。
无锡在去年也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蠡湖新城”的打造是无锡去年城建的“重头戏”之一。退渔还湖和生态清淤工程全面完成,蠡湖面积扩大到8.6平方公里,西蠡湖6.5公里沿湖景观建成开放。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达到和优于二级的天数二十年来首次达到总天数的80%%以上。2004年“大而强,富而美”成为无锡城的新目标。无锡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大力治水、治气、增绿。实施蠡湖、梅梁湖及古运河等城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常州在2003年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并通过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验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论证,完成开发园区和沿路、沿河、沿景观等专项规划及地形图航测。2004年“绿色常州”继续推进,城市绿化复盖率大大提高,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快报视点:
鱼米之乡的苏南历来就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地区,历史上多次的人口迁移都向这里聚集,形成了苏锡常真正的人杰地灵,孕育了诸多的“殷实世家”。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一味地重经济轻环保使山不再秀、水不再清。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领导到市民越来越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也越来越重视弥补自身的不足,黑的水变清了,秃的山变绿了,传统的中华文化与秀丽的江南水乡有机相融,江山代有新“景”出,作为长三角腹地的这块锦绣江南有望成为国人享受全面小康的理想“福地”。
发展吴文化专家述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无锡基地副主任瞿立新):
从求“富”到求“美”,苏南三市在追求最佳人居环境方面已经走在了国内很多大城市的前面。来过苏南的人都会感叹于苏州古镇的淳朴雅致、无锡蠡湖新城的清秀大气,太湖水的整治、京杭运河的禁航、故居民宅的修复———每一样都让人看到了政府在提高居住环境上所下的功夫。“天堂”的另一面,就是在江苏最富裕的地方,“保障”也走在了长三角的前列,养老、生病、失业等等凡人都担心的事情在这里都有了固定的保障,尽管这些保障可能还在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时间考验,但毕竟已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相当的经验。文化同步:吴文化与经济齐飞
苏锡常是吴文化发祥地,三市正着手推动吴文化辉煌再现。
2004年,苏州按照“国际一流、中国(苏州)特色”和“历届最好、令人难忘、载入史册”的要求,全力以赴承办好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做好苏州古城及周庄、同里、甪直3座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准备工作。依法保护古城古镇古村落,全面维护自然和人文历史风貌。基本完成环古城风貌保护和留园、西园片传统风貌保护性修复工程,加快实施山塘、平江、拙政园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
无锡也开始大力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大市,在去年无锡的文保单位跃居全省第三。在今年,惠山古镇成为重点项目。此外无锡还落实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历史街区保护办法,修复各类名人故居,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常州在今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重点建设博物馆新馆等文化设施,启动修缮前后北岸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修复意园和黄仲则故居。同时,加快发展旅游业。实施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及辖市和重点旅游景区规划,着力推进六大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完成天宁宝塔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以龙文化为主线的旅游新形象。快报视点:
据有关专家介绍,以苏锡常为地理范围的吴文化,它有距今7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4800余年的良渚文化,随着中原文明的迁入,吴文化就成为南北文化第一次大交流的结晶,有关学者赞叹它“曾经是相当辉煌的文明”。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吴文化的一体性、代表性相当强,被称为“东南都会”。如今的苏南大地,则留有这些辉煌文明的痕迹,在今人眼里它们都成为一笔相当大的经济资源。旅游开发,开发获利的同时又加大了保护的力度,特别是在苏州,已形成这种良形循环。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业内人士认为,经济高速发展为苏南迎来吴文化发展的最好时期。
合力发展专家述评(南师大副教授郑确):
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是同步发展的,经济发展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同样,文化对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苏锡常三地加大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一方面是将其当作一种经济资源,另一方面,大力提倡吴文化,实际上增强了地区的凝聚力,增强了当地企业家们的归宿感和自信心,这样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自明的。领跑江苏:三驾马车齐奔小康
2003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10大课题之一的“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区域性评估与对策”成果中,全省13个省辖市奔小康呈四大方阵,90分以上的第一方阵即为苏锡常。对应省委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分别提出的2007年、2012年和2017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表(其中宿迁市可放宽到2019年),由于2004年苏锡常三市的发展速度空前,小康目标已愈来愈接近。
据了解,2003年苏州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财政收入409.9亿元,同口径增长34.9%。在2004年,苏州的地区生产总值要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增长15%。
而无锡在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1901.2亿元,2004年要在此基础上再增长13%。为此,无锡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常州去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00.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36.1亿元,增长32.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6.6亿元,增长78.6%。在2004年常州国内生产总值要突破1000亿元,增长13%,力争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5%,力争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
快报视点:
在2003年这个有着种种特殊背景的年份里,苏州、无锡、常州三地依然以坚挺的势头高速发展,除去大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外,苏锡常长久以来形成的良好的经济软硬条件以及近两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惯性是最大的因素。2004年,新的经济目标让苏锡常合力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强劲的动力引擎。如何避免经济过速带来种种不和谐的因子,如何让GDP、人均收入、人均消费量诸多数据保持最科学的比例,这些值得我们保持足够的清醒。
放眼世界专家述评(苏州大学苏南发展研究院教授夏永祥):
近几年来苏锡常三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苏南三市强烈的发展势头,值得肯定。这种势头也将进一步巩固苏南在长三角经济圈的地位。不过,在GDP这个硬指标要上的同时,更要讲究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按照三中全会的5个统筹发展,促进苏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放眼世界:抱团打拼勇抓先机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让苏南各市纷纷主动向世界靠拢。在这方面,苏南不仅走到了前头,而且苏锡常三地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都强化了这一概念。苏南不仅是江苏的苏南,中国的苏南,也正日益成为世界的苏南,全球的苏南。
苏州2003年经济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实际利用外资68.1亿美元,增长41.4%,投资苏州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累计达到91家,38家企业进入2002-2003年度中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行列。而在2004年,苏州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境外上市、跨国并购、引入境外创业投资基金等直接利用外资新途径,做好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工作;帮助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外投资,实行跨国经营,开发境外资源,拓展国际市场。
2004年,无锡加强“锡港合作”,以发展生产服务业为重点,有序推进旅游、物流、金融、基础设施等行业的开放。加紧实施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优质产品、绿色通道等三大工程,确保进出口总额增长16%%,其中出口增长15%%。无锡积极鼓励大企业集团和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重点出口市场设立贸易窗口,逐步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全力突破数亿美元大项目,确保协议注册外资增长30%%,到位注册外资增长20%%。
2004年,常州市“突出外资、提升外贸、扩大外经”的总体思路,大力提高全市开放、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的水平。外贸出口增长20%%,协议注册外资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0%%,创新招商机制,加强与日韩、欧美、台湾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
从吸引外资看,苏州一直以欧美和台资为主,无锡则长期致力于“日资高地”、“韩资高地”的打造,在引资方面大家都注意到了“错位”。尽管苏州先期的基础比较稳固,但无锡、常州也丝毫不甘落后,无锡不断优化环境以弥补区位不足,而常州也频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动脑筋。而在外贸出口方面的竞争三市也显现出白热化的状态。快报视点:
从苏州努力由全球制造工厂向研发中心的角色转变,可以看出苏州要坚决打造自己动力源的决心;从无锡民企不再满足引资发展而走出国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看出无锡经济要发出自己声音的良好前景;同样的,常州也在快马加鞭,努力接近世界。值得注意的是,苏锡常经济已经摆脱了原先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局面,开始打造合纵连横、互通有无、抱团打天下的新形势,在打好苏南区域经济平台的基础上,去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
专家述评(无锡市政策研究所副主任、档案局局长汤可可):
资本依然是当今的稀缺资源,因此谁能发展得更快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上拥有资金的多少,因此,今后几年外资的竞争在苏南三个城市将越来越显现出来,将成为各城市对外开放的重点。谁在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中抓住了机会,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3:11: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73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市的合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市的合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