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乌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滇北翠雀花Delphinium delavayi Franch.,以块根入药。夏秋采挖,放入石灰水中浸泡1~2日,取出,洗净石灰,切片晒干或研粉。
中文名小草乌
别名鸡足草乌、细草乌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科毛茛科
种小草乌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茎高40~90厘米。块根肉质肥厚,黄褐色。茎草质,纤细,多分枝,下部有柔毛,上部无毛,分枝,约生4叶,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五角形,长3.6~5.8厘米,宽5.5~10厘米,3~5裂,每一裂片又有2~3浅裂;2回裂片狭三角形或披针形,疏生柔毛。总状花序顶生,狭长,具3~10花;花蓝紫色,左右对称;萼片5,倒卵形,距钻形;花瓣2,有距;雄蕊多数;心皮3。蓇葖果长1~1.5厘米。种子金字塔形,沿棱生狭翅。花期夏季。[1]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草地、灌木丛中潮湿地。
分布范围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
主要价值【性味归经】苦、微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胃痛,外伤疼痛。
【用法用量】 1~2分,水煎或研粉服。外用鲜根加水磨成浓汁或泡酒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采集】夏、秋采挖。放于热灰中炮制后,用开水洗净去皮,切片晒干。
性味辛苦,温。有毒。
①《滇南本草》:"性温热,味苦。"
②《云南中草药》:"微麻苦,温,有毒。"
功用主治驱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络散瘀。治风湿关节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治胃气疼痛,开胃健脾,止面寒、背寒,胸膈噎食,痞满疳疾,左右胁窟,呕吐作酸。"
②《云南中草药》:"祛风燥湿,止痛定惊。治风湿疼痛,小儿惊风,小儿肺炎,癫痫,蛔虫,胃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研末服1~2分;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风湿关节痛:倒提壶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②治跌打损伤,风湿肌痛,胃肠痛,慢性支气管炎:小草乌干粉一至二分,吞服;或一至二钱,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胃寒痛:小草乌一两,小楠木香五钱。研末,酒送服,每服三分。
④治臁疮,疥癞疮毒:小草乌配药水煎服;生小草乌配等分藜芦,共研末,用麻油或蜂蜜调匀外搽臁疮。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3:00: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73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草乌(被子植物门植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草乌(被子植物门植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