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软学院(Neusoft Institute Guangdong)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为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广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前身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2年,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
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学院校园占地63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约70万册,电子图书31万册;下设9个二级学院,开设15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50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
中文名广东东软学院
外文名Neusoft Institute Guangdong
简称东软学院
办学性质民办高校
学校类别理工类
学校特色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现任领导刘积仁(董事长)、杨利(校长)
院系设置信息与工程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
校训精勤博学,学以致用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大学城
主要奖项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广东省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
学校标识码4144012574
历史沿革广东东软学院校园环境2002年,教育部批准成立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2003年7月,学校举行了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成立既揭牌仪式。
2004年5月,学院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和“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2005年5月,学院成为英国国家计算教育中心(简称NCC)全球合作院校。
2008年12月,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新标准)评估”。
2014年6月12日,学院升格为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并从原名“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更名为“广东东软学院”。
2015年5月13日,广东东软学院与印度VIT大学展开战略合作。6月3日,广东东软学院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2016年7月,学院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市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佛山市嵌入式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
2016年10月,经科技部批准,学院“创业18MALL”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2019年11月,百度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双方设立的“东软百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成都东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三所应用型大学开设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专业基础上,积极探索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校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产业学院的形式共建“东软百度人工智能学院”。[2]
办学条件师资力量
类别 | 姓名 |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杨利 | --- |
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王学伟 | -- |
南粤优秀教师 | 汪静 | 罗先录 |
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学院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二级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佛山市创新领才2人;校级学科带头人7人;校级专业带头人/负责人18人;校级千百十培养对象13人;校级创新团队5个。学院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83名,其中正教授21名。博士31名,硕士264名,外籍教师19名。广东东软学院校长杨利当选“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人物”。[3]
院系专业层次 | 系部 | 专业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台湾专班) | ||
软件工程(联合培养) | ||
网络工程 | ||
电子信息工程 | ||
数字媒体技术 | ||
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 | 电子商务 | |
电子商务(台湾专班) | ||
电子商务(联合培养) | ||
财务管理(台湾专班) | ||
财务管理(联合培养) | ||
财务管理 | ||
物流管理 | ||
市场营销 | ||
工商管理 | ||
数字艺术系 | 视觉传达设计 | |
视觉传达设计(台湾专班) | ||
动画 | ||
数字媒体艺术 | ||
环境设计 | ||
英语系 | 商务英语 | |
日语系 | 日语 | |
专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软件技术 |
信息安全管理 | ||
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 | 电子商务 | |
数字艺术系 | 视觉传播与艺术设计 |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管理与工程系、商务管理系、数字艺术系、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部,共开设15个本科专业和5个专科专业。
教学建设根据2017年1月学校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信息技术类)1个,广东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2个,广东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1个,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本科)1个,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本科)1个,教育部网络课程优秀资源1个,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1门,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
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信息技术类):国家级众创空间
广东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管理实训基地、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实训基地
广东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软件技术、视觉传达设计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视觉传达设计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本科):软件工程—移动应用方向
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本科):商务英语创新与创业指导实训基地
2010年7月,学院杨利博士和计算机系主任罗先录主持完成的《基于虚拟公司的实践教学模式》项目获得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
2014年8月,学院杨利主持的《构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体系》项目获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
2016年5月22日,在2016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中,学院报送的作品《电子积木》获金奖。
2014年1月,在2013年第四届Android应用开发中国大学生挑战赛中,学校获代表队得了华南赛区区域赛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学科建设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学院有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软件工程
合作交流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学院与埃森哲、毕马威、IBM、惠普、花旗软件、汇丰、东软集团等众多中国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有50%的实验实训基地与产业共建,有超过50%的专任教师具有产业经验,同时与包括印度韦洛尔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在内的20余所国外知名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类别 | 名称 | |
省级平台 | 信息服务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 | -- |
市级平台 | 佛山市移动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佛山市嵌入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 ||
校级平台 | 计算机视觉实验室 | 高性能集群计算实验室 |
云计算实验室 | ||
企业管理咨询工作室 | ||
企业信息化推进研究工作室 |
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省级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3个市级研究平台,8个校级科研团队(工作室)。
科研成果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2014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省部和市厅级纵向科研课题和项目64项,直接科研经费600余万元;为100多个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工程技术开发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合同金额300余万元。
截止到2016年12月,共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权13项,授权专利15项,申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39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SCI、EI、CPCI检索。
学术资源
《应用系统工程》(英文名称Applied Systems Engineering),是由广东东软学院主管,科研管理部主办的综合性学术与工程技术刊物,2009年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取得广东省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许可证。2016年被佛山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纳入评审佛山市中级职称的学术刊物。
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广东东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31万册;纸质报刊约450多种,电子期刊1.1万多种,网络数据库2种,多媒体光盘资源1万多片,包含全文期刊1197万多篇。有2002-2009年以来累计的过刊合订本9000多册。馆内馆藏涵盖了社科、文学、现代工业技术、外语、经济管理、自然常识、休闲娱乐等方面。
文化传统学校标识校徽的主体——钟楼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它见证着学校和东软学子的成长成熟,钟楼的钟声召唤着东软师生求知进取的心灵,激励着东软学院人学以致用、创新融合、贡献社会。钟楼的指针指向九点,象征着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生机勃发,充满朝气。钟楼的下方是教学楼EF座的建筑剪影,顶部的线条体现了欧美后现代风格,反映了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角度,下方的骑楼象征学院地处岭南地区,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骑楼精神反映了该院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按企业需求定制培养,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模式。
校园文化
校训
精勤博学,学以致用
精勤,意思是精专、专心、勤奋、勤勉。《后汉书·冯勤传》:“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唐·韩愈《进学解》有言:“业精于勤,荒于嬉”。“精”字强调探究、精专、专注、深湛、严密。“勤”字强调勤勉、勤奋。博学,意思是广泛地学习,并且有博大包容的眼光与胸怀。《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以致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这里的“习”字,含有践履的意思;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强调不但要“认识”,还要“实践”。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些思想都传达着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思想。
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董事长 | 刘积仁 |
校长 | 杨利 |
党委书记 | 都本伟 |
党委副书记 | 王显卓 |
副校长 | 朱爱红、王显卓 |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1:4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68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广东东软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广东东软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