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3年、2015年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先后通过教育部认证,2016年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成为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
学校秉承“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为主体、民族医药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和对外教育呈现良好态势,医、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药院校。
中文名云南中医药大学
外文名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 Medicine
简称云中(YNUTCM)
创办时间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医药类
学校特色省部共建高校
主管部门云南省教育厅
现任领导王翠岗:党委书记
熊磊:党委副书记、校长
荀传美:党委副书记
本科专业28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涵盖28个二级学科)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院系设置11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课教学部、1个实验中心、1个研究院
院训崇德和合、博学敦行
地址呈贡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路1076号 白塔校区: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塔路88号 宜良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
院校代码10680
历史沿革云南中医药大学1昆明中医进修班
1951年,经昆明市卫生局批准开办昆明中医进修班。
1953年3月,在昆明中医进修班基础上,经上级批准,成立昆明中医进修学校,专门承办中医进修班。校长由昆明市卫生局副局长王之翰兼任。
1953年,昆明中医进修学校划归云南省卫生厅领导,校址迁至昆明市三合营原13号。
1957年1月,校址迁至昆明高峣办学,王天顺任校长。同年增设“中医师资班”、“针灸师资训练班”、“中药调剂班”、“麻风防治干部训练班”和“卫生干部文化班”。
云南省中医学校
1958年7月1日,昆明中医进修学校更名为云南省中医学校,校址迁至昆明市平政街41号,正式开办四年制中医中专班。同年再增设“保育训练班”和两年制“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在校学生总数达630人。
云南中医学院
1960年5月,云南中医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吴佩衡任首任院长,云南省中医医院划归云南中医学院管理并更名为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1962年初,由于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云南中医学院面临停办危机。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云南中医学院得以保留。
1964年2月,学校校址迁至白塔路6号(原昆明第一卫生学校校址),占地30亩。1971年至1976年,累计毕业三年制中医专业学生630人。
1987年9月12日,经上级批准,在昆明市官渡区关上镇双桥乡征地109亩,扩建学校。
1992年2月,中药系由白塔校区搬到关上校区办学,关上新校区正式启用。
1997年,学校党政部门全部搬到关上校区办公,关上校区成为校本部。
2005年,经上级批准,学校在呈贡新城雨花片区征地823.5亩进行校区建设。2008年9月10日,云南中医学院呈贡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1750余名师生正式入驻新校区。
2009年3月1日,学院院本部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3000余人及教职员工近600余人正式入驻呈贡新校区。
2016年7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昆明签署共建云南中医学院协议。
2017年7月,国家汉办批准学校为“孔子学院总部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8月2日,宜良县政府与云南中医学院、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云南中医康养特色小镇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共同合作建设云南中医学院宜良校区项目。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8年12月11日,云南中医学院发文确认,该校正式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3]
办学规模院系设置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11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课教学部,27个本科专业,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
师资力量美丽校园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校本部有教职工687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首届全国名中医1人,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1人;云岭名医3人,云岭学者、云岭名师、云岭产业技术领才各1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7人、教学名师9人;
云南省国医名师4人、名中医36人、荣誉名中医33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人、后备人才2人;技术创新人才2人;首批云南省中医药领才3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及培养对象2人。聘请国医大师张震、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等420余名中国国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担任硕士生导师、名誉校长、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全国名中医:孟如
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秦竹
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秦竹、苗晓玲、王志红、杨恩品、陈林兴、杨梅、刘红英等
教学建设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云南省级重点、特色专业各5个,云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建设专业2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精品课程17门,精品资源共享平台课程1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东南亚南亚语种精品课程2门,1个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了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有省级实验实训及创新人才培养中心9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1个,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1个,卓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1个,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中心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有实践教学基地140个,药学类合作基地4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中药学、中医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护理学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中医学
云南省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云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药学
云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
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专多能”新型临床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云南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诊断学》、《温病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腧穴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急诊学》
云南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方剂学》、《中医妇科学》
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7月,学校有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云南省“一流学科”A类高原学科3个,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学科2个,云南省重点学科7个;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4个一级学科(涵盖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
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儿科学、推拿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预防医学、中医痹病学、中医肾病学、彝药学、中医男科学、中医人类学、傣医学、临床中药学、中医管理学——中医药对外合作管理学、中医文化学、中医心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傣药学
云南省“一流学科”A类高原学科: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学科:中西医结合、药学
云南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民族医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临床中药学、实用中药学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类别:中医(10个领域)、护理、药学、中药学
学术科研科研机构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各1个,省级创新团队2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院士工作站站点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8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5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
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中医药调节人体微生态省创新团队、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研究省创新团队
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与功能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中医防治风湿病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中医药调节机体微环境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中医男科学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中药学科技创新团队
科研成果截至2018年7月,学校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近100项,省部级300余项。2012年至2017年,学校获得自然科学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59项,其中国家级84项,省部级252项。学校获得社会科学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1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34项。
截至2018年7月,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30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1项。
学术资源《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学术期刊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类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数10种国家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设有中医基础理论、实验研究、方药研究、临床研究、针灸推拿、民族医药、药用植物资源等20余个栏目。先后获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高等医药院校优秀学报、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等奖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2月,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藏书93.93万册。纸质期刊384种,馆藏线装古籍图书1.8万册,电子资源总量61.78TB,拥有中、外文数据库52个,电子图书145万册(镜像42万册,远程使用103万册)。是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非本馆文献可通过传递手段与本地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
学校荣誉2021年11月12日,入选第二届云南省文明校园候选公示名单。
交流合作校地合作截至2018年7月,学校与省药监局共建云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省科技厅共同设立“中医药联合专项基金”,是云南省中医药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与云南能源投资集团实施全面战略合作,与宜良县人民政府合作开发建设云南中医康养特色小镇,与云南呦阳生物科技公司共建“云南道地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和昭通、普洱、丽江等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国际合作截至2018年7月,学校在1990年代表中国与西班牙合作办学,建立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2007年发起并主办八届“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2015年在老挝开设“中医教育培训中心”,2016年成立“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院”,2016年举办首届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术交流暨首届国际佤医药发展交流会。
2018年建立“中国-缅甸中医药中心”,2018年承办首届国际哈尼医药发展交流会,连续举办五届中医西学国际论坛。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加拿大、瑞士、韩国、泰国、越南、印尼及港台等3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学校标识校徽
释义:1.校徽取“Y”(云南)、“中”和“Y”(医)为设计基本元素,诠释“云南中医药大学”。
2.图形中展开的书本及由书本延伸的浪花造型,象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又体现学院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和优良传统。
3.校徽图形似一只奋飞的孔雀造型,代表“云南”特色,展现学院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积极开创美好未来的气势,也象征着学子放飞理想的翅膀、探索真知、立志成才、奉献社会的进取精神。
4.圆形背景描绘成地球形态,寓意学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致力于弘扬中华中医文化,造福人类。
5.校徽以蓝色、绿色为主色调,象征中医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旺盛的生命力,也预示着学院充满希望的美好前景。
6.“1960”代表云南中医学院成立于1960年。 [20]
精神文化校训
“崇德和合,博学敦行。”
释义:“崇德和合,博学敦行”,全句意思是推崇高尚品格,追求团结和谐;具有广博知识,勤勉加以践行。
八字校训既各自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学院教育思想、办学特色、治学精神、品格修养等各
学校领导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王翠岗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熊磊 |
党委副书记 | 荀传美、郭平 |
副校长 | 孟庆红、温伟波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祁苑红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陈颖 |
党委委员、附一院党委书记 | 陈燕溪 |
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 张云富 |
党委委员、第二附属医院院长 | 陈祖琨 |
书记 | 在任时间 | 院长 | 在任时间 |
王奇 | 1960.12-1968.11 | 吴佩衡 | 1960.05-1971.04 |
军、工宣队 | 1968.12-1974.05 | ||
王奇 | 1974.06-1975.07 | 王奇 | 1974.06-1975.07 |
秦统兴 | 1975.07-1978.06 | 秦统兴 | 1975.07-1978.06 |
唐惠先 | 1978.06-1982.01 | 唐惠先 | 1978.06-1982.04 |
欧阳平关 | 1982.01-1983.11 | 戴慧芬 | 1982.04-1987.02 |
毕婉 | 1983.12-1987.11 | ||
王良 | 1987.02-1988.05 | 宣明盛 | 1987.03-1991.03 |
肖瑞崇 | 1988.06-1991.08 | ||
王子荫 | 1991.09-1993.03 | 肖瑞崇 | 1991.09-1995.05 |
高广 | 1993.03-1996.05 | ||
陈恩科 | 1996.05-2000.10 | 空缺 | 1995.06-2000.10 |
郭玉鉴 | 2000.10-2010.04 | 李庆生 | 2000.10-2010.04 |
杨建军 | 2010.04-2016.10 | 李玛琳 | 2010.04-2016.01 |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1:4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68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云南中医药大学(全日制高等学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云南中医药大学(全日制高等学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