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云南昆明旅游点)

更新时间:2024-12-23 21:58:52 阅读: 评论:0

云南石林(云南昆明旅游点

云南石林 (云南昆明旅游点) 次浏览 | 2022.11.23 16:52:3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云南石林云南昆明旅游点

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500m—1900m之间,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6度,距省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成为中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

中文名

云南石林

开放时间

7:30 - 18:30

所属区域

中国云南

海 拔

1500m—1900m

门 票

成人票:175元、儿童票100元

旅游级别

5A

概述云南石林

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石林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会昆明市约78公里,保护区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建园于1931年的石林公园,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区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大石灰岩。经过了后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岩石露出了地面。约在200万年以前,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剥蚀,形成了今天这种千资百态的石林。石林地区,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墙。有的石峰高达三四十米,也有的只有几米。天晴时,石峰呈灰白色,下雨时则变为赫黑色。置身石林,不仅可以得到自然美的享受,还可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以其无与伦比的天造奇观吸引了海内外无数游客。石林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这里在约3亿年前还是一片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现今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袤,气势大度恢弘,峭壁万仞,石峰嶙峋,湖泊秀美,溶洞奇幽,瀑布壮观,加上在自然那鬼斧神工的岩石造型组合,各具形态的构景,形态万千,像千军万马,似石堡幽城,如飞禽走兽,像人间万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溶洞,秀水,奇石,飞瀑,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神韵流动,气势雄伟,蔚为壮观的美景,使游人打开想像的翅膀在其间遨游。

主要景点云南石林

 “石林胜景”是石林风景区的代表性景点,也是进入石林迷境的必经之处。“石林胜景”的背后是令人惊心动魄的景点“千钧一发”。两列高耸入云的石峰构成一道天然石门,顶上夹悬一块巨石摇摇欲坠,令游客不得不加快脚步,穿过这危险之门。经“千钧一发”,峰回路转,便到了如厅似屋的“且住为佳”崖洞,厅内有石桌、石凳、石栏,是游客小歇纳凉的好地方。过了“且住为佳”,顺右边小路可去莲花峰。莲花峰雄踞剑峰池旁,高出水面30余米。峰顶巨石横卧,石片上翘,宛如盛开的莲花。登上莲花峰,俯瞰四周,沟壑纵横,如无底深渊,游客仿佛坐在刀山剑丛之上。

“莲花峰”下是“剑峰池”,是石林最低的地方,池的四周群峰高耸、密如刀丛。剑峰池水若隐若现,蜿蜒于石缝之间。抬头蓝天一线,白云朵朵;俯瞰池水,天光云影,石峰倒映。往前走,便可到达望峰亭。登上望峰亭,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里是俯看石林全景的好地方。小径曲折,形若蛛网;景色变化,神奇莫测;仰天俯地,便可看到双鸟渡食、犀牛望月、象踞石台、千年寿龟、凤凰梳翅等景点。它们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

石林如此壮观,那它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考证,远古以前,石林一带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大约2亿7千万年前的石灰纪,石林开始形成。大海中的石灰岩经过海水的冲刷,留下了无数的溶沟和溶柱。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发生碰撞,这里的地壳不断上升,沧海逐渐变为陆地。又经历了亿万年的烈日剧烤和雨水冲蚀、风化、地震,距今200万年前才形成这壮丽的景观。一丛丛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仰首苍穹,直刺蓝天,犹如一片莽莽苍苍的森林,故称“石林”。

特点

石林,山石名天下。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分布范围广袤,气势恢弘,类型多样,构景丰富,面积达1100多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50平方公里,以其极高的美学价值令人心驰神往。在石林广袤的土地上,有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天造奇观,美不胜收。形态奇特的剑状、蘑菇状、塔状、柱状、城堡状、石芽、原野等,拟人似物,栩栩如生的石林,或隐于洼地,或漫布盆地、山坡、旷野,或奇悬幽险,亭亭玉立,集中体现了世界能给予人类的最大惊奇。

石林,风情醉国人。云南石林,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陶醉。在石林多彩的红土地上,生活着世界上最幸福、最欢乐的群体--彝族撒尼人。他们在奇峰异石间和彩云深处创造了阿诗玛文化和欢乐的歌舞,他们祭祀、劳作、相爱、狂欢,每时每刻都创造着与石林一样众人惊奇、感动的艺术和诗意。石林地区不仅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被列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区,还是云南距今80万年前旧石器和新石器遗迹遗址最丰富的地点之一。景区内李子园箐的石林崖画、石刻反映着彝族撒尼人古老的祭祀烟火及舞蹈、狩猎、战斗等场面;长湖独石山、大小石林内的赵倌扎营、步哨山等留存着清代咸丰年间赵发义军的历史痕迹。

云南石林

石林既是自然的风景,也是人文的风景,与石林相伴的彝族撒尼人的生活风情,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以“阿诗玛”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艺术,其独特的语言文字、内涵丰富的诗文传说、斑斓绚丽的民族服饰、火热豪放的民族歌舞、古朴粗犷的摔跤竞技、风格奇特的婚丧嫁娶,无不体现出古老民族的文化韵味和地域特征。长诗《阿诗玛》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经典,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电影《阿诗玛》享誉海内外2001年04月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天造奇观的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500m—1900m之间,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6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惟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背景

要了解石林,还得先从“喀斯特”一词说起,因为石林也被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是德语“karst”一词的译音。喀斯特原是前南斯拉夫西北部石灰岩高原的地区名称。[1]十九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斯威奇(cvijic)对那里奇形怪状的石灰岩地形进行了研究,并在其代表作《喀斯特现象》一文中将该地貌命名为“喀斯特”。此后“喀斯特”一词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地学专门术语。在中国,“喀斯特”的同义词是“岩溶”。因此,石林也同时被称为岩溶地貌。

云南石林

形成石林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属于碳酸盐岩。而碳酸盐岩又属于沉积岩,既岩石是在水体中沉积形成的。石灰岩最大的特点是容易被水溶解,尤其是当水中富含二氧化碳时,因此石灰岩又被称为可溶性岩石。在中国,碳酸盐岩分布的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公里,其中60%也就是约80万平方公里分布在贵州、广西、四川西部和云南东部,形成了世界上一块最大的岩溶区。由于面积巨大,跨越不同的纬度和海拔,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块区域被称为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的理想之地。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在这块区域内发育丰富多彩的喀斯特地貌,包括象石林、桂林山水这样奇特的景观。有了石灰岩,并非就能形成石林,否则石林就成了随处可见的一般景观了。实际情况是石林的面积只占喀斯特面积中极小极小的部分,在中国西南这片最大的喀斯特区域,石林的面积连万分之一都不到。由此可见石林景观的独特和珍贵,它的形成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地质传奇。石林的形成是由地质、气候、水文等许多因素有利的结合,甚至是巧合的结果,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形成石林。

在地质方面,首先是区域大地构造条件,或者说要有地壳的抬升作用。发育石林的石灰岩最初形成于海底,而今的石林已伫立在近2000米的高原之上。这其中经历了间歇性的持续抬升过程,因为只有不断的抬升,才能使水有 较大的向下侵蚀的动能,才能发育像石林这样的垂向立体景观。否则一个地区如果长期处在稳定状态,久而久之,自然风化,削高填低,地形就会形成越来越平缓,最终向平原演化。其次地壳在抬升过程中,岩层要大致保持水平,不能发生明显的倾斜。或者有过倾斜,但随后又恢复水平。这对石林的发育和保存至关重要,否则那竹节状高大的石柱就会战立不稳,顺“节”滑塌。石林是因高大的石灰岩溶柱呈树林状分布而得名。而这些石柱又是怎样从当初完整的石灰岩中分离出来的呢?那是因为岩石受到力的作用后,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了两组石柱。可见,如果岩石中只发育一组裂隙,那么溶蚀后,形成的就不是石林,而是一道道石墙了。另外,两组裂隙的密度要适宜,不能太密集也不能太稀疏。太密集则岩石容易被全部溶蚀,太稀疏则只形成一些石丘。

发育石林地貌,往往还要有盖层条件的配合,就是石灰岩顶部要有一层其他岩石的覆盖。此盖层的存在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盖层可以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方式,造成局部水的集中,有利于盖层下面石林的发育。二是盖层的存在可以保护早期形成的石林。石林地区在地质历史上就曾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历经了上亿年剥蚀,如今玄武岩已大部分消失,只剩下零星残余。如果没有这层玄武岩的存在,不要说古老部分的石林保存不下来,恐怕连发育石林的石灰岩都已不复存在了。

气候及地貌特征气候特征云南石林

云南省气候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分明”的特点。夏秋半年为雨季(每年5月—10月),冬春半年为旱季(11月—次年4月)。境内气候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海拔1500米—1600米的低谷河槽地区,年均温为16℃—16.6℃,相当于中亚热带气候;海拔1600米—1800米的坝区、缓丘区,年均温为14.8℃—15.9℃,相当于中亚热带气候;海拔在1800米—2150米的山区、半山区,年均温在12.8℃—14.7℃;相当于温带气候;海拔在2150以上的老圭山主峰,年均气温低于12.7℃,相当于中温带气候。云南石林地区气候相当于北亚热带气候至温带气候。

石林境内的太阳辐射因地形地貌而有所差异:缓丘平坦区,太阳辐射年总量在135千卡/平方厘米—136.8千卡/平方厘米;其他起伏缓丘地的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34.6千卡/平方厘米—135.01千卡/平方厘米。每年3月是太阳辐射最大值月,月平均14.17千卡/平方厘米,最小值月是11月,月平均8.27千卡/平方厘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18小时,1994年总日照时数为2089.6小时。日照率53%,无霜期25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次主导风向为南风,平均风速为3.13米/秒。自1965年以来,年平均温度15.5℃,1994年平均气温16.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0.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8.2℃。极端最高温度为33.6℃(1996年5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8.9℃(1983年12月29日降大雪后出现)。本区温度随海拔增加而降低,大致每增高100米,平均气温降低0.59℃。多年平均无霜期252天,年均初霜期11月20日,终霜期为3月12日。

地貌特征云南石林

云南石林地区地处云南高原之滇东喀斯特南部,往西为滇中红色高原,往东、往南过南盘江进入滇东南峰丛洼地喀斯特区。在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中,云南石林处于第二阶梯面上。此处高原起伏和缓,切割轻微,海拔在1700米到1950米之间,个别山脉、山峰海拔超过2200米。大石林区海拔约在1750米;乃古石林区海拔在1820米左右。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高西低。路南县境山脉有圭山山脉、九蟠山、打羊山脉、大佛山。石林地区主体位于九蟠山(又称东山)和大佛山(又称西山)之间的喀斯特区。九蟠山是区内重要的地质地质分界线。北起北大村天生关,沿巴江盆地东缘,向南延伸至弥勒县西北部,大致呈北北东—南南西延伸,长约60余千米,因地势蜿蜒似龙、九起九伏而得名九蟠山。又因与路南盆地西南俗称西山的大佛山对峙亦称东山。九蟠山凡峰文笔山海拔2203米。九蟠山东北方向为对石林地区地质演化有重要影响的牛首山。路南石林地区东南部为圭山山脉,其主峰老圭山海拔2601米,是路南境内最同点。石林地区西部为北北东—南南西延伸的大佛山山脉,山脉长达60千米,北起南江畔的尖山,南至竹山,上段为山神庙峰(巴江源头区),中段为大山坡,下段为竹山。

境内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洼地、盆地、石丘、石林、石芽原野、峰丛和溶洞、湖泊、河谷、按山地、丘陵和坝区(盆地和洼地)、河谷划分,其结构比是:山地69%,丘陵15.2%,坝区14.7%,河谷1.1%。石林、石芽主要出露在盆地、洼地、河谷附近和高原面上。

民间艺术文学云南石林

撒尼文学有民间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相比较而言,民间文学的数量和知名度要高过现当代文学。撒尼民间文学最负盛名的叙事长诗。现已整理出版的叙事长诗有《阿诗玛》、《逃到甜密的地方去》、《放着人小黄》、《圭山彩虹》、《竹叶长青》等五部。这几部叙事长诗除《放羊人小黄》带有部分迁徙史诗的内容外,其余雹以反对封建婚姻、追求婚恋自由为主题。这些作品大部分以悲剧的形式出现,每一部的篇幅都在千行以上,都以叙事的和法来表现,有学者说撒尼人是叙事高手,一个支系有这么多的叙事长诗,真不简单。这几部叙事长诗,又以《阿诗玛》最著名。它不仅是撒民人的优秀作品,也是中华民族诗歌的优秀代表作,在世界文坛中占有一席之地。人们在评选中国20世纪百部优秀作用时,《阿诗玛》毫无争议地入选取。《阿诗玛》的整理与出版社推动了我国民间文学的整理研究。汉文版《阿诗玛》整理出来后,曾先后被译为英、法、俄、德、日、韩等十二种语言在国外出版。在中国,许多剧照都把《阿诗玛》搬上了舞台。根据叙事长诗改编的同名电影《阿诗玛》在国际上曾获多项大奖。

除叙事诗外,撒尼人的民间故事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有神话故事《石林的形成》等,有反映压迫与反抗的历史故事《阿占城》、《火羊阵》等,有反映发明创造的故事《养蜂老汉和皇帝》等,有教育儿女的故事《崖神》等,有反映机智人物的故事《卖香香屁》等,有反映民俗与节日的故事《火把节的来历》等,各种民间故事不胜枚举。

舞蹈

撒尼人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撒尼人的舞蹈多为群体舞,这说明撒尼人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是齐心团结的民族;撒尼人的舞蹈大多为刚健、粗犷、奔放,这说明撒尼人是强悍、热情的民族;撒尼舞蹈大多使用道具,这说明撒尼人的舞蹈多源于对大自然和生产劳动的模仿。在众多舞蹈中,三弦舞极富代表性。三弦舞又分大三弦舞和小三弦舞两种,大三弦舞由青年人跳,小三弦舞由中老年人跳。据传大三弦舞源于刀耕火种时代。在远古的时候,人们用火烧过一片荒山后,在烧过的土地上播种时,不时被未泯的火星烫得跳来跳去,讹诈晚人们模仿火星烫脚的情景,乐得哈哈大笑,于是演变成了大三弦舞。

跳大三弦舞时,用大、中、小笛子伴奏。虽说是伴奏,但主旋律却是笛声。大三弦的旋律低觉、简单,但节奏感却极强。有时党政军配以哨声作拍节。跳舞时男青年一字排开,边弹边跳。随节奏抬脚踢腿,向前、退后、向左向右交换舞步。女青年亦字排开,腿上的动作与男青年一致,不同的是女青年要拍掌,原地跳一段节奏,由左至右转一个圆圈,轮回反复。有时男子向前冲,女子退朝后。由于男子挎着觉重的三弦,舞蹈动作强度大,所以一轮舞蹈只能坚持5分钟左右,稍作休息再继续跳。

云南石林音乐、乐队、乐器

撒尼人的音乐虽然只用1、3、5三个基音组成,但通过巧妙的排列,能出奇妙、优美的效果。撒尼人用三个简单的音符,谱出了许多脍炙人口、在国内耳熟能详、国外久负盛名的音乐作品。在撒尼人的众多歌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这首歌曲是专业音乐工作者根据流传于民间的歌曲改编的,她真切地反映了撒尼人的性格和精神风貌,在1957年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这首歌曲已问世半个世纪了,可她的魅力经久不衰,至今我国大型文艺晚会上常用这首歌来压“轴”。在我国重大、庄重的场院合,也常常以这首歌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心情。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闭幕仪式就是在《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的歌声中落下帷幕的。

民间美术

撒尼人的民间美术历史悠久,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现已发现,在石林风景名胜区有东汉时期形成的岩画。以撒尼民族特征为特色的石林农民画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1988年2月,文化部将石林彝族自治县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另外,石林撒尼人的石雕、木雕、根雕和彩画也独具特色。

价值环境价值云南石林

石林地质公园地处珠江流域源头区,石林县坝区城镇的水源地,是滇中岩溶高原植被和地方物种的组成部分,建立地质公园能有效地将典型地质地貌景观和遗迹的保护利用与水源林、地带性植被、乡土物种的保护与恢复重建相结合,在区域生态环境恢复与生态重建上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价值

石林旅游业开发以来仅在门票收入一项上就累计超过4亿元。1990s末,石林旅游业的年总收入超过3亿元,占全县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石林旅游业成为石林县的主导产业,提供直接就业机会超过5千个。现已形成年接待300百万人次游客以上的接待能力,石林旅游业占昆明市旅游业份额的15%以上。石林旅游业改变了岩溶山地的传统资源利用方式,减轻了岩溶地土地的经济负担,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价值

①石林地质公园是石林术语的源地,早于任何其它的岩溶术语,它是溶痕系列的特殊类型,集微观溶蚀形态到中观溶蚀形态。

②石林岩溶形态复杂,类型多样,发育久远,发育系列完整,具有多期、多样的古环境的发育类型和残留形态,是研究石林岩溶发育与保存机制的代表地点之一。

③与中国(湖南洛塔、四川兴文等)和世界其它剑状石林岩溶(马达加斯加Tsingy绝对自然保护区、巴布亚新几内亚Kaijende山地、马来西亚的沙捞越的Mulu高山剑状石林岩溶、加拿大Nahanni国家公园的迷宫岩溶(或巨型岩沟地)、澳大利亚墓碑石(tombstone,Snowymountainnationalpark,NiwsourthWalles),龙牙(dragonteeth,新南威尔世Beusgonja洞穴群自然保护区),尖棱石荒漠(西澳大利亚Perth北部的Namburg国家公园),以及塔状石林(tower-pinnacle,澳大利亚北部Tindall平

云南石林

原)和塔形岩溶(澳大利亚西部石灰岩地带,thelimestoneRangesofWesternAustralia,地中海沿岸地区(以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斯络文尼亚、黎巴嫩等地)的石林岩溶和与类石林岩溶(比较表明,石林地质公园的石林岩溶以其形态复杂、类型多样、发育历史久远、经历了多样的古环境,保存与发育机制较独特而区别于它们。石林岩溶既与其它岩溶地貌具有密切联系,又与区域地质地貌演化相关各期石林岩溶的空间共存与分离源于复杂独特的发育保存机制,反映这种机制的各种地质遗迹在石林地质公园内得到完整地保留。

社会价值

石林地质公园的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石林岩溶美,又有其它岩溶美;既有各种岩溶类型的组合美,又有岩溶地貌与土壤、植被的协调美;既有自然美,又有人文类,更有自然与人文的协调美。人类学价值石林地区居住有较多的彝族支系,如撒尼、阿细、黑彝等,他们的语言文字、文学作品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很早就受到中外学者的注意;石林地区的新旧石器遗址遗迹、青铜器遗址遗迹,对探讨人类活动选址和云南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等的交流有一定作用。保留完好的彝族聚落地、生活习俗等在研究彝族文化渊源的发挥着作用。[2]

教育科普价值

石林地质公园特有的完整的石林岩溶地貌系列、岩溶洞穴地貌、地质史迹、植被群落系列、民俗风情、民族文化等在其便捷通达的交通条件和完好的开发管理下,吸引了上千万国内、国际旅游者,他们当中既有普通民众、青少年儿童,也有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石林地质公园包含的地球演化、地质地貌形成过程、岩溶区特有的生态系统特性、人地协调的资源利用模式等科学管理知识和经验通过石林旅游观光和考察等活动得到传播。这在目前发现和开发的所有石林岩溶类保护区和公园中,石林地质公园是独一无二的。这显示了它的教育科普价值。

开发建设

国务院审定批准的石林风景名胜区,范围为东经103°11′—103°29′,北纬24°40′—24°56′,总面积350平方 云南石林公里

云南石林

公里,包括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奇风洞、大叠水、月湖、长湖、7个片区。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共投资4200多万元,建设开发了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大叠水4个景区,开辟游路31.3公里。石林现有星级宾馆2家,国营集体招待所12家,个体旅社15家,总床位1430个,饭店、商店、娱乐设施比较齐全。它位于江底公路线边沿,有昆石二级公路与昆明相通,客车日流量在180—300辆之间,各风景片区之间有小客车往来联系,交通便利。自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石林旅游人数与日俱增,在往后的11年里仅大小石林就接待国内游客800万人次,国际游客近50万人次。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0:57: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65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云南石林(云南昆明旅游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云南石林(云南昆明旅游点).pdf

标签:旅游点   云南   云南昆明   石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