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芝鸿(上海市委政研室处长)

更新时间:2025-01-04 05:01:33 阅读: 评论:0

施芝鸿(上海市委政研室处长

施芝鸿 (上海市委政研室处长) 次浏览 | 2022.08.18 11:12:39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施芝鸿上海市委政研室处长

施芝鸿,曾任上海市委政研室处长,上海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浦东新区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共中央办公厅曾庆红秘书﹑中央办公厅调研室政治组长﹑副主任,2007年1月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13年两会召开后,他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喻为中国改革已经摸到的“三块石头”,引发各界讨论。

中文名

施芝鸿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性别

职业

上海市委政研室处长

参与

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文件起草

人物简介

施芝鸿是上世纪90年代初因鼓吹改革而名震一时的「皇甫平」三人组之一,时任上海市委政研室处长。后奉调入中共中央办公厅,曾担任曾庆红秘书。2007年1月,施芝鸿升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十七大之后,施芝鸿成为习近平的助手,习近平出访、会见、调研考察,施芝鸿几乎都陪同参加。

人物平生

早在十七大时,作为大「笔杆子」的施芝鸿就是报告起草组成员。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习近平担任报告起草组组长,施芝鸿更是重要参与者。十八大报告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

施芝鸿对十八大报告的理论创新脉络剖析得非常清晰。譬如,他指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又拓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中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服务功能、服务效能」的理念,也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重大进步。施芝鸿特别指出,在报告中,人民是个关键词,服务也是个关键词。处处体现了党和国家全方位为人民服务,加强各方面、各领域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各方面人群的服务功能、服务效能。

施芝鸿曾先后参与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文件起草,还参与了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起草。

他把“幸福着人民的幸福,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作为从事党的政策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的理念,着述有《当代中国的主义和问题》、《改革潮头雪浪花》等。

013年两会

摸石头是找规律,并非不过河

十八大报告发布后,他到各地做了超过30场十八大专题讲座。因他身为中国共产党最高智囊机构成员,又有参与重要文件起草的经历,在宣讲报告中,他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喻为中国改革已经摸到的“三块石头”,引发各界讨论。

2013年两会召开后,在他看来,从摸石头中能够寻找到规

律,下一块“石头”,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观和微观体制。施芝鸿认为,没有改革探索,顶层设计靠不住。有了顶层设计,还得要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牵动全局搞好试点,去搞好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实践,有一些地方当改革的实验队、实验区,把摸着石头过河跟实践结合的越好,我们改革搞的就越好,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符合人民利益的需要,所以当前把摸着石头过河这个问题强调起来。

相关信息

胡锦涛的“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讲话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自己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也让世界对中国充满信心。

浓墨重彩地勾勒了我们党成立9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胡锦涛在讲话中首先阐述了从鸦片战争以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面对列强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的现状,不甘屈服,奋起救亡图存,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虽经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说明,要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的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就是在这样一个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讲话用“两个必然产物”来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两个必然产物”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两个必然产物”的论断告诉我们,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自身具有软弱性、动摇性特点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也根本行不通。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只能由先进思想武装的先进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这个先进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先进阶级的政党就是中国共产党。

施芝鸿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站在时代、历史、全局、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这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表明作为领导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党,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正在按照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加自觉地朝着科学化、现代化奋进;表明我们党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而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可以预期,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将把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升到新水平,使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入新境界。倡导和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发展阶段一以贯之的自我追求肩负崇高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实践党的宗旨,不负历史重托和人民期望,既始终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又历来注重科学管党、科学治党。毛泽东早在1929年就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针对红军第四军共产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主张,强调要“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他还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显然,强调用科学态度、科学办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正是要实现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江泽民在1988年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把“领导工作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1997年,他强调,要“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增加工作中的预见性和科学性,防止盲目性和片面性”。2001年,他又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必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本身也应现代化。而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也就是要按照科学精神来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他还强调,要坚持和完善能够保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和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一整套“科学的制度”。胡锦涛强调,党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科学决策、科学运筹、科学管理”,“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大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他还强调,“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0:22: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63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施芝鸿(上海市委政研室处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施芝鸿(上海市委政研室处长).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