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棺银椁(安葬佛舍利的葬具)

更新时间:2024-11-21 00:25:12 阅读: 评论:0

金棺银椁(安葬佛舍利的葬具)

金棺银椁 (安葬佛舍利的葬具) 次浏览 | 2022.05.27 22:29:57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金棺银椁安葬佛舍利的葬具

金棺银椁是佛教僧人安葬佛舍利(遗骨)的葬具。供养舍利的风气逐渐盛行后,安葬舍利的容器也日益豪华,供养舍利之风传到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的丧葬制度相结合,将盛放舍利的容器作成棺椁形,制作上也极尽工艺之能。

中文名

唐金棺银椁

著名棺椁

栖霞寺阿育王塔金棺银椁

简介金棺银椁

金棺银椁采用锤鍱、铆合、掐丝、沾焊、镂雕、镶嵌等手法,在表面装饰出色彩斑斓的花朵、形态不同的罗汉、庄重的菩萨、威严的狮子等,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稀世罕见之瑰宝,千年文物之精华”。

金棺银椁或其它舍利储器一般安置在佛塔中古印度供养舍利的方式是瘗(yi)埋,即安置于塔中、塔上(天宫)或塔基下(地宫)在我国,较多的是瘗葬在佛塔的地宫“佛塔”,梵语Stupa,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窣堵波”等相传佛陀涅槃前,弟子请教佛陀应该如何供养其舍利?佛陀即以衣袍铺地、将托钵倒置于衣袍之上,再以锡杖立于钵上于是圆形的塔身和朝上的塔尖即成为佛塔的基本结构后来佛塔也用于供养佛像、收藏佛经或保存僧人的遗体舍利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渗透以前,我国没有“塔”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和供养佛像、佛经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金棺银椁多出土于塔中,用来装殓佛骨或舍利。金棺银椁的造型与民间的棺材相同。金棺小巧精致,棺的侧板和棺盖上雕满花纹。银椁亦雕满花纹。金棺放入银椁内,银椁又放入银函内。

历史发展

苏东坡《甘露寺》诗,为游镇江甘露寺时所作,中有“薙草得断碑,斩崖出金棺。瘗藏岂不牢,见伏理可叹”之句,在诗序中说明所咏指“近寺僧发古殿基,得舍利七粒并石记,乃卫公为穆宗皇帝追福所葬者也”。卫公指唐代李德裕,他曾于会昌四年“以功兼守太尉,进封卫国公”(《旧唐书•李德裕传》)。李德裕瘗藏舍利的金棺,宋人重瘗于甘露寺塔下,1960年镇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修复甘露寺铁塔时,已从塔基地宫中被发掘出来。

甘露寺塔基地宫在地下深342米处,砖筑,底铺石板。内置宋代大石函,其中放有以锦袱包裹的两个小石函,以及银函、银盒、漆盒、灵骨和铜钱等。在大石函上有宋僧守严题记,说明于熙宁时发现了李德裕所瘗舍利,又于元丰元年(1078年)就旧基建铁塔重新瘗藏。当时当地官吏名人都曾参与此事,如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当时是润州太守,石函内出土的银函盖阴留有他的墨书题记,为“临川王安礼元丰元年四月七日记”,出土时墨迹犹新。李德裕原瘗舍利的容器,置于那两个小石函中。西面的小石函中有金棺银椁,用以盛放他于唐大和三年发现的上元县禅众寺旧塔基下原藏舍利;东面的小石函中有小金棺、金棺和银椁,用以盛放大和三年发现的长干寺旧塔基下原藏舍利。金棺和银椁工艺精巧,外形仿自唐时棺椁。

但遍体饰有繁缛细密的装饰纹样,多为飞天、迦陵频伽、云鹤、宝珠等,极工致精美。仅放长干寺舍利的内层小金棺为素面的,盖长29厘米,头高仅1厘米,内放舍利11粒,其外套以金棺,盖长64厘米,头高28厘米。最外为银椁,盖长也只有115厘米,头高49厘米。这种以制工精巧的小型金棺银椁瘗埋舍利的做法,在唐代极为流行,至于开始出现的时间,约可追溯到武后时期。

定县的北魏塔基,尚未构筑地宫,是把放置舍利的石函直接埋入塔基夯土中。石函中有装舍利的玻璃瓶、玻璃钵等容器,还有用以奉请舍利的铜镊和铜匙,还有大量珠玉钱币等,其中有41枚波斯银币,它们大约是作为“七宝”与舍利瘗埋在一起。在石函的盝顶上,铭刻着孝文帝以官财建塔的缘起。

隋文帝虔信佛教,于仁寿年间曾诏诸州造塔,并遣人分送舍利。1969年在陕西耀县发现的舍利塔基,据出土石函内塔铭知,为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所建宜州宜君县神德寺舍利塔。这时在石函以外,四周砌护石和砖墙,已不再直接埋于塔基夯土之中。同时,石函盖面篆刻“大隋皇帝舍利宝塔铭”九字,在函盖四侧有精美的线刻图像,有飞天、花草等。函体四侧也有线刻图像,除护法的天王、力士外,还有佛弟子“舍利弗”、“大迦叶”、“阿难”、“大目楗连”像,均作佛涅槃时的悲戚、哀哭之状。在石函内口上平嵌“舍利塔下铭”石刻,似模拟着当时墓志的款式。舍利三枚盛放于一涂金盝顶铜盒内,同时还放置有波斯银币、铜钱、金环、银环、玉环等组成的“七宝”。此外,石函内还有内装头发的圆铜盒,及装于方铜盒中内盛红色液体的玻璃瓶。可以看出,隋时瘗埋舍利的制度,更加接近当时墓葬的形制。

到了唐代,瘗藏舍利的制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完全改变了自印度传来的瘗藏于坛瓶的做法,彻底改为模拟中国埋藏死者的制度,在塔基下构筑类似墓室的地宫,以砖砌建,并设有门和甬道,还绘制壁画。将舍利瘗藏于中国式样的金、银制造的小型棺、椁之中。据唐释道宣《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春三月,敕取法门寺舍利在东都洛阳宫中供养,“皇后舍所寝衣帐直绢一千匹,为舍利造金棺银椁,数有九重,雕镂穷奇”。于龙朔二年送返法门寺石室掩之。在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发掘中,碑石内记有“武后绣裙”一件,或许即为显庆时所施,而经唐武宗毁佛后偶然遗留下来的,也未可知。

自显庆年间武后为法门寺舍利造九重金棺银椁后,各地瘗埋舍利时竞相仿效,目前发现的年代与之最接近的标本,出自甘肃泾川唐大云寺塔基,埋藏于延载元年(694年)。安置于砖筑的券顶地宫之中,地宫门向南,前为绘有壁画的短甬道。14颗舍利放于琉璃瓶内,置于金棺中,金棺外为银椁,再外为鎏金铜函,最外为盝顶石函,上刻“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内外共有五重,虽然不及法门寺舍利的八重之数,也已相当可观。金棺制工精美,前档和两侧正中嵌白色珍珠,周围贴金片莲瓣,形似盛开的莲花,莲花四周又配以金片组成的莲蕾、莲叶。金棺的后档居中,贴六瓣金莲,周绕六朵金莲或莲蕾,其上又嵌饰石英石、绿松石等,工精而华美,表现出盛唐金银细工的高度工艺技巧。

武则天以后,以金棺银椁瘗埋舍利的做法,在唐代流行不衰。1985年在陕西临潼庆山寺发现的一组标本,反映出唐玄宗开元盛期的情况。庆山寺塔基地宫及所瘗金棺银椁,其华美程度超过泾川大云寺塔基的出土品。地宫亦用砖砌筑,前有甬道,两壁精绘护法的天王力士,内树石碑,为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刊刻的《上方舍利塔记》。

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经济江河日下,但统治阶级佞佛之风并未稍减,甚至恶性膨胀。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命中使杜英奇领禁兵护送宫人30名持香花与僧徒赴临皋驿迎佛骨,开光顺门迎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京城佛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旧唐书•韩愈传》。一时长安城中,宗教迷雾弥漫,佞佛之风日盛,以韩愈为首的士人力行反对。结局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敝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此以后,佞佛之风更盛,从中央到地方,瘗藏舍利之风仍然盛行。1987年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发现的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瘗封的大量文物,引导人们去回忆唐末最后一次从法门寺迎取佛骨舍利的盛况。当时懿宗欲迎佛骨舍利,群臣谏者甚众,至有言宪宗因迎佛骨寻晏驾者,但他却说“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于是“广造浮图、宝帐、香舆、幡花、幢盖以迎之,皆饰以金玉、锦绣、珠翠。自京城至寺三百里间,道路车马,昼夜不绝”。四月“佛骨至京师,导以禁军兵仗、公私音乐,沸天烛地,绵亘数十里;仪卫之盛,过于郊祀,元和之时不及远矣。富室夹道为彩楼及无遮会,竞为侈靡”。可惜佛骨舍利还未送还,懿宗就死了,结束了他想“借佛骨30舍利年逢太平盛事”而做的美梦,于是新继位的僖宗李儇匆忙把佛骨送回了法门寺。这次也是唐朝皇帝最后一次迎佛骨舍利之举,因为僖宗以后仅传昭宗和哀帝两帝,唐王朝就亡了,时间尚不足30年。不过,唐朝皇帝的迷信佞佛,倒为后人留下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这自然是他们本人所始料不及的。

宋代佛教表现为与唐代不同的另一种形式的兴盛。宋代佛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唐以前的贵族式的经院佛学开始深入社会生活,自上而下地走向民间,出现了佛教的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说明佛教的中国化进一步发展。宋代佛教的世俗化、平民化、中国化的具体表现为:教义、修行方式的简易和平民化。许多世俗的器物作为财宝供奉施舍于寺院,也有特别制造的器物。与唐代佛教的兴盛相比,宋代更加民间化,各种规则淡化,供养器也多样化。其中有珍藏佛舍利的银函、匣、盒,椁、棺、塔,用于礼佛的银罗汉、供养人,仪式活动时使用净瓶、葫芦瓶、瓶、洗、盘、盂、香熏等,形成了较完备的宗教供奉器具。

一般认为唐朝是佛教的全盛时期,这是从佛教发展的思想史来划分的,而从佛教社会史的角度看,引用竺沙雅章在《中国佛教社会史研究》一书序言中的观点:不应该说宋代是佛教的衰退期,由于深受唐宋间政治、社会变革的影响,宋代佛教表现为与唐代不同的另一种形式的兴盛。宋代佛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唐以前的贵族式的经院佛学开始深入社会生活,自上而下地走向民间,出现了佛教的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而且也出现了具有中国近世佛教特色的居士佛教这一现象,说明佛教的中国化进一步发展。或许,这也是金棺银椁集中出土于唐宋时期的重要原因。而宋代金银器富有中国本土民俗与世俗意趣的纹样、各类花卉瓜果、禽兽虫鱼题材所包含的吉祥美好的寓意,外来纹样不同程度地中土化,具有明显外域风格的纹样基本不见。

目前已经发现的“金棺银椁”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制作精美。

演变

古印度葬俗兼重火葬与土葬。释迦牟尼涅槃、荼毗之后,将舍利纳于容器中下葬。对于这诸种事宜,佛陀曾将适当的做法详细地告知弟子。《四分律》中说:“云何安舍利?应安金塔中,若银塔,若宝塔,若杂宝塔……”,这里述及的金塔、银塔等并非高大的建筑,而是指安放舍利的小型容器。

瘗埋舍利的葬具最初用函瓶、钵、罐及函棺、函塔等器具。舍利流入东土后,葬具发生了变化,在唐代发展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金棺银椁”。随同舍利随葬的供养品主要是“七宝”: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珍珠、琥珀等,金棺银椁及其它供养品一起瘗葬在佛塔中供养舍利。

目前已经发现的“金棺银椁”主要是唐宋两代皇室制作,工艺精良。

需要说明的是,金棺银椁并非储殓佛舍利的专用品。三国曹操死后,“众官入殓金棺银椁,星夜赴邺郡”;唐玄奘寂灭,唐高宗为他安排了极其隆重的葬礼,用金棺银椁藏舍利。只是唐宋时期多以金棺银椁储存佛舍利已演变为一种习俗和固定法事。

金棺银椁或其它舍利储器一般安置在佛塔中。古印度供养舍利的方式是瘗埋,即安置于塔中、塔上(天宫)或塔基下(地宫)。在我国,较多的是瘗葬在佛塔的地宫。

南京长干寺遗址地宫出土的七宝阿育王塔,塔高1.1米,堪称“金塔之最”,更为特别的是,塔内还有一套金银棺椁,这种复合式的瘗藏储具还是第一次发现。让我们拭目以待金棺的开启,再看舍利传奇。

著名的棺椁庆山寺唐代金棺银椁

1985年5月,陕西临潼庆山寺塔基地宫出土盛唐金棺银椁、舍利及一批珍贵供具。金棺通高28厘米、底座长23.4厘米、宽17厘米,重1800.4克。整器由金棺、银椁、须弥座组成。金棺前档粘有团花宝珠和浮雕的鎏金护法狮子,后挡粘有珍珠团花,棺盖上粘有缠枝宝相花,并以锦带缚缠。银椁前档雕出门扇,左右各一浮雕菩萨,后档上粘浮雕摩尼宝珠。椁盖中央贴鎏金白玉宝蕊莲花,周围为四朵宝石镶嵌的团花,莲花和团花上皆用粗银丝作成螺旋塔形。椁的两侧面有五个或坐或动的罗汉。须弥座以壶门作底,上围以透空栏杆,围镶嵌六周珍珠。金棺银椁采用锤鍱、掐丝、贴焊、铆合、镂雕、镶嵌等手法,在表面装饰出色彩斑斓的花朵、形态不同的罗汉、庄重的菩萨、威严的狮子等,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稀世罕见之瑰宝,千年文物之精华”,具有很高的工艺考古价值。这也是目前发现的最精美繁缛的金棺银椁。

大云寺唐代金棺银椁

1964年,甘肃泾川大云寺发现的地宫中出土佛舍利。舍利由石函、铜函、银椁、金棺和玻璃瓶,层层套置。铜函通高13.2厘米,长12.3厘米,重590克;银椁高9.3厘米,长10.7厘米,宽8.4厘米,重351.5克;金棺高6厘米,长7.5厘米,宽5.4厘米,重107克。

甘露寺唐代金棺银椁

1960年5月,江苏镇江甘露寺铁塔唐代地宫出土李德裕重瘗舍利的石刻题记,以及重新瘗埋舍利使用的金棺银椁。这次清理出土文物共2576件,内有金棺、银椁、舍利子,其中李德裕所撰《重瘗禅众寺舍利题记》很有价值。金棺高2.8-2.1厘米,长6.4-5.1厘米,宽1.9-1.6厘米,重97克;银椁高4.9-3.9厘米,长11.5-9.6厘米,宽4.3-3厘米,重203.5克。通体浅錾精细花纹,棺、椁形制相同。头档饰门扉,并饰如意云托慧日。足档刻如意云纹,两侧各刻双头迦陵频伽像一身,间以缠枝花纹。

报本寺唐代金棺银椁

1987年,陕西武功县唐太宗李世民祖宅处的报本寺地宫发现金棺银椁。

隋开皇十八年(559)李世民出生于此,即帝位后,为报母恩舍祖宅为寺院,名曰“报本”,因之建塔。宋宝元二年(1039)重修塔宫,七级八面,高39.66米。塔地宫顶四壁悬挂着汉、隋、唐代的铜镜,宫中存放着钱币、美玉、水晶石、瓷器、琉璃器、丝绸等近百件文物。其中豹斑玉香筒十分珍奇。金棺、银椁最引人注目,这是目前发现有确切记载的最早由皇家制作的金棺银椁。

承天寺西夏金棺银椁

宁夏银川市承天寺塔,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十一层,通高64.5米,为楼阁式砖塔。塔身外观简洁朴素,壁面除了镶嵌着一些方形的带有纹饰的琉璃构件外,还有繁缛的佛像花雕和华丽的仿木斗拱,顶上部除了装有巨大的八边绿色桃形刹体外,还有结构复杂的相轮宝盖。

承天寺塔为西夏皇太后没藏氏于天佑垂圣元年(宋皇祐二年,1050)建造。为“幼登宸极”的小皇帝毅宗京祚建造,乞求“圣寿无疆、保宗延家”,故此“大崇精全,中立浮图”,以金棺银椁装佛顶骨舍利埋于塔下。

妙通塔宋代金棺银椁

1998年6月,江苏省涟水县妙通塔地宫发现金棺银椁。打开银椁,宝物琳琅满目:一个刻有“证因大师所收舍利一瓶之内”字样的青白瓷小瓶,另有棱形彩色玻璃瓶、金凤钗、玛瑙各一个,水晶三块,24种40个版本的铜钱1400余枚。银椁长约28厘米、宽约10厘米、高约13厘米的;金棺长17厘米、宽7厘米、高10厘米。棺内有佛牙、舍利。地宫发现的造塔碑记:“敕赐承天院造塔记。皇宋治平四年,岁次丁未甲辰辛亥日,安葬祖师证因大师娄道者砖塔内:佛牙舍利,具录宋朝宣赐,金字牌院额事件等。一奉两朝,圣恩宣诏证因大师入内供养。一奉太宗皇帝,淳化三年正月内宣赐:御制御书偈子一首,御制秘藏诠三十卷,御制逍遥咏一十一卷;次遇真宗皇帝,景德四年十一月内宣赐:御制御书偈子二首。并在本院收管,永为纪录。”

福胜寺宋代金棺银椁

1988年5月,河南邓州福胜寺塔发现地宫。出土的金棺系金板制成,长19厘米,宽9~11厘米,高7~13厘米,重620克。金棺底板四周向外呈斜面,其上錾有麻点纹组成的壶门十个,屋顶脊兽、瓦当俱全,有铭文。金棺后部放置圆形银盒,盒内有佛牙一枚、佛顶骨一具。复有银椁石函。

宝相寺宋代金棺银椁

1994年3月,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发现宋代瘗藏佛牙舍利的金椁银棺,系北宋皇室精品之作。整器由金椁、银棺、银须弥座组成。金椁为银质贴金箔,长26厘米,高28厘米,宽8.4厘米。椁盖为五棱体,套两道金箍,前档有錾宝相花火云冠。金椁安置在银须弥座上,须弥座围透雕栏杆,通体錾吉祥缠枝纹,束腰有镂空如意云斗图案。座头两侧悬“太平通宝”鎏金币二枚,是宋太宗时期皇家特制的供养钱。金椁整器集锤鍱、贴焊、铆合、镂雕、錾刻、贴金等繁缛手法于一体,玲珑剔透,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工艺考古价值。银棺长16厘米,高4厘米,宽5-6厘米,由盖、体组成,素面,银封箍一道,分前后两室,以木匣分隔,前盛佛牙,后储舍利,有丝织物包裹。

比较著名的金棺银椁供奉开启活动七宝阿育王宝塔内的金棺银椁

2008年11月,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在栖霞寺隆重举行,佛顶骨舍利及感应舍利对环境要求相当高,所以舍利至大无形。监听卡阿育王塔金棺银椁露真容,世称显教大师,密躲千年的佛顶骨舍利和感应舍利迎来盛世重光。据典籍记载,世界现存唯一的佛顶真骨舍利千年后重现人间。根据史料记载,是北宋初年三大高僧之一。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发来贺电表示,密躲千年的佛顶骨舍利和感应舍利迎来盛世重光。此前,佛顶骨等不同类型的遗骨,来自两岸四地的高僧大德,四众,预示着中国将太平盛世再兴。

星云法师也表示,迎请出的佛顶骨舍利浅褐色,考古职员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发掘时发现了宋代长干寺地宫,温度要控制在20摄氏度,同时要避免紫外线损害。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说,并发现了铁函和碑刻。佛顶骨舍利将在栖霞寺法堂举行为期1个月的供奉瞻礼活动,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抵汴京,留下了佛牙,佛指,以永久供奉佛顶骨舍利。上午9时许,施护是印度来华的译经僧,考古专家在塔内发现了两套金棺银椁。据碑刻铭文记载,佛顶真骨舍利为北宋年间印度来华高僧施护所献。

2010年6月10日,两套金棺银椁将装在特制的密封箱里被运往栖霞寺,途中将采取一级保卫措施,由全副武装的武警押韵,30多公里路程估计需要1小时左右。国家文物局、国家宗教局都将派专家莅临现场。

举办盛大法事后,由高僧开启,塔中供奉的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将被请出。请出的全过程,将分步骤进行拍照、记录。同时,开启环境严格按照朝天宫地库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待请出圣物后,随即会移至特制的恒温恒湿密封盒里。

10日顺利请出圣物后,11日栖霞寺将闭园1天,由多位国家级专家和高僧组成的专家组将进行考证、研究。12日举行盛大供奉仪式,可能会对市民有限制开放,但圣物究竟在栖霞寺供奉多长时间,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不过,两套金棺银椁有望于国庆节在提档升级后的朝天宫修缮一新的大成殿对公众展示。

2010年6月11日,南京朝天宫正殿前,迎接七宝阿育王宝塔内的金棺银椁迎请法会正式开始,法会仪式由南京市栖霞寺主持、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隆相法师主持,近两百名佛教教徒在殿前为金棺银椁念经诵祷。

2010年6月12日清晨7点半钟,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南京朝天宫正殿前,迎接七宝阿育王宝塔内的金棺银椁迎请法会正式开始,法会仪式由南京市栖霞寺主持、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隆相法师主持,近两百名佛教教徒在殿前为金棺银椁念经诵祷。金棺银椁八点整由朝天宫正殿出发前往栖霞寺进行开启仪式,沿途六辆警

2010年6月12日上午,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系列活动在栖霞寺隆重举行,阿育王塔金棺银椁露真容,密藏千年的佛顶骨舍利和感应舍利迎来“盛世重光”。

车全程护送,宝物由隆相法师亲自捧奉,四名随从大师举伞盖护卫。

6月12日上午9时15分,阿育王塔中密藏千年的“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真容展现在世人面前。据台湾星云法师介绍:这可能是世界唯一仅存的佛顶骨。6月12日是世界文化遗产日,此次开启活动为世界文化遗产日献上了一份来自中国的厚礼。

2010年6月12日上午,对佛教徒来说,并以金棺,供奉于两个特制的7层楠木刻金莲花须弥座上,2010年6月12日上午,为保护这一稀世珍宝,佛教至圣之物佛顶真骨即收躲于金棺银椁内,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系列活动在栖霞寺隆重举行,南京将重建曾被称为古代建筑奇迹的金陵大报恩寺塔,今天迎请的佛顶骨舍利与历史典籍记载相符,供信众瞻拜,南京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先容说,其盛世重光对于佛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佛顶骨舍利请出后,佛顶真骨在南京盛世重光,在国内外108位高僧大德见证下,收躲有佛顶骨舍利的金棺银椁由南京博物馆迎请至栖霞寺。在栖霞寺躲经楼法堂看到,其中佛顶骨舍利最为珍贵。

传印法师表示,世称佛真身舍利,佛顶骨舍利在全世界佛教徒中享有崇高的地位。12日上午8时,佛顶骨舍利至高无上,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系列活动在栖霞寺隆重举行,密躲千年的佛顶骨舍利和感应舍利迎来盛世重光。据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不会影响到金棺银椁及佛顶骨舍利和感应舍利。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表示,佛顶骨舍利在南京重现人间,感应舍利和诸圣舍利,12日迎请现场的照明灯均经过特殊处理,建于北宋年间的长干寺地宫瘗躲了佛顶骨舍利,湿度要保持在55%至60%,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等从一套金棺银椁中恭请出佛顶骨舍利,阿育王塔金棺银椁露真容,佛顶真骨舍利是佛教的无上宝物,各界嘉宾在栖霞寺毗卢宝殿内举行了供奉法会。南京市市长季建业表示,阿育王塔从铁函内请出,见舍利如见佛陀,银椁,呈蜂窝状。从另一套金棺银椁中恭请出了十颗感应舍利以及诸圣舍利等。

2015年10月27日,世界唯一一枚佛顶骨舍利——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大典在江苏南京牛首山佛顶宫举行。在海内外108位大德高僧的见证下,佛顶骨舍利将长久供奉于牛首山,南京也有望成为世界佛教徒朝拜舍利的圣地之一。佛门盛事 千载一时7时37分,南京栖霞寺毗卢宝殿正在举行佛顶骨舍利迎请法会,主法和尚拈香、洒净、诵经、礼佛,庄严殊胜。法会结束,佛顶骨舍利将从南京栖霞寺移驾牛首山佛顶寺长期供奉。在众人的翘首企盼中,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栖霞寺住持隆相法师奉佛顶骨舍利登花车离开栖霞寺,前往牛首山,把佛顶骨舍利交到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佛顶寺住持曙光法师手中。9时08分,佛顶寺供佛法会开始,高僧主法诵经祈福。而后,在佛顶宫千佛殿,由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心澄法师将佛顶骨舍利交接给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并由他将舍利供奉至舍利大塔内。10时08分,佛顶宫供奉法会正式开始。海内外108位高僧率四众弟子和嘉宾至诚顶礼。“三场法会均由海内外高僧主法,是供奉法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星云大师说,“佛经讲,佛陀来到人间,是大事因缘。2010年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是大事因缘,让舍利能够永久供奉、安放于地宫,也是大事因缘。”[2]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9:41: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60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金棺银椁(安葬佛舍利的葬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金棺银椁(安葬佛舍利的葬具).pdf

标签:舍利   金棺银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