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拳(中国武术的一种技击方式)

更新时间:2025-04-08 15:49:39 阅读: 评论:0

寸拳(中国武术的一种技击方式)

寸拳 (中国武术的一种技击方式) 次浏览 | 2022.06.02 10:17:41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寸拳中国武术的一种技击方式

寸拳,又称为寸劲拳,它讲究短距离迅速出拳打出自己的有力的一拳要爆发出自己的所有爆发力打倒敌人。李小龙早年练习咏春拳,后来在咏春拳的基础上自创截拳道,它们都属于寸劲拳。寸拳以本能反应为主导与潜能最大发挥为主体,至简、至灵、至威、至猛。

中文名

寸拳

外文名

One inch punch

别名

寸劲拳

力量训练

外力训练、内力训练、站桩、俯卧桩

拳术原理

用拳在瞬间入里透内地痛击

创造者

李小龙

简介

李小龙寸拳又称为飘拳(因寸拳击出过程中,动臂放松移动,犹如在空中直线漂游一般)根据发力距离不同,有一英寸拳(发力距离为一英寸),三英寸拳(发力距离为三英寸)和长距离飘拳(凡发力距离超过五英寸的寸拳)三种技术形式。除此之外,在表演场合,李小龙宗师以右脚领先(强壮的一侧)稍微前倾出击寸拳的方法,在李小龙寸拳中称为“推拳”。此种用法能产生一种推出去的能量,(即将寸劲发力时间稍稍延长,即可避免杀伤对手,又能产生足够的能量)这样有控制的出手,对手对此的反应是在瞬间被猛击,重心向后失去平衡飞出,表演效果非常理想。有时,李小龙宗师会将一把椅子置于对手身后,来增加表演效果(让对手飞跌坐与椅子上),同时又借它来作为力度缓冲物,以保护受力者。

理论

中国传统咏春拳有一种特殊的发力方式,叫做寸劲。所谓寸劲,是指距离攻击目标很近,或者动作即将完成的瞬间,才突然加速收缩肌肉发出的短促,刚脆的爆发力量。寸,即比喻发劲距离之短促。发好寸劲的关键,在于把握动作加速度的时机,这个时机应在拳头放松出击至粘贴对方皮肤(衣服)时,才突然加速爆发出最大的劲力,俗称沾衣发力。在咏春门中,咏春高手能够运用短桥手寸劲在近战中占据主动,双方一旦接手,他们不用蓄势就能发动连续紧凑的攻击,随粘随打,在1至3寸距离甚至贴身状态,发力将对方击倒。[2]

力量训练

外力训练

可采用杠铃、哑铃、拉力器、臂力器等器具练力及俯卧撑、深蹲跳等徒手练力,在这里我仅介绍几种既简单又实用的哑铃练力,其它一些练力方法,可参考别的教材或书刊。

(1)扩胸运动:双脚分开同肩宽而立,双手握哑铃于胸前直臂做扩胸运动,扩胸时(手分开)鼻吸气,还原时鼻呼气,2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发展胸大肌力量,同时对发展三角肌、背阔肌有作用。

(2)曲小臂运动:端坐于凳子上,一手握哑铃,肘部放置于膝上,另一手按置肘窝贴紧膝部,而后做手握哑铃上下曲伸练习,曲肘时吸气、伸肘时呼气,3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发展小臂肌力,同时对指抓力、大臂力亦有效果。

(3)俯身侧平举运动:上身向前俯约90°左右,双手握哑铃同肩侧平举成一线,而后还原成双手握哑铃朝地面方向,平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2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发展背肌等。

(4)负铃仰卧起坐:双手握哑铃于脑后,身体仰卧于板凳上,做仰卧起坐动作,起时呼气动作快,卧时吸气动作慢,3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发腹肌力及腰力。

(5)负铃深蹲:双手握哑铃至肩部,做上下起蹲动作,蹲时吸气将哑铃回收肩部,起时呼气,同时将哑铃直臂举起,30次/组,3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发展全身各部位功力。

(6)握铃快速冲拳:双手握哑铃于胸前,快速向前做冲拳动作,出拳时喷气,力竭而止,3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增强出拳的爆发力。做完上述动作后应深呼吸,拍打按摩全身进行放松。

注意事项:

①呼吸:用力时吸气,放松时呼(喷)气,切记这很重要。

②放松:不管是训练时还是训练后,均要放松肌肉。绝对避免练僵肌肉,尤其是练完力量后要迅速放松,方法有“拍打、按摩、热水浴、意念放松(可参照大成拳桩功意念放松)。

③要量力而行,有条件平时多加强营养。

内力训练

所谓内力就是通过呼吸意念加特定的姿势所培养出来的武术内劲,作用是培训充实流动的内在能量,形成“意、气、力”合一的强大内劲,至于内力理论方面本人在此就不多说,朋友们可参考其它教材,本人在此只想说一些实际的东西,以便让学者迅速的、简单地登堂入室,笔者根据经验介绍二种方法。

站桩

习者双脚分开一肩半宽而立,双脚趾似抓非抓大地、足心含空、膝曲(不超过脚尖),臀部似后坐一高凳、重心稳固上身正直、涵胸拔背收腹,头正目直,头顶似被小线上掉,而后抬起双臂曲肘环抱于胸前、手心向内、十指相对、做到沉肩坠肘、十指间距为一拳,手心距胸约一尺远,十指自然分开似曲似直,做上述姿势要求全身放松,而后意想双手环抱一大树,双臂内侧、胸腹、两腿内侧皆与树似触非触。要求:姿势保持稳固,心平气和,呼吸自然,平心静气,全身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目视前方,排除杂念。

俯卧桩

站桩完毕后既可进行俯卧桩练习,姿势同俯卧撑式要求双脚跟并拢,脚尖触地,双拳撑地开立与肩同宽,从后脑到脚跟成一线,全身挺身,动作:身体慢慢下俯至胸几乎贴地,全身仍然保持一线,下俯同时吸气入丹田,而后身体慢慢撑起,同时呼气,意想丹田气经双肩至双肘至拳面,在身体上撑双肘近乎伸直时,突然加速伸直双肘,同时喷气并意想气达拳面,同时意想双拳下各垫一砖块气到时砖块即被我内气击碎,如此反复练20次/组,力竭而止。

注意事项

①无论是站桩或俯卧桩均保持全身放松,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全身保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但在俯卧桩力达拳面时,要求有意握紧拳头,并有拳往下钻的感觉(紧后既松)。

②内力练习每天最少保持练习两次以上,先站桩后俯卧桩。

③饭前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练功,练功前解除身上一切紧身物及排除大小便。

④站桩后可拍打全身,深呼吸放松,俯卧桩后可快速冲拳放松。

⑤练习时保持循序渐进,不硬撑,慢慢延长练功时间,保持呼吸自然,不故意造作憋气,保持精神集中,如杂念太多无法克制,不要强求,可眼微闭想一些愉快的事,练习要持之以恒,只有勤加练习才能登堂入室,一般在1—3个月即感效果明显。

爆发训练简述

发力(技术)训练一听发力,大家可能都知道是将拳力打出去,但怎样发力,怎样正确的发力,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明白,武术追求的效果是爆发穿透力,但怎样练出或者说发出爆发力呢?很多书刊教材上对发力的描述只局限在“脚蹬地、拧腰、送髋、顺肩”等,试想这样的描述对有一定武术基础者是一听就明白,但对那些武术初学者或一些悟性较差者来说,就不那么好理解了,为此在介绍寸拳发力技术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现有之力爆发训练”。

现有之力爆发

什么叫现有之力爆发呢?就是在自身没有练习武术功力之前将自身原来所具备的功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功力)发出去,体会、学习发力技术,为以后学习寸拳发力,更高层次的发力技术服务。

脚蹬力与腰力

面前准备一沙袋或让同伴持脚靶站立面前,动作要领:取截拳道警戒式站立(强侧置前前,一般是右手右脚在前),右肘(后肘)抬平,肘尖朝外,前臂回收靠近大臂、左手扶右手拳面,随后,以前脚为轴,后脚掌猛蹬地面,同时后脚掌后转,上体左转,髋左拧,肩内转,同时右肘以小臂为力点,随同全身转动,由右侧向左正前方(鼻子正前方)横击沙袋,喷气发力。

注意:①击打目标时,双眼始终盯着要打的位置,击中目标(沙袋)后,立即回复原来位置。

②重点体会:“脚蹬地与拧腰力”,切记!

③你在练习前可先按自己想象中的方法用肘击沙袋,再按此方法击沙袋试比威力如何,体会什么叫发力。

现有爆发拳力

仍然面对沙袋,取截拳道警戒桩站立(右手、右脚在前),仍然以前脚为轴,后脚掌猛蹬地,同时后脚掌内转上体左转,髋左拧,肩内转,肩催动大臂,大臂催动小臂,小臂催动拳头,同时喷气发力击中目标,目视沙袋,如此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注意:①拳击中目标一定是在鼻子正前方的位置。

②拳击中目标前全身均放松,只是在拳头击中目标的一刹那有意握紧拳头,而后迅速放松恢复至警戒桩式,再做下一次练习。

③必须严格按照要领练习,练习时一下一下的来,不要用连续,等熟练后,体会到正确爆发出拳后再连续出拳。现有之力爆发两个步骤只是由简单的肘击过

渡到拳击,你就学会了爆发出拳,也就是学会了发力(重点:脚蹬地力与腰拧力),在学习“现有之力爆发”前,你可先按原来的方法击沙袋,再严格按照此方法击沙袋,比一比便知武术中的爆发力跟平时死力气是不能相比的。学习“现有之力爆发”后,你再学习其它拳法就轻而易举了,像“直、摆、勾、弹、鞭、栽”等,再学寸拳发力技术就更容易了,如果等练习了寸拳功力后,你再按此方法将“现有之力”爆发后,你的攻击威力将会更加无比强劲。

训练注意

(1)动作前应全身放松,集中精神,凝神定意,注视目标;

(2)拳击向目标时应像离弦之箭飞速射穿目标;

(3)击中目标的劲力是由全身肌肉力量,自身体重、内力和寸拳特定的技术动作发出的瞬间爆发穿透力(切记脚蹬地之力用上);

(4)拳击中目标后应迅速放松还原成警戒式,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5)习者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弄懂动作要领。此即为“神秘”的寸拳技术,勤加练习即可掌握,练习时可让同伴持双层脚靶(单层容易受伤)于胸前,试验寸拳威力。

训练方法

你阅读了寸拳技术一文后,即可进行练习,在此我为习者列以学习方案,仅供参考:

1、如果你自身具备了一定内外合一的功力和一定的武术基础,可直接按寸拳要领练习即可,不几日你就能全面地掌握寸拳绝技。

2、如果你是一个武术初学者,就得一步一个脚印的练习了。首先,每天早晚进行功力训练,可同时辅以“现有之力爆发”和“寸拳要领”体会,给自己订立一个训练计划表,持之以恒的练习,60天左右,您就能基本发出寸拳威力了。外力训练部分应隔天训练(或者今天用器具(哑铃)训练,明天徒手训练,不用隔天),内力训练部分应每天坚持练习,练力时应以满负荷为佳,不要做太大的超负荷运动。60天后,你可让一同伴(壮实一点的)手持双层脚靶放置胸前试验寸拳威力,可一拳将他击倒)。

3、在练习寸拳时可同时兼练截拳道其它技术,特别是当你掌握了“现有之力爆发”后,即可根据发力要领轻而易举的掌握其它拳法发力。

技术练习协调练习

(1)手法的前立云。

(2)身法的前立摇。

(3)手法的前立云与身法的前立摇复合练习。

发劲练习

左实战式,右脚蹬地,左脚前刺,身法前摇,同时带动双掌向前猛力抛射,一发即发,循圆向下轻松弹回,反复练习。

深发练习

抖杆练习,左实战式,双手握杆(双手心向下,对握都行)平置与胸前,右脚蹬地,左脚前刺,身法前摇,同时,双手握杆向前方猛力抛抖,顺抛弹回还原,反复练习。

壮板练习

左实战式立于壮板前,右脚蹬地,左脚前刺,同时以身法带动双掌向壮板猛力抛抖,反复练习。

寸劲练习

寸劲练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把发劲练习与发劲深化练习的运动轨迹缩短(距离)就是寸劲(或称短距爆发)。比如你在练习双撞掌时的手法轨迹是30厘米,那么30厘米的发力过关之后你再逐渐进行20厘米,10厘米练习,直至达到微动发力。

要点

寸拳是截拳道中发力距离最短,穿透力最强的拳法。寸拳发力十分简捷,但支具有入表透里的攻击效果,被打击中击者往往凌空飞出,寸拳之所以威名远播,原因就在于此。

身体素质

1、肩部柔韧性训练:要想将拳劲完整地爆发出来,必须使肩部变得柔韧,灵活、灵活,具体方式如压肩、拉肩、臂绕环等。2、爆发力训练:截拳道寸拳需要一触即发的爆发力,这主要通过动力性爆发肌力训练和静力性肌力训练获得。

3、动力性肌力训练:

(1)腕部力量训练:卷腕运动,哑铃绕环。

(2)胸背臂肌力训练:

  • 可以运用传统的仰卧推举杠铃练习法,但要注意重量应适当。
  • 双拳俯卧撑跳跃,即双拳触地成俯卧撑,撑起时双臂及胸大肌用力,全身肌肉收紧,向上猛然一跃为一次,连续数次。
  • 4、静力性肌力训练:双手握单杠略宽于肩,用力上拉至后颈部贴杠,坚持一会儿,身体略下降,使头顶部微触杠,再坚持一会儿。

    流动能量

    所谓流动能量(能量流),也可以理解为通常所讲的内气、内力。长期以来,很多人以为截拳道没有内力训练。其实,截拳道的寸拳即脱胎于咏春拳,而咏春拳正是一种拳功一体的拳术,即在练习拳术套路的同时伴随着内气的收放。所以截拳道的寸拳才具有巨大的攻击力。流动能量具体练法如下:全身放松,双腿并立,双手自然下垂。双拳抱于肋侧。屈膝,使身形略沉,以脚跟为轴,双脚同时外旋成“一”字形。以脚尖为轴,脚跟处旋成“二字钳羊马”,臂部忌突出。左拳贴身而出,同鼻尖平齐,向胸前打击。注意动作应慢,意念内气(能量流)由丹田送出,并流至双臂,双手,似要喷涌而出,用意不用力,逐步达到“力不断而若止,形似静而实动”的境界。本节如能配合咏春拳的“一摊三伏”,动作效果会更好。

    精神力量

    精神力量是由精神力量激发人体潜能所产生的力,也称“念力”。一种简便而又功效显著的训练方法是:手握一根约一公斤重的金属棒,以警戒式站好,前手握棒径直地向鼻子前方出击数次,直至能做到拳如鞭击般迅速而有爆发力。此法既能增强出拳力量又能提高出拳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你会感到在空手打出一拳时,会有更大的冲击力,这便是“精神创造的奇迹”。通过上述三步的修炼,应具备“机械力、能量力、精力”这三种最基本的力。然而还需要在正确的技战术指导下协调运动,将这三种力同收同发,这个境界就我们通常所讲的“合”、“顺”、“整”、“本能”、“意发”。下面谈谈这几个问题。

    拳架及发力

    以截拳道警戒式站好,前手向假想目标快速打出,同时后手猛地抽回,并贴向身体,书刊号转髋部,后脚用力把整个身体向前推进,在将要击中目标的刹那,握紧拳头,腕部翘起;在击中目标时,拳头突然向内一扭。完成发力后,手臂应迅速回收。掌握了正确的发力动作后,便可进行发力练习了。寸拳的发力练习来源于中国武术的“撞板功”,方法如下:取弹性好的木板,在距墙一砖远处固定,地上部分同身高,木板上端缠软布,以防伤手。以木板为目标,用正确的发力技术进行发力练习。若能轻松地将板头击碰墙上时,便可在木板与墙之间加砖,切记须循序渐进。需要注意的是,寸拳的应用能否成功,不但取决于正确的发力,更重要的一点便时机。出拳可能过早或过晚均可能是错过战机,以致由优势变为劣势。最后请记住:近身与发力是统一的整体,一旦掌握并运用好这一点,定能成为“寸拳高手”。

    科学研究

    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挑选了12名平均有13.8年经验的空手道黑带以及12名没有任何武术功底的体育运动爱好者,研究他们脑部结构的不同。通过脑部扫描揭示了武术专家和初学者之间神经系统结构细微的变化之处,这种变化使得寸拳成为了可能。

    研究人员不仅仅测试受试者击打所能产生的力量,还对武术初学者在极短的距离(5cm)击打产生的力量做了有效的对比。如同所预期的,空手道黑带组表现出了更强的力量,但是他们的击打似乎更注重时机,而不是力量:他们力量的产生更多是强调腕部和肩膀更好的同步运动。研究发现这种力量的形成并不是由经过训练的肌肉产生,由脑部产生的对肌肉运动的控制更为重要。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9:23: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59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寸拳(中国武术的一种技击方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寸拳(中国武术的一种技击方式).pdf

    标签:技击   中国武术   方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